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几字形跨海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06714发布日期:2021-09-04 08:5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几字形跨海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临时钢栈桥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几字形跨海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


背景技术:

2.待建桥梁包括待建主跨桥梁、第一待建引桥和第二待建引桥,待建桥梁的总长为1775.8m,第一待建引桥的总长度为720m,第二待建引桥的总长度为600m,对于总长度超过500m的第二待建引桥和第一待建引桥而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总体施工安排,施工过程中需在东、西两岸堤坝间沿待建桥梁的方向铺设一座临时钢栈桥,临时钢栈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有许多不可以预见性的问题,例如,由于待建主跨桥梁、第一待建引桥和第二待建引桥的既定位置,临时钢栈桥的铺设方向需要与待建桥梁、第一待建引桥和第二待建引桥相匹配,同时,临时钢栈桥的铺设方向需要与第一围堰结构和第二围堰结构相匹配;而且,由于待建桥梁的地理位置复杂,常规施工方法无法满足施工要求,而大型的桩基钢栈桥设计、施工周期较长,造价高,实现不了快速施工,满足不了经济适用型,环保节约型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便于快速施工的几字形跨海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几字形跨海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的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是在结合第一堤坝与第二堤坝的地理位置条件下跨海架设,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能够为待建桥梁的施工提供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便于快速施工和快速拆卸,且稳定性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几字形跨海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架设在所述待建桥梁一侧的钢栈桥主体,所述待建桥梁包括待建主跨桥梁和设置在所述待建主跨桥梁两端的待建引桥,所述待建主跨桥梁包括跨海架设的混凝土桥身和多个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桥身下方的混凝土桥墩,所述钢栈桥主体架设在所述待建主跨桥梁的一侧,所述钢栈桥主体的两端连接有架设在所述待建引桥一侧的钢引桥,所述钢栈桥主体包括主桥段、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桥段两端用于与所述钢引桥连接的连接桥段,两个所述连接桥段位于所述主桥段的同侧且均与所述主桥段相平行,所述连接桥段与所述主桥段之间通过过渡桥段连通,所述主桥段、两个过渡桥段和两个连接桥段共同形成几字形钢栈桥主体。
5.上述的一种几字形跨海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引桥的引桥桥身包括横向型钢钢梁、架设在所述横向型钢钢梁上的纵向型钢钢梁和架设在所述纵向型钢钢梁上的引桥面板。
6.上述的一种几字形跨海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桥段和所述连接桥段均为非加宽桥段,所述非加宽桥段的桥身包括非加宽型钢主梁和位于所述非加宽型钢主梁正上方的非加宽桥面板,所述非加宽型钢主梁与非加宽桥面板之间架设有n个贝雷
梁,其中,n均为正整数。
7.上述的一种几字形跨海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桥段包括多个非加宽桥段和两个错位布设在所述非加宽桥段两端的加宽桥段,所述过渡桥段的两个所述加宽桥段分别与所述连接桥段和所述主桥段连接,所述加宽桥段的桥身包括加宽型钢主梁和位于所述加宽型钢主梁正上方的加宽桥面板,所述加宽型钢主梁与加宽桥面板之间架设有m个贝雷梁,其中,m为正整数,且m>n。
8.上述的一种几字形跨海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加宽型钢主梁和所述加宽型钢主梁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定贝雷梁安装位置的门型限位架。
9.上述的一种几字形跨海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栈桥主体的桥身的下方布设有多个呈间距布设的双排钢管桩支撑和多个布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双排钢管桩支撑之间的单排钢管桩支撑,所述双排钢管桩支撑包括至少四个且呈两排布设的钢管桩,所述单排钢管桩支撑包括至少两个且呈单排布设的钢管桩,相邻两个钢管桩之间通过剪刀撑连接。
10.上述的一种几字形跨海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堤坝上设置有第二堤坝闸口基础,第二堤坝闸口基础上设置有辅助钢管桩支撑,所述辅助钢管桩支撑包括安装在第二堤坝闸口基础上的辅加钢管桩、架设在辅加钢管桩的顶部且与横向型钢钢梁相平齐的辅加横向型钢钢梁,所述辅加钢管桩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土钢护筒,所述辅加钢管桩与相邻的所述钢管桩之间通过剪刀撑连接。
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的钢栈桥主体包括主桥段、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桥段两端用于与所述钢引桥连接的连接桥段,两个所述连接桥段位于所述主桥段的同侧且均与所述主桥段相平行,所述连接桥段与所述主桥段之间通过过渡桥段连通,所述主桥段、两个过渡桥段和两个连接桥段共同形成几字形钢栈桥主体,连接桥段能够使钢栈桥主体的延伸方向避让围堰结构,能够保证钢栈桥主体的整体性,临时钢栈桥为待建桥梁的施工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施工平台,在待建桥梁施工完成后,拆除临时钢栈桥时,不会对施工完成的待建桥梁造成不良影响。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待建引桥一侧架设钢引桥,两个钢引桥分别连接在钢栈桥主体的两端,两个钢引桥分别作为钢栈桥主体两端的固定结构,能够提高钢栈桥主体两端分别与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之间连接的稳定性,钢引桥能够为待建引桥的桥身的架设提供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便于施工材料和工装设备的运输。
14.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桥台上布设有型钢分配梁,利用型钢分配梁能够将第二钢引桥的横向型钢钢梁所受到的横向力均匀的分配在桥台上,能够避免桥台受到损伤,而且,横向型钢钢梁与型钢分配梁之间的连接便于施工,便于拆卸,使用效果好。
15.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快速施工和快速拆卸,便于推广应用。
16.综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的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是在结合第一堤坝与第二堤坝的地理位置条件下跨海架设,临时钢栈桥主体结构能够为待建桥梁的施工提供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便于快速施工和快速拆卸,且稳定性高。
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钢栈桥主体、第一钢引桥、第二钢引桥、第一堤坝和第二堤坝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非加宽桥段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宽桥段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钢引桥(第二钢引桥)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钢引桥和第二堤坝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1—主桥段;
ꢀꢀꢀꢀꢀꢀꢀ1‑
2—第一连接桥段;
ꢀꢀ1‑
3—第二连接桥段;
[0026]1‑
4—第一过渡桥段;
ꢀꢀꢀꢀ1‑
5—第二过渡桥段;
[0027]
2—第一钢引桥;
ꢀꢀꢀꢀꢀ
3—第二钢引桥;
ꢀꢀꢀꢀꢀꢀ
4—桥台;
[0028]
10—第一堤坝;
ꢀꢀꢀꢀꢀꢀ
11—第二堤坝;
ꢀꢀꢀꢀꢀꢀꢀ
15—型钢分配梁;
[0029]
18—第二堤坝闸口基础; 19—第二堤坝闸口侧墙;
[0030]
20

