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桥悬臂端混凝土施工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42006发布日期:2021-06-25 16:50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桥悬臂端混凝土施工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混组合梁桥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桥悬臂端混凝土施工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钢混组合梁桥悬臂端混凝土施工时,通常需要设置支撑混凝土模板的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设置在靠近钢混组合梁桥的钢箱梁位置处。

目前的支撑结构大多采用碗扣架支撑系统,而钢箱梁的支撑通常采用钢管立柱支架,钢管立柱支架只在钢箱梁连接处搭设。由于钢管立柱支架搭设与碗扣架支撑系统搭设在时间和强度上存在差异,因此易造成两套支撑体系沉降不均匀,进而导致钢混组合梁桥面板的混凝土出现不均匀沉降。不均匀沉降影响了钢混组合梁桥结构的强度,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通过碗扣架支撑系统进行支撑,还存在钢管、碗扣接头等用量大以及安装费时费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桥悬臂端混凝土施工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可保证施工后的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混凝土能够满足工艺要求,避免了采用碗扣架支撑系统而导致混凝土存在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同时该支撑结构便于安装,施工效率高,降低了施工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梁桥悬臂端混凝土施工的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杆、吊架单元和混凝土支撑单元;

所述吊架单元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吊架单元平行设置在钢混组合梁桥的悬臂端,所述吊架单元包括主支撑柱、悬臂梁、支撑梁和吊杆;

所述主支撑柱垂直固定在钢箱梁上,所述主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悬臂梁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悬臂梁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钢箱梁的外侧;所述悬臂梁的正下方设有所述支撑梁,所述支撑梁通过所述吊杆与所述悬臂梁可拆卸连接;

多个所述吊架单元中的所述悬臂梁在远离所述主支撑柱的一端均与所述连接杆垂直连接;所述混凝土支撑单元设置在多个所述吊架单元中的所述支撑梁上。

优选的,所述钢箱梁上还固定有次支撑柱,所述次支撑柱位于所述主支撑柱和所述吊杆之间,所述次支撑柱的上端与所述悬臂梁连接。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支撑单元包括方木和胶板,所述方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方木平行铺设,所述胶板铺设在所述方木上。

优选的,所述吊杆上套设有pvc管。

优选的,所述吊杆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所述吊杆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支撑梁和所述悬臂梁上的孔后均与螺母连接,所述螺母与所述支撑梁、所述悬臂梁之间均设有垫片。

优选的,位于所述悬臂梁端部的所述吊杆的上端分别穿过所述悬臂梁和所述连接杆后与螺母连接,所述垫片位于螺母与所述连接杆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通过钢混组合梁桥的钢箱梁进行安装,从而使得钢混组合梁桥悬臂端混凝土的支撑结构与钢箱梁的支撑形成一套支撑体系,进而保证施工后的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混凝土能够满足工艺要求,从而保障了钢混组合梁桥的结构强度,避免了采用碗扣架支撑系统而导致混凝土存在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同时该支撑结构便于安装,施工效率高,降低了施工成本。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杆;2—钢混组合梁桥;3—钢箱梁;

4—吊架单元;41—主支撑柱;42—悬臂梁;

43—支撑梁;44—吊杆;5—混凝土支撑单元;

51—方木;52—胶板;6—次支撑柱;

7—钢混组合梁桥悬臂端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钢混组合梁桥悬臂端混凝土施工的支撑结构,包括连接杆1、吊架单元4和混凝土支撑单元5;

吊架单元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吊架单元4平行设置在钢混组合梁桥2的悬臂端,吊架单元4包括主支撑柱41、悬臂梁42、支撑梁43和吊杆44;

主支撑柱41垂直固定在钢箱梁3上,主支撑柱41的上端与悬臂梁4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悬臂梁42的另一端延伸至钢箱梁3的外侧;悬臂梁42的正下方设有支撑梁43,支撑梁43通过吊杆44与悬臂梁42可拆卸连接;

多个吊架单元4中的悬臂梁42在远离主支撑柱41的一端均与连接杆1垂直连接;混凝土支撑单元5设置在多个吊架单元4中的支撑梁43上。

需要说明的是,悬臂梁42端部通过主支撑柱41固定,从而能够通过吊杆44将支撑梁43吊起,主支撑柱41、悬臂梁42、支撑梁43和吊杆44形成了吊架结构,吊架结构能够对悬臂端的混凝土浇筑进行支撑。

主支撑柱41与悬臂梁42、支撑梁43与悬臂梁42均为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该支撑结构的安装;在钢混组合梁桥悬臂端混凝土施工完毕后,可将混凝土支撑单元5、悬臂梁42、支撑梁43和连接杆1拆除以便下次施工时再次使用。

如图2所示,多个吊架单元4中的悬臂梁42通过连接杆1连接,使得多个吊架单元4组成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强度高,能够满足本实施例支撑结构的强度。

混凝土支撑单元5用于支撑钢混组合梁桥悬臂端的混凝土,通过连接杆1、吊架单元4和混凝土支撑单元5的相互配合,形成了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通过钢混组合梁桥的钢箱梁3进行固定安装,从而使得钢混组合梁桥悬臂端混凝土的支撑结构与钢箱梁的支撑形成一套支撑体系,进而保证施工后的钢混组合梁桥面板混凝土能够满足工艺要求,从而保障了钢混组合梁桥的结构强度,避免了采用碗扣架支撑系统而导致混凝土存在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同时该支撑结构便于安装,施工效率高,降低了施工成本。

实际作业时,悬臂梁42可采用12号槽钢,主支撑柱41可采用多个φ20u型螺栓,u型螺栓的弯曲处于钢箱梁3焊接连接,u型螺栓端部穿过悬臂梁42并通过螺母固定;支撑梁43和连接杆1均可采用双拼钢管,双拼钢管即平行固定的两根钢管结构。

本实施例中,钢箱梁3上还固定有次支撑柱6,次支撑柱6位于主支撑柱41与吊杆44之间,次支撑柱6的上端与悬臂梁42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次支撑柱6用于辅助支撑悬臂梁42,进而提高了该支撑结构的可靠性,次支撑柱6可采用48*3.5mm钢管。

本实施例中,混凝土支撑单元5包括方木51和胶板52,方木5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方木51平行铺设,胶板52铺设在方木51上。

需要说明的是,混凝土浇筑在胶板52上,混凝土凝固后,方木51和胶板52可拆除以便再次使用。

方木51可采用60mm*80mm的方木,方木51垂直于支撑梁43铺设,胶板52可采用2cm厚竹胶板。

本实施例中,吊杆44上套设有pvc管。

需要说明的是,混凝土浇筑后,pvc管留在混凝土内,然后pvc管内浇注混凝土;因此,吊杆44可拆卸,以便下次支撑时重复利用。次支撑柱6和主支撑柱41均留在混凝土内。

本实施例中,吊杆44的两端均设有外螺纹,吊杆44的两端分别穿过支撑梁43和悬臂梁42上的孔后均与螺母连接,螺母与支撑梁43、悬臂梁42之间均设有垫片。

需要说明的是,吊杆44与支撑梁43、悬臂梁42均通过螺母连接,可便于拆卸,该固定方式可靠、稳定。

本实施例中,位于悬臂梁42端部的吊杆44的上端分别穿过悬臂梁42和连接杆1后与螺母连接,垫片位于螺母与连接杆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吊杆44分别穿过悬臂梁42和连接杆1,进而可利用固定悬臂梁42和吊杆44的紧固件将连接杆1固定,从而简化了吊架单元4的结构。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