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带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07093发布日期:2021-12-01 09:3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带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排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带及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加,每个地方降雨强度均刷新着当地的历史记录,这就需要每个城市都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使城市能够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3.雨水入渗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雨水利用回补地下水的一种有效方法。传统雨水入渗设施在使用时,降雨冲刷地面后流入点式雨水口汇集至市政排水灌渠,灌渠为了满足洪峰要求而建设的粗大,并且在灌渠之中会夹杂着大量的泥沙等杂质,此种排水灌渠通常在下游位置需要设置雨水处理设施净化,再通过集中布置的雨水入渗设施缓慢渗入地下。而且,传统雨水入渗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其渗透结构层堵塞后很难反冲洗,不方便维护,在堵塞严重时,只能对其进行破坏性的重建,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带及系统及其设置方法,采用源头和过程入渗体系,有效增加当地地下水量,降低雨水管渠内流量,滞后洪峰,缩小沿线及下游管渠尺寸,并且可以解决常规入渗设施入渗缓慢易堵难维护等突出问题,实用性较强。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带,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雨水过滤层、蓄水空腔以及雨水渗透层;
6.所述雨水过滤层与市政道路平行设置,所述雨水过滤层位于所述市政道路的中部或两侧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设置;
7.所述雨水过滤层以及雨水渗透层分别预制而成。
8.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蓄水空腔分别与雨水预埋管的一根或多根进水管连接,所述蓄水空腔下游分别与雨水预埋管的一根或多根出水管连接。
9.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市政道路横向具有一定的坡度;
10.所述雨水渗透带位于市政道路横向坡度中最低处的位置设置,沿市政道路纵向带状设置。
11.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雨水过滤层包括若干单块过滤板,所述若干单块过滤板拼接为雨水过滤层;
12.所述过滤板由若干层过滤介质构成,任意两个相邻的过滤介质层通过透水阻介质隔垫连接。
13.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雨水渗透层包括若干单块渗透
板,所述若干单块渗透板拼接为雨水渗透层;
14.所述渗透板由若干渗透介质层构成,任意两个相邻的渗透介质层通过透水阻介质隔垫连接。
1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系统,包括上述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带,所述市政道路雨水渗透带为单个或多个且同轴线设置。
16.可选地,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市政道路包括绿化带;
17.在所述绿化带与所述市政道路雨水渗透带之间开设有过水通道。
18.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系统设置方法,包括上述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系统,还包括以下步骤:
19.获取市政道路的坡度信息,确定市政道路坡度较低的一侧;
20.在市政道路坡度较低的一侧进行施工挖槽呈多个坑道,在坑道的底部设置雨水渗透层;
21.在坑道的表面设置雨水过滤层,使雨水渗透层和雨水过滤层之间形成蓄水空腔;
22.确定市政道路中雨水预埋管的位置,将雨水预埋管分别通过一根或多根进水管与蓄水空腔连通。
23.可选地,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24.获取道路雨水渗透系统的进水量v,所述进水量v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025][0026][0027][0028]
其中,t为第一降雨历时、q为暴雨强度、ao为设施直接承受降雨的面积、a设施服务面积、ψ为径流系数、t为第二降雨历时,1.25为安全系数;
[0029]
获取道路雨水渗透系统的渗透量vp,所述渗透量vp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030]
v
p
=3 600tkjas
[0031]
