一种变形受限公路中分带桥墩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9292发布日期:2021-02-09 17:19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形受限公路中分带桥墩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护栏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形受限公路中分带桥墩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经济不断增长,运输业迅速发展,各种道路、铁路的路线存在交叉,因此跨线桥的建设不断增加。跨线桥跨越高速公路时经常需要在下跨高速公路中分带内设置桥墩,通过对大量高速公路桥墩位置的实地调研发现,由于高速公路路幅宽度较大且交通运输压力不断增大,为保证跨线桥的承载能力,下方桥墩外径都设置较大,占用空间较多,部分桥墩外轮廓边缘与下跨公路中分带外边缘距离较小,甚至有可能桥墩侧面突出中分带,部分路段为使下方桥墩防护结构不突出公路中分带,现有桥墩位置存在无安全防护设施或安全设施设置不合理情况,一旦下跨公路发生车辆碰撞桥墩的事故,不仅会造成事故车辆和司乘人员自身损伤,还极有可能损坏桥墩,影响跨线桥公路的运营安全,并会造成公路运营中断,若碰撞能量过大,甚至会引起桥墩损坏造成桥梁主体的垮塌,损失巨大,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部分路段采用波形梁钢板在桥墩外侧包裹,这种方式结构强度弱、无导向功能、刚度和高度不匹配等问题,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0003]
因此,根据跨高速公路中分带桥墩处防护结构变形受限的安全隐患,提出一种变形受限公路中分带桥墩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中分带桥墩防撞护栏结构,以弥补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0005]
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
[0006]
一种变形受限公路中分带桥墩防护结构,包括加高导向装置、纵向连接件。所述加高导向装置具有一定高度且设置在桥墩处双排设置的中分带护栏上方,所述加高导向装置为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为现浇或预制,所述加高导向装置迎行车方向迎撞面为弧形,所述加高导向装置非迎行车方向迎撞面为直面,所述加高导向装置上部为迎撞结构,下部设置向下凸起的嵌固块,所述嵌固块嵌固在双排设置的中分带护栏之间,所述加高导向装置与远离桥墩一端或存在高度过渡,所述高度过渡为从中分带护栏顶面高度逐渐变化至加高导向装置顶面高度,每处桥墩位置设置两个中心对称的加高导向装置;
[0007]
每处位置桥墩数量为一个时,所述加高导向装置设置在桥墩两侧,每处位置桥墩为连续相邻两个以上时,所述加高导向装置仅设置在每处位置两端最边缘桥墩外侧,相邻两个桥墩之间设置直面加高段,所述直面加高段行车道两侧迎撞面均为直面,所述直面加高段设置在地面上或中分带护栏上方,所述直面加高段设置在中分带护栏上方时底部设置向下凸起的嵌固块嵌固在双排设置的中分带护栏之间,所述直面加高段高度与加高导向装置最高标高相同,直面加高段为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为现浇或预制;
[0008]
所述纵向连接件包覆在桥墩行车道侧且连接在加高导向装置之间或加高导向装置与直面加高段之间,所述纵向连接件安装在直面加高段上的连接安装槽上。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加高导向装置为混凝土结构适用于中分带护栏为双排设置的混凝土护栏的情况,所述加高导向装置设置在于中分带护栏顶面上,所述嵌固块位于双排设置的中分带护栏之间,所述加高导向装置靠近桥墩的一端设置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纵向连接件与桥墩另一侧的加高导向装置或直面加高段连接;
[0010]
所述加高导向装置采用预制工艺时,所述加高导向装置放置于中分带护栏上;所述加高导向装置采用现浇工艺时,所述中分带护栏顶面设置植筋,所述加高导向装置与植筋浇筑在一起。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加高导向装置为钢结构适用于中分带护栏为双排设置的混凝土护栏或双排设置的波形梁护栏的情况,所述加高导向装置外轮廓为钢板框架,所述加高导向装置内部设置加强肋;当中分带护栏为双排设置的混凝土护栏时,所述加高导向装置设置在中分带护栏上方,加高导向装置底部设置的向下凸起的嵌固块在双排设置的中分带护栏之间;
[0012]
当中分带护栏为双排设置的波形梁护栏时,所述嵌固块两侧的上部迎撞结构底面与中分带护栏波形梁护栏立柱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立柱安装孔,所述钢板框架或加强肋与波形梁护栏立柱连接,所述波形梁护栏立柱顶部设置加高套管,所述加高套管插入立柱安装孔内,所述嵌固块在双排设置的中分带护栏之间,所述嵌固块底面设置立柱安装孔,所述嵌固块底面的立柱安装孔位置设置加高锚固立柱,所述加高锚固立柱与路面锚固连接,所述中分带护栏双排设置的波形梁护栏立柱之间设置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与波形梁护栏立柱锚固连接。
[0013]
进一步的,所述加高导向装置为钢结构适用于中分带护栏为双排设置的混凝土护栏的情况,所述中分带护栏顶面设置植螺栓和型钢立柱,所述型钢立柱上连接横梁,桥墩两侧迎撞面的型钢立柱之间设置支撑框架代替嵌固块,所述支撑框架与型钢立柱锚固连接。
[0014]