1—非加宽型钢主梁; 20

2—非加宽桥面板;
[0031]
20

3—贝雷梁;
ꢀꢀꢀꢀꢀꢀ
20

4—门型限位架;
ꢀꢀꢀꢀꢀꢀꢀꢀ
21

1—钢管桩;
[0032]
21

2—剪刀撑;
ꢀꢀꢀꢀꢀꢀ
22

1—横向型钢钢梁;
ꢀꢀꢀꢀꢀꢀ
22

2—纵向型钢钢梁;
[0033]
22

2—引桥面板;
ꢀꢀꢀꢀ
23

1—辅加横向型钢钢梁;
ꢀꢀ
23

2—辅加钢管桩;
[0034]
23

3—混凝土钢护筒;
ꢀꢀꢀ
24

1—加宽型钢主梁;
ꢀꢀꢀ
24

2—加宽桥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架设在所述待建桥梁一侧的钢栈桥主体,所述待建桥梁包括待建主跨桥梁和设置在所述待建主跨桥梁两端的待建引桥,所述待建主跨桥梁包括跨海架设的混凝土桥身和多个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桥身下方的混凝土桥墩,所述钢栈桥主体架设在所述待建主跨桥梁的一侧,所述钢栈桥主体的两端连接有架设在所述待建引桥一侧的钢引桥,所述钢栈桥主体包括主桥段1

