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交道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0079发布日期:2021-06-22 17:06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交道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道路的设计或布置,特别涉及一种公交道路系统。



背景技术:

公交车,指在城市道路上循固定路线,有或者无固定班次时刻,承载旅客出行的机动车辆。一般外形为方型,有窗,设置座位,公共汽车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大众运输工具。随着电力驱动车(简称电动车)技术的成熟,以及出于环保的目的,越来越多的公交车采用电动车。

相关技术中,汽油公交车可以在行驶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油量在半路选择加油站补给汽油,续航能力优越,能够在里程很长的公交线路上运行;而由于汽车充电桩或汽车充电站部署较少,电动公交车一般只能够在起始站设置的充电桩进行充电,续航能力较弱,电动公交车一般只能够在里程较短的公交线路运行,不利于电动汽车的推广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公交道路系统,能够在电动公交车停靠公交站台的过程中为电动公交车充电,实现电动公交车在公交路线运行过程中不间断充电,提高电动公交车的续航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公交道路系统,所述道路系统包括:

中层道路,所述中层道路包括用于供汽车行驶的双向车道以及位于双向车道两侧的站台区,所述双向车道上设置有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动态充电装置;

上层道路,位于中层道路的上方,通过楼梯与中层道路连接,用于供行人通行;

下层道路,位于中层道路的下方,通过坡道与中层道路的双向车道连接,用于供汽车调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动态充电装置为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均匀设置在所述双向车道的路面上,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设置有无线受电线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双向车道的路面包括两个相反方向的行车道,所述动态充电装置包括分布于行车道二侧的相互绝缘的导电道路带以及置于该行车道中间的绝缘道路带,该导电道路带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与路面平行方向的低电阻导电网,所述电动汽车上电连接有至少二个导体,所述导体在电动汽车行驶在所述行车道时能分别与所述导电道路带表面电连接,所述导体与电动汽车的需电设备电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动态充电装置为架空线接触网式充电装置,所述架空线接触网式充电装置包括带磁性并裸露的架空导线,所述架空导线设置在双向车道上方,所述电动汽车上方设置有用于与架空导线接触的充电触头。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站台区的路面设置有脚踏式发电装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道路的路面设置有脚踏式发电装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道路设置有挡雨棚,所述挡雨棚的顶层设置有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挡雨棚两侧通风口设置有风能发电装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层道路的双向车道包括左向行车道和右向行车道,所述坡道包括左向驶入坡道、右向驶出坡道、右向驶入坡道和左向驶出坡道,所述下层道路包括左转右行车道和右转左行车道;所述左转右行车道的一端通过左向驶入坡道连接左向行车道,另一端通过右向驶出坡道连接右向行车道;所述右转左行车道的一端通过右向驶入坡道连接右向行车道,另一端通过左向驶出坡道连接左向行车道。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层道路的左转右行车道和右转左行车道的路面设置有动态充电装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层道路设置有霓虹灯,所述霓虹灯利用脚踏式发电装置供电。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动态充电装置利用站台区的路面设置的脚踏式发电装置供电;

或利用上层道路的路面设置的脚踏式发电装置供电;

或利用上层道路设置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或风能发电装置供电。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层道路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用于安装市政公共设施,所述市政公共设施包括电力设施、通信设施、供水设施、污水设施、防涝设施中的一种或多种。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公交道路系统,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提供一种公交道路系统,能够在电动公交车停靠公交站台的过程中为电动公交车充电,实现电动公交车在公交路线运行过程中不间断充电,提高电动公交车的续航能力。

2、由于本发明中的公交道路系统采用三层立体结构,上层道路通过楼梯与中层道路连接,能够作为人行天桥,避免了行人横穿中层道路,保障了行人交通安全。

3、下层道路通过坡道与中层道路的双向车道连接,用于供汽车调头,将调头区域与中层行驶区域空间上错开,解决了调头造成的交通堵塞问题。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公交道路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中层道路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下层道路的平面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上层道路的平面示意图。

附图说明:

100、上层道路;110、楼梯;200、中层道路;300、下层道路;310、坡道。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下通过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公交道路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公交道路系统,所述道路系统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上层道路100、中层道路200和下层道路300,其中,中层道路200为地面一层,下层道路300为负一层,上层道路100为地面二层。

如图1所示,所述中层道路200包括用于供汽车行驶的双向车道以及位于双向车道两侧的站台区,所述双向车道上设置有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的动态充电装置。

