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警示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77574发布日期:2021-02-26 17:0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警示灯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警示灯。


背景技术:

[0002]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设施建设工程,在我国,市政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设备等。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程建设趋于城市化。目前,在许多城市市政施工过程中,为了警示行人,施工人员常常在施工现场放置一些警示标志。
[0003]
授权公告号为cn20320496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警示灯,包括灯箱、立杆、底座和灯箱,底座下方设置有滚轮,底座上方设置有立杆;灯箱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和蓄电池,灯箱上方通过支撑杆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均连接至控制电路。使用时需要将警示灯搬运到车上运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再搬运到指定位置开始工作。
[00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市政工程道路警示灯体型过大,不易存放和移动,无法快速布置到现场。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警示灯,具有方便存储运输的优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警示灯,包括立杆(2)、底座(1)和灯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2)包括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所述第一支杆(21)铰接于底座(1)的顶面上,所述第二支杆(22)铰接设置于第一支杆(21)远离自身与底座(1)的铰接点一端,所述灯箱(3)铰接于第二支杆(22)远离自身与第一支杆(21)的铰接点一端,所述第一支杆(21)与底座(1)的铰接点、第二支杆(22)与第一支杆(21)的铰接点以及灯箱(3)与第二支杆(22)的铰接点均设置有用于限制铰接点两端的部件转动的锁紧结构(6)。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转运警示灯时,打开锁紧结构,将第一支杆旋转贴合到底座上,然后将第二支杆旋转贴合到底座上,整个警示灯收能整成占用空间小的形态,将锁紧结构锁紧后运往现场;到达现场后打开锁紧结构,分别将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和灯箱旋转到合适的角度,再将锁紧结构锁紧,打开灯箱开始工作,警示灯收整后具有占用空间小的的特点,达到了方便存储运输的效果。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锁紧结构(6)包括卡盘(62)和卡锁(61),所述卡盘(62)和卡锁(61)分别固定设置于铰接点两端的两个部件上,所述卡盘(62)沿自身周向均匀开设有若干卡孔,所述卡锁(61)内设置有与卡孔相匹配的插杆(611),所述插杆(611)远离卡盘(62)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插杆(611)推入卡孔的压缩弹簧(612),所述弹簧(612)远离插杆(611)的一端抵接在卡锁(61)的内壁上,所述插杆
(611)上设置有用于拨动卡锁(61)的拨片(613),所述卡锁(61)上开设有供拨片(613)滑动的滑槽(614)。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置警示灯时,先拨动底座与第一支杆之间的卡锁的拨片将卡锁打开,将第一支杆旋转到合适位置后松开拨片,插杆卡入卡盘的卡孔内,再以同样的方式将第二支杆和灯箱旋开,有效避免了整个警示灯使用过程中随意转动;收起警示灯时,用拨片将卡锁打开,将支杆旋回底座上,松开拨片使插杆卡入卡盘的卡孔内,有效避免在运输过程中警示灯散开。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杆(21)包括内杆(211)和套杆(212),所述套杆(212)套设在内杆(211)外,所述套杆(212)内固定设置有液压千斤顶(213),所述液压千斤顶(213)的顶端抵接于内杆(211)底部。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置警示灯高度不够时,通过液压千斤顶将内杆顶出,增加了警示灯的适用范围。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支杆(21)的底端和灯箱(3)的底部均设置有转轴(5),两个所述转轴(5)分别与第二支杆(22)两端转动连接。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警示灯时,使用人员能将灯箱向任意方向旋转,增加了警示灯的适用范围。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1)底部的四角分别铰接设置有减震支杆(8),四根所述减震支杆(8)远离自身与底座(1)的铰接点的一端固定设置有万向轮(7),所述底座(1)底部的四角分别开设有用于收纳减震支杆(8)和万向轮(7)的凹槽(10)。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移动警示灯时,只要将所有万向轮从凹槽中拉出就能移动,移动后将万向轮收回,将警示灯摆放在预定的位置开始工作。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减震支杆(8)靠近万向轮(7)的一端分别铰接设置有用于将减震支杆(8)拉出凹槽(10)的拉杆(12),所述拉杆(12)上设置有将拉杆(12)收起后与减震支杆(8)贴合的扭簧(15),所述拉杆(12)远离铰接点的一端设置有卡扣(13),所述底座(1)的侧壁上设置有在拉杆(12)拉出减震支杆(8)后与卡扣(13)相配合的卡块(14)。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移动时,通过拉杆就能将减震轮拉出,将减震轮拉出后把拉杆上的卡扣挂在卡块上,有效防止万向轮使用时不稳定容易收回凹槽,收回万向轮后,扭簧自动将拉杆向上扭,抵靠在减震支杆上,不会拖在地上。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四根所述减震支杆(8)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将震支杆(8)拉回凹槽(10)的拉伸弹簧(9),四根所述拉伸弹簧(9)一端与减震支杆(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凹槽(10)顶壁固定连接。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万向轮拉出后拉伸弹簧伸长,松开拉杆上的卡扣后,弹簧收紧自动将万向轮收回凹槽,无需人工收取。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座(1)设置有u型伸缩杆(11),所述u型伸缩杆(11)的两端铰接在底座(1)的顶面。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警示灯时,打开万向轮,将u型伸缩杆拿起并伸长,就能拉动警示灯移动。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警示灯的灯箱、立杆和底座相互铰接,第一支杆可以伸缩,需要时能收整成方便搬运的形态,方便运输和存储;
