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面径流支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28597发布日期:2022-08-06 01:2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面径流支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面径流支模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桥梁高度与跨度的不断提高,桥梁的施工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桥梁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桥梁径流施工就是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3.桥梁径流施工是一项高危工作,且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高。随着施工机械化、智能化的推进,已有的人工桥梁径流施工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施工条件。
4.与此同时,人工桥梁径流施工成本高,难度大,危险性高。因此,如何高效快速、智能安全的进行桥梁径流施工,成为当前工程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桥面径流支模装置,第一固定单元固定在桥面,第二固定单元固定在第一固定单元,第一固定单元固定“î”型下模板,第二固定单元固定“î”型上模板,利用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便能实现“î”型上模板和“î”型下模板的固定,降低桥梁径流施工的模板安装难度,降低危险性。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桥面径流支模装置,桥面径流支模装置每次施工径流收集装置的一个施工单元,桥面径流支模装置重复使用直至完成径流收集装置施工,径流收集装置位于桥梁侧面,桥面径流的水从桥面流到径流收集装置;
8.桥面径流支模装置包括:“î”型上模板、“î”型下模板、用于支撑所述“î”型下模板的第一固定单元和用于支撑所述“î”型上模板的第二固定单元;
9.所述“î”型上模板和所述“î”型下模板放置于桥梁侧面,所述“î”型上模板和所述“î”型下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所述施工单元的浇筑腔;
10.所述第一固定单元与所述“î”型下模板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固定于桥面;
11.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与所述“î”型上模板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î”型上模板的第三固定单元,所述第三固定单元的一端固定于桥梁、另一端固定于所述“î”型上模板的竖部内侧;
13.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的一端固定于所述“î”型上模板的竖部顶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的端部。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包括:n个第一固定组件、用于连接n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的联接架、位于所述联接架和桥面之间的支撑组件;n≥2;
15.n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沿所述联接架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所述联接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î”型上模板、所述“î”型下模板的长度方向一致;
16.n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共同承托所述“î”型下模板;
17.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1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下模支板和支撑梁,支撑梁沿桥梁的宽度方向分布,支撑梁固定于所述联接架;
19.下模支板与所述“î”型下模板连接,所述下模支板承托所述“î”型下模板;
20.支撑梁伸出桥梁的端部且位于所述“î”型下模板和所述“î”型上模板的正上方,下模支板的顶端与支撑梁伸出桥梁的端部固定连接;
21.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与下模支板固定连接。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模支板为“î”型,“î”型的下模支板承托所述“î”型下模板;
[0023]“î”型的竖部延伸至支撑梁并与支撑梁固定连接。
[002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组件还包括千斤顶,千斤顶靠近径流收集装置安装;
[0025]
千斤顶的顶头通过圆管与支撑梁固定连接,以实现千斤顶和所述联接架共同支撑支撑梁。
[0026]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模支板包括立柱、上滑块和下滑块,上滑块和下滑块均套设于立柱,立柱顶端与支撑梁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组件固定于立柱;
[0027]
所述“î”型下模板的横部与支撑梁通过第一拉杆固定,所述“î”型下模板的竖部与支撑梁通过第二拉杆固定;
[0028]
第一拉杆和第二拉杆伸长或缩短使得上滑块和下滑块沿立柱滑动,以实现所述“î”型下模板和所述“î”型上模板之间间距调节。
[0029]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î”型上模板和所述“î”型下模板的横向一侧均与桥梁边缘接触;
[0030]
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平行所述“î”型上模板的横部设置,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的一端与所述“î”型上模板的竖部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单元的下模支板固定连接。
[0031]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î”型上模板通过第三固定单元固定于桥梁,所述第三固定单元与所述第二固定单元平行;
[0032]
所述第二固定单元从所述“î”型上模板的竖部顶端向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延伸,所述第三固定单元从所述“î”型上模板的竖部底端向桥梁延伸。