其中,k为渗透层的渗透系数、j为水力坡降、as为有效渗透面积;获取道路雨水存水量vs,所述雨水存水量vs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032][0033]
其中,as为每单位长度下所述道路路面所能暂存的最大降雨量的面积、l为道路长度;
[0034]
所述进水量v、渗透量vp、存水量vs有如下对应关系,
[0035]
v=vp+vs。
[0036]
可选地,在第三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37]
所述蓄水空腔每隔100m分别设置有第1a自动挡板、第2a自动挡板、
……
、第na自动挡板,
[0038]
所述第1a自动挡板、第2a自动挡板、
……
、第na自动挡板在蓄水空腔处分别设置有第1a流量液位传感器、第2a流量液位传感器、
……
、第na流量液位传感器,所述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设置点的流量信息、液位信息、特定流量或液位下的时间;
[0039]
分别获取所述第1a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的第1a流量信息、第1a液位信息、第1a时间信息,第2a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的第2a流量信息、第2a液位信息、第2a时间信息,
……
,第na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的第na流量信息、第na液位信息、第na时间信息;
[0040]
所述蓄水空腔与所述一根或多根进水管或出水管之间分别设置有第1b自动挡板、第2b自动挡板、
……
、第nb自动挡板;
[0041]
所述第1b自动挡板、第2b自动挡板、
……
、第nb自动挡板以及蓄水空腔处分别设置有第1b流量液位传感器、第2b流量液位传感器、
……
、第nb流量液位传感器,所述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设置点的流量信息、液位信息、特定流量或液位下的时间;
[0042]
分别获取所述第1b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的第1b流量信息、第1b液位信息、第1b时间信息,第2b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的第2b流量信息、第2b液位信息、第2b时间信息,
……
,第nb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的第nb流量信息、第nb液位信息、第nb时间信息;
[0043]
所述第1b自动挡板、第2b自动挡板、
……
、第nb自动挡板与蓄水空腔处分别设置有第1c流量液位传感器、第2c流量液位传感器、
……
、第nc流量液位传感器;
[0044]
分别获取所述第1c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的第1c流量信息、第1c液位信息、第1c时间信息,第2c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的第2c流量信息、第2c液位信息、第2c时间信息,
……
,第nc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的第nc流量信息、第nc液位信息、第nc时间信息;
[0045]
基于所述进水量v、渗透量vp、存水量vs、第1a流量信息、第1a液位信息、第1a时间信息、第2a流量信息、第2a液位信息、第2a时间信息、
……
、第na流量信息、第na液位信息、第na时间信息、第1b流量信息、第1b液位信息、第1b时间信息、第2b流量信息、第2b液位信息、第2b时间信息、
……
、第nb流量信息、第nb液位信息、第nb时间信息、第1c流量信息、第1c液位信息、第1c时间信息、第2c流量信息、第2c液位信息、第2c时间信息、
……
、第nc流量信息、第nc液位信息、第nc时间信息中的几个指标得到最优的决策方案对所述第1a自动挡板、第2a自动挡板、
……
、第na自动挡板、第1b自动挡板、第2b自动挡板、
……
、第nb自动挡板进行控制;
[0046]
其中,获得决策方案的步骤包括:
[0047]
降雨状况集合ω2具有m个降雨情况,降雨状况集合ω2以及其对应的m个降雨情况结合为ω2=(e1,e2,

,e
m
),e
i
表示其中的一种降雨情况,i=(1,2

,n);从数据库系统中确定第i个降雨情况对应的决策,建立如下决策矩阵a
ij

[0048][0049]
其中,a
ij
是第i个降雨情况在维度j下对应的决策;
[0050]
按照如下公式,分别计算所有降雨情况i在维度j下的决策分值之和c
j
,j=(1,
2,

,p);该公式为:
[0051][0052]
确定所有c
j
中的最大值c
x
,将c
x
所对应的决策为降雨情况i的最优决策。
[0053]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54]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55]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56]
图1为雨水渗透带的侧视图;
[0057]
图2为雨水渗透带的断面图;
[0058]
图3为雨水渗透带的平面图;
[0059]
图4为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60]
图5为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61]
