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25047发布日期:2021-06-18 20:14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及蓄排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小区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区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及其蓄排水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的传统排水系统模式引发的雨水问题已吸引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影响交通、水环境恶化、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区绿化带作为小区园林建设中的重要组成之一,对于小区的人车分流或功能区域的划分有着特殊的作用,绿化带取代了传统的硬景隔离措施。并且随着小区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区中机动车和人行道完全分开,但小区仍然划分有非机动车道、消防通道等硬质路面或硬质活动区域,这些硬质区域的雨水在雨季容易内涝,给小区出行的人们带来极大的不便。绿化带的设计也是沿用传统的排水方式,不能有效利用雨水,要时常浇水养护,这种小区绿化带的排水形式不符合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

专利文献cn206302910u提供了一种用于城市园林绿色植被的供给排水系统,包括绿色植被区域和过道区域,绿色植被区域分布在过道区域的两侧,且两者之间通过排水区域过渡布置,绿色植被区域包括绿色植被、基层和组合过滤层,组合过滤层的下端铺设有收集层,收集层通过连通管连接至蓄水池内,使收集层与蓄水池相连通布置,排水区域包括排水槽及透水板,排水槽设置在绿色植被区域与过道区域之间,其中,透水板盖设在排水槽上,排水槽的排水口铺设至组合过滤层的上端。

专利文献cn205024706u提供了一种园林设计生态护坡,包括碎石层,碎石层铺设在坡面表面,碎石层的上表面铺设有砂石层,砂石层的上侧设有填土层,填土层的上侧护坡砖,且护坡砖两侧设有圆形开孔,圆形开孔中贯穿设有滴灌管,坡面的坡底处设有储水槽,且储水槽与碎石层之间设有过滤层,储水槽内设有抽水机,抽水机出水口连接有第一水管,滴灌管进水端与第一水管连通,滴灌管出水口连接有第二水管,第二水管连接储水槽。

上述专利文献中虽然能够储水和排水,但是对于旱季时期的绿色植被不能进行合理浇灌,尤其不能从根部浇灌,更不能合理迅速的浇灌。

因此,提出一种适合绿化带的蓄排水路沿石及蓄排水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绿化蓄排水路沿石及其蓄排水方法,来解决小区、城市道路等场所绿化带周围雨季时排水不畅,旱季时绿化带需要经常浇灌的问题,合理调配雨水,使绿化带成为渗滞雨水,净化雨水的海绵绿地。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包括2个蓄排水槽和检修盖,相邻两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之间采用防水水泥勾缝连接,形成道路路沿石和绿化带排水渠,所述检修盖盖合在蓄排水槽开口处;2个所述蓄排水槽与绿化带下方铺设垫层;

所述绿化带包括透水盲管、溢水管、防渗复合土工膜、碎石层、透水土工布和种植层,所述防渗复合土工膜、碎石层、透水土工布和种植层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溢水管与垫层基面垂直设置,底部与透水盲管连接,透水盲管与雨水井相连;

所述绿化带靠近2个蓄排水槽内侧壁均竖直设置临时隔离板,临时隔离板与排水路沿石形成的空腔内填充细沙,在水平方向上用粗沙和透水土工布组成细沙过滤层;在两隔离板之间的种植层上培植种植土,种植土培植好后抽出临时隔离板。

优选地,所述蓄排水槽设置有排水孔、渗水孔和进水孔,所述排水孔位于所述蓄排水槽内侧壁上部靠近绿化带的一侧,所述渗水孔位于所述蓄排水槽内侧壁下部靠近绿化带的一侧,所述渗水孔位于所述排水孔的下方,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蓄排水槽外侧壁靠近道路的一侧,道路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到蓄排水槽。

优选地,所述排水孔高度高于所述进水孔的高度,所述排水孔的高度高于绿化带的种植层平面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渗水孔为若干排,最上排渗水孔和最下排渗水孔均位于所述细沙过滤层区域内,水从渗水孔通过细沙过滤层进入种植层。

更优选地,所述排水孔为长方形小孔,设置在离绿化带平面高5-10cm的位置,长4-6cm,宽1-2cm,竖向排列。当绿化带种植层水分饱和,绿化带内雨水蓄积高度超过5-10cm时,多余的雨水从此绿化带排水孔排入蓄排水槽;

