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轨道温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99358发布日期:2021-03-09 18:44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智能化轨道温度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轨降温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化轨道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铁路的高速发展,铁路里程越来越长,往往需要对营业线铁路进行日常维修保养或对线路进行更新改造,营业线铁路工程施工量正在逐年增加。在高温季节施工时,高气温会导致钢轨温度升高,如不及时对钢轨进行降温处理,施工时会破坏铁路道床的既有状态,使道床横向阻力减小,当钢轨温度高于钢轨锁定轨温,受温度应力影响,无缝线路钢轨极易变形发生胀轨,导致线路产生横向位移,造成列车颠覆事故,严重威胁着铁路行车的安全,因而,对钢轨采取及时有效的降温处理意义重大。
3.公告号为cn208055775u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轨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钢轨轨腰两侧的水管以及海绵条,水管位于海绵条上方,还包括设于钢轨上的测温器、控制器、设于钢轨外侧的储水箱及水泵;在水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喷淋孔,储水箱连接水泵,水泵再与水管连接;测温器与控制器连接,水泵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4.但是在实际使用时,为保证钢轨的冷却效果,水管的长度需要与待冷却的钢轨长度相配合,当水管长度过长时,冷却完毕之后想要搬运移动水管就十分不方便,工程结束后,水管大多即被废弃掉,造成一定程度上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化轨道温度控制装置,可以方便对水管进行收纳移动同时也可以满足不同长度钢轨的冷却需要。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智能化轨道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若干首尾依次串接的冷却单元,每个所述冷却单元包括放置在轨枕上的水管,所述水管平行于钢轨设置,所述水管上设有若干朝向钢轨设置的雾化喷头,所述水管两端连接有放置在轨枕上的管座,其中一个管座外部设有与水管相通的连接管,另一管座上设有与连接管配合的套管,所述套管与水管连通;还包括限制相邻两个冷却单元之间的管座相对滑动的连接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冷却单元串接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冷却的钢轨长度,装配对应数量的冷却单元,不仅可以满足钢轨冷却需要,同时分段后的冷却单元在运输时也十分方便,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水管在使用完后因为运输不方便而被丢弃的情况。安装时,只需要将连接管与对应的套管套接,再通过连接件将相邻的管座固定在一起,即可完成相邻两个冷却单元的拼接,同时将两端空出的套管以及连接管用密封塞堵住,接通水源开启雾化喷头即可朝向钢轨喷射水雾,即可实现钢轨的降温。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水管一端的管座上的螺栓,所述水管另一端的管座上设有与螺栓配合的贯穿孔,每个所述管座上的螺栓为四个,两两对
称设置在管座的两侧。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时,直接将螺栓穿入相邻管座上的贯穿孔内,再旋紧螺母,即可实现相邻管座之间的限位,同时旋紧螺母后,套管可以与相邻管座之间抵接的更紧密,提高相邻两个冷却单元之间的密封性,每个冷却单元设置四个螺栓,这样在连接时管座的四角均可以收到拉力,管座与管座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加牢固。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一端的管座侧面转动连接有用于安装螺栓的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螺栓对应设置,所述水管另一端的管座侧面转动连接有用于设置贯穿孔的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与贯穿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块以及第二连接块的转轴互相平行且垂直水管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码放时,可以将螺栓以及贯穿孔均转动到竖直状态,上下两个管座之间即可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运输过程中可以提高竖直堆叠的冷却单元的稳定性,方便运输。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栓与第一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螺栓的转轴与水管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块端面上设有与螺栓配合的螺纹孔。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冷却单元需要水平并列码放时,螺栓可以转动到与第一连接块的转轴平行的位置,此时直接将螺栓与相邻并列放置的冷却单元上的第二连接块端面上的螺纹孔连接,转动第二连接块或者第一连接块,螺栓即可与相邻管座上的第二连接块固定,相邻冷却单元之间也可以进行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移动过程的稳定性,方便运输。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两端与对应管座转动连接,所述水管端部设有凸环,所述管座上固定连接有包覆凸环的连接环,所述管座上设有将水管固定在管座上的调节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管座放置到轨枕上之后,通过调节件,转动水管,调节雾化喷头相对钢轨的角度,使得雾化喷头可以正对钢轨,从而保证雾化喷头可以起到最佳的冷却效果。