图6为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系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62]
图7为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系统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0063]
图8为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系统设置方法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65]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0066]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0067]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0068]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
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a、b和c”、“包含a、b、c”是指a、b、c三者都包含,“包含a、b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之一,“包含a、b和/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中任1个或任2个或3个。
[0069]
应当理解,在本实用新型中,“与a对应的b”、“与a相对应的b”、“a与b相对应”或者“b与a相对应”,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a与b的匹配,是a与b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
[0070]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
……
时”或“当
……
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
[0071]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007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带,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雨水过滤层、蓄水空腔以及雨水渗透层;
[0073]
雨水过滤层与市政道路平行带状设置,雨水过滤层位于所述市政道路的中部或两侧中的任意一种方式设置,雨水过滤层以及雨水渗透层分别预制而成,现场快速安装、维护和\或更换。通过以上结构,当出现下雨状况时,雨水通过雨水过滤层流进行初次的过滤,使雨水中较大的颗粒物被过滤到过滤层表面和\或中间,被过滤后的雨水流至蓄水空腔内调蓄和\或流动,位于蓄水空腔内的雨水可以通过雨水渗透层再次过滤并渗入至地下。通过以上方式,能够对雨水进行管渠存储,并且通过面式、多区域、多点位等源头雨水渗入地下,增加当地的地下水水储存量。
[0074]
其中,蓄水空腔分别与一根和\或多根雨水预埋管的连接。蓄水空腔可与对应一根和\或多根进水管和\或出水管连接,若当地的雨水量过大,蓄水空腔容纳所有雨水时,可以通过一根和\或多根进水管和\或出水管进行进水和\或排水,使蓄水空腔内的雨水流入至雨水预埋管处,进行排放。雨水渗透带可承接沿线地块内雨水预埋管雨水接入,该接入雨水应经过地块内部过滤去除杂质,例如d1进水管、d2进水管、
………
、dn进水管、d1+1出水管、d2+2出水管、
………
、dn+n出水管。其中,雨水进和\或出水管内底距离过滤层上表面至少0.15m间距。
[0075]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市政道路横向具有一定的坡度;雨水过滤层位于市政道路坡度中最低处的位置,沿市政道路纵向带状设置。道路车行道、非机动车道横坡i
j
(%),人行道横坡i
f
(%)。所述雨水渗透带应满足具体环境下最大荷载要求,保障在沿线缓存、渗透后满足洪峰的过流能力,避免出现溢流的情况。
[0076]
在一个实施例中,雨水过滤层包括若干单块过滤板,所述若干单块过滤板拼接为雨水过滤层。雨水过滤板包括若干层过滤介质构成,任意两个相邻的过滤介质层通过透水阻介质隔垫连接。雨水过滤层为单块过滤板拼接而成,单块过滤板长宽高分别为l、w、b,单块过滤板由n层过滤介质累加而成,n优选为3、也可根据当地需要取值,每层过滤介质之间由透水阻介质隔垫隔开,过滤层需满足道路相关荷载要求,并采取防止机动车、自行车碾压的措施,过滤层具有可承载地面雨雪或偶然荷载要求。其中,单块雨水过滤板过流面积s=w
·
l。
[0077]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渗透层包括若干单块渗透板,所述若干单块渗透板拼接为雨水渗透层。雨水渗透板由若干渗透介质层构成,任意两个相邻的渗透介质层通过透水阻介质隔垫连接。雨水渗透层为单块渗透板拼接而成,单块渗透板长宽高分别为l1、w1、a,单块渗透板由n层渗透介质累加而成,n优选为3、也可根据当地需要取值,每层过滤介质之间由透水阻介质隔垫隔开,单块雨水渗透板渗透面积s1=w1
·
l1。
