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积水的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65396发布日期:2021-09-08 01:48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积水的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市政道路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积水的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市政建设的过程中,硬化路的铺设属于最基本的建设,硬化路能够使街道更整洁,打扫比较方便,给行车或行走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硬化路在能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弊端,那就是容易积水,影响车辆和行人行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减少市政道路的积水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防积水的道路结构。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积水的道路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防积水的道路结构,包括道路本体,所述道路本体包括面层,所述道路本体的两侧设有透水砌块层,所述砌块层位于所述面层的下方,所述面层设有若干引流孔,所述砌块层内设有沿道路本体延伸方向设置的排水孔道,所述引流孔连通所述排水孔道和所述面层的外侧空间。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的积水可经引流孔和排水孔道向外侧空间排放,比如可排放至雨水沟、雨水井等,同时积水进入排水孔道后,因为透水砌块层具有透水能力,积水还可经透水砌块层直接渗入透水砌块层的下方或者渗入道路本体两侧的泥土中,从而减少路面的积水情况,便于车辆和行人行走。
7.可选的,所述透水砌块层包括用于构筑透水砌块层的透水砌块,所述透水砌块层设为两层,所述透水砌块相对的两侧壁设有第一凹槽,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形成封闭的第一组合孔,所述第一组合孔与所述引流孔连通;位于上层的所述透水砌块的下表面和位于下层的所述透水砌块的上表面均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位于上方的所述第二凹槽和位于下方的所述第二凹槽形成封闭的第二组合孔,相邻的所述第二组合孔连通为排水孔道。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孔道通过第二凹槽拼接形成,透水砌块的表面的槽结构相较于通孔结构更为易于制造成型。
9.可选的,所述第一组合孔插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内孔为引流孔。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砌块层位于面层的下方,在铺设面层时,排水管提前插设于第一组合孔内,当面层铺设完成后,排水管固定于面层内,自然形成引流孔,引流孔成型过程较为方便;同时排水管可对相邻的两个透水砌块形成定位作用,有利于使相邻的两个透水砌块对齐。
11.可选的,所述第二凹槽的两端开设有连接槽,位于上方的所述连接槽和位于下方的所述连接槽形成沉孔,所述沉孔的尺寸大于所述排水孔道的尺寸。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两个砌块以及上下层的砌块之间拼接时难免出现错位,通过设置由连接槽组合形成沉孔,可以对错位形成补偿作用,有利于使积水能够较为
顺畅地在相邻的透水砌块之间流动。
13.可选的,所述排水管的外周面固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位于上方的所述砌块层的上表面抵接,所述排水管的下端面高于所述连接槽的最高点。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限制住排水管相对透水砌块的高度位置,从而有利于减少排水管的下端阻碍相邻砌块之间积水的流动的情况;同时挡板可遮蔽第一组合孔与排数管之间的间隙,减少面层铺设过程中具有流动性的材料渗入上述间隙的情况。
15.可选的,所述引流孔内设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包括多个长条形的翅片,各所述翅片长边所在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所述过滤件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引流孔的长度方向。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件阻碍粒径大于相邻两个翅片之间间隙尺寸的杂质进入引流孔内,减少粒径接近引流孔直径的杂物卡住引流孔,以便于后续将过滤件从引流孔内取出对引流孔进行疏通;同时过滤件横截面的实际面积较小,对积水排放的速度影响较小;各翅片通过长边所在侧进行固定连接,使得过滤件的结构较为稳定可靠。
17.可选的,所述翅片的上端的侧面设有通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翅片上端的通孔可供直径小于通孔的杆状物穿过,使过滤件能够较为方便地从引流孔内取出。
