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旧检测轨道的桥梁检测小车,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管养理念的落后,我国20世纪末以及21世纪初建成的大跨度桥梁检查小车由于设计理念落后,设计的小车非常笨重、纯靠两侧人力驱动行驶速度慢,检修效率低下且存在行驶过程中卡轨现象,很多由于检修效率低、卡轨等情况而被废弃,长时间废弃导致小车面临拆除,重新设计制造安装新小车费用较高,基于此根据现有小车情况对旧小车进行改造,通过对现有支撑龙门架进行改造,设置先进集成驱动系统、制动系统、滑触线供电系统等,解决目前旧小车检修效率低、卡轨等缺点。
目前针对旧小车改造通常是拆除旧小车,重新设计、制造、安装新小车,由于很多大跨度桥梁检查小车位于大河及峡谷中,拆除旧小车安装旧小车难度较大,造价就第一种方法局部改造要增加很多,小车更换时,需要利用驳船将小车运至桥底,在桥墩上设置卷扬机进行吊装,整个吊装过程难度很大造价很高,并且会占用航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旧检测轨道的桥梁检测小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旧小车检修效率低、卡轨且更换新小车工作量大、占用航道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旧检测轨道的桥梁检测小车,包括龙门架、小车桁架及行走小车,龙门架的上端依次通过回转支撑、行走小车连接于检测轨道,龙门架的下端连接于小车桁架,小车桁架的上端设有检修平台;行走小车包括行走轮及用于驱动行走轮旋转的行走电机;
龙门架有两个,其中一个龙门架与回转支撑之间还设有滑移装置,滑移装置的滑移方向平行于小车桁架。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旧检测轨道的桥梁检测小车,回转支撑包括上旋转连接部及可旋转连接于上旋转连接部的下旋转连接部,滑移装置包括导向装置二及滑移轴,导向装置二连接于下旋转连接部,滑移轴可旋转连接于下旋转连接部,小车桁架设置于滑移轴的上端,导向装置二连接于小车桁架的侧部。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旧检测轨道的桥梁检测小车,行走轮通过行走支架固定,行走电机连接于行走支架。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旧检测轨道的桥梁检测小车,小车桁架还通过保险钩连接于检测轨道。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旧检测轨道的桥梁检测小车,行走小车还包括导向装置一,导向装置一包括导向支架及连接于导向支架的导向轮,导向轮连接于检测轨道的侧部。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旧检测轨道的桥梁检测小车,回转支撑的中心还设有用于检测回转支撑旋转角度的编码器,编码器连接行走电机控制装置。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旧检测轨道的桥梁检测小车,还包括编码器转轴及编码器支架,编码器转轴设置于回转支撑的中心轴且连接编码器的输入端,编码器支架连接于编码器。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旧检测轨道的桥梁检测小车,小车桁架的下端设有三角形桁架,三角形桁架的上端还设有钢格栅步板。
优选,前述的一种采用旧检测轨道的桥梁检测小车,行走小车的供电装置是滑触线。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两个检测轨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或一侧的行走小车发生打滑、卡轨时,就会使小车桁架发生扭曲,滑移装置及回转支撑能够消除上述内部应力,避免损坏小车或发生危险。当回转支撑的旋转角度过大时,能够通过编码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相应行走电机的控制装置,及时对两侧行走电机进行调整,实现同步。
由于传统的桥梁下方基本都设有工字钢检测轨道,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完美与现存的工字钢检测轨道相配合使用,不需要拆除原有的工字钢检测轨道。