[0078]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沿道路全线设置雨水渗透带,降雨通过沿路过滤层和\或进水管收集至渗水管渠,过滤后的雨水在渗水管涵中边流边渗,过滤层及渗透层模块在工厂预制规模化生产,现场快速机械化拼装铺设和\或更换和\或维修,系统采用源头和过程入渗体系,有效增加当地地下水量,降低雨水管渠内流量,滞后洪峰,缩小沿线及下游管渠尺寸,可以解决常规入渗设施入渗缓慢易堵难维护等突出问题
[0079]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系统,如图4、如5、图6以及图7所示,包括上述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带,所述市政道路雨水渗透带为单个或多个且同轴线设置。
[0080]
其中,市政道路包括绿化带。在绿化带与所述市政道路雨水渗透带之间开设有过水通道。通过在绿化带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过水通道,方便雨水流至雨水渗透带上,进而对绿化带处溢流处的雨水进行采集。
[0081]
在本实施例中,道路宽度b、绿化带宽度、非机动车道宽度、人行道宽度、道路长度l、车行道数量根据交通出行量及相关上位规划确定。道路路缘石高度hy,缓存过滤水量为过滤层上表面和道路上表面与路缘石上顶面围合的体积。
[0082]
如图4所示,雨水渗透带设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道路为双向道路,在双向道道路的中间设置1条雨水渗透带。其中每个单向路面包括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依次设置的人行道、绿化带、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雨水渗透带,在本实施方式中,同向机动车道为双条机动车道。本实施方式中,道路横断面中坡向道路中心最低点。
[0083]
如图5所示,雨水渗透带设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道路为双向道路,在双向道道路的两侧设置雨水渗透带。其中每个单向路面包括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依次设置的人行道、绿化带、雨水渗透带、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中央分隔带,在本实施方式中,同向机动车道为双条机动车道,其中雨水渗透带位于绿化带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本实施方式中,道路横断面中坡向道路两侧最低点。
[0084]
如图6所示,雨水渗透带设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道路为双向道路,在双向道道路的两侧设置雨水渗透带。其中每个单向路面包括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依次设置的人行道、雨水渗透带、非机动车道、绿化带、机动车道、中央分隔带,在本实施方式中,同向机动车道为三条机动车道,其中雨水渗透带位于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本实施方式中,道路横断面中坡向道路两侧最低点。
[0085]
如图7所示,雨水渗透带设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道路为双向道路,在双向道道路的两侧设置雨水渗透带。其中每个单向路面包括从道路红线向道路中心线依次设置的人行道、雨水渗透带、非机动车道、绿化带、机动车道、中央绿化分隔带,在本实施方式中,同向机动车道为三条机动车道,其中雨水渗透带位于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之间。本实施方式中,道路横断面中坡向道路两侧最低点。
[0086]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更换的市政道路雨水渗透系统设置方法,如图
8所示,包括上述的市政道路雨水渗系统,还包括以下步骤:
[0087]
步骤s10、获取市政道路的横向坡度信息,确定市政道路横向坡度较低的一侧。
[0088]
在步骤s10中,例如说准备需要铺设一条道路,可以根据道路横向的坡度设置情况来确定市政道路雨水渗透系统的设置方法,如果市政道路中部的坡度较低,则市政道路中部设置雨水渗透带,如果市政道路两侧的坡度较低,则市政道路两侧分别设置雨水渗透带。
[0089]
步骤s20、在市政道路坡度较低的一侧进行施工挖槽呈多个坑道,在坑道的底部设置雨水渗透层。其中雨水渗透层在工厂预制规模化生产,现场快速机械化拼装铺设或更换。
[0090]
步骤s30、在坑道的表面设置雨水过滤层,使雨水渗透层和雨水过滤层之间形成蓄水空腔。其中雨水过滤层在工厂预制规模化生产,现场快速机械化拼装铺设或更换。
[0091]
步骤s40、确定市政道路中雨水预埋管的位置,将雨水预埋管分别通过第一进水管、第二进水管与蓄水空腔连通。通过与雨水预埋管连通,使得雨水渗透带内的过量水体可以通过雨水预埋排出,避免出现溢流的情况。
[0092]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以下步骤:
[0093]
获取道路雨水渗透系统的进水量v,所述进水量v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094][0095][0096]
其中,t为第一降雨历时、q为暴雨强度、ao为设施直接承受降雨的面积、a设施服务面积、ψ为径流系数、t为第二降雨历时;
[0097]