19.可选的,所述过滤件的下端固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朝向所述过滤件的长度方向,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大于所述沉孔沿所述支撑杆长度方向的尺寸。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杆的支撑作用下,翅片高于沉孔的最高位置,从而有利于减少翅片阻碍相邻第二组合孔之间积水流动的情况。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2.1.通过设置引流孔和具有排水孔道的透水砌块层,路面的积水可经引流孔和排水孔道向外侧排放,同时积水还可经透水砌块层直接渗入透水砌块层的下方或者渗入道路本体两侧的泥土中,从而减少路面的积水情况,便于车辆和行人行走;
23.2.通过设置连接槽,使连接槽可以对相邻第二组合孔之间的错位形成补偿作用,有利于使积水能够较为顺畅地在相邻的透水砌块之间流动。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26.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砌块层与排水管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27.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28.图5是本实施例的透水砌块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道路本体;11、垫层;12、基层;13、面层;2、透水砌块层;21、透水砌块;3、排水孔道;31、第二组合孔;311、第二凹槽;32、沉孔;321、连接槽;40、排水管;4、引流孔;41、第一组合孔;411、第一凹槽;5、挡板;6、过滤件;61、翅片;611、通孔;62、芯轴;63、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积水的道路结构。参照图1,防积水的道路结构包括道路本体1,道路本体1包括依次从下往上设置的垫层11、基层12和面层13;道路本体1的上表面中间高两侧低,道路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有沿道路本体1延伸方向设置的排水孔道3,以及多个连通面层13外侧空间与排水孔道3的引流孔4。
32.道路本体1表面的积水主要集中在道路本体1表面的两侧,积水可经引流孔4流入排水孔道3后向外侧排放,比如可排放至雨水沟、雨水井等。
33.参照图1和图2,道路本体1的两侧设有透水砌块层2,透水砌块层2包括用于构筑透水砌块层2的透水砌块21;透水砌块层2位于基层12的上部,且位于面层13的下方;排水孔道3位于透水砌块层2的内部。
34.参照图3和图5,透水砌块层2设为两层,位于上方的透水砌块21的下表面和位于下方的透水砌块21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第二凹槽311,第二凹槽311贯穿透水砌块21相对的两侧面,第二凹槽31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位于上方的第二凹槽311与位于下方的第二凹槽311形成第二组合孔31,各第二通孔连接形成排水孔道3。
35.参照图3和图5,第二凹槽311的两端开设有连接槽321,位于上方的连接槽321和位于下方的连接槽321形成圆形的沉孔32,沉孔32的直径大于排水孔道3的直径;通过设置沉孔32,可对相邻两个第二组合孔31的错位形成补偿作用。
36.参照图5,各透水砌块21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透水砌块21上下表面的第一凹槽411,第一凹槽411的横截面呈半圆形,相邻两个砌块的相邻第一凹槽411形成圆形的第一组合孔41,第一组合孔41插设有竖直设置的排水管40,排水管40的上部位于面层13内,排水管40的内孔为引流孔,排水管40可对位于上层的相邻两个透水砌块21起到拼接时的定位作用。
37.参照图2,排水管40的上端低于面层13的上表面或与面层13齐平,排水管40的下端高于沉孔32的最高点;排水管40的外周面固设有环形的挡板5,挡板5的下表面与位于上方的透水砌块层2的上表面抵接,挡板5限制住排水管40沿竖直方向的位移;同时在铺设面层13时,挡板5可遮蔽排水管40与第一组合孔41之间的间隙,减少流动状态的面层13材料进入间隙中,堵塞排水孔道3的情况。
38.参照图3和图4,引流孔内设有过滤件6,过滤件6包括四个长条形的翅片61,各翅片61长边所在的一侧共同连接有芯轴62,各翅片61绕芯轴62等角度分布,芯轴62的下端延伸有一端支撑杆63,支撑杆63的下端抵接透水砌块层2的铺设面,翅片61的上边缘低于面层13的上表面,翅片61的下边缘高于沉孔32的最高点,以减少翅片61对排水孔道3内水流的阻碍作用。
39.过滤件6可阻碍粒径较大的杂质进入排水孔道3卡住排水孔道3,便于后续对排水孔道3进行疏通,同时过滤件6的结构简单稳固不容易损坏。
40.为便于将过滤件6从排水孔道3内取出对排水孔道3进行清理,作出如下设置(参照图4):翅片61上端的侧壁开设有通孔,以供直径小于通孔的杆状物穿入通孔内,将过滤件6从通孔内取出。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防积水的道路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道路本体1表面的积水经引流孔4流入排水孔道3后向外排出,积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可经过透水砌块21的孔隙和透水砌块21之间的缝隙直接渗入基层12或者道路本体1侧方的泥土中,其余的则经过排水孔道3
排入与排水孔道3连通的空间中,从而减少路面的积水情况,便于车辆和行人行走。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