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墩身智能喷淋养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4219发布日期:2021-09-18 01:1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墩身智能喷淋养护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建筑养护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桥梁墩身智能喷淋养护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对于组成工程实体的混凝土而言,其性能和强度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质量至关重要的工艺步骤,常规养护措施采用土工布或棉毡覆盖洒水的方式,此种方式存在需要人工不断补水的缺点,且需要的土工布或棉毡的数量较多,造成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较大。桥梁墩身高度较高,在进行养护材料的覆盖和洒水时属于高空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3.现有墩身喷淋养护系统包括设置在墩身周侧或上端的喷淋管及设于地面的蓄水桶,通过上水泵将蓄水桶内的水通过喷淋管喷出至墩身上实现喷淋养护。其相对于传统覆盖土工布或棉毡并洒水的养护方式而言,安全风险低,材料费用低;但这种养护系统的蓄水桶内水位无法自动调节,蓄水桶内无法自动补水,无法进行远程喷淋操作,养护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低,需要人工现场监控,人工费用依然较高。另外,为了降低养护成本,养护用水通常为施工时存储的地下水或井水,而部分地区养护用水含锰、铁离子,养护墩身后会造成墩身污染,墩身外观质量无法保证;若直接采用自来水作为养护用水则会增加养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桥梁墩身喷淋养护系统智能化程度低,人工依赖程度高,养护用水含锰、铁离子易造成墩身污染的问题,提供一种桥梁墩身智能喷淋养护系统,包括喷淋系统和补水系统;
5.所述喷淋系统包括蓄水桶、喷淋管路、喷头、上水泵和上水喷淋控制配电箱;所述蓄水桶内设有锰砂滤料袋和所述上水泵;所述喷头沿所述墩身周向设置有多个;所述喷淋管路连通所述上水泵和所述喷头;所述上水喷淋控制配电箱内设有电连接的gsm手机远程开关和交流接触器;所述交流接触器与所述上水泵电连接;
6.所述补水系统包括抽水泵、抽水管路、外部水源、液位传感器和抽水控制配电箱;所述抽水泵与所述抽水管路连通;所述抽水管路连通所述外部水源和所述蓄水桶;所述液位传感器设于所述蓄水桶一侧;所述抽水控制配电箱内设有电连接的漏电开关和液位控制器;所述液位控制器与所述抽水泵和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
7.进一步,所述蓄水桶内设有浮板;所述浮板上设有滤孔;所述锰砂滤料袋设于所述浮板上端及所述蓄水桶底部。通过在浮板上设置锰砂滤料袋,使锰砂滤料袋可随浮板上浮,从而保证进入蓄水桶水体内的养护用水得到过滤净化;即去除养护用水中的锰、铁离子,并过滤养护用水中的杂质,保证蓄水桶内养护用水的洁净。
8.进一步,所述蓄水桶内位于所述浮板下方还设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位于所述上水泵上方。通过限位环限制浮板的位移,使其保持在上水泵以上,避免蓄水桶内水位较低时
浮板及浮板上的锰砂滤料袋压坏上水泵。
9.进一步,所述喷淋管路包括喷淋主管和多个喷淋支管;所述喷淋主管与所述上水泵连通;多个所述喷淋支管沿所述墩身周向分布并与所述喷淋主管连通,所述喷淋支管上设有喷头。
10.进一步,所述喷淋系统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于所述墩身上端,所述支架包括沿所述墩身周向设置的环形架;所述喷淋支管上端位于所述环形架上,所述喷淋支管下端设有指向所述墩身侧端的喷头。
11.进一步,所述喷淋系统还包括集水槽和导流管;所述集水槽设于所述墩身侧端与地面交界处;所述导流管连通所述集水槽和所述蓄水桶;所述蓄水桶上端低于所述集水槽下端。
12.进一步,所述液位传感器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蓄水桶的三分之一高度位置和三分之二高度位置。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蓄水桶内设置锰砂滤料袋,可有效去除蓄水桶内养护用水中的锰、铁离子,避免造成墩身污染。通过上水喷淋控制配电箱可实现对上水泵启停的远程控制,并通过补水系统实现蓄水桶的自动补水,墩身附近无需长时间留人值守,养护系统智能化程度高,无需人工现场监控,降低了人工费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桥梁墩身智能喷淋养护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桥梁墩身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2中喷淋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2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图1中上水喷淋控制配电箱内的连线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图1中抽水控制配电箱内的连线结构示意图。