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水管外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连接环侧面贴合,所述连接环朝向调节杆的侧面上圆周阵列设有若干凹槽,所述调节杆上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弹簧钢珠。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拨动调节杆,即可带动水管转动,同时弹簧钢珠卡入不同的凹槽内,即可将水管固定在对应的角度,实现水管角度的调节以及固定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设置在钢轨上的测温器、控制器、设置在钢轨外的储水箱以及水泵,所述储水箱与水管通管道连接,所述水泵设置在管道内,所述测温器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水泵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测温器检测到钢轨表面温度过高时,输出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即可控制水泵打开,雾化喷头即可开始工作,从而对钢轨进行冷却,当钢轨温度降低到允许范围内后,控制器再次控制水泵关闭,从而实现钢轨的智能冷却,有效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2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温控仪,所述测温器包括与温控仪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控仪还连接有液晶操作屏以及wifi模块,所述wifi模块通过无
线路由器与服务器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想要控制水泵动作时,不光可以通过测温器控制水泵开启,也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屏现场进行操作,或者通过手机内置的app与服务器连接后,通过远程控制温控仪输出信号,从而实现水泵的远程控制,操作更加方便。
2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管与水泵之间设有控制水管启闭的电磁阀,所述控制器为固态继电器,所述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端与温控仪电连接,所述固态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水泵以及电磁阀电连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电磁阀,当水泵或者水管发生损坏时,关闭电磁阀后即可关闭蓄水箱,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端用微小的控制信号,可以直接驱动大电流负载,实现电路的通断,稳定可靠,安装方便。
2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结构简单,体积小,不仅安装方便,同时可以适应不同长度区域的钢轨的降温;
26.2.采用雾化喷头对钢轨进行冷却,可以有效降低水的用量,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水泵控制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相邻冷却单元安装状态剖视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块安装示意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块安装示意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管座水平码放拼接示意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测温器安装示意图。
34.图中,1、钢轨;11、轨枕;2、冷却单元;21、水管;211、雾化喷头;212、连接头;22、管座;3、连接管;4、套管;5、第一连接块;51、螺栓;6、第二连接块;61、贯穿孔;62、螺纹孔;7、连接环;71、凸环;72、凹槽;8、调节杆;81、弹簧钢珠;9、测温器;10、水箱;101、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参照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智能化轨道温度控制装置,包括若干首尾依次串接的冷却单元2,通过采用冷却单元2串接的方式,可以根据需要冷却的钢轨1长度,装配对应数量的冷却单元2,不仅可以满足钢轨1冷却需要,同时分段后的冷却单元2在运输时也十分方便,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水管21在使用完后因为运输不方便而被丢弃的情况。
37.本实施例中,参照图2以及图3,每个冷却单元2包括放置在轨枕11上的水管21,水管21平行于钢轨1设置,水管21上设有若干朝向钢轨1设置的雾化喷头211,在水管21两端连接有放置在轨枕11上的管座22,使用时,直接将管座22放置到轨枕11上对应的位置,即可完成水管21的安装。其中一个管座22外部设有与水管21相通的连接管3,另一管座22上设有与连接管3配合的套管4,套管4与水管21连通并且套管4的内径与连接管3外径相等,套管4的长度与水管21长度相等,套接完毕之后,套管4端部与对应管座22侧面抵接;还包括限制相邻两个冷却单元2之间的管座22相对滑动的连接件。
38.参照图2以及图3,安装时,只需要将连接管3与对应的套管4套接,再通过连接件将相邻的管座22固定在一起,即可完成相邻两个冷却单元2的拼接,同时将两端空出的套管4以及连接管3用密封塞堵住即可,此时向水管21内供水,雾化喷头211即可朝向钢轨1喷射水雾,即可实现钢轨1的降温。此外,为了提高密封塞的密封效果,可以在套管4以及连接管3端部设置内螺纹。
39.参照图3以及图4,为方便实现相邻管座22的连接,连接件包括设置在水管21一端的管座22上的螺栓51,螺栓51沿水管21长度方向设置并且朝向水管21外设置,在水管21另一端的管座22上设有与螺栓51配合的贯穿孔61,贯穿孔61平行与螺栓51设置。连接时,直接将螺栓51穿入相邻管座22上的贯穿孔61内,再旋紧螺母,即可实现相邻管座22之间的限位,同时旋紧螺母后,套管4可以与相邻管座22之间抵接的更紧密,提高相邻两个冷却单元2之间的密封性。
