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铺装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13477发布日期:2021-06-11 19:35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铺装路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水铺装路面,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各种建设用地逐渐增多,城市内不透水的硬化地面代替了之前的自然土壤表面,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被改变,影响了降雨、蒸发、雨水径流产汇流过程,形成了生态学上的人造沙漠。硬化路面的增加减短了雨水的汇流时间并且增大了雨水的洪峰流量。另外,如今的城市降雨地表径流已经成为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在降雨径流形成的过程中会冲刷产生很多的污染物,例如ss、cod、有机营养物质、油脂类等。这些污染物随着径流进入江河湖泊,造成更大面积的水体污染,成为仅次于农业面源污染的第二大非点源污染。因此,城市暴雨内涝与地表径流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城市内涝和水污染问题的解决不能单单利用市政排水系统、调蓄池等工程措施和工程建设来解决,这样会花费很大的资金,占用珍贵的城市土地。在未来的城市规划中,迫切需要将可持续的城市排水系统考虑在内。

铺装路面可划分为透水路面与不透水路面二种基本形式。传统不透水的路面对铺装地面的耐用及坚固性比较重视,但这类封闭的路面铺装却阻断了天然的降水回渗到基层土壤并无法补给地下水,导致城市地下水系统的回流减少,对城市地表土壤的生物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带来一系列的城市水文问题。

透水铺装指的是在不影响道路的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选用透水性好、孔隙率大的材料铺设道路,使得雨水流过铺装层渗入到地下或排出到雨水管的铺装型式,这种铺装形式可以使可以加大雨水顺利渗入铺装,并在铺装层结构存蓄一部分水,从而达到地表径流减少的目的。常见的材料结构为预留或网状结构构成空隙的混凝土砖块,并通过用土壤、植物、砂砾、碎石等填充到空隙中来实现对雨水径流的入渗,多在车道、人行道、消防专用通道及停车场等地面使用。国外的学者把透水混凝土路面大致分成三类,依据混凝土路的透水方式和储水能力的不同,三类路面分别是:面层为透水混凝土(含块体)或沥青混凝土面层;级配碎石、储水基层的透水性铺装、面层为不透水的混凝土铺面,利用缝隙透水或本身渗水;级配碎石、储水基层的渗透性铺装和不透水的混凝土铺面,利用缝隙透水或本身渗水;级配碎石、无特殊储水基层的渗透性铺装。

在处理雨水的时候透水铺装和以往铺装方法的研究理念有非常大的不同。以往的铺装方式是不透水的,雨水会被阻断到铺装结构层外面,流到道路两侧的排水构造物当中。但是透水铺装是合理使用透水材料的较好的渗透性能,把雨水短时储存在透水铺装材料的空隙结构。透水铺装既有较好的渗透功能也有很好的保湿功能,它既满足了人们对于交通路面的使用需求,也缓解了硬化路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很好的维护了透水铺装地面以下的生物生存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铺装路面无法补给地下水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透水铺装路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水铺装路面,由透水混凝土地面、穿孔钢管、碎石基层、促渗层、渗透导管、原土基层、暗槽、阀门、溢流口、促渗孔组成,其中原土基层为最底层,上方与促渗层相连接,促渗层内垂直安装渗透导管,渗透导管上设置有促渗孔,促渗层上方连接碎石基层,碎石基层上方与透水混凝土地面相连接,各结构层中间设置有穿孔钢管,穿孔钢管与溢流口相连接,穿孔钢管与溢流口中间还设置有阀门,各结构层与溢流口下方设置有暗槽,并且暗槽与各结构层和溢流口相连接,当雨水透过透水混凝土地面时,首先到达穿孔钢管并截留一部分流入暗槽,然后雨水到达碎石基层再次截留,剩余部分流入促渗层,促渗层内渗透导管可以增加下渗速度,导致剩余雨水流入原土基层,并且部分雨水通过穿孔钢管和溢流口流入暗槽。

所述的穿孔钢管直径为20mm。

所述的渗透导管垂直等距安装于促渗层内。

所述的阀门与溢流口相连接,并且阀门为远程控制,可统一打开或关闭。

所述的促渗孔平行等距设置于渗透导管上。

所述的透水混凝土地面为粗骨料表面包覆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形成蜂窝状结构的轻质混凝土。

所述的暗槽与各结构层相连接,并设置于路面右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常规透水铺装路面的优点如保护地下水资源、吸声降噪、水体净化、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地表径流等,而且适用于弱渗水土质地区,扩大了透水铺装路面技术的应用范围;

(2)本实用新型在不同降雨条件下,含渗透管的透水铺装比普通路面及常规透水路面的产流时间均有延长,而且相比常规透水路面产流时间,含渗透管的透水铺装产流延迟效果明显,并且在洪峰流量削减方面效果显著;

(3)本实用新型通过加入渗透管的方式,改进弱渗水土质地区的渗水性能,有效提高透水铺装在弱渗水地区使用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透水铺装路面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透水铺装路面中促渗层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透水铺装路面中渗透导管的构造示意图。

其中,1、透水混凝土地面2、穿孔钢管3、碎石基层4、促渗层5、渗透导管6、原土基层7、暗槽8、阀门9、溢流口10、促渗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如图1所示的一种透水铺装路面,由透水混凝土地面1、穿孔钢管2、碎石基层3、促渗层4、渗透导管5、原土基层6、暗槽7、阀门8、溢流口9、促渗孔10组成,其中原土基层6为最底层,上方与促渗层4相连接,促渗层4内垂直安装渗透导管5,渗透导管5上设置有促渗孔10,促渗层4上方连接碎石基层3,碎石基层3上方与透水混凝土地面1相连接,各结构层中间设置有穿孔钢管2,穿孔钢管2与溢流口9相连接,穿孔钢管2与溢流口9中间还设置有阀门8,各结构层与溢流口9下方设置有暗槽7,并且暗槽7与各结构层和溢流口9相连接,当雨水透过透水混凝土地面1时,首先到达穿孔钢管2并截留一部分流入暗槽,然后雨水到达碎石基层3再次截留,剩余部分流入促渗层4,促渗层4内渗透导管5可以增加下渗速度,导致剩余雨水流入原土基层6,并且部分雨水通过穿孔钢管2和溢流口9流入暗槽。

其中所述的穿孔钢管2直径为20mm。

如图2所示渗透导管5垂直等距安装于促渗层4内,含渗透管的透水铺装比普通路面及常规透水路面的产流时间均有延长,而且相比常规透水路面产流时间,含渗透管的透水铺装产流延迟效果明显,并且在洪峰流量削减方面效果显著。

其中所述的阀门8与溢流口9相连接,并且阀门8为远程控制,可统一打开或关闭。

如图3所示促渗孔10平行等距设置于渗透导管5上,通过加入渗透管的方式,改进弱渗水土质地区的渗水性能,有效提高透水铺装在弱渗水地区使用的效果。

其中所述的透水混凝土地面1为粗骨料表面包覆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形成蜂窝状结构的轻质混凝土。

其中所述的暗槽7与各结构层相连接,并设置于路面右侧。

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具体操作流程为:

当雨水透过透水混凝土地面1时,首先到达穿孔钢管2并截留一部分流入暗槽,然后雨水到达碎石基层3再次截留,剩余部分流入促渗层4,促渗层4内渗透导管5可以增加下渗速度,导致剩余雨水流入原土基层6,并且部分雨水通过穿孔钢管2和溢流口9流入暗槽。

以上借助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进一步描述,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这里具体的描述,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限定,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后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各种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