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道路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8123发布日期:2021-02-20 19:54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道路板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道路板。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行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行业。目前我国的年建筑量已经达到20亿平方米以上,每年还在以15%-20%的速度递增,建造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而在建筑施工总量中,作为施工必备条件的建筑工程临时设施,如道路、围墙、蓄水池等,尽管在相对量上所占的比例较小,但由于使用多为一次性,因而其绝对量随着建设工程总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0003]
目前,施工场地临时道路主要是现浇混凝土结构,由于普通水泥凝结硬化慢、强度发展时间长,一般需要封闭养护14天,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开放交通。另外,在建筑工程结束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临时道路就成为障碍物,需要凿除后清运。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930779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装配式道路板,包括:道路板本体,所述道路板本体为平板状;路沿石,所述路沿石为长条状,所述路沿石的外侧壁与道路板本体长边的一侧壁平齐,且所述路沿石凸出于所述道路板本体的上平面;钢筋网,所述钢筋网位于所述道路板本体内;所述钢筋网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道路板本体的上表面;吊装部,所述吊装部位于所述道路板本体的上表面,所述吊装部包括吊环和吊装槽,所述吊装槽凹陷于所述道路板本体的上表面,所述吊环位于所述吊装槽内。
[0004]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技术缺陷:该技术方案中的道路板通过设置在长边装配侧的装配条与装配槽进行装配,道路板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沿道路板长度方向滑动的情况,尤其是在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载重一般都较大,如果道路板出现滑动的情况,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对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道路板。能够使道路板之间的装配关系更牢固,同时能够将道路板组较牢固地锁定在预定位置,从而有效减少道路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动的情况发生。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装配式道路板,包括:道路板本体,所述道路板本体为平板状;沿所述道路板本体的长度方向交错设置在道路板本体一侧面的凸块和凹槽;所述道路板本体内设置有钢筋网,相邻所述道路板本体承载面的一侧设置有用于连接两者的连接组件。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道路板本体的同一侧面既设置有凸块也设置有凹槽,可以有效减少相邻两块道路板本体出现沿道路板本体长度方向滑动的情况发生。钢筋网可以增强道路板本体的抗压强度,可以减少载重过大的车辆通过时造成路面断裂的情况发生。连接组件可以将另一侧相邻的两块道路板相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减少其出现脱离的情况发生。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开设在所述道路板本体承载面上的安装槽,以及用于连接相邻两道路板本体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底部设置有可与安装槽相卡合的连接柱。
[001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槽与连接柱,可以很好地将相邻的两块道路板本体固定连接,减少道路板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移动、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情况发生。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安装槽包括方形槽和柱形槽两部分,所述方形槽位于柱形槽上方,安装时,所述连接柱与柱形槽相适配,所述连接条位于方形槽中,所述连接条远离方形槽的一侧与道路板本体的承载面相平齐。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柱与柱形槽相适配,连接条与方形槽相适配,连接条的上表面与道路板本体承载面相平,可以很好地将相邻两块道路板固定连接的同时,也保证了道路板承载面的平整度。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道路板本体底部均匀分布有多个定位柱。
[001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道路板移至预定位置后,在道路板承载面上竖向施加一定外力,将定位柱压进自然地面,从而可以将道路板固定在预定位置。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道路板本体承载面上还均匀布置多个有吊装点,所述吊装点处设置有螺纹头,所述螺纹头一端预埋在道路板本体中。
[0016]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螺纹头,螺纹头可与吊具的吊钩相适配,方便对道路板进行移放。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道路板本体承载面上设置有防滑部。
[0018]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防滑部,可以增大道路板本体承载面的粗糙程度,增大道路板本体承载面与车辆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在道路板本体承载面上打滑的情况发生。
