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拱形桥用装配式高空走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36711发布日期:2021-08-27 13:3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拱形桥用装配式高空走道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拱形桥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拱形桥用装配式高空走道。



背景技术:

拱形桥作为常见的一种桥梁形式,由于其造型优美、曲线圆润、富有动态美感,一直被广泛的应用,与钢桥及钢筋砼梁桥相比,拱形桥可以节省大量钢材和水泥,造价低;另外,拱形桥最大的特点是其构件主要是受压,合理的拱桥拱圈结构只受压力不受拉力,加工建筑材料能够发挥最大的力学性能,当车子在桥梁上行驶时,车子周围的桥梁结构均在受力,所以,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桥梁,拱形桥是受力最合理的桥梁。在拱形桥的建造过程中,在进行拱肋主桁与竖杆、斜杆节段之间的高栓施工和焊接施工时,由于供肋主桁顶面被竖杆、以及斜杆阻挡且没有其他的地方可以作为通道供施工人员通过,因此需要在供肋主桁外侧设置施工走道,施工走道是常用的临时辅助设施,在施工中,作业人员在施工走道上进行高栓施工和焊接施工。

目前,整个施工走道一般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供肋主桁的一侧,当需要到下一处施工点时,往往需要进行拆卸切割和二次涂装,这一过程除了增加施工人员本身的工作量外,还可能会对施工走道或拱肋节段造成损坏,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拱形桥用装配式高空走道,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施工走道焊接固定在供肋主桁一侧,不利于拆卸与重复利用且增大施工人员工作量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多个支撑件,其固定于竖杆节段两侧的供肋主桁上,其至少一端延伸至供肋主桁外侧;

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拱肋主桁外侧的施工走道,其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支撑件连接;

连接结构,其设于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施工走道之间,以用于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施工走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连接部,其固设于所述支撑件上;

第二连接部,其固设于所述施工走道底部;

连接件,其用以可拆式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施工走道底部两端均设有多个,以用于所述施工走道连接两组间距不同的所述支撑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于所述支撑件上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于所述施工走道底部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对应的螺栓连接孔,所述连接件为可穿设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连接螺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均包括两组支撑梁,两组所述支撑梁均与供肋主桁可拆式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梁共线且在相靠近的端部为可拆式固定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梁相远离的端部均延伸至供肋主桁外供所述施工走道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两组所述支撑梁相靠近的一端均设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上开设有多个对接孔,两组所述对接板上对应的所述对接孔内穿设连接固定螺栓,以用于可拆式连接两组所述支撑梁。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梁与供肋主桁之间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

侧向连接肋,其设于所述支撑梁两侧,其底部与供肋主桁可拆式固定连接;

底部支撑肋,其设于所述支撑梁伸出供肋主桁的梁体底部,其一侧与供肋主桁侧壁可拆式固定连接,所述底部支撑肋呈平行于所述支撑梁延伸方向的竖直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施工走道包括:

至少两条走道纵梁,所述走道纵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竖杆节段两侧的所述支撑件上;

纵梁连接系,其两端分别连接两条所述走道纵梁;

设于所述纵梁连接系上方的踏步结构,以用于供施工人员在其上踏步行走;

设于两条所述走道纵梁上方的防护结构,以用于间隔所述踏步结构与两侧外界。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踏步结构包括:

多个踏步单元,设于两条所述走道纵梁之间并沿所述走道纵梁延伸方向依次连接与布设,以用于在所述走道纵梁之间形成框架状阶梯;

铺设于各所述踏步单元上的踏步钢板网,以用于使所述踏步单元可供人员站立。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结构包括:

钢管架,其设于所述走道纵梁上;

挂设在所述钢管架上的防护网。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拱形桥用装配式高空走道,在竖杆节段两侧的供肋主桁上安装支撑件后,即可在伸出供肋主桁的支撑件上进行施工走道的安装,由于施工走道与供肋主桁通过连接结构实现可拆式连接,进而在既能实现施工走道固定安装与使用的同时,施工走道还可快捷的进行拆除与转移,方便在高空作业时重复倒用且避免了在重复安拆的过程中对供肋主桁以及施工走道造成伤害,因此,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在作业工作量与复杂度,显著降低了工时与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侧视图;

图2为图1内a区域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踏步结构示意图。

图中:

a、供肋主桁;

b、竖杆节段;

1、支撑件;10、支撑梁;101、对接板;102、固定螺栓;103、侧向连接肋;104、底部支撑肋;

