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智慧斑马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5387发布日期:2021-02-26 16:4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智慧斑马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交通安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智慧斑马线。


背景技术:

[0002]
斑马线设置在道路交叉路口,常采用油漆喷涂制作,用于引导行人过马路。现阶段,为了保护行人的安全,各地均颁布了关于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交通法规,夜间、大雾天气等光线,驾驶员视线较差情况下,行人过马路时还是很容易被机动车撞伤,酿成交通安全事故。
[0003]
公告号为cn20473825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式斑马线,具有多道白色线和多道萤石线,该多道白色线和多道萤石线呈交叉间隔设置,该白色线为采用白色涂料刷成的提示线,该萤石线为铺设在路面上的萤石构成。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雾霾天气,萤石的发光警示效果有限,且长时间使用后,设置在道路上的萤石容易磨损,大大降低使用效果,无法长时间稳定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道路智慧斑马线,具有主动识别斑马线上是否通行有行人并自动警示往来车辆,提高对道路行人保护的效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道路智慧斑马线,包括设置在路口的若干道斑马线,所述路口的两侧均设置行人信号灯,所述斑马线的两端地面内均设置有发光件,所述路口的一侧设置有沿若干斑马线设置方向感应行人的行人感应装置,所述行人感应装置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连接若干所述发光件;
[0008]
所述斑马线同一端设置有一对发光件,所述发光件包括埋设在地面的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灯壳和设置在灯壳内的led灯,所述壳体的顶面设置有与地面齐平的壳盖,所述壳盖的上开设有供led灯光线照射出的出光口,一对所述发光件同步连接所述行人信号灯且其中一个所述发光件发出红光,另一个所述发光件发出绿光,所述行人感应装置感应行人时,所述控制器自动切断所述发出绿光的发光件的电源并点亮发出红光的发光件;
[0009]
所述壳体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顶面四边的侧板,所述灯壳和所述侧板之间均匀设置有若干抵紧弹簧,所述抵紧弹簧的一端抵贴所述灯壳的外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侧板朝向灯壳的面,所述底板的顶面开设有若干供侧板滑移连接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一端与所述底板的侧边齐平,另一端贴近所述灯壳的外侧壁,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滑槽贴近灯壳的槽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侧板。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光件埋设在斑马线两端后,当有行人横穿斑马线时,行人感应装置感应到行人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处,控制器进而控制发光件发光,使得斑马线两端亮起醒目灯光,有利于主动识别斑马线上是否通行有行人并自动警示往来车辆,提高对道路行人保护,操作人员将led灯设置在灯壳内并通过壳体安置在地面内,工作状态
下,当行人信号灯变绿时,此时斑马线可通行行人,斑马线两端所有发出红光的发光件均亮起,有利于警示来往车辆注意行人通行,当行人信号灯变红时,此时斑马线禁止行人通行,控制器控制斑马线两端所有发出绿光的发光件亮起,此时示意来往车辆可通行路口,当有行人在行人信号灯变红,禁止行人通行的情况下横穿斑马线时,控制器控制切断发出绿光的发光件电源并点亮发出红光的发光件以预警来往车辆有行人穿行,提高对道路行人的保护,操作人员将灯壳置入底板上并由若干抵紧弹簧抵紧,以固定灯壳的位置,同时侧板滑移连接滑槽并由若干挤压弹簧抵住,当温差较大的城市地面经过高温和低温变化时,地面易发生热胀冷缩,此时侧板受到来自四周地面的挤压作用力,抵紧弹簧和挤压弹簧均有利于抵抗外力直接作用于灯壳,提高对灯壳的保护作用。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盖开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壳盖通过若干紧固螺钉锁紧在地面上。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灯壳置于底板上后,进而将壳盖盖设在灯壳上方并通过紧固螺钉锁紧在地面上,有利于使灯壳稳定封盖在地面内,当需要打开壳盖检修或更换灯壳时,操作人员只需旋下紧固螺钉即可取下壳盖并对灯壳进行操作,提高拆卸取放灯壳的便捷性。