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模、制备侧模的模架及沥青路面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764426发布日期:2021-12-04 00:34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辅助沥青施工的侧模、模架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沥青路面是城市道路的典型路面,具有施工简单方便、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振动小、耐磨、不扬尘易清洗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市政道路建设;沥青路面基层一般由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碾压而成,通常采用现浇砼侧模工艺提高基层边部压实质量,由于现浇砼侧模顶部需要安装路缘石,现有的多数砼侧模支撑面高度设置成与水稳基层平齐,因此砼侧模无法在沥青层摊铺时起到支撑作用,沥青层施工时需二次进行边部支撑,二次支承的工艺繁琐,且效果不好,导致沥青边部松散,边部质量差。
3.申请号为cn201911044012.3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路缘石混凝土靠背与枕梁一体浇筑模具及浇筑施工方法,具有保证了工程质量与整体性,避免了因单独进行路缘石靠背浇筑而污染路缘石,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施工成本,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的有益效果,但是该模具形成一种l形侧模,在后续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以路缘石为支撑碾压沥青,路缘石不仅极易遭到机械碰撞破坏,还易被沥青污染,成品保护差,导致沥青路面施工效果不好;且此施工方法较为繁琐,费时费力,且施工效果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沥青路面施工的侧模、模架及沥青路面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如何既能保证沥青层边部的效果,又能保护路缘石不被破坏,还能简化施工步骤,保证施工效果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侧模,用于沥青路面施工,包括底部,底部的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内耳部和外耳部,内耳部和外耳部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路缘石的容纳部,外耳部的高度低于内耳部。
6.进一步的,内耳部和外耳部的形状都为长方体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相等。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又提供了一种制备侧模的模架,包括内模板、外模板和芯模,内模板和外模板通过支承框架固定,芯模包括固定连接的支撑部和芯模本体,支撑部设置在内模板和外模板的顶部,芯模本体设置在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芯模本体与内模板之间的容纳空间用于制备所述内耳部,芯模本体与外模板之间的容纳空间用于制备外耳部。
8.进一步的,芯模本体包括内挡块和外挡块,内挡块和外挡块的内部为空心状,支撑部为若干个顶杆,所述顶杆设置在所述内挡块和所述外挡块的顶部;内挡块和外挡块的底部平齐,外挡块的高度低于内挡块的高度。
9.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沥青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道路两侧支设模架;s2:先使用混凝土浇筑侧模的底部,底部初凝后再浇筑内耳部和外耳部;s3:两侧侧模凝固后,拆除模架,在容纳部内设置有若干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的两侧分别与内耳部和外耳部相连接;s4:在两侧侧模之间铺设水稳基层,在水稳基层上铺设沥青,使沥青顶部与内耳部的顶部平齐,然后对沥青进行压实;s5:拆除支撑组件,在容纳部内安装路缘石。
10.进一步的,支撑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两个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可调节长度的支撑杆。
11.本发明的侧模,设有容纳部,可以容纳路缘石;通过设置内耳部和外耳部,使得路缘石不与沥青接触,保护路缘石不受破坏;内耳部和外耳部形状采用长方体,能够保证路缘石稳定的立在容纳部,且便于施工;内耳部和外耳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相等,保证了对路缘石和沥青层都有较强的支承;外耳部的高度低于内耳部,节省了用料,减少了成本,且外耳部的高度与其一侧的绿化土层的高度平齐,避免了侧模的外露。
12.本发明的模架,结构简单,搭设过程简便,且能够达到较好的施工效果;内挡块和外挡块的高度决定了内耳部和外耳部的高度,内挡块和外挡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决定了容纳部的宽度,结构新颖,容易控制,效果较好。
13.本发明的施工方法,通过采用支承组件,使得对沥青进行压实的过程中,内耳部和外耳部能够共同抵抗沥青的压力,防止内耳部单独承受压力导致损坏。
14.综上所述,本发明既能保证沥青层边部的压实效果,又能保护路缘石不被破坏,还能简化施工步骤,从而提高了施工质量,减少了施工成本,具有显著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16.图1为本实施例的侧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模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芯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侧模的施工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现有技术中l形侧模的施工状态示意图;图中:1、底部;2、内耳部;3、外耳部;4、内模板;5、外模板;6、芯模;61、内挡块;62、外挡块;63、顶杆;7、支撑组件;71、支撑板;72、支撑杆;8、水稳基层;9、沥青;10、路缘石;11、l形侧模。
具体实施方式
1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8.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沥青施工的侧模,侧模的材料
为混凝土,侧模包括底部1,底部1的顶部左右两侧设置有一体成型的内耳部2和外耳部3,内耳部2和外耳部3之间形成有用于放置路缘石的容纳部,外耳部3的高度低于内耳部2。底部1、内耳部2和外耳部3的形状都为长方体,从图二视图来看,底部1在左右方向的尺寸为3100mm,上下方向的尺寸为5400mm,内耳部2和外耳部3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都为600mm,内耳部2在上下方向的尺寸为1200mm,外耳部3在上下方向的尺寸为800mm,容纳部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为1500mm。
19.如图2和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辅助沥青施工的侧模的模架,模架包括内模板4、外模板5和芯模6,内模板4和外模板5通过支承框架固定,支承框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支承框架,在此不在赘述。
20.芯模包括固定连接的支撑部和芯模本体,支撑部设置在内模板和外模板的顶部,芯模本体设置在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芯模本体包括内挡块61和外挡块62,内挡块61和外挡块62为内部空心的长方体挡块,支撑部为若干个顶杆63,内挡块61和外挡块62的顶部沿前后方向固定连接若干个顶杆63,顶杆63与内挡块61和外挡块62垂直固定连接;内挡块61和外挡块62的底部平齐,外挡块62的高度低于内挡块61的高度。
21.如图1

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沥青路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道路两侧支设模架;s2:先使用混凝土浇筑侧模的底部1,底部1初凝后再浇筑内耳部2和外耳部3;s3:两侧侧模凝固后,拆除模架,在容纳部内安设若干支撑组件7,支撑组件7的两侧分别与内耳部2和外耳部3相连接,在前后方向上每两个支撑组件7之间的距离为5m;s4:在两侧侧模之间铺设水稳基层8,在水稳基层8上铺设沥青9,使沥青9顶部与内耳部2的顶部平齐,然后对沥青9进行压实;s5:拆除支撑组件7,在容纳部内安装路缘石10。
22.支撑组件7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撑板71,两个支撑板71之间连接有可调节长度的支撑杆72;支撑杆72由螺纹连接的第一杆和第二杆组成。
23.通过具体的效果检查,采用本发明的方案,形成的沥青路面的边部压实合格率为100%,沥青施工时路缘石的损坏率为0%,每公里节约人工费、沥青和路缘石材料费、机械费等共87500元。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