40.参照图3以及图4,为提高相邻两个管座22之间的连接强度,每个水管21的一端的管座22上设有四个螺栓51,四个螺栓51两两对称设置在管座22的两侧,另一端的管座22上的贯穿孔61与螺栓51相对应设置,这样管座22的四角均可以收到拉力,管座22与管座22之间的连接强度更加牢固。
41.参照图4以及图5,为提高在码放时相邻管座22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水管21一端的管座22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5,第一连接块5为四个,两两对称设置在管座22的两侧,第一连接块5与螺栓51对应设置,第一连接块5的转轴垂直于水管21长度方向设置,螺栓51设置在对应的第一连接块5上并且与第一连接块5相垂直,在水管21另一端的管座22侧面转动连接有用于设置贯穿孔61的第二连接块6,第二连接块6也是四个,两两对称设置在对应管座22的两侧,第二连接管3与贯穿孔61对应设置,第一连接块5与第二连接块6的转轴互相平行。
42.参照图4以及图5,这样码放时,将螺栓51以及贯穿孔61均转动到竖直状态,上下两个管座22之间即可通过螺栓51连接固定,在运输过程中可以提高竖直堆叠的冷却单元2的稳定性,进一步方便运输。
43.此外,参照图6,为进一步提高水平方向两个冷却单元2之间的连接强度,螺栓51与第一连接块5转动连接,螺栓51的转轴与水管21平行设置,在第二连接块6端面上设有与螺栓51配合的螺纹孔62,在码放时,螺栓51可以转动到与第一连接块5的转轴平行的位置,此时直接将螺栓51与相邻并列放置的冷却单元2上的第二连接块6端面上的螺纹孔62连接,转动第二连接块6或者第一连接块5,螺栓51与第二连接块6固定,这样当将冷却单元2水平并列码放时,相邻冷却单元2之间也可以进行连接,进一步提高了移动过程的稳定性,方便运输。
44.参照图4以及图5,为方便调节雾化喷头211角度,使其起到最佳降温效果,水管21两端与对应管座22转动连接,在水管21端部设有凸环71,凸环71与水管21一体设置,在管座22上固定连接有包覆凸环71的连接环7,连接环7的截面呈l形设置,连接环7不仅可以实现水管21与管座22的转动连接,同时也可以起到密封作用,避免水管21与管座22之间出现泄漏,在管座22上设有将水管21固定在管座22上的调节件。当将管座22放置到轨枕11上之后,通过调节件,转动水管21,调节雾化喷头211相对钢轨1的角度,使得雾化喷头211可以正对钢轨1,从而保证雾化喷头211可以起到最佳的冷却效果。
45.参照图3以及图5,为方便调节水管21与管座22之间的角度,调节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水管21外的调节杆8,调节杆8垂直水管21设置,调节杆8一端与水管21固定连接,调节杆8与连接环7侧面贴合,连接环7朝向调节杆8的侧面上圆周阵列设有若干凹槽72,在调节杆8上设有与凹槽72配合的弹簧钢珠81。在使用时,拨动调节杆8,即可带动水管21转动,同时弹簧钢珠81卡入不同的凹槽72内,即可将水管21固定在对应的角度,实现水管21角度的调节以及固定。
46.参照图1以及图7,为方便实现雾化喷头211的控制,温度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钢轨1上的测温器9以及控制器,测温器9通过磁铁固定在钢轨1上,用于检测钢轨1表面温度,测温器9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在钢轨1外设有储水箱10以及水泵101,储水箱10与水管21通过管道连接,为方便实现储水罐以及水箱10的连接,在每个水管21外均设有连接头212,连接头212内设有控制阀,在安装时,可以选择与最靠近储水箱10的连接头212连接,其余连接头212关闭,即可实现所有水管21的供水,水泵101设置在储水箱10与水管21之间的管道内,用于向水管21内供水,水泵101以及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当测温器9检测到钢轨1表面温度过高时,输出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即可控制水泵101以及雾化喷头21打开,从而对钢轨1进行冷却,当钢轨1温度降低到允许范围内后,控制器再次控制水泵101以及雾化喷头21关闭,从而实现钢轨1的智能冷却,有效降低能耗,节约能源。
47.参照图1,为方便实现水泵101的控制,控制器连接有温控仪,测温器9包括与温控仪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为若干个,沿钢轨1长度方向阵列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磁铁吸附在钢轨1表面,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数据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传输到温控仪后,温控仪输出信号给控制器,从而控制水泵101打开或者关闭,温控仪还连接有液晶操作屏以及wifi模块,wifi模块通过无线路由器与服务器连接,控制时,不光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水泵101开启,也可以通过液晶显示屏现场进行操作,或者通过手机内置的app与服务器连接后,通过远程控制温控仪输出信号,从而实现水泵101的远程控制,操作更加方便。此外为进一步方便控制,温度传感器也通过无线连接方式与温控仪连接。
48.参照图1,为进一步提高控制过程的可靠性,在水管21与水泵101之间设有控制水管21启闭的电磁阀,电磁阀设置在水泵101与蓄水箱10之间,控制器为固态继电器,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端与温控仪电连接,固态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水泵101以及电磁阀相连,增加了电磁阀,当水泵101或者水管21发生损坏时,关闭电磁阀后即可关闭蓄水箱10,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固态继电器的输入端用微小的控制信号,可以直接驱动大电流负载,实现电路的通断,稳定可靠,安装方便。
49.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前先根据需要冷却的钢轨1长度,选择需要的冷却单元2数量,拼接时将相邻冷却单元2依次串接,将套管4套设到连接管3外后,四个螺栓51穿过相邻管座22上的贯穿孔61,旋紧螺母,即可实现相邻两个管座22的连接;随后将两端的连接管3以及套管4通过密封塞固定住;最后连接储水箱10以及水泵101,当测温器9的检测钢轨1温度过高时,即可开启水泵101以及雾化喷头211,对钢轨1进行冷却。
5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