[0025]
2.警示灯的支杆和灯箱设置有转轴,第一支杆可以伸缩,工作时能向任意方向旋转延伸,工作范围广;
[0026]
3.警示灯的底座设置有凹槽,凹槽内设置有能自动收回的减震支杆和万向轮,减震枝干上设置有用于拉出的拉杆以及用于自动收回的拉伸弹簧,方便警示灯的移动和使用。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收整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1]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支杆和转轴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2]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33]
图中,1、底座;2、立杆;3、灯箱;4、太阳能电池板;5、转轴;6、锁紧结构;7、万向轮;8、减震支杆;9、拉伸弹簧;10、凹槽;11、u型伸缩杆;12、拉杆;13、卡扣;14、卡块;15、扭簧;16、支撑腿;21、第一支杆;22、第二支杆;211、内杆;212、套杆;213、液压千斤顶;61、卡锁;62、卡盘;611、插杆;612、压缩弹簧;613、拨片;614、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警示灯,包括立杆2、底座1和灯箱3,灯箱3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和蓄电池灯箱3上方通过支撑杆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4。立杆2分别为第一支杆21和第二支杆22,第一支杆21交接于底座1上,第二支杆22铰接设置于第一支杆21顶端。
[0036]
参照图5,第一支杆21包括内杆211和套杆212,内杆211插接在套杆212内,套杆212内固定设置有液压千斤顶213,液压千斤顶213与内杆211底部抵接。第一支杆21的底端和灯箱3的底部转动设置有转轴5,两个转轴5分别与第二支杆22两端铰接,第一支杆21的伸缩、铰接点的纵向转动和转轴5的横向转动相互配合,使整个警示灯能向任意方向旋转伸出,工作范围更广。
[0037]
参照图2、图6,灯箱3铰接于第二支杆22顶端,第一支杆21与底座1的铰接点、第二支杆22与第一支杆21的铰接点和灯箱3与第二支杆22的铰接点均设置有用于限制零部件转动的锁紧结构6。锁紧结构6包括卡盘62和卡锁61,卡盘62和卡锁61分别固定设置于相互铰接的部件两端,卡盘62的周向均匀开设有8个卡孔,卡锁61内设置有与卡孔相匹配的圆柱形插杆611。插杆611远离卡盘62一端固定设置有用于将插杆611推入卡孔的压缩弹簧612,插杆611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用于拨动插杆611的拨片613,卡锁61的外壳顶部开设有供拨片613滑动的滑槽614。需要调整或收起杆件时,滑动拨片613将插杆611收回卡锁61内,将第一
支杆21、第二支杆22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后松开拨片613,插杆611在弹簧的带动下卡入卡孔内,限制第一支杆21、第二支杆22的转动。
[0038]
参照图3、图4,底座1底部的四角分别铰接设置有减震支杆8,四根减震支杆8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万向轮7,底座1底部的四角分别开设有用于收纳减震支杆8和万向轮7的长方形凹槽10,四根减震支杆8与底座1的铰接点位于凹槽10内壁上且与内壁偶一定距离。四根减震支杆8靠近万向轮7的一端分别铰接设置有用于将减震支杆8拉出凹槽10的拉杆12,底座1上开设有放置拉杆12的杆槽四根拉杆12上设置有将拉杆12向上收起的扭簧15,四根拉杆12远离铰接点的一端设置有卡扣13,底座1的侧壁上设置有在拉杆12拉出减震支杆8后与卡扣13相配合的卡块14。四根减震支杆8上分别设置有拉伸弹簧9,四根拉伸弹簧9一端与减震支杆8固定连、另一端与凹槽10顶壁固定连接,使用时拉动拉杆12将四个万向轮7分别从凹槽10中拉出,在重力作用下使减震支杆8抵靠在凹槽10的边缘,将拉杆12上的卡扣13扣在卡块14上,有效防止移动时遇到障碍物将万向轮7顶回凹槽10。停止移动后,打开卡扣13,拉伸弹簧9收缩将万向轮7收回凹槽10,同时拉杆12上的扭簧15收紧将拉杆12向上抬起,防止拉杆12拖在地上。
[0039]
参照图1,底座1上设置有u型伸缩杆11,u型伸缩杆11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底座1两侧边缘的中间位置,使u型伸缩杆11能向两侧翻转,方便向前后两侧移动,使用时可将u型伸缩杆11拉长,方便操作。
[0040]
参照图2,底座1四角螺纹连接有四根支撑腿16,底面不平时能通过旋转螺纹杆,调整支撑腿16长度,使警示灯稳定支撑在地面上。
[0041]
参照图1,灯箱3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4与灯箱3顶壁之间的支撑杆两端分别与太阳能电池板4与灯箱3顶壁铰接,使用时能调整角度,更好的接收阳光。不用时将太阳能电池板4收起贴合灯箱3顶壁,有效防止被刮蹭,方便存储和运输。灯箱3内的灯选用红蓝爆闪灯,在遇到大雾或大雨天气时能起到更加有效的警示作用。第一支杆21、第二支杆22和底座1的侧壁上均贴设有反光片,有在昏暗的地方警示灯无法工作时起到警示作用。
[0042]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将底座1上卡锁61的拨片613沿滑槽614滑动将插杆611滑出卡盘62,将第一支杆21旋转到合适角度后将拉杆12插杆611卡入卡盘62,然后将第一支杆21卡锁61的拨片613沿滑槽614滑动打开卡锁61,将第二支杆22旋转到预定角度后将插杆611卡入卡盘62,再将灯箱3用同样方法旋转开后将插杆611卡入卡盘62,然后将太阳能电池板4调整好,使警示灯开始工作。需要移动或存储时,反向进行上述操作,将第一支杆21、第二支杆22和灯箱3旋转到贴合底座1后将卡锁61卡住,将整个警示灯收整成易于搬运的形态,实现了易于运输和存储的功能。
[0043]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