1、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桥段1

1两端用于与所述钢引桥连接的连接桥段,两个所述连接桥段位于所述主桥段1

1的同侧且均与所述主桥段1

1相平行,所述连接桥段与所述主桥段1

1之间通过过渡桥段连通,所述主桥段1

1、两个过渡桥段和两个连接桥段共同形成几字形钢栈桥主体。
[0036]
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待建主跨桥梁两端的待建引桥分别为设置在所述待建主跨桥梁一端且与第一堤坝10连接的第一待建引桥和设置在所述待建主跨桥梁另一端且与第二堤坝11连接的第二待建引桥,第一待建引桥的桥身下方设置有第一围堰结构,第二待建引桥的桥身下方设置有第二围堰结构,架设在所述第一待建引桥一侧且与所述钢栈桥主体连接的钢引桥为第一钢引桥2,架设在所述第二待建引桥一侧且与所述钢栈桥主体连接的钢引桥为第二钢引桥3,且所述第一钢引桥2架设在第一堤坝10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钢引桥3架设在第二堤坝11的正上方,桥台4修建在第二堤坝11上,两个所述连接桥段分别为布设在所述主桥段1

1一端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围堰结构的第一连接桥段1

2和布设在所述主桥段1

1另一端用于避让所述第二围堰结构的第二连接桥段1

3,两个所述过渡桥段分别为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桥段1

2与所述主桥段1

1之间的第一过渡桥段1

4和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
桥段1

3与所述主桥段1

1之间的第二过渡桥段1

5,所述主桥段1

1、第一连接桥段1

2、第二连接桥段1

3、第一过渡桥段1

4和第二过渡桥段1

5共同形成几字形钢栈桥主体。
[0037]
本实施例中,所述待建桥梁包括待建主跨桥梁、第一待建引桥和第二待建引桥,所述待建主跨桥梁包括跨海架设的混凝土桥身和混凝土桥墩,由于第一待建引桥的总长度为720m,第二待建引桥的总长度为600m,对于总长度超过500m的第二待建引桥和第一待建引桥而言,在实际施工时,在施工待建主跨桥梁的混凝土桥身和混凝土桥墩时,通过在待建桥梁的一侧架设临时钢栈桥,临时钢栈桥的延伸方向与待建桥梁的延伸方向相一致,由于待建桥梁并非直线型桥梁,待建桥梁的中部向北侧偏斜,同时,在施工第一待建引桥的桥墩和第二待建引桥的桥墩时,需要在靠近第一堤坝10处修筑第一围堰结构,在靠近第二堤坝11处修筑第二围堰结构,为了避免钢栈桥主体的架设受到第一围堰结构和第二围堰结构的影响,因此,钢栈桥主体包括主桥段1

1、第一连接桥段1

2和第二连接桥段1

3,第一连接桥段1

2能够使钢栈桥主体的延伸方向避让第一围堰结构,第二连接桥段1

3能够使钢栈桥主体的延伸方向避让位于第二围堰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桥段1

2与所述主桥段1

1之间通过第一过渡桥段1

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桥段1

3与所述主桥段1

1之间通过第二过渡桥段1

5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桥段1

2和第二连接桥段1

3均与所述主桥段1

1相平行,所述主桥段1

1位于第一连接桥段1

2和第二连接桥段1

3的北侧,此时,钢栈桥主体呈几字形,通过第一过渡桥段1

4和第二过渡桥段1

5能够实现调整临时钢栈桥的延伸方向的目的,同时,能够保证钢栈桥主体的整体性,临时钢栈桥为待建桥梁的施工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施工平台,在待建桥梁施工完成后,拆除临时钢栈桥时,不会对施工完成的待建桥梁造成不良影响。
[0038]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待建引桥一侧架设第一钢引桥2,在第二待建引桥一侧架设第二钢引桥3,第一钢引桥2和第二钢引桥3分别连接在钢栈桥主体的两端,其目的在于:首先,第一钢引桥2和第二钢引桥3分别作为钢栈桥主体两端的固定结构,能够提高钢栈桥主体两端分别与第一堤坝10和第二堤坝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其次,第一钢引桥2能够为第二待建引桥的桥身的架设提供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第二钢引桥3能够为第一待建引桥的桥身的架设提供安全可靠的施工平台和施工通道,便于施工材料和工装设备的运输。
[0039]
如图2所示,实际施工时,根据第一堤坝10的坝顶标高、第二堤坝11的坝顶标高、既有码头5的顶标高和施工海域的累年最高潮位等因素,确定第一钢引桥2桥面标高和第二钢引桥3的桥面标高,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堤坝10的坝顶标高为4.2m,既有码头5的顶标高为4.4m,第二堤坝11的坝顶标高为6.16m,施工海域的累年最高潮位为3.3m,因此,为了保证第一钢引桥2与钢栈桥主体连接的正常连接以及第二钢引桥3与钢栈桥主体连接的正常连接,钢栈桥主体的桥面标高为5.8m,第一钢引桥2与钢栈桥主体连接的一端的桥面标高为5.8m,第一钢引桥2另一端的桥面标高为5.4m,第二钢引桥3与钢栈桥主体连接的一端的桥面标高为5.8m,第二钢引桥3与桥台4连接的一端的桥面标高为6.16m。
[0040]
如图2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钢引桥的引桥桥身包括横向型钢钢梁22