从安装角度看,本实用新型的安装不需要从水面吊起,因此改造过程不需要占用航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部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龙门架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行走小车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行走小车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回转支撑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滑移装置轴测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龙门架;2-小车桁架;3-行走小车;4-导向装置一;5-回转支撑;6-滑移装置;21-三角形桁架;71-保险钩;31-行走支架;32-行走轮;33-行走电机;41-导向支架;42-导向轮;51-编码器转轴;52-编码器支架;61-下旋转连接部;62-导向装置二;63-滑移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采用旧检测轨道的桥梁检测小车,包括龙门架1、小车桁架2及行走小车3,图3是龙门架1的主视图,龙门架1呈u型,其上端依次通过回转支撑5、行走小车3连接于检测轨道,检测轨道处于桥梁的底部,检测轨道通常在桥梁建设时就已经存在。检测轨道通常有两个,两个平行设置。行走小车3的供电装置是滑触线,滑触线属于现有技术,布置在检测轨道的两侧,通过受电器向行走小车3供电。
龙门架1的下端有横梁,该横梁用于托住小车桁架2,小车桁架2的上端设有检修平台。小车桁架2的下端设有三角形桁架21,三角形桁架21的上端还设有钢格栅步板,钢格栅步板用于放置检修人员行走及放置检修设备、工具。
结合图4及图5:行走小车3包括行走轮32及用于驱动行走轮32旋转的行走电机33;行走轮32通过行走支架31固定,行走电机33安装于行走支架31。行走支架31将相对设置的行走轮分别固定在检测轨道的两侧,检测轨道通常是工字钢。
龙门架1有两个,分别用于托住小车桁架2的两端,由于两端龙门架1的行走速度可能存在误差,而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多种,如两侧电机转速的误差、行走轮32打滑、检测轨道自身的误差等。因此当行走小车3行走时,两侧龙门架1的间距可能发生变化,鉴于此,本实施例在其中一个龙门架1与回转支撑5之间还设有滑移装置6,滑移装置6的滑移方向平行于小车桁架2,通过滑移装置6与回转支撑6的配合能够补偿行走小车3行走时产生的偏移。在多数正常状态下,滑移装置6的滑移方向是沿着小车桁架的(当两个龙门架不同步时会稍微有点偏差),也可以理解为滑移方向平行于横桥向。
回转支撑5包括上旋转连接部及可旋转连接于上旋转连接部的下旋转连接部61,上旋转连接部与下旋转连接部61的中心可通过销轴等连接,用于实现两者的旋转连接。
具体的,如图7所示:滑移装置6包括导向装置二62及滑移轴63,导向装置二62连接于下旋转连接部61,滑移轴63可旋转连接于下旋转连接部61,可在滑移轴63与旋转连接部61之间设置轴承实现两者的可旋转连接。小车桁架2设置于滑移轴63的上端,导向装置二62连接于小车桁架2的侧部。也就是说当两个龙门架1之间的距离变化时,小车桁架2相对于其中一个龙门架1滑动,也就是在滑移轴63滑动(滑移轴63旋转),用于补偿上述变化,导向装置二62与小车桁架2的侧部配合,避免小车桁架2在滑动过程中与下旋转连接部61发生摩擦。
检修人员是站在小车桁架2上工作的,因此为了避免小车桁架2发生脱落,小车桁架2还通过保险钩71连接于检测轨道。正常工作时,保险钩71与检测轨道之间处于不接触或轻微接触状态,两者之间几乎不产生作用力,当小车桁架2发生坠落时,保险钩71能够勾住检测轨道。
为了避免行走支架31与检测轨道之间发生摩擦,本实施例的行走小车3还包括导向装置一4,导向装置一4包括导向支架41及连接于导向支架41的导向轮42,导向轮42连接于检测轨道的侧部,起到滚动摩擦的作用。
当两侧的龙门架1不同步时,小车桁架2就会被扭动,此时需要调整两侧行走电机33的转速,为了精确对其进行调节,本实施例回转支撑5的中心还设有用于检测回转支撑5旋转角度的编码器,编码器连接行走电机控制装置。具体的,还包括编码器转轴51及编码器支架52,编码器转轴51设置于回转支撑5的中心轴且连接编码器的输入端,编码器支架52连接于编码器。
工作时,如图1所示,行走小车3在控制装置的驱动下沿着检测轨道向前行驶,及图1中的x方向,两个检测轨道的行走小车可通过plc控制左右行走同步运行。当两个检测轨道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或一侧的行走小车发生打滑、卡轨时,就会使小车桁架2发生扭曲,相当于将钢格栅步板成矩形扭曲成平行四边形,为了避免龙门架1、小车桁架2的内部应力过大,本实施例的滑移装置6及回转支撑5能够消除上述内部应力,避免损坏小车或发生危险。
其中,小车桁架2的一端通过滑移装置6与龙门架1连接,能够补偿两个龙门架1之间距离的变化;回转支撑5能够补偿因两侧龙门架1不同步带来的小车桁架2扭曲。当回转支撑5的旋转角度过大时,能够通过编码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反馈至相应行走电机33的控制装置,及时对两侧行走电机33进行调整,实现同步。
由于传统的桥梁下方基本都设有工字钢检测轨道,因此本实施例能够完美与现存的工字钢检测轨道相配合使用,不需要拆除原有的工字钢检测轨道。从安装角度看,本实施例的安装不需要从水面吊起,因此改造过程不需要占用航道。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