22.图中:蓄水桶1、喷淋管路2、喷头3、上水泵4、支架5、集水槽6、导流管7、上水喷淋控制配电箱8、gsm手机远程开关9、交流接触器10、环形架11、连接架12、喷淋主管13、喷淋支管14、抽水泵15、抽水管路16、外部水源17、液位传感器18、抽水控制配电箱19、漏电开关20、液位控制器21、锰砂滤料袋22、浮板23、滤孔24、限位环25、墩身26。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4.如图1~8所示的桥梁墩身智能喷淋养护系统,包括喷淋系统和补水系统。
25.喷淋系统包括蓄水桶1、喷淋管路2、喷头3、上水泵4、支架5、集水槽6、导流管7和上水喷淋控制配电箱8;蓄水桶1内设有锰砂滤料袋22和上水泵4;喷头3沿墩身26周向设置有多个;喷淋管路2连通上水泵4和喷头3。参见图7,上水喷淋控制配电箱8内设有电连接的gsm手机远程开关9和交流接触器10;交流接触器10与上水泵4电连接。
26.根据天气温度情况,用户可通过与gsm手机远程开关9连接的手机app进行喷淋时
间间隔设置,且可以分享多人同时操作,在24小时内循环,喷淋操作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同时实现多个桥梁墩身的喷淋养护控制,相比传统的养护系统而言,无需人工现场监控和操作。
27.支架5设于墩身26上端,支架5包括沿墩身周向设置的椭圆形环形架11和横向设置在环形架11内的连接架12,连接架12与环形架11连接为整体形成支架5;连接架12有多个,水平铺设在墩身26上端,环形架11悬空于墩身上端或墩身26上端靠外端位置。
28.喷淋管路2包括喷淋主管13和多个喷淋支管14;喷淋主管13与上水泵4连通;多个喷淋支管14沿墩身26周向分布并与喷淋主管13连通,喷淋支管14上设有喷头3。
29.具体为,喷淋主管13包括连通主管及设于环形架11上的环形主管,连通主管与环形主管连通;连通主管下端位于蓄水桶1内并与上水泵4连通;环形主管上均匀连通有多个喷淋支管14,每个喷淋支管14的末端设有一个喷头3,当然,每个喷淋支管14上也可以设置多个喷头3。喷淋支管14优选为软管,当喷淋支管14内有水流通过时,在水流的冲击作用下喷淋支管14倾斜朝外设置,参见图5所示,喷淋支管14与墩身26侧端竖直面夹角为30
°
,均匀设置的喷头3对墩身26侧端进行喷淋养护。
30.为了节约水资源,喷淋系统还包括集水槽6和导流管7;集水槽6设于墩身26侧端与地面交界处;导流管7连通集水槽6和蓄水桶1;蓄水桶1上端低于集水槽6下端。墩身26侧端的地面可采用m7.5砂浆抹面,砂浆抹面时在与墩身26侧端相交的棱边处设置半径30

的凹槽,该凹槽作为集水槽6。蓄水桶1设置在地面以下,铺设倾斜的导流管7,导流管7较高的一端与集水槽6连通,导流管7较低的一端与蓄水桶1连通。从而使喷淋在墩身26上的水再次回流至蓄水桶1内。
31.补水系统包括抽水泵15、抽水管路16、外部水源17、液位传感器18和抽水控制配电箱19;抽水泵15与抽水管路16连通;抽水管路16连通外部水源17和蓄水桶1;液位传感器18设于蓄水桶1一侧;抽水控制配电箱19内设有电连接的漏电开关20和液位控制器21;液位控制器21与抽水泵15和液位传感器18电连接。
32.液位传感器18有两个,分别设于蓄水桶1的三分之一高度位置和三分之二高度位置,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其他高度位置。本实施例的液位传感器18优选为非接触式传感器,设置在蓄水桶1外侧壁。不同高度的两个液位传感器18实现蓄水桶1高位水和低水位的监控,当蓄水桶1内水位处于低水位时,液位控制器21控制抽水泵15工作将外部水源17内的水抽至蓄水桶1内,当蓄水桶1内水位达到高水位时,液位控制器21控制抽水泵15停止工作。使蓄水桶1内的水位始终处于合适的水位高度。无需人为监控水位和补水,智能化程度高。为了降低喷淋养护成本,本实施例的外部水源17为水井内的水。
33.而由于部分地区地下水含有锰、铁离子,为避免造成墩身污染,蓄水桶1内设有锰砂滤料袋22,锰砂滤料袋22先设于蓄水桶1的底部,用于净化蓄水桶1内的水,去除水中的锰、铁离子。为了进一步净化蓄水桶1内的水,蓄水桶1内设有浮板23;浮板23上设有滤孔24;另一部分锰砂滤料袋22设于浮板23上端。蓄水桶1内位于浮板23下方还设有限位环25;限位环25位于上水泵4上方,限位环25为环形的支撑架设于蓄水桶1内壁,浮板23为与蓄水桶1横截面形状相匹配的水平板,其边缘与蓄水桶1内壁间距小于2

,补水系统补充的外部水源17先经过浮板23上的锰砂滤料袋22净化后从滤孔24流下。在浮板23的作用下,部分锰砂滤料袋22始终处于蓄水桶1的水面以上,并优先与进入蓄水桶1内的外部水源17接触,实现外
部水源17的一级过滤,不仅可以去除水中的锰、铁离子,还可过滤外部水源17和导流管7回流的水中的杂质。
34.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