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连续桥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3744发布日期:2021-05-07 20:05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连续桥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桥面铺装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工程连续桥面结构。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水利工程中,出于交通运输需要会在地表水流上架设通行桥。

现有的一种通行桥,包括固定于河床中的桥墩10、固定连接于桥墩10的桥台101和形成于两桥台101间的桥面102,桥面102包括架设于两桥台101间的桥梁103,桥梁103铺设有沥青路面层104。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沥青路面层结构,雨水容易渗透进桥面结构内部,而因工业废气影响,雨水普遍偏酸性,酸性雨水会腐蚀桥面结构,影响桥面的结构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诉酸性雨水会腐蚀桥面结构,影响桥面的结构强度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水利工程连续桥面结构。

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利工程连续桥面结构,包括固定于河床的桥墩、架设于桥墩的桥台,还包括架设于桥台之间的复合式桥面,复合式桥面包括多个架设于相邻桥台的桥梁、铺设于桥梁上表面的铺装层、铺设于铺装层上表面的沥青路面层和铺设于铺装层和桥梁之间的防水膜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铺装层带有防水性能,与防水膜层结合可起到较好的防水作用,可阻止雨水向桥梁结构渗透,同时铺装层可提升本申请的结构强度和韧性,从而保证了本申请整体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所述铺装层包括混凝土基层和无缝焊接形成于混凝土基层上的防水板层,混凝土基层内预埋有增加件;增加件包括多根沿桥梁长度方向预埋于混凝土基层内的横向加强筋和多根沿桥梁宽度方向预埋于混凝土基层内的纵向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混凝土基层的强度和韧性,从而保证本申请的结构强度,提升使用寿命和耐用性。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基层内预埋有玻纤增强网层;玻纤增强网层位于增加件两侧;玻纤增强网层是由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混编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增强混凝土基层的强度和韧性,从而保证本申请的结构强度,提升使用寿命和耐用性。

优选的,所述防水板层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条主导水槽;两条主导水槽分别位于防水板层边缘侧;防水板层沿自身宽度方向开设多条分导水槽;分导水槽连通于两条主导水槽;防水板层呈中间后两侧薄的结构,防水板层中间厚度比防水板层两侧薄厚度厚3-cm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可通过分导水槽汇入主导水槽,从排水管排向复合式桥面1外部,避免了复合式桥面积水。

优选的,相邻所述桥梁之间形成有用于释放内应力的填充空隙;填充空隙内填充有聚乙烯低发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乙烯低发泡板可缓冲相邻桥梁之间的内应力,保障复合式桥面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铺装层和桥梁之间垫衬有橡胶片;橡胶片下表面分被抵接于相邻桥梁上表面;橡胶片关于填充空隙所处竖直平面对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橡胶片,可缓冲铺装层传递的内应力,进一步保障复合式桥面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桥梁和桥台之间垫衬有缓冲件;缓冲件包括上橡胶片层、下橡胶片层和固定连接于上橡胶片层、下橡胶片层之间的聚氨酯发泡板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件可缓冲复合式桥面和桥台之间的内应力,进一步保障复合式桥面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防水板层上表面形成有防水涂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本申请的防水性能,保护桥梁结构。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复合式桥面的桥梁、铺装层和防水膜层,可提升本申请的结构强度和韧性,从而保证了本申请整体的结构强度。

2.通过缓冲件、橡胶片和缓冲体,进一步保障了整体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通行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防水板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中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复合式桥面;10、桥墩;101、桥台;102、桥面;103、桥梁;104、沥青路面层;2、铺装层;20、防水板层;201、主导水槽;202、分导水槽;203、排水管;21、混凝土基层;22、增加件;221、横向加强筋;222、纵向加强筋;23、玻纤增强网层;3、防水膜层;30、填充空隙;301、聚乙烯低发泡板;302、橡胶片;4、缓冲件;41、上橡胶片层;42、聚氨酯发泡板层;43、下橡胶片层;5、防水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2,为本申请公开的一种水利工程连续桥面结构,包括固定于河床中的桥墩10、架设于桥墩10的桥台101和架设于桥台101之间的复合式桥面1,复合式桥面1包括多个架设于相邻桥台101的桥梁103、铺设于桥梁103上表面的铺装层2、铺设于铺装层2上表面的沥青路面层104和铺设于铺装层2和桥梁103之间的防水膜层3,优选防水透气膜。

参照图2,铺装层2包括浇筑形成于防水膜层3上层的混凝土基层21和无缝焊接形成于混凝土基层21上表面的防水板层20,防水板层20通过胶黏剂与混凝土基层21粘合在一起。为了增强本申请的防水性,防水板层20上表面涂覆防水性涂层形成有防水涂层5,防水性涂层优选丙烯酸防水涂料。

参照图3,混凝土基层21内预埋有用于增强本申请结构强度和韧性的增加件22,增加件22包括多根沿桥梁103长度方向预埋于混凝土基层21内的横向加强筋221和多根沿桥梁103宽度方向预埋于混凝土基层21内的纵向加强筋222,横向加强筋221和纵向加强筋222的相较处通过钢丝固定。

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增强本申请结构强度和韧性,混凝土基层21内预埋有玻纤增强网层23;玻纤增强网层23位于增加件22两侧;玻纤增强网层23是由玻璃纤维和芳纶纤维混编而成。

参照图2和图3,防水板层20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两条主导水槽201,防水板层20连通有排水管203,排水管203一端与主导水槽201连通切另一端连通于复合式桥面1外部,将水体排出复合式桥面1。两条主导水槽201分别位于防水板层20边缘侧;防水板层20沿自身宽度方向开设多条分导水槽202,相邻分导水槽202的间距相等;分导水槽202连通于两条主导水槽201;防水板层20呈中间后两侧薄的结构,以防水板层20宽度为12m为例,防水板层20中间厚度比防水板层20两侧薄厚度厚12cm。雨水可通过分导水槽202汇入主导水槽201,从排水管203排向复合式桥面1外部,避免了复合式桥面1出现积水现象。

参照图4,结合图1,相邻桥梁103之间形成有用于释放内应力的填充空隙30;填充空隙30内填充有玻聚乙烯低发泡板301。铺装层2和桥梁103之间垫衬有橡胶片302;橡胶片302下表面分被抵接于相邻桥梁103上表面;橡胶片302关于填充空隙30所处竖直平面对称。

参考图5,桥梁103和桥台101之间垫衬有缓冲件4;缓冲件4包括上橡胶片层41、下橡胶片层43和固定连接于上橡胶片层41、下橡胶片层43之间的聚氨酯发泡板层42。通过橡胶片302,可缓冲铺装层2传递的内应力,保障复合式桥面1结构稳定性;通过玻聚乙烯低发泡板301,可缓冲相邻桥梁103之间的内应力,通过缓冲件4可缓冲复合式桥面1和桥台101之间的内应力,进一步保障复合式桥面1结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