更优选地,所述渗水孔为蓄排水槽内侧壁下部的多个小圆孔,最下排渗水孔设置在离蓄排水槽底面垂直高度3-8cm的位置上,孔径为1-2cm,当蓄排水槽雨水面高过最下排渗水孔下沿后,雨水就可以直接渗入绿化带种植层中。

更优选地,所述蓄排水槽外侧壁为靠近道路一侧,所述进水口为长方形小孔,道路雨水通过此进水口进入到蓄排水槽。所述蓄排水槽外侧壁地下为斜面,与蓄排水槽底面呈110-115°角。

优选地,所述蓄排水槽为倒直角五边形,其中地上部呈长方形,地下部呈倒直角梯形,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蓄排水槽内部为中空结构,壁厚3-5cm,上开口宽30-35cm,下底宽20-25cm,高45-50cm,长50-100cm。

优选地,所述蓄排水槽内壁上端两侧设有检修盖坐架,宽度1-2cm,和蓄排水槽一体预制而成,所述检修盖直接盖在蓄排水槽开口检修盖坐架处。

优选地,所述检修盖为蓄排水槽盖板,长方形,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厚4-6cm,长50-100cm,检修盖的宽与蓄排水槽上开口的内径宽相同。

优选地,检修盖上开设有开启孔。

更优选地,所述检修盖上开有2个直径30-35mm的开启孔。

优选地,还包括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所述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还包括种植层表面设置的浇灌管和穿过检修盖进入蓄排水槽的进水管,所述浇灌管和进水管均与所述雨水井相连接,用于当绿色植物干旱时进行浇灌。

优选地,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和判断模块,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上层,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下层,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种植层上绿色植物的根部上部的湿度,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种植层上绿色植物的根部下部的湿度,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大小,当第一湿度传感器显示的湿度s1大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时,且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小于预设湿度s0时,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开启,使得水从雨水井进入蓄排水槽并从渗水孔渗入种植层内部,当第一湿度传感器显示的湿度s1小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时,且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1小于预设湿度s0时,则控制系统控制浇灌管开启,从植物层表面进行浇灌。

优选地,第二湿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种植层上绿色植入根部下部的实时湿度,其中,当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小于预设湿度s0时,即继续判断s2的湿度范围,若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n<s2<m,其中,m、n为湿度,m<s0则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从雨水井输送水至蓄排水槽的中间排的渗水孔水平面,若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n,则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从雨水井输送水至蓄排水槽的最上排的渗水孔水平面处。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绿化带蓄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平夯实绿化带及硬质路面基面,根据小区地势标高,铺设垫层,将垫层夯实整平;

s2:在绿化带及硬质路面的垫层上铺设防渗复合土工膜,规划放线,标出绿化带以及硬质路面的区域,在绿化带外沿安装蓄排水槽。

s3:根据绿化带长度固定蓄排水槽,相邻两个蓄排水槽之间用防水水泥砂浆勾缝连接;

s4:连接好蓄排水槽后在防渗复合土工膜上面铺设碎石层,进一步固定蓄排水槽,蓄排水槽中线位置铺设碎石的同时铺设包裹有透水土工布的透水盲管与雨水井相连,溢水管与垫层基面垂直设置,底部与透水盲管连接;

s5:在绿化带碎石层上面铺设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延伸铺设包裹整个绿化带两侧蓄排水槽靠近绿化带一侧的外立面;

s6:在绿化带内侧,离蓄排水槽内侧壁5-10cm的位置竖直设置临时隔离板,临时隔离板与排水路沿石形成的空腔内填充细沙,在水平方向上用粗沙和透水土工布组成过滤层;在两临时隔离板之间培植种植土,种植土培植好后抽出临时隔离板;

s7:盖好检修盖,在绿化带内种植绿色植物,在绿化带外根据划分的区域功能进行相应的硬质路面的施工,所有硬质路面的坡度倾向绿化带一侧,坡度控制在1-5°内,以便下雨时,硬质路面的雨水及时排到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

在旱季来临时,绿化带蓄排水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沿着绿化带将蓄排水槽的首段和末端封堵起来;

s12:通过蓄排水槽进水口注入一定的水,使整条种植槽内的水位达到内侧壁最上一层渗水口上沿;

s13:蓄排水槽蓄积的水直接渗入绿化带植被根部,当蓄排水槽无水时,直接补水或在封堵期间的少量雨水均收集在蓄排水槽内;

s14:在旱季时保证植被的水分供应,减少人工漫灌引起的水资源浪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效效果如下:

(1)本发明可有效缓解内涝及排水不畅,并且能够有效利用雨水,使绿化带成为涵养雨水、净化雨水的生态绿地,有效节约了水资源以及养护人力。下雨时,小区硬质路面,如消防通道、人行道、休憩活动区等汇集的雨水迅速流入蓄排水路沿石内,此发明的路沿石既是排水渠,又是路沿石,具有隔离、排水的双重作用;当雨水量较大时,多余的雨水在蓄排水路沿石内通过渗水孔渗入到绿化带种植层中供绿化带植物生长,如果暴雨发生时,绿化带的雨水通过溢水管直接排到雨水井。旱季时,通过蓄排水槽蓄积的雨水或补充的水给绿化带植被根部供水,始终保持绿化带内的种植层水分平衡,蓄排水路沿石起到蓄、排的作用,绿化带起到渗、滞、净的作用,充分体现了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下的小区生态绿化带功能。

(2)可以有效解决在干旱季节时,绿色植物不能被自动浇灌,且不能合理科学浇灌的问题,通过控制系统以及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以及判断模块,可以合理科学从进水管或浇灌管进行浇灌,使得绿色植物保守水分充足,但不内涝。

(3)本发明对种植层上的植物的根部上部和根部下部不同层面的湿度进行监测,确保渗水能够及时排出,防止内涝,同时防止受到干旱,保证水分充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绿化蓄排水路沿石及其蓄排水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透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顶视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两相邻蓄排水槽连接示意图。

图中:1为蓄排水槽,11为渗水孔,12为排水孔,13为进水孔,14为检修盖坐架,2为检修盖,21为开启孔,3为绿化带,31为防渗复合土工膜,32为碎石层,33为透水盲管,34为溢水管,35为透水土工布,36为细沙过滤层,37为种植层,38为临时隔离板,4为硬质路面,5为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包括2个蓄排水槽1和检修盖2,相邻两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之间采用防水水泥勾缝连接,形成道路路沿石和绿化带排水渠,所述检修盖2盖合在蓄排水槽1开口处;2个所述蓄排水槽1与绿化带3下方铺设垫层5;

所述绿化带3包括透水盲管33、溢水管34、防渗复合土工膜31、碎石层32、透水土工布35和种植层37,所述防渗复合土工膜31、碎石层32、透水土工布35和种植层37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溢水管34与垫层5基面垂直设置,底部与透水盲管33连接,透水盲管33与雨水井相连;

所述绿化带靠近2个蓄排水槽1内侧壁均竖直设置临时隔离板38,临时隔离板38与排水路沿石形成的空腔内填充细沙,在水平方向上用粗沙和透水土工布组成细沙过滤层36;在临时隔离板38之间的种植层37上培植种植土,种植土培植好后抽出临时隔离板38。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蓄排水槽1设置有排水孔12、渗水孔11和进水孔13,所述排水孔12位于所述蓄排水槽1内侧壁上部靠近绿化带3的一侧,所述渗水孔11位于所述蓄排水槽1内侧壁下部靠近绿化带3的一侧,所述渗水孔11位于所述排水孔12的下方,所述进水孔13位于所述蓄排水槽1外侧壁靠近道路的一侧,道路雨水通过进水孔进入到蓄排水槽1。

其中,所述排水孔12高度高于所述进水孔13的高度,所述排水孔12的高度高于绿化带3的种植层37平面的高度。

所述渗水孔11为若干排,最上排渗水孔11和最下排渗水孔11均位于所述细沙过滤层36区域内,水从渗水孔11通过细沙过滤层36进入种植层37。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排水孔为长方形小孔,设置在离绿化带平面高5-10cm的位置,长4-6cm,宽1-2cm,竖向排列;当绿化带种植层水分饱和,绿化带内雨水蓄积高度超过5-10cm时,多余的雨水从此绿化带排水孔排入蓄排水槽;所述渗水孔11为蓄排水槽内侧壁下部的多个小圆孔,最下排渗水孔设置在离蓄排水槽底面垂直高度3-8cm的位置上,孔径为1-2cm,当蓄排水槽雨水面高过最下排渗水孔下沿后,雨水就可以直接渗入绿化带种植层中。所述蓄排水槽外侧壁为靠近道路一侧,所述进水口为长方形小孔,道路雨水通过此进水口进入到蓄排水槽。所述蓄排水槽外侧壁地下为斜面,与蓄排水槽1底面呈110-115°角。