2、施工走道;20、走道纵梁;21、纵梁连接系;22、踏步结构;220、踏步单元;221、踏步钢板网;23、防护结构;230、钢管架;

3、连接结构;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拱形桥用装配式高空走道,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施工走道焊接固定在供肋主桁一侧,不利于其拆卸与重复利用且增大施工人员工作量的问题。

图1是一种拱形桥用装配式高空走道,其包括支撑件1、施工走道2以及连接结构3,其中,支撑件1固定布设于各竖杆节段b两侧的供肋主桁a上,其至少一端延伸至供肋主桁a外侧;施工走道2处于供肋主桁a一侧外且两端分别与其中一竖杆节段b两侧的支撑件1连接,以用于在竖杆节段b两侧的供肋主桁a之间形成可供行走的空间;连接结构3设于支撑件1与施工走道2之间,以用于可拆式固定连接支撑件1与施工走道2。

具体的,在竖杆节段b两侧的供肋主桁a上安装支撑件1后,即可在伸出供肋主桁a的支撑件1上进行施工走道2的安装,由于施工走道2与供肋主桁a通过连接结构3实现可拆式连接,进而在既能实现施工走道2固定安装与使用的同时,施工走道2还可快捷的进行拆除与转移,方便在高空作业时重复倒用且避免了在重复安拆的过程中对供肋主桁a以及施工走道2造成伤害,因此,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在作业工作量与复杂度,显著降低了工时与人力成本。

进一步的,参照图1与图2,连接结构3包括第一连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与连接件33,其中,第一连接部31固设于伸出供肋主桁a的支撑件1上;第二连接部32固设于施工走道2底部;连接件33则用以可拆式连接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

具体的,在进行施工时可将第一连接部31预安装在支撑件1上,将第二连接部32与安装在施工走道2底部,并在后续施工走道2吊装至安装位置时利用连接件33快速可拆式连接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实现快速连接施工走道2与支撑件1。且后续需要转移并倒用施工走道2时,可通过解除连接件33的连接,实现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的快速分离,并在吊装转移施工走道2后,使该施工走道2上的第二连接部32可快速与下一支撑件1上的第一连接部31通过连接件33进行连接固定,整体使用快捷方便,显著提高施工走道2安装、拆卸与倒用的效率。

进一步的,参照图2,第二连接部32在施工走道2底部两端均设有多个,以用于施工走道2连接两组间距不同的支撑件1。

具体的,当供肋主桁a不同位置上的竖杆节段b宽度不同时,其两侧支撑件1之间的跨度(即间距)将不同,进而施工走道2两端同支撑件1之间连接的具体位置也将发生改变,此时由于施工走道2两端底部均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部32,使得在施工走道2用于不同跨度的两组支撑件1上时,均可具有方便与其上第一连接部31对接的第二连接部32,进一步方便施工走道2在进行倒用时的连接使用,同时若干第二连接部32均为预装在施工走道2的两端底部。

进一步的,参照图2与图3,第一连接部31为设于支撑件1上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部32为设于施工走道2底部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对应的螺栓连接孔,连接件33为可穿设并连接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连接螺栓。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1与第二连接部32分别为焊接固定在支撑件1与施工走道2底部的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且第一连接板水平焊接于支撑件1的两侧侧壁,第二连接板水平焊接于施工走道2底部一侧,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在对准后施工人员可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连接螺栓的操作,实现利用连接螺栓穿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上所开设的螺栓连接孔,完成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可拆式固定连接,即施工走道2与支撑件1的可拆固定连接,安装快捷高效的同时,后续对两者的分离拆卸也能快速的进行,保障施工走道2的高效使用。

进一步的,参照图3与图4,竖杆节段b每侧的支撑件1均包括两组支撑梁10,两组支撑梁10共线且在相靠近的端部为可拆式固定连接,两组支撑梁10相远离的端部均延伸至供肋主桁a外供施工走道2连接。

具体的,支撑件1由两组支撑梁10可拆连接构成,且两端均延伸至供肋主桁a外,使得支撑件1的两端,即供肋主桁a的两侧均可安装施工走道2,便于施工人员在两侧同时对竖杆节段b进行施工,亦可对需要绕过竖杆节段b的较多施工人员进行分流。

