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铁路隧道除冰装置。
背景技术:2.每到冬季,部分老旧的铁路隧道往往会出现严重的渗水结冰现象,如果不及时除冰,冰柱则有可能打坏机车受电弓或者触及供电接触网设备,从而造成接触网跳闸、断线,将会对冬春运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3.现采用的隧道除冰方式多采用人工清除法,即在每天早晨通过人工手持除冰杆敲击或戳击冰柱使冰柱从隧道的顶端掉落,但现有的除冰杆多为单一的杆状设计,在敲击或戳动冰柱使冰柱掉落时,无法起到对掉落的冰柱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冰柱掉落地面破碎产生的碎片更加容易飞溅撞击操作人员,从而增大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风险,为此我们提出了铁路隧道除冰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铁路隧道除冰装置,避免了避免了传统敲击除冰的方式存在的冰柱掉落地面破碎产生的碎片更加容易飞溅撞击操作人员,从而增大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风险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铁路隧道除冰装置,包括第一除冰杆主体,所述第一除冰杆主体的另一侧外壁开设有多组辅助杆,所述第一除冰杆主体的一端下部设置有引导板,且引导板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设置槽,所述第一除冰杆主体通过转轴与设置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引导板的一侧上端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簧片,且簧片的另一端与第一除冰杆主体固定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除冰杆主体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部套设有加长柱,所述加长柱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第二除冰杆主体,所述活动槽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且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辅助杆共设置有四组,且四组辅助杆两两对称设置。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引导板成倾斜状设计,且引导板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多组竖向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槽的内壁一侧开设有环状延伸块,所述加长柱的另一侧焊接连接有限位柱,且限位柱的直径大于环状延伸块的内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除冰杆主体的外部胶粘有防滑衬套,且防滑衬套的外表面开设有多组不规则条纹。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槽的内部直径等于限位柱的内部直径,所述加长柱的直径等于环状延伸块的内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装置通过第一除冰杆主体、引导板、设置槽、簧片和辅助杆的相互配合,使用时,通过第一除冰杆主体和辅助杆的相互配合,第一除冰杆主体与辅助杆间可形成夹角,使用者可通过第一除冰杆主体与辅助杆间的夹角更好的起到对冰柱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冰柱更好的受力折断,同时折断的冰柱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掉落时与引导板相互接触,在引导板的引导下掉落的冰柱朝远离使用者一侧倾斜下落,同时引导板在冰柱的冲击下可绕第一除冰杆主体转动,簧片在引导板的推动下蓄力形变,借此减小引导板受到的冰柱的冲击力,从而避免了传统敲击除冰的方式存在的冰柱掉落地面破碎产生的碎片更加容易飞溅撞击操作人员,从而增大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风险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14.2、同时该装置通过活动槽、限位柱、加长柱、螺纹孔和固定螺栓的相互配合,当需要对高处的冰柱进行清理时,先转动固定螺栓使固定螺栓通过与螺纹孔的螺纹连接作用解除对加长柱的位置的限定,拉动加长柱使加长柱沿活动槽内部滑动,当限位柱与活动槽内壁的环状延伸部分接触时,第二除冰杆主体和第一除冰杆主体的长度和最大,当第一除冰杆主体和第二除冰杆主体的长度满足使用需求时,反向转动固定螺栓即可使固定螺栓再次起到对加长柱的位置的限定,避免了传统螺纹接驳的加长方式存在的加长长度难以调控,在固定空间内难以灵活使用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第一除冰杆主体;2、第二除冰杆主体;3、防滑衬套;4、引导板;5、设置槽;6、簧片;7、辅助杆;8、活动槽;9、限位柱;10、加长柱;11、螺纹孔;12、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
21.如图1
‑
图4所示的铁路隧道除冰装置,包括第一除冰杆主体1,第一除冰杆主体1的另一侧外壁开设有多组辅助杆7,第一除冰杆主体1的一端下部设置有引导板4,且引导板4的顶端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设置槽5,第一除冰杆主体1通过转轴与设置槽5的内壁转动连接,引导板4的一侧上端中间位置处连接有簧片6,且簧片6的另一端与第一除冰杆主体1固定连接;
22.使用时,通过第一除冰杆主体1和辅助杆7的相互配合,使冰柱更好的受力折断,同
时折断的冰柱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掉落时与引导板4相互接触,在引导板4的引导下掉落的冰柱朝远离使用者一侧倾斜下落,同时引导板4在冰柱的冲击下可绕第一除冰杆主体1转动,簧片6在引导板4的推动下蓄力形变,借此减小引导板4受到的冰柱的冲击力,从而避免了传统的清理方式存在的冰柱掉落地面破碎产生的碎片更加容易飞溅撞击操作人员,从而增大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风险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23.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除冰杆主体1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8,且活动槽8的内部套设有加长柱10,加长柱1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第二除冰杆主体2,活动槽8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11,且螺纹孔1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12;
24.当需要对高处的冰柱进行清理时,先转动固定螺栓12使固定螺栓12通过与螺纹孔11的螺纹连接作用解除对加长柱10的位置的限定,拉动加长柱10使加长柱10沿活动槽8内部滑动,当限位柱9与活动槽8内壁的环状延伸部分接触时,第二除冰杆主体2和第一除冰杆主体1的长度和最大,当第一除冰杆主体1和第二除冰杆主体2的长度满足使用需求时,反向转动固定螺栓12即可使固定螺栓12再次起到对加长柱10的位置的限定,避免了传统螺纹接驳的加长方式存在的加长长度难以调控,在固定空间内难以灵活使用的问题,提高了装置的适用性。
25.在其他实施例中,辅助杆7共设置有四组,且四组辅助杆7两两对称设置;
26.通过第一除冰杆主体1和辅助杆7的相互配合,第一除冰杆主体1与辅助杆7间可形成夹角,使用者可通过第一除冰杆主体1与辅助杆7间的夹角更好的起到对冰柱的推动作用,从而使冰柱更好的受力折断。
27.在其他实施例中,引导板4成倾斜状设计,且引导板4的内部等间距开设有多组竖向槽;
28.通过引导板4倾斜状的设计,使引导板4可更好的起到对掉落的冰柱的引导作用,从而使冰柱可尽可能的朝背离使用者一侧偏移,同时通过竖向槽的设计,可使使用者获得足够的作业视线,减少对使用者视线的遮挡。
29.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槽8的内壁一侧开设有环状延伸块,加长柱10的另一侧焊接连接有限位柱9,且限位柱9的直径大于环状延伸块的内径;
30.通过该设计,环状延伸块可与限位柱9相互配合,起到对加长柱10最大可活动范围的限定作用,从而使加长柱10可始终套设在活动槽8的内部,借此确保装置的稳定运行。
31.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除冰杆主体2的外部胶粘有防滑衬套3,且防滑衬套3的外表面开设有多组不规则条纹;
32.通过该设计,使使用者手部无需直接与第一除冰杆主体1和第二除冰杆主体2接触,提高了冬季使用时的握持手感,同时通过不规则条纹的设计,增大了握持时的摩擦力,提高了握持的稳定性。
33.在其他实施例中,活动槽8的内部直径等于限位柱9的内部直径,加长柱10的直径等于环状延伸块的内径;
34.通过该设计,活动槽8可起到对限位柱9的限位作用,活动槽8内部环状延伸部分可起到对加长柱10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加长柱10可稳定的起到对第一除冰杆主体1和第二除冰杆主体2间的加长作用,提高了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3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
上”或之
“
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