进一步的,所述直面加高段为钢结构时,所述直面加高段外轮廓为钢板框架,内部设置加强肋,所述直面加高段底面设置立柱安装孔,所述立柱安装孔连接波形梁护栏立柱和加高锚固立柱。
[0015]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连接件包括波形梁板、钢板、钢管、钢索中的一种或组合,且与加高导向装置通过植螺栓或预埋螺栓形式连接。
[0016]
进一步的,所述桥墩与加高导向装置、直面加高段之间的空隙内添加泡沫,或海绵,或塑料,或橡胶。
[0017]
进一步的,所述加高导向装置和直面加高段迎撞面均与中分带护栏的迎撞面竖向平齐设置。
[001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
(1)迎行车方向的迎撞面可以通过防护设施将失控车辆顺利导出,防止绊组,且具有高防护等级;
[0020]
(2)加高导向块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减少施工周期,节省工程造价;
[0021]
(3)可有效的减少车辆碰撞时产生的侧倾,防止正面碰撞桥墩的事故;
[0022]
(4)防止车辆碰撞本设施的碰撞力直接传递到桥墩上。
附图说明
[002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4]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1立面和平面示意图;
[0025]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1断面示意图;
[0026]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1加高导向块立体示意图;
[0027]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2加高导向块植筋形式示意图;
[0028]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3立面和平面示意图;
[0029]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3断面示意图;
[0030]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3加高导向块立体示意图;
[0031]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4立面和平面示意图;
[0032]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4断面示意图;
[0033]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4加高导向块立体示意图;
[0034]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5立面和平面示意图;
[0035]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5断面示意图。
[0036]
图中标注为:
[0037]
1.加高导向装置;2.迎撞面;3.嵌固块;4.桥墩;5.纵向连接件;6.植筋;7.钢板框架;8.加强肋;9.波形梁护栏立柱;10.立柱安装孔;11.加高锚固立柱;12.支撑框架;13.植螺栓;14.型钢立柱;15.迎撞结构;16.加高套管;17.直面加高段;18.中分带护栏;19.连接安装槽;20.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9]
一种变形受限公路中分带桥墩防护结构,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为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为混凝土结构时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为预制块结构或现浇结构,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的两侧迎撞面2均与中分带护栏18的迎撞面2竖向平齐设置,所述桥墩4设置于中分带护栏18之间,所述桥墩4外表面与中分带护栏18的迎撞面2平齐或相近。
[0040]
如图1-3所示,为一种变形受限公路中分带桥墩防护结构实施例1示意图,包括加高导向装置1、中分带护栏18、桥墩4、纵向连接件5,所述中分带护栏18为双排设置的混凝土护栏,所述双排设置的混凝土护栏背对背且中间留有间距,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为混凝土结构,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迎行车方向迎撞面2为弧形,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非迎行车方向迎撞面2为直面,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上部为迎撞结构15,下部设置向下凸起的嵌固块3,所述嵌固块3嵌固在双排设置的中分带护栏18之间,所述加高导向块1与远离桥墩4一端或存在高度过渡,所述高度过渡为从中分带护栏18顶面高度逐渐变化至加高导向装置1顶面高度,每
处桥墩4位置设置两个中心对称的加高导向装置1。
[0041]
每处位置桥墩4数量为一个,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设置在桥墩4两侧,每处位置桥墩4为连续相邻两个以上时,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仅设置在每处位置两端最边缘桥墩4外侧,相邻两个桥墩4之间设置直面加高段17,所述直面加高段17行车道两侧迎撞面2均为直面,所述直面加高段17设置在地面上或中分带护栏18上方,所述直面加高段17设置在中分带护栏18上方时底部设置向下凸起的嵌固块3嵌固在双排设置的中分带护栏18之间,所述直面加高段17为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所述直面加高段17高度与加高导向装置1最高标高相同,直面加高段17为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所述混凝土结构为现浇或预制。
