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结构

文档序号:28007003发布日期:2021-12-15 08:15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结构。


背景技术:

2.机械工程一向以增加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性,即以提高人类的利益为目标来研制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在未来的时代,新产品的研制将以降低资源消耗,发展洁净的再生能源,治理、减轻以至消除环境污染作为超经济的目标任务,机械工程一向以增加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的经济性,即以提高人类的利益为目标来研制和发展新的机械产品,在未来的时代,新产品的研制将以降低资源消耗,发展洁净的再生能源,治理、减轻以至消除环境污染作为超经济的目标任务。
3.桥头跳车,是由于公路桥头及伸缩缝处的差异沉降或伸缩缝破坏而使路面纵坡出现台阶引起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的现象,路面在台背回填处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断裂,使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和冲击,从而对桥涵和路面造成附加的冲击荷载,使司机和乘客感到颠簸不适,甚至造成车辆大幅度减速,严重的可导致交通事故,因此,桥头跳车问题已成为高等级公路的工程质量和造价的重要影响因素,桥头跳车问题一直是困扰市政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之,解决桥头跳车的问题,是市政设施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有不均匀沉降、刚度突变和车速与车辆本身的抗振性能等,就城市道路路况而言,主要是柔性道路与刚性结构物之间的连接处发生不均匀沉降,产生错台所致,桥梁与路基、路面的组成材料、刚度、强度、胀缩性等存在差异,且桥头连接处受力时易形成集中应力,在车辆荷载、结构自重、自然因素作用下,桥梁与道路同时发生沉降,但两者的沉降量有很大差异,道路的沉降量远大于桥梁的沉降量,形成错台,导致行车时发生桥头跳车。
4.但现有技术中,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大多采用支撑板对于桥头和地面进行支撑,在长时间的使用之后,往往因为支撑板老化而导致防止跳车效果较差,从而不利于工作人员的使用,达不到预计的设计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结构,包括第一金属管,所述第一金属管位于桥头和地面承接填料内,所述第一金属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管,所述第二金属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金属管,所述第三金属管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机构,所述第二金属管的左侧壁固定连通有第一金属板。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管,所述第一限位管的内壁与第三金属管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管的右侧壁搭接有第二限位管。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限位管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
述第一螺纹杆的右侧与第二限位管的左侧壁螺纹连接。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左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二金属板的左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三金属板。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三金属板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散管,所述分散管的右端与第一金属管的左端相互连通。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限位板的左侧壁中心处开设有与分散管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限位板的左侧壁螺纹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螺纹杆。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三金属管的顶端右侧固定连通有第四金属管,所述第四金属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套管,所述套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帽,所述第三金属管的外壁顶端右侧螺纹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螺纹杆。
14.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二金属管的外壁和所述第三金属管的内壁之间设有真空层,所述第三金属管的外壁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第一金属管和第二金属管,可以有效地增加桥头和地面承接处的填料稳定性,避免了直接使用支撑板防止跳车的方法,从而有效地增加了调料的防变形效果,继而有效地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分散管,可以通过分散管有效地将第一金属管内的多余气体进行排出,从而方便了对于第一金属管内注入调料,继而增加了第一金属管的抗压效果,方便了工作人员的使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结构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结构的b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结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第一金属管;2、第二金属管;3、第三金属管;4、第一限位管;5、第二限位管;6、固定块;7、第一螺纹杆;8、第三螺纹杆;9、套管;10、第四金属管;11、螺纹帽;12、第一金属板;13、第二金属板;14、第三金属板;15、限位板;16、分散管;17、第二螺纹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25.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
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结构,包括第一金属管1,第一金属管1位于桥头和地面承接填料内,第一金属管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管2,第二金属管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三金属管3,第三金属管3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限位机构,第二金属管2的左侧壁固定连通有第一金属板12,可以通过第一金属板12很好地限位。
28.需要介绍的是,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管4,第一限位管4的内壁与第三金属管3的外壁滑动连接,第一限位管4的右侧壁搭接有第二限位管5,可以通过第二限位管5更好地固定。
29.并且,第一限位管4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杆7,第一螺纹杆7的右侧与第二限位管5的左侧壁螺纹连接,可以通过第一螺纹杆7很好地固定。
30.此外,第一金属板12的左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二金属板13,第二金属板13的左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三金属板14,可以通过第三金属板14很好地支撑。
31.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金属板14的左侧壁固定连接有限位板15,限位板15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分散管16,分散管16的右端与第一金属管1的左端相互连通,可以通过分散管16很好地排出第一金属管1内的空气。
32.请参阅图1和图5,限位板15的左侧壁中心处开设有与分散管16相对应的通孔,限位板15的左侧壁螺纹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螺纹杆17,可以通过限位板15很好地限位。
33.请参阅图3,第三金属管3的顶端右侧固定连通有第四金属管10,第四金属管10的顶端螺纹连接有套管9,套管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帽11,第三金属管3的外壁顶端右侧螺纹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三螺纹杆8,可以通过螺纹帽11很好地封闭。
34.请参阅图1,第二金属管2的外壁和第三金属管3的内壁之间设有真空层,第三金属管3的外壁顶端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6,可以通过固定块6更好地固定。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6.在实际使用时,首先通过第四金属管10往第一金属管1内注入填料,接着通过螺纹帽11旋动套管9将第四金属管10进行封闭,接着通过第三螺纹杆8进行分压,在第二金属管2受到压力的同时,通过第三金属管3和固定块6进行分压,旋动第一螺纹杆7,通过第一限位管4和第二限位管5增加防止变形的效果,在往第一金属管1内注入填料的同时,第一金属管1内的气体通过第一金属板12和第二金属板13以及第三金属板14内的分散管16进行排出,并最终通过限位板15中心处的通孔进行排气,并通过第二螺纹杆17将限位板15和第三金属板14进行固定,最终将第三金属管3放入桥头和地面承接处的填料内。
3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
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