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盖的顶面设置有若干防滑凸起。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防滑凸起有利于增大壳盖顶面的摩擦力,使得壳盖顶面更接近地面的摩擦力,有利于行人通行经过壳盖顶面时稳定通行,避免壳盖顶面过滑致使行人摔倒。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盖底面垫设有减震垫。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行人、各类交通工具通过壳盖顶面时,减震垫有利于减缓经过行人及各类交通工具对壳盖及壳盖底面的冲击,提高对壳盖及壳盖底面设置的灯壳的保护。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壳盖外周壁设置有与地面开口抵贴的密封套。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壳盖盖设在地面上时,密封套抵紧在壳盖与地面之间的安装缝隙,有利于减少雨水等渗漏至壳盖下方,减少雨水等对灯壳及其他电器元件的损坏。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路口的一侧设置有连接所述行人感应装置、控制器和发光件的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有架设在地面上的太阳能电池板。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电池板在白天有太阳的情况下不断吸收太阳能并转化成电能储存至蓄电池内,当断电的情况下,蓄电池此时成为备用电源,继续为行人感应装置、控制器和发光件供电以维持工作,有利于在断电状态下使发光件、行人感应装置和控制器继续工作,警示来往车辆以保护行人安全。
[002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2]
1.行人横穿斑马线时,行人感应装置感应到行人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处,控制器进而控制发光件发光,使得斑马线两端亮起醒目灯光,有利于主动识别斑马线上是否通
行有行人并自动警示往来车辆,提高对道路行人保护;
[0023]
2.当行人信号灯变绿时,斑马线两端所有发出红光的发光件均亮起,有利于警示来往车辆注意行人通行,当行人信号灯变红时,此时斑马线禁止行人通行,控制器控制斑马线两端所有发出绿光的发光件亮起,此时示意来往车辆可通行路口,当有行人在行人信号灯变红,禁止行人通行的情况下横穿斑马线时,控制器控制切断发出绿光的发光件电源并点亮发出红光的发光件以预警来往车辆有行人穿行,提高对道路行人的保护;
[0024]
3.若干抵紧弹簧抵紧固定灯壳的位置,侧板滑移连接滑槽并由若干挤压弹簧抵住,当温差较大的城市地面经过高温和低温变化时,地面易发生热胀冷缩,此时侧板受到来自四周地面的挤压作用力,抵紧弹簧和挤压弹簧均有利于抵抗外力直接作用于灯壳,提高对灯壳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25]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道路智慧斑马线整体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一对发光件布置及壳体内部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0027]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用于体现滑槽、挤压弹簧、螺纹孔和密封垫的结构。
[0028]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灯壳置入地面内壳体并盖设壳盖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0029]
图中,1、斑马线;2、行人信号灯;21、灯柱;3、发光件;31、壳体;311、底板; 312、侧板;313、抵紧弹簧;314、滑槽;345、挤压弹簧;32、灯壳;33、led灯;331、防护透光涂料;34、壳盖;341、螺纹孔;342、防滑凸起;343、出光口;35、紧固螺钉; 36、减震垫;37、密封套;4、行人感应装置;41、道路摄像头;5、控制器;6、蓄电池; 7、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道路智慧斑马线,包括若干道沿路口横向均匀设置的斑马线1,路口的两侧均固定有灯柱21,两灯柱21相对固定有一对行人信号灯 2,斑马线1的两端地面内均设置有发光件3,路口的一侧设置有沿若干斑马线1设置方向感应行人的行人感应装置4,行人感应装置4包括道路摄像头41,道路摄像头41连接有固定在地面且贴靠灯柱21的控制器5,控制器5控制连接若干发光件3;发光件3埋设在斑马线1两端后,连通发光件3电源(图中不显示),当有行人横穿斑马线1时,道路摄像头41 检测到行人处于斑马线1上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5处,控制器5进而控制发光件3发光,使得斑马线1两端亮起醒目灯光,有利于主动识别斑马线1上是否通行有行人并自动警示往来车辆,提高对道路行人保护。