更具体地,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所述蓄排水槽1为倒直角五边形,其中地上部呈长方形,地下部呈倒直角梯形,由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蓄排水槽内部为中空结构,壁厚3-5cm,上开口宽30-35cm,下底宽20-25cm,高45-50cm,长50-100cm。

所述蓄排水槽1内壁上端两侧设有检修盖坐架14,宽度1-2cm,和蓄排水槽一体预制而成,所述检修盖2直接盖在蓄排水槽1开口检修盖坐架14处。

所述检修盖2为蓄排水槽盖板,长方形,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厚4-6cm,长50-100cm,检修盖2的宽与蓄排水槽上开口的内径宽相同。所述检修盖2上开有2个直径30-35mm的开启孔。

作为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提供的绿化蓄排水路沿石系统还包括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所述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还包括种植层表面设置的浇灌管和穿过检修盖进入蓄排水槽的进水管,所述浇灌管和进水管均与所述雨水井相连接,用于当绿色植物干旱时进行浇灌。

其中,本发明提供的旱季绿色植物浇灌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第一湿度传感器、第二湿度传感器和判断模块,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上层,所述第二湿度传感器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下层,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种植层上绿色植物的根部上部的湿度,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种植层上绿色植物的根部下部的湿度,所述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湿度传感器和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大小,当第一湿度传感器显示的湿度s1大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时,且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小于预设湿度s0时,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开启,使得水从雨水井进入蓄排水槽并从渗水孔渗入种植层内部,当第一湿度传感器显示的湿度s1小于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时,且第一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1小于预设湿度s0时,则控制系统控制浇灌管开启,从植物层表面进行浇灌。

而且本发明提供的第二湿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种植层上绿色植入根部下部的实时湿度,其中,当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小于预设湿度s0时,即继续判断s2的湿度范围,若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n<s2<m,其中,m、n为湿度,m<s0则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从雨水井输送水至蓄排水槽的中间排的渗水孔水平面,若第二湿度传感器的湿度s2<n,则控制系统控制进水管从雨水井输送水至蓄排水槽的最上排的渗水孔水平面处。由此方式,从雨水井输送水至蓄排水槽,使得种植层上的绿色植物的根部浇水科学合理,始终保持绿化带内的种植层水分平衡。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绿化带蓄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整平夯实绿化带及硬质路面基面,根据小区地势标高,铺设垫层,将垫层夯实整平;

s2:在绿化带及硬质路面的垫层上铺设防渗复合土工膜,规划放线,标出绿化带以及硬质路面的区域,在绿化带外沿安装蓄排水槽。

s3:根据绿化带长度固定蓄排水槽,相邻两个蓄排水槽之间用防水水泥砂浆勾缝连接;

s4:连接好蓄排水槽后在防渗复合土工膜上面铺设碎石层,进一步固定蓄排水槽,蓄排水槽中线位置铺设碎石的同时铺设包裹有透水土工布的透水盲管与雨水井相连,溢水管与垫层基面垂直设置,底部与透水盲管连接;

s5:在绿化带碎石层上面铺设透水土工布,透水土工布延伸铺设包裹整个绿化带两侧蓄排水槽靠近绿化带一侧的外立面;

s6:在绿化带内侧,离蓄排水槽内侧壁5-10cm的位置竖直设置临时隔离板,临时隔离板与排水路沿石形成的空腔内填充细沙,在水平方向上用粗沙和透水土工布组成过滤层;在两临时隔离板之间培植种植土,种植土培植好后抽出临时隔离板;

s7:盖好检修盖,在绿化带内种植绿色植物,在绿化带外根据划分的区域功能进行相应的硬质路面的施工,所有硬质路面的坡度倾向绿化带一侧,坡度控制在1-5°内,以便下雨时,硬质路面的雨水及时排到绿化带蓄排水路沿石系统。

在旱季来临时,绿化带蓄排水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s11:沿着绿化带将蓄排水槽的首段和末端封堵起来;

s12:通过蓄排水槽进水口注入一定的水,使整条种植槽内的水位达到内侧壁最上一层渗水口上沿;

s13:蓄排水槽蓄积的水直接渗入绿化带植被根部,当蓄排水槽无水时,直接补水或在封堵期间的少量雨水均收集在蓄排水槽内;

s14:在旱季时保证植被的水分供应,减少人工漫灌引起的水资源浪费。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