同时,由于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为从拱形桥两端逐渐向中部施工,施工高度逐渐增高,施工位置离两端地面的距离逐步增加,在对逐渐靠近桥体中部位置的竖杆节段b进行施工走道2的安装时,相关技术中需要施工人员不断的从地面上运送施工走道2与支撑件1至高处,十分不便且较长的运送路程也使得危险性大大增加。此时在本实施例中,可选择位置较低的、两侧均安装有施工走道2的某一竖杆节段b,将其中一侧的施工走道2与该施工走道2所连接的支撑梁10,将其倒用至拱形桥高处位置的竖杆节段b处并安装于其一侧,实现避免必须从地面向上拱形桥高处的竖杆节段b搬运施工走道2与支撑梁10,同时由于低处的竖杆节段b至少一侧仍具有施工走道2,将不影响施工人员的正常移动,将有效实现降低施工风险与工作量。

进一步的,参照图3,两组支撑梁10相靠近的一端均设有对接板101,对接板101上开设有多个对接孔,两组对接板101上对应的对接孔内穿设连接固定螺栓102,以用于可拆式连接两组支撑梁10。

在本实施例中,对接板101一体成型于支撑梁10的端面且垂直于支撑梁10的沿伸方向,使得两组支撑梁10相靠近一端的对接板101可直接抵触,抵触并对两者上的对接孔后即可利用固定螺栓102实现两者的可拆固定连接,稳定连接的同时使得后续分离支撑梁10时可快速的进行拆卸分离。

进一步的,参照图4,支撑梁10与供肋主桁a之间设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侧向连接肋103与底部支撑肋104,其中侧向连接肋103设于支撑梁10两侧,其底部与供肋主桁a可拆式固定连接;底部支撑肋104设于支撑梁10伸出供肋主桁a的梁体底部,其一侧与供肋主桁a侧壁可拆式固定连接,底部支撑肋104呈平行于支撑梁10延伸方向的竖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侧向连接肋103焊接于支撑梁10的两侧,其板面竖直且平行于供肋主桁a的延伸方向,其底部与供肋主桁a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式连接固定;底部支撑肋104则焊接于支撑梁10的底部,其板面竖直并平行于支撑梁10延伸方向,即垂直于供肋主桁a的延伸方向,底部支撑肋104抵触供肋主桁a侧壁的同时与其通过螺栓可拆式连接固定。底部支撑肋104的布设方向将增强其上支撑梁10在受施工走道2下压时的稳定性,使得施工走道2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得到进一步保障。

进一步的,参照图4,施工走道2包括至少两条走道纵梁20、纵梁连接系21、踏步结构22以及防护结构23。其中,走道纵梁2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竖杆节段b两侧的支撑件1上;纵梁连接系21两端分别连接两条走道纵梁20;踏步结构22设于纵梁连接系21上方,以用于供施工人员在其上踏步行走;防护结构23设于两条走道纵梁20上方,以用于间隔踏步结构22与两侧外界。

在本实施例中,走道纵梁20设有两条,垂直于伸出供肋主桁a的支撑梁10,且两条走道纵梁20相平行间隔,纵梁连接系21为若干间隔设置的连接型钢,连接型钢两端分别连接两条走道纵梁20。第二连接板焊设于两条走道纵梁20的端部底面两侧,实现与固定在支撑梁10两侧的第一连接板进行对应与连接。

进一步的,参照图5,踏步结构22包括多个踏步单元220以及踏步钢板网221。其中,踏步单元220设于两条走道纵梁20之间并沿走道纵梁20延伸方向依次连接与布设,以用于在走道纵梁20之间形成框架状阶梯;踏步钢板网221铺设于各踏步单元220上的踏步钢板网221,以用于使踏步单元220可供人员站立。

在本实施例中,踏步单元220为由多根角钢相互焊接组合形成的直角框架状结构,其通过焊接方式与两条走道纵梁20之间连接,且相邻踏步单元220之间首尾焊接固定,进而在两条走道纵梁20一侧形成框架状的阶梯,在两条走道纵梁20连接在竖杆上下两侧的支撑梁10端部时,在其上形成施工人员上下踩踏行走的阶梯踏步结构22。

进一步的,参照图4,防护结构23包括钢管架230与防护网(图中未示出),其中钢管架230焊设设于走道纵梁20上;防护网则挂设在钢管架230上钢管架230上。

具体的,通过两侧的钢管架230以及其上的防护网实现对踏步结构22两侧进行遮挡防护,进而提高本施工走道2的安全性,使施工人员可顺利在其上通过或进行施工操作。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