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水泥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0574发布日期:2021-07-23 14:3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水泥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具体为一种装配水泥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普通水泥路面如果不配筋,受长期承受交通流、荷载、磨损等外部因素的作用,容易产生病害,甚至破坏。如果水泥路面配筋,虽然能有效保证水泥路面的安全与耐久,但会大幅度增加工程造价。

zl201510756271.4专利披露了一种码头混凝土道路结构,该路面按行车车轮轨迹分为轮压区和非轮压区,通过在水泥路面中配置抗压钢筋、抗弯钢筋及纵向钢筋以提高水泥路面的抗弯和抗裂承载能力;同时对轮压区水泥路面和非轮压区水泥路面分别进行配筋,以提高其安全性及耐久性。但该混凝土道路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其轮压区水泥路面和非轮压区水泥路面厚度相同,且均配筋,而非轮压区水泥路面按其受力程度并不需要与轮压区水泥路面相同的厚度和配筋,由此造成建筑材料的浪费。二是道路现场施工量大,工序复杂,施工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混凝土道路结构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水泥路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水泥路面结构,路面按行车车轮轨迹分为轮压区和非轮压区;其结构包括基层,基层上有对应轮压区设置的两个基层凹槽;两个基层凹槽中分别置有前后相互接续、上部高出基层上表面、底部置有抗弯纵筋和横向钢筋的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两个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高出基层上表面部分之间置有与两个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对接的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两个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高出基层上表面部分的两侧分别置有与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对接的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之间、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之间、前后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之间、前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之间和前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之间分别有由超高性能混凝土构成的湿接缝。

所述两个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通过设在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内侧面(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相接的侧面)上部的平台和设在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两侧面上部的直角凸相互对接;所述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通过设在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外侧上部的凸块和设在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内侧面(与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相接的侧面)上部的凹槽相互对接。

所述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和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在道路前进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为400~600cm;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的厚度为30~40cm,底部宽度为100cm;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和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的厚度分别为20~25cm,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的底部宽度为75cm,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的底部宽度为70cm。

所述湿接缝的宽度为2~3cm。

所述抗弯纵筋和横向钢筋分别为直径12mm的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按间距10~15cm布置。

与上述现有混凝土道路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水泥路面结构,基于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直接承受汽车荷载,受到的荷载作用大,而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未直接承受汽车荷载,受到的荷载作用小,采取轮压区水泥路面厚度大于非轮压区水泥路面厚度,且只在轮压区水泥路面中配筋,既可保证水泥路面的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又节省水泥和钢筋的用量。

2、本实用新型水泥路面结构,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通过凹凸结构对接,并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构成的湿接缝进行粘接,可使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形成路面整体,确保路面使用性能稳定。

3、本实用新型水泥路面结构,其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可工厂化生产,现场施工便捷,施工工作量少,施工周期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水泥路面结构的示意图(断面视图);

图2为图1中基层的示意图;

图3为汽车行驶在本实用新型装配式水泥路面上的示意图。

图中符号:1-基层,2-基层凹槽,3-抗弯纵筋,4-横向钢筋,5-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6a-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6b-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7-湿接缝,8-平台,9-直角凸,10-凸块,1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装配式水泥路面结构,路面按行车车轮轨迹分为轮压区和非轮压区;其结构包括基层1,基层上有对应轮压区设置的两个基层凹槽2;两个基层凹槽中分别置有前后相互接续、上部高出基层上表面的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5,在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的底部埋置直径为12mm、相互间距为15cm的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两个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高出基层上表面部分之间置有与两个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对接的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6a;两个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高出基层上表面部分的两侧分别置有与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对接的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6b,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和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在道路前进方向上的长度分别为500cm;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的厚度为35cm,底部宽度为100cm;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和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的厚度分别为23cm,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底部宽度为75cm,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底部宽度为70cm。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的对接方式为:两个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通过设在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内侧面(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相接的侧面)上部的平台8和设在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两侧面上部的直角凸9相互对接;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通过设在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外侧上部的凸块10和设在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内侧面(与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相接的侧面)上部的凹槽11相互对接。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之间、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之间、前后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之间、前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之间和前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之间分别有由超高性能混凝土构成的湿接缝7,湿接缝7的宽度为2.5cm。

上述装配式水泥路面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顺序的步骤:

步骤1:按设计形状及尺寸分别预制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和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在预制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时,在其底部埋置抗弯纵筋和横向钢筋。

步骤2:施工基层,并留有放置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的基层凹槽;

步骤3:按对接方式依次放置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和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

步骤4:在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之间、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之间、前后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之间、前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a之间和前后非轮压区预制水泥路面块b之间的接缝中浇筑超高性能混凝土,构成湿接缝,使路面形成整体,完成装配式水泥路面结构的施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