经过修正后公式为,
[0098][0099]
获取道路雨水渗透系统的渗透量vp,所述渗透量vp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100]
v
p
=3 600tkja
s
[0101]
其中,k为所述渗透层渗透系数、j为水力坡降、as为有效渗透面积。
[0102]
依据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降雨前后至少一条车道内不积水,根据道路断面布置形式,获取道路雨水存水量vs,所述雨水存水量vs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103][0104]
其中,as为每单位长度下所述道路路面所能暂存的最大降雨量的面积、l为道路长度。
[0105]
所述进水量v、渗透量vp、存水量vs有如下对应关系,
[0106]
v=vp+vs
[0107]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具体进水量v、具体渗透量vp与具体存水量vs之间相互关系的计算,进而可以确定该实施例中过滤层宽度、渗透层宽度、蓄水空腔高度等具体参数。
[0108]
在一个实施例中,蓄水空腔与所述第一进水管或出水管以及第二进水管或出水管
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自动挡板以及第二自动挡板。第一进水管或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之间的蓄水空腔设置第三自动挡板。通过第一自动挡板和第二自动挡板能够将蓄水空腔与第一进水管或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或出水管进行分隔,通过第三自动挡板能够控制蓄水空腔内水流流动状态。当需要使第一进水管或出水管和\或第二进水管或出水管对蓄水空腔的水体进行排放和\或流入时,控制第一自动挡板和第二自动挡板进行打开和\或关闭。
[0109]
并且蓄水空腔也可以对第一进水管或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或出水管内的水体起到分流的作用,避免其他地区雨水量较大而出现溢流的情况。
[0110]
第一进水管或出水管、第二进水管或出水管以及蓄水空腔处分别设置有第一流量液位传感器、第二流量液位传感器以及第三流量液位传感器。
[0111]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的第一流量液位时间信息、第二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的第二流量液位时间信息、第三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的第三流量液位时间信息,基于所述进水量v、渗透量vp、存水量vs、第一流量液位时间信息、第二流量液位时间信息以及第三流量液位时间信息中的几个指标得到最优的决策方案对所述第一自动挡板、第二自动挡板以及第三自动挡板进行控制。指标可以是降雨量、降雨时间等等。决策方案可以是以下的情况:
[0112]
1、打开第一自动挡板、打开第二自动挡板、打开第三自动挡板,使蓄水空腔分别与第一进出水管和第二进出水管连通,蓄水空腔上下游连通;
[0113]
2、打开第一自动挡板、打开第二自动挡板、关闭第三自动挡板,使蓄水空腔分别与第一进出水管和第二进出水管连通,蓄水空腔上下游不连通;
[0114]
3、关闭第一自动挡板、关闭第二自动挡板、关闭第三自动挡板,使蓄水空腔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之间都不连通,蓄水空腔上下游不连通;
[0115]
4、关闭第一自动挡板、关闭第二自动挡板、打开第三自动挡板,使蓄水空腔与第一进水管和第二进水管之间都不连通,蓄水空腔上下游连通;
[0116]
5、打开第一自动挡板、关闭第二自动挡板、打开第三自动挡板,使蓄水空腔与第一进水管连通,与第二进水管之间不连通,蓄水空腔上下游连通;
[0117]
6、打开第一自动挡板、关闭第二自动挡板、关闭第三自动挡板,使蓄水空腔与第一进水管连通,与第二进水管之间不连通,蓄水空腔上下游不连通;
[0118]
7、关闭第一自动挡板、打开第二自动挡板、关闭第三自动挡板,使蓄水空腔与第一进水管不连通,与第二进水管连通,蓄水空腔上下游不连通。
[0119]
8、关闭第一自动挡板、打开第二自动挡板、打开第三自动挡板,使蓄水空腔与第一进水管不连通,与第二进水管连通,蓄水空腔上下游连通。
[0120]
在获得决策方案的步骤中,还包括:
[0121]
降雨状况集合ω2具有m个降雨情况,降雨状况集合ω2以及其对应的m个降雨情况结合为ω2=(e1,e2,

,e
m
),e
i
表示其中的一种降雨情况,i=(1,2,

,m);从数据库系统中确定第i个降雨情况对应的决策,建立如下决策矩阵a
ij

[0122][0123]
其中,a
ij
是第i个降雨情况在维度j下对应的决策;
[0124]
按照如下公式,分别计算所有降雨情况i在维度j下的决策分值之和c
j
,j=(1,2,

,p);该公式为:
[0125][0126]
确定所有ω
j
中的最大值c
x
,将c
x
所对应的决策为降雨情况i的最优决策。以最优的决策方案控制各个挡板工作,实现对各个进水管储水、放水的控制,在保障不会出现溢流的前提下通过蓄水空腔进行蓄水。本实用新型采用源头和过程入渗体系,有效增加当地地下水量,降低雨水管渠内流量,滞后洪峰,缩小沿线及下游管渠尺寸,并且可以解决常规入渗设施入渗缓慢易堵难维护等突出问题,实用性较强。
[0127]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