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桥梁施工期抖振响应的气流导管装置。
背景技术:2.双侧单悬臂施工的桥梁是大跨度桥梁的主要施工方式,施工期桥梁遭遇强风时,比较危险,经研究表明,尤其是跨中未合拢前的最大单悬臂状态的桥梁结构,受风致振动的影响十分严重,为了施工人员,施工机具以及桥梁结构的安全,必须做抑振措施。
3.目前施工期桥梁做抗振方法主要包括设置阻尼器和向桥下拉抗风索,但是设置阻尼器往往价格昂贵,不够经济;而向桥下拉抗风索相对较经济,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往往遇到桥下未河道难以施工桥下锚固桩,造成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
4.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控制桥梁施工期抖振响应的气流导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桥梁施工期抖振响应的气流导管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桥梁结构受风致振动的影响非常大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桥梁施工期抖振响应的气流导管装置,包括拱形桥梁本体和激光发射器,所述拱形桥梁本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一进风管,所述导流管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进风管,所述导流管的一侧连通有第一下垂管和第二下垂管,所述第一进风管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入风口,所述第一进风管的外部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导流管的外壁分别安装有第一激光感应器和第二激光感应器,所述第二进风管的外部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进风管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入风口,所述导流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密封塞。
7.优选地,所述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
8.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管与第二进风管的中心处均设有管道窄口。
9.优选地,所述第一下垂管和第二下垂管的顶端均延伸至最低处。
10.优选地,所述第一激光感应器和第二激光感应器的输出端均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与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进风管、第一下垂管、第二进风管和第二下垂管之间的相互配合,利用风速大压强小的原理,通过挡板和密封塞为导流管提供一个密闭空间,从而保证压强差,通过第一激光感应器和第一激光感应器感应到激光信号,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启闭,完成在对应时刻提供对应的拉力,从而对风力进行有效削减,降低桥梁的振幅,对桥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且通过所述在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的中心处设置窄口,可利用伯努利原理,对进来的风速进而二次加速,从而提高压强差。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管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
[0017]
1、拱形桥梁本体;2、激光发射器;3、导流管;4、第一进风管;5、第二进风管;6、第一下垂管;7、第二下垂管;8、第一入风口;9、第一电磁阀;10、第一激光感应器;11、第二激光感应器;12、第二电磁阀;13、第二入风口;14、挡板;15、密封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19]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20]
如附图1至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桥梁施工期抖振响应的气流导管装置,包括拱形桥梁本体1和激光发射器2,拱形桥梁本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导流管3,导流管3的一端连通有第一进风管4,导流管3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二进风管5,导流管3的一侧连通有第一下垂管6和第二下垂管7,第一进风管4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入风口8,第一进风管4的外部设有第一电磁阀9,导流管3的外壁分别安装有第一激光感应器10和第二激光感应器11,第二进风管5的外部设有第二电磁阀12,第二进风管5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入风口13,导流管3的内壁固定安装有挡板14,挡板14的一侧通过连杆固定连接有密封塞15;第一电磁阀9与第二电磁阀12的数量均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第一激光感应器10和第二激光感应器11的输出端均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9与第二电磁阀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0021]
具体的,当桥梁开始朝上抖动时,激光发射器2发射光源,第二激光感应器11感受到光源,通过控制器同时开启两个第二电磁阀12,高速风通过第二进风管5,提供足够的压强差,给装置提供一个向下的拉力,桥梁受到向下的力;当向下的力使桥梁向下动到第一激光感应器10接收到激光发射器2发射的信号,控制器关闭第二电磁阀12,开启第一电磁阀9,高速风通过第一进风管4,在第一进风管4的中间处存在一个压强差区,给装置提供一个升力,带动桥梁向上动;如此反复开启闭合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有效削减风速带来的桥梁振幅,减小振幅过大带来的桥梁损伤,降低了桥梁施工的危险性。
[0022]
其中,第一进风管4与第二进风管5的中心处均设有管道窄口。
[0023]
具体的,第一进风管4与第二进风管5的窄口处,横截面积小,风通过时,通过量骤小,导致流速增大,压强变小,实现对进风二次加速的效果。
[0024]
其中,第一下垂管6和第二下垂管7的顶端均延伸至最低处。
[0025]
具体的,可将第一下垂管6和第二下垂管7的顶端管口处放置于最低处,最低处,海拔低,风速小,压强大,实际使用时,管口只需放置在风速小处即可。
[002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7]
上述方案中,当桥梁开始朝上抖动时,激光发射器2发射光源,第二激光感应器11感受到光源,通过控制器同时开启两个第二电磁阀12,高速风通过第二进风管5,提供足够的压强差,给装置提供一个向下的拉力,桥梁受到向下的力;当向下的力使桥梁向下动到第一激光感应器10接收到激光发射器 2发射的信号,控制器关闭第二电磁阀12,开启第一电磁阀9,高速风通过第一进风管4,在第一进风管4的中间处存在一个压强差区,给装置提供一个升力,带动桥梁向上动,通过所述第一进风管4、第一下垂管6、第二进风管5 和第二下垂管7之间的相互配合,利用风速大压强小的原理,通过挡板14和密封塞15提供一个密闭空间,从而保证压强差,通过第一激光感应器10和第一激光感应器11感应到激光信号,可以控制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2 的启闭,完成在对应时刻提供对应的拉力,从而对风力进行有效削减,降低桥梁的振幅,对桥梁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且通过所述在第一进风管4和第二进风管5的中心处设置窄口,可利用伯努利原理,对进来的风速进而二次加速,从而提高压强差。
[0028]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9]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1]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0032]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