1、架设在所述横向型钢钢梁22

1上的纵向型钢钢梁22

2和架设在所述纵向型钢钢梁22

2上的引桥面板22

3。
[004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钢引桥2的引桥桥身和所述第二钢引桥3的引桥桥身的结构相同。
[0042]
本实施例中,所述桥台4上布设有型钢分配梁15,所述第二钢引桥3的横向型钢钢
梁22

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型钢分配梁15上,所述第二钢引桥3的横向型钢钢梁22

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桥段1

3的桥身对接。
[0043]
实际施工时,在铺设第二钢引桥3的桥身时,如果横向型钢钢梁22

1的一端直接连接在桥台4上,第二钢引桥3的横向型钢钢梁22

1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持续受到很大的横向力,容易对桥台4造成压溃,而如果将第二钢引桥3的横向型钢钢梁22

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型钢分配梁15上,利用型钢分配梁15能够将第二钢引桥3的横向型钢钢梁22

1所受到的横向力均匀的分配在桥台4上,能够避免桥台4受到损伤,而且,横向型钢钢梁22

1与型钢分配梁15之间的连接便于施工,便于拆卸,使用效果好。
[004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桥段1

1和所述连接桥段均为非加宽桥段,所述非加宽桥段的桥身包括非加宽型钢主梁20

1和位于所述非加宽型钢主梁20

1正上方的非加宽桥面板20

2,所述非加宽型钢主梁20

1与非加宽桥面板20

2之间架设有n个贝雷梁20

3,其中,n均为正整数。
[0045]
实际施工时,根据临时钢栈桥上行车速度的大小、临时钢栈桥所能够承载的荷载大小和临时钢栈桥的使用年限等因素,确定临时钢栈桥的结构参数,本实施例中,临时钢栈桥上行车速度为10km/h;临时钢栈桥所能够承载的荷载大小的取值范围为:40t~100t;临时钢栈桥的使用年限的取值范围为2年~2.5年,因此,当非加宽桥段的桥身的宽度为8m时,贝雷梁20

3的数量为4个,4个贝雷梁20

3沿非加宽桥段的桥身的宽度方向等间距布设。
[0046]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渡桥段包括多个非加宽桥段和两个错位布设在所述非加宽桥段两端的加宽桥段,所述过渡桥段的两个所述加宽桥段分别与所述连接桥段和所述主桥段1