[001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道路板本体远离凸块的一侧还设置有路沿石,所述路沿石靠近所述道路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缓冲部。
[0020]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路沿石,一方面可以将道路板本体与自然地面隔离,减少灰尘进入路面造成车辆通过带起扬尘的情况,另一方面,当车辆不小心碰撞到路沿石时,设置在路沿石上的缓冲部可以减少路沿石对车辆的冲击力,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车辆的损伤。
[002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路沿石靠近道路板本体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多个排水孔。
[0022]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排水孔,方便积水从道路板本体承载面上流出,保持道路板本体承载面的干燥,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在路面上打滑的情况发生。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通过设置凸块、凹槽和连接组件等,能够使道路板本体之间的装配关系更牢固,可以有效减少道路板本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滑动的情况发生;
[0025]
2.通过设置定位柱,将定位柱压入自然路面,能够进一步将道路板本体组较牢固地锁定在预定位置。
附图说明
[002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道路板本体的局部剖视图。
[0028]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道路板本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9]
附图图中,1、道路板本体;10、排水孔;11、第一道路板本体; 111、凸块;112、凹槽;12、第二道路板本体;13、定位柱;2、钢筋网;3、吊装点;4、螺纹头;5、安装槽;51、方形槽;52、柱形槽;6、连接条;61、连接柱;7、防滑部;8、路沿石;9、缓冲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装配式道路板,包括道路板本体1,在本实施例中,道路板本体1为平板状。道路板本体1包括第一道路板本体11和与第一道路板本体并排设置的第二道路板本体12。沿第一道路板本体11长度方向、在第一道路板本体11的一侧面交替设置有凸块111和凹槽112。沿第二道路板本体12长度方向、在第二道路板本体12靠近第一道路板本体11的一侧面交替设置有凹槽112与凸块111。第一道路板本体11上的凸块111与第二道路板本体12上的凹槽112相适配,第一道路板本体11上的凹槽112与第二道路板本体12上的凸块111相适配,从而初步将道路板本体1装配形成完整的道路段。
[0032]
为了沿道路板本体1的长度方向进行道路的铺设,第一道路板本体11和第二道路板本体12均设置有多块,相邻第一道路板本体11和相邻第二道路板本体12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相邻第一道路板本体11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和相邻第二道路板本体12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相同,故以相邻第一道路板本体11的固定连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连接组件包括:安装槽5和连接条6,安装槽5开设在第一道路板本体11承载面的相对两端,安装槽5包括槽口均竖直向上的方形槽51和柱形槽52,前一第一道路板本体11上的方形槽51和后一第一道路板本体11上的方形槽51相互拼接共同形成一个容纳槽,连接条6与容纳槽相匹配;连接条6的底部设置有与柱形槽52相匹配的连接柱61,连接柱61与柱形槽52插接配合。安装时,连接条6插接于容纳槽内,同时使连接柱61插接于柱形槽52内,连接条6远离容纳槽的一侧与第一道路板本体11的承载面相平齐。
[0033]
参照图1和图2,为了便于对第一道路板本体11和第二道路板本体12进行移放,第一道路板本体11和第二道路板本体12承载面的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吊装点3,吊装点3内设置有可预埋的螺纹头4。为了增大道路板本体1的抗压强度,在第一道路板本体11和第二道路板本体12内均设置有钢筋网2。在第一道路板本体11和第二道路板本体12相互远离的一侧均竖直向上延伸有路沿石8。为了方便道路板本体1承载面上的积水流出,在路沿石8靠近道路板本体1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多个贯穿路沿石8的排水孔10,同一路沿石8上的多个排水孔10沿同一直线均匀分布。当车辆不小心碰撞到路沿石8时,为了减少路沿石8对车辆的冲击力,在两路沿石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缓冲部9,缓冲部9上开设有与排水孔10相连通的缺口。在本实施例中,缓冲部9为橡胶层。
[0034]
参照图2和图3,为了增大道路板本体1承载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道路板本体1承载面与车辆轮胎之间的摩擦力,在道路板本体1承载面上设置有防滑部7。在本实施例中,防滑部7为多条沿道路板本体1宽度方向设置的凸条,多条凸条沿道路板本体1长度方向等间
距分布。为了进一步将道路板本体1固定在预定位置,在第一道路板本体11和第二道路板本体12的底部四个边角处均设置有定位柱13,为了便于将定位柱13压入自然路面,将定位柱13远离道路板本体1的一端制成圆锥状。
[0035]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道路装配时,将待铺设路面清理平整。使用吊车等吊装工具,将多个第一道路板本体11铺设在待铺路面的一侧,相邻两第一道路板本体11之间通过连接条6固定连接,形成第一道路段;再将多个第二道路板本体12铺设在待铺路面的另一侧,相邻两第二道路板本体12之间通过连接条6固定连接,形成第二道路段。最后使第一道路段中的第一道路板本体11上的凸块111与第二道路段中相对应的第二道路板本体12上的凹槽112相适配,使第一道路段中的第一道路板本体11上凹槽112与第二道路段中相对应的第二道路板本体12上的凸块111相适配,从而形成一定长度的完整的道路段。为了进一步对道路板本体1进行固定,可以使用压碾机将铺好的道路进行碾压,将定位柱13完全压入自然路面,从而将道路板本体1固定在预定位置。
[0036]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