在一些示例中,所述动态充电装置为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均匀设置在所述双向车道的路面上,所述电动汽车的底盘设置有无线受电线圈。电动汽车为公交车,公交车进站并停留在左向停车道上等待站台上的乘客上车。一般地,乘客上下车的时间约为30秒至5分钟,即电动公交车在每一个站台处均能够充电30秒至5分钟,大大提升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双向车道的路面包括两个相反方向的行车道,所述动态充电装置包括分布于行车道二侧的相互绝缘的导电道路带以及置于该行车道中间的绝缘道路带,该导电道路带表面或下表面设置有与路面平行方向的低电阻导电网,所述电动汽车上电连接有至少二个导体,所述导体在电动汽车行驶在所述行车道时能分别与所述导电道路带表面电连接,所述导体与电动汽车的需电设备电连接。具体的,本示例中采用的动态充电装置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的技术细节在本领域技术人员参考中国专利公开的电动汽车与充电道路的组合系统(申请公布号为cn101850728a)的技术方案后可以获知,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例中,还提供了适用于大型车辆接触式充电的动态充电装置,即架空线接触网式充电装置,架空线接触网式充电装置包括带磁性并裸露的架空导线,通过绝缘子金具悬挂在中层道路200上方,上层道路100下部,具体的架空导线设置在双向车道上方,电动汽车上方设置有用于与架空导线接触的充电触头。当电动汽车经过接触网(即架空导线)下放需要充电时,电动汽车伸展充电触头,通过磁力与上方的架空导线相吸合(不同极性磁极不一样,防止倒相接触),进行接触式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提供一种公交道路系统,能够在电动公交车停靠公交站台的过程中为电动公交车充电,实现电动公交车在公交路线运行过程中不间断充电,提高电动公交车的续航能力。

对于下层道路300而言,其位于中层道路200的下方,通过坡道310与中层道路200的双向车道连接,用于供汽车调头。所述中层道路200的双向车道包括左向行车道和右向行车道,所述坡道310包括左向驶入坡道310、右向驶出坡道310、右向驶入坡道310和左向驶出坡道310。如图3所示,所述下层道路300包括左转右行车道和右转左行车道;所述左转右行车道的一端通过左向驶入坡道310连接左向行车道,另一端通过右向驶出坡道310连接右向行车道;所述右转左行车道的一端通过右向驶入坡道310连接右向行车道,另一端通过左向驶出坡道310连接左向行车道。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个场景中,电动汽车在brt站台区接到乘客并充电之后,电动汽车在左向行车道上向前行驶进入到左向驶入坡道310,然后进入到下层道路300的左转右行车道中,最后从左转右行车道驶入右向驶出坡道310,再回到中层道路200并驶入到右向行车道中,此时电动汽车向后行驶,完成了调头。下层道路300通过坡道310与中层道路200的双向车道连接,用于供汽车调头,将调头区域与中层行驶区域空间上错开,解决了调头造成的交通堵塞问题。

对于上层道路100而言,其位于中层道路200的上方,通过楼梯110与中层道路200连接,用于供行人通行。如图4所示,当乘客在左边的站台区下车后,需要去右边站台区转乘,乘客可以从楼梯110上到上层道路100,上层道路100此时作为人行天桥,由于本发明中的公交道路系统采用三层立体结构,上层道路100通过楼梯110与中层道路200连接,能够作为人行天桥,避免了行人横穿中层道路200,保障了行人交通安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站台区的路面设置有脚踏式发电装置、所述上层道路100的路面设置有脚踏式发电装置;通过设置多种发电装置,可以结合公交车站人流量大的特点,脚踏式发电装置将行人走动时产生的动能充分利用并生成电能,并利用这些电能为上层道路100设置的霓虹灯供电,节省了能源。需要说明的是,脚踏式发电装置属于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层道路100设置有挡雨棚,所述挡雨棚的顶层设置有太阳能发电装置,所述挡雨棚两侧通风口设置有风能发电装置,由于上层道路100位置采光好,将太阳能发电装置设置在上层道路100,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同时上层道路100位置高,对风力削弱少,风能转换效率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层道路300的左转右行车道和右转左行车道的路面设置有动态充电装置,在电动汽车调头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充电,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具体的,在一些示例中,下层道路300为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的同时,设置与地下轨道交通以及路面相接的人行通道或者电梯,实现城市道路立体化布局的优化管理,尤其在周边商业楼没有设置地下设施的老旧城区,其作用尤为明显。

在一些实施例中,动态充电装置可以从市电网取电作为电压,也可以利用站台区的路面设置的脚踏式发电装置供电;或利用上层道路100的路面设置的脚踏式发电装置供电;或利用上层道路100设置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或风能发电装置供电。本实施例提供了多种供电方式,实现对能源的有效利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层道路300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用于安装市政公共设施,所述市政公共设施包括电力设施、通信设施、供水设施、污水设施、防涝设施中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个示例中,电力设施、通信设施、供水设施、污水设施、防涝设施等设施都采用管道铺装,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通道可以是修建一条水泥通道或者金属通道,不需要对路面进行开挖,由于相关管道位于下层道路300公共开放区域内,可以实现较少道路开挖、方便巡检施工等特点,实现市政设施的高效布局,提高城市综合空间利用布局,较少城市道路开挖等高效环保作用。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