[0032]
参照图1,控制器5固定连接有蓄电池6,蓄电池6连接道路摄像头41、控制器5和发光件3,灯柱21的顶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7且太阳能电池板7连接蓄电池6;太阳能电池板7在白天有太阳的情况下不断吸收太阳能并转化成电能储存至蓄电池6内,当断电的情况下,蓄电池6此时成为备用电源,继续为行人感应装置4、控制器5和发光件3供电以维持工作,有利于在断电状态下使发光件3、行人感应装置4和控制器5继续工作,警示来往车辆以保护行人安全。
[0033]
参照图2和图4,单根斑马线1的同一端设置有一对发光件3,发光件3包括埋设在地面的壳体31、设置在壳体31内的灯壳32和设置在灯壳32内的led灯33,壳体31的顶面设置有与地面齐平的壳盖34,壳盖34的上开设有供led灯33光线照射出的出光口 343,led灯33顶面位于出光口343处涂附有防护透光涂料331,防护透光涂料331采用 pc等透明混合材料,避免行人和车辆直接踩压led灯33,提高对led灯33的保护,同时保证led灯33的出光效果,一对发光件3同步连接行人信号灯2(参考图1),其中一个发光件3的led灯33发出红光,另一个发光件3的led灯33发出绿光,道路摄像头41(参考图1)检测到行人穿过斑马线1时,控制器5自动切断发出绿光的发光件3的led灯33 的电源并点亮发出红光的发光件3的led灯33;操作人员将led灯33设置在灯壳32内并通过壳体31安置在地面内,工作状态下,当行人信号灯2变绿时,此时斑马线1可通行行人,斑马线1两端所有发出红光的发光件3均亮起,有利于警示来往车辆注意行人通行,当行人信号灯2变红时,此时斑马线1禁止行人通行,控制器5控制斑马线1两端所有发出绿光的发光件3亮起,此时示意来往车辆可通行路口,当有行人在行人信号灯2变红,禁止行人通行的情况下横穿斑马线1时,控制器5控制切断发出绿光的发光件3电源并点亮发出红光的发光件3以预警来往车辆有行人穿行,提高对道路行人的保护。
[0034]
参照图2和图3,壳体31包括固定在地面开口底面的底板311和设置在底板311顶面四边的侧板312,单块侧板312朝向灯壳32的面上均匀设置有一对抵紧弹簧313,抵紧弹簧313的一端抵紧灯壳32的外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侧板312,底板311的顶面位于底板 311四边的位置分别朝向相对侧边开设有四对供侧板312滑移连接的滑槽314,一对滑槽 314垂直于滑槽314一端所处的底板311的侧边,滑槽314的一端与底板311的侧边齐平,另一端贴近灯壳32的外侧壁,滑槽314内设置有挤压弹簧345,挤压弹簧345的一端固定连接滑槽314贴近灯壳32的槽侧壁,另一端固定连接侧板312;操作人员将灯壳32置入底板311上并由若干抵紧弹簧313抵紧,以固定灯壳32的位置,同时侧板312滑移连接滑槽 314并由若干挤压弹簧345抵住,当温差较大的城市地面经过高温和低温变化时,地面易发生热胀冷缩,此时侧板312受到来自四周地面的挤压作用力,抵紧弹簧313和挤压弹簧345 均有利于抵抗外力直接作用于灯壳32,提高对灯壳32的保护作用。
[0035]
参照图2和图4,壳盖34位于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分别开设有两对螺纹孔341,壳盖34通过若干紧固螺钉35锁紧在地面上;操作人员将灯壳32置于底板311上后,进而将壳盖34盖设在灯壳32上方并通过紧固螺钉35锁紧在地面上,有利于使灯壳32稳定封盖在地面内,当需要打开壳盖34检修或更换灯壳32时,操作人员只需旋下紧固螺钉35即可取下壳盖34并对灯壳32进行操作,提高拆卸取放灯壳32的便捷性。
[0036]
参照图3和图4,壳盖34底面垫设有减震垫36,减震垫36优先采用橡胶材料,壳盖34外周壁设置有与地面开口抵贴的密封套37,密封套37优先采用橡胶材料;当行人、各类交通工具通过壳盖34顶面时,减震垫36有利于减缓经过行人及各类交通工具对壳盖 34及壳盖34底面的冲击,提高对壳盖34及壳盖34底面设置的灯壳32的保护,当壳盖34 盖设在地面上时,密封套37抵紧在壳盖34与地面之间的安装缝隙,有利于减少雨水等渗漏至壳盖34下方,减少雨水等对灯壳32及其他电器元件的损坏。
[0037]
参照图4,壳盖34的顶面设置有若干防滑凸起342;若干防滑凸起342有利于增大壳盖34顶面的摩擦力,使得壳盖34顶面更接近地面的摩擦力,有利于行人通行经过壳盖 34顶
面时稳定通行,避免壳盖34顶面过滑致使行人摔倒。
[0038]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预先在每道斑马线1两端地面分别挖槽,将底板 311及侧板312置入地面所挖槽内,将灯壳32置入底板311上并由若干抵紧弹簧313抵紧固定,连通led灯33的电源(图中不显示),将壳盖34盖设在地面上并于地面齐平,led 灯33伸出出光口343,将出光口343上涂附防护透光涂料331风干定型以保护led灯33,一对led灯33同步连接至行人信号灯2,使用过程中,若干对led灯33随行人信号灯2 变化且行人信号灯2变绿时,发出红光的led灯33发亮警示来往车辆,行人信号灯2变红时,发出绿光的led灯33发亮提示车辆可通行,当行人通过斑马线1时,道路摄像头41 检测到行人并将信号输送至控制器5处,控制器5切断发出绿光的led灯33电源并点亮发出红光的led灯33以警示来往车辆。
[0039]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