1连接,所述加宽桥段的桥身包括加宽型钢主梁24

1和位于所述加宽型钢主梁24

1正上方的加宽桥面板24

2,所述加宽型钢主梁24

1与加宽桥面板24

2之间架设有m个贝雷梁20

3,其中,m为正整数,且m>n。
[0047]
实际拼装时,由于第一连接桥段1

2与主桥段1

1相平行,在第一过渡桥段1

4的两个加宽桥段中,与第一连接桥段1

2连接的加宽桥段的南侧与第一连接桥段1

2的南侧相平齐,与主桥段1

1连接的加宽桥段的北侧与主桥段1

1的北侧相平齐,此时,两个加宽桥段并非呈直线布设,而是呈错位布设,才能使第一过渡桥段1

4实现连接第一连接桥段1

2与主桥段1

1的目的;由于第二连接桥段1

3与主桥段1

1相平行,在第二过渡桥段1

5的两个所述加宽桥段中,与主桥段1

1连接的加宽桥段的北侧与主桥段1

1的北侧相平齐,与第二连接桥段1

3连接的加宽桥段的南侧与第二连接桥段1

3的南侧相平齐,此时,两个加宽桥段并非呈直线布设,而是呈错位布设,才能使第二过渡桥段1

5实现连接主桥段1

1与第二连接桥段1

3的目的;加宽桥段的南侧、第一连接桥段1

2的南侧、第二连接桥段1

3的南侧均为钢栈桥主体连接一字形支栈桥7的一侧,而加宽桥段的北侧和主桥段1

1的北侧均为钢栈桥主体未连接一字形支栈桥7的一侧。
[0048]
本实施例中,当非加宽桥段的桥身的宽度为8m时,所述加宽桥段的桥身的宽度的取值范围为10m~12m,且贝雷梁20

3的数量为6个。
[0049]
本实施例中,所述非加宽型钢主梁20

1和所述加宽型钢主梁24

1上均设置有用于限定贝雷梁20

3安装位置的门型限位架20

4。
[0050]
实际施工时,在完成每跨钢栈桥主体的桥身铺设后,还需要及时进行每跨钢栈桥主体的桥身两侧安全防护栏杆的安装,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钢栈桥主体与通道型支栈
桥相交位置处具有贯通的施工通道,因此,主栈桥与通道型支栈桥相交位置处不需要安装安全防护栏杆。
[0051]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栈桥主体的桥身的下方布设有多个呈间距布设的双排钢管桩支撑和多个布设在相邻两个所述双排钢管桩支撑之间的单排钢管桩支撑,所述双排钢管桩支撑包括至少四个且呈两排布设的钢管桩21

1,所述单排钢管桩支撑包括至少两个且呈单排布设的钢管桩21

1,相邻两个钢管桩21

1之间通过剪刀撑21

2连接。
[0052]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桥段1

1与所述过渡桥段的连接位置的桥身的下方、所述过渡桥段与所述连接桥段的连接位置的桥身的下方、所述连接桥段与所述钢引桥的连接位置的桥身的下方均设置有双排钢管桩支撑。
[0053]
需要说明的是,布设在加宽桥段的桥身下方的单排钢管桩支撑的钢管桩21

1的数量大于布设在非加宽桥段的桥身下方的单排钢管桩支撑的钢管桩21

1的数量,根据加宽桥段的桥身的宽度,调整钢管桩21

1的数量和相邻两个钢管桩21

1之间的间距,保证单排钢管桩支撑的稳定性。
[0054]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堤坝11上设置有第二堤坝闸口基础18,第二堤坝闸口基础18上设置有辅助钢管桩支撑,所述辅助钢管桩支撑包括安装在第二堤坝闸口基础18上的辅加钢管桩23

2、架设在辅加钢管桩23

2的顶部且与横向型钢钢梁22

1相平齐的辅加横向型钢钢梁23

1,所述辅加钢管桩23

2的底部设置有混凝土钢护筒23

3,所述辅加钢管桩23

2与相邻的所述钢管桩21

1之间通过剪刀撑21

2连接。
[0055]
实际施工时,由于第二堤坝闸口侧墙19阻碍第二钢引桥3的钢管桩基础的施工,因此,在施工第二钢引桥3的钢管桩基础时,将位于最左侧的钢管桩21

1向右侧移动,使其避免与第二堤坝闸口侧墙19碰撞,同时,在第二堤坝闸口侧墙19的左侧增设辅加钢管桩23

2,辅加钢管桩23

2的底端打设在第二堤坝闸口基础18上,且在辅加钢管桩23

2的底部设置混凝土钢护筒23

3,保证辅加钢管桩23

2的稳定性,在辅加钢管桩23

2的顶部铺设与横向型钢钢梁22

1相平齐的辅加横向型钢钢梁23

1,并在辅加钢管桩23

2与相邻的钢管桩21

1之间安装剪刀撑21

2,此时,辅加钢管桩23

2、辅加横向型钢钢梁23

1、钢管桩21

1和横向型钢钢梁22

1连接为一体,解决了第二堤坝闸口侧墙19阻碍第二钢引桥3的钢管桩基础的施工的问题,且结构稳定。
[005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