[0042]
所述纵向连接件5包覆在桥墩4行车道侧且连接在加高导向装置1之间或加高导向装置1与直面加高段17之间,所述纵向连接件5安装在纵向连接件5或直面加高段17上的连接安装槽19上。所述纵向连接件5包括波形梁板,且与加高导向装置1通过螺栓形式连接。所述桥墩4与加高导向装置1之间留有的空隙内可以添加泡沫、海绵、塑料、橡胶等吸能缓冲材料。
[0043]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2加高导向块1植筋形式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仅区别在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为混凝土现浇结构,所述中分带护栏18为双排设置的混凝土护栏,所述中分带护栏18顶面设置植筋6,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与植筋6整体浇筑。
[0044]
如图5-7所示,为一种变形受限公路中分带桥墩防护结构实施例3示意图,所述中分带护栏18为双排设置的凝土护栏,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为钢结构,钢结构外轮廓为钢板框架7,内部设置加强肋8,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迎行车方向迎撞面2做弧形圆角处理,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非迎行车方向迎撞面2为直面,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上部为迎撞结构15,下部设置向下凸起的嵌固块3,所述嵌固块3嵌固在双排设置的中分带护栏18之间。所述加高导向块1与远离桥墩4一端或存在高度过渡,所述高度过渡为从中分带护栏18顶面高度逐渐变化至加高导向装置1顶面高度,每处桥墩4位置设置两个中心对称的加高导向装置1。
[0045]
所述桥墩4为连续的相邻两个,相邻两个桥墩4之间设置直面加高段17,所述直面加高段17行车道两侧迎撞面2均为直面,所述直面加高段17设置在地面上,所述直面加高段17为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所述直面加高段17高度与加高导向装置1最高标高相同,所述直面加高段17为混现浇混凝土结构;所述纵向连接件5一端连接加高导向装置1,另一端连接直面加高段17,所述纵向连接件5包覆在桥墩4外边的行车道侧。所述纵向连接件5包括波形梁板,且与加高导向装置1和直面加高段17通过连接安装槽(19)和螺栓连接。
[0046]
所述桥墩4与加高导向装置1、直面加高段17之间留有的空隙内可以添加泡沫、海绵、塑料、橡胶等吸能缓冲材料。
[0047]
如图8-10所示,为一种变形受限公路中分带桥墩防护结构实施例4示意图,所述中分带护栏18为双排设置的波形梁护栏,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外轮廓为钢板框架7,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内部设置加强肋8,所述嵌固块3两侧的上部迎撞结构15底面与中分带护栏18波形梁护栏立柱9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立柱安装孔10,所述钢板框架7或加强肋8与波形梁护栏立柱9连接,所述波形梁护栏立柱9顶部设置加高套管16,所述加高套管16插入立柱安装孔10内,所述嵌固块3在双排设置的中分带护栏18之间,所述嵌固块3底面设置立柱安装孔10,所述嵌固块3底面的立柱安装孔10位置设置加高锚固立柱11,所述加高锚固立柱11与路面锚固连接,所述中分带护栏18双排设置的波形梁护栏立柱9之间设置支撑框架12,所述支撑
框架12与波形梁护栏立柱9锚固连接。
[0048]
所述桥墩4为连续的相邻两个,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仅设置在每处位置两端最边缘桥墩4外侧,相邻两个桥墩4之间设置直面加高段17,所述直面加高段17行车道两侧迎撞面2均为直面,所述直面加高段17设置在中分带护栏18上方,所述直面加高段17底部设置向下凸起的嵌固块3嵌固在双排设置的中分带护栏18之间,所述直面加高段17为钢结构,所述直面加高段17外轮廓为钢板框架7,内部设置加强肋8,所述直面加高段17行车道两侧迎撞面2均为直面,所述直面加高段17底面设置立柱安装孔10,所述立柱安装孔10连接波形梁护栏立柱9和加高锚固立柱11,所述直面加高段17高度与加高导向装置1最高标高相同。所述纵向连接件5一端连接加高导向装置1,另一端连接直面加高段17,所述纵向连接件5包覆在桥墩4外边的行车道侧。所述纵向连接件5包括波形梁板,包覆在桥墩4行车道侧,且连接在加高导向装置1之间或加高导向装置1与直面加高段17之间,所述纵向连接件5安装在纵向连接件5或直面加高段17上的连接安装槽19上。
[0049]
如图11和图12所示,为一种变形受限公路中分带桥墩防护结构实施例5示意图,所述中分带护栏18为双排设置的混凝土护栏,所述加高导向装置1为钢结构,所述中分带护栏18顶面设置植螺栓13和型钢立柱14,所述型钢立柱14上连接横梁20,桥墩4两侧迎撞面的型钢立柱14之间设置支撑框架12代替嵌固块3,所述支撑框架12与型钢立柱14锚固连接。
[005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