[003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组件包括轮组、2m个升降柱和m个横梁,m≥4;轮组包括偶数个车轮和轮架,每个车轮均安装于轮架;
[0034]
2m个升降柱分两组相对设置于车轮上方,2m个升降柱的底端均与轮架连接,2m个升降柱的顶端对应连接m个横梁;
[0035]
所述联接架固定于横梁,轮组位于桥面。
[0036]
在本公开中,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0037]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第一固定单元固定在桥面,第二固定单元固定在第一固定单元,第一固定单元固定“î”型下模板,第二固定单元固定“î”型上模板,利用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便能实现“î”型上模板和“î”型下模板的固定,降低桥梁径流施工的模板安装难度。
附图说明
[003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
图1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桥面径流支模装置整体示意图一;
[0040]
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桥面径流支模装置整体示意图二;
[0041]
图3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桥面径流支模装置整体示意图一;
[0042]
图4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桥面径流支模装置整体示意图二;
[0043]
图5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桥面径流支模装置整体示意图一;
[0044]
图6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桥面径流支模装置整体示意图二;
[0045]
图7为图1至图6中第一固定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46]
图8为图7的局部示意图;
[0047]
附图标记:a-施工单元;b-桥梁侧面;c-桥面;d-预留桥梁护栏位置;e-桥梁;f-桥面预埋钢筋;j-后锚件;1
‑“
î”型上模板;11-横部;12-竖部;2
‑“
î”型下模板;3-第一固定单元;31-第一固定组件;311-下模支板;3111-立柱;3112-上滑块;3113-下滑块;3114-第一拉杆;3115-第二拉杆;312-支撑梁;313-千斤顶;314-圆管;32-联接架;33-支撑组件;331-车轮;332-轮架;333-升降柱;334-横梁;4-第二固定单元;5-第三固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48]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公开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9]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
ꢀ“
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创造的限制。
[0050]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51]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0052]
请参阅图1、图3和图5,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桥面径流支模装置,桥面径流支模装置每次施工径流收集装置的一个施工单元a,桥面径流支模装置重复使用直至完成径流收集装置施工,径流收集装置位于桥梁侧面b,桥面径流的水从桥面c流到径流收集装置;
桥面径流支模装置包括:“î”型上模板1、“î”型下模板2、用于支撑“î”型下模板2的第一固定单元3和用于支撑“î”型上模板1的第二固定单元4;“î”型上模板1和“î”型下模板2放置于桥梁侧面b,“î”型上模板1和“î”型下模板2之间形成用于浇筑施工单元a的浇筑腔;第一固定单元3与“î”型下模板2连接,第一固定单元3固定于桥面c;第二固定单元4与“î”型上模板1连接,第二固定单元4固定于第一固定单元3。
[0053]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一次架设,每次施工一个施工单元a,单个施工单元a施工完成后桥面径流支模装置移动到下一个施工单元a继续施工,本公开实施例的桥面径流支模装置受用于整条桥梁e径流施工,节省劳动力,降低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
[0054]
本公开实施例的桥面径流支模装置,包括:作为连接模块的第一固定单元3、第二固定单元4的n个第一固定组件31和第三固定单元5,作为支模板块的“î”型上模板1和“î”型下模板2,作为移动模块的第二固定单元4的支撑组件33,与移动模块配合使用的配重模块。其中:连接模块,用于连接各块体的结构;支模板块安装在顺向施工桥梁e的侧边缘,用于机械支模,节省劳动力。配重模块安装在桥梁e的桥面c,用于维持整个装置稳定。移动模块安装在桥梁e的路面上,用于支持整个装置的水平向移动。
[0055]
由于支撑模块的一端连接车轮331,为了提高整个装置的平衡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支撑模块的相对另一端连接配重模块,以进一步提高装置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利用移动装置辅助支模,使支模的稳定性更好,更便于支模模块稳定而可靠的工作。
[0056]
本公开实施例的上模板为l型设计,位于桥梁e边缘,“î”型上模板1横向一面与桥梁e边缘对角接触且用托顶将其固定住,“î”型上模板1横向另一面与即将要浇筑的桥梁e径流无缝接触,“î”型上模板1上部利用第二固定单元4与“î”型下模板2连接,第二固定单元4作用主要是限制浇筑桥梁e径流的混凝土向横向与竖向流动。
[0057]
本公开实施例的下模板同样为l型设计,并沿纵向延伸,但其在横向和竖向的长度均比“î”型上模板1长,“î”型下模板2横向一侧与桥梁e边缘无缝接触,“î”型下模板2上部利用螺栓与第二固定单元4连接,利用第一固定单元3将”î”型下模板2托住,具体地,第一固定单元3主要作用是托住从带孔钢板的圆孔中浇筑来的混凝土,限制混凝土横向与竖向流动,导向混凝土向纵向流动。
[0058]
请继续参阅图1、图3和图5,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桥面径流支模装置,除了包括“î”型上模板1、“î”型下模板2、第一固定单元3和第二固定单元4之外,还包括:用于支撑“î”型上模板1的第三固定单元5,第三固定单元5的一端固定于桥梁e、另一端固定于“î”型上模板1的竖部12内侧;第二固定单元4的一端固定于“î”型上模板1的竖部12顶端、另一端固定于第一固定单元3的端部。
[0059]
本公开实施例设置第三固定单元5的目的,一是为了更好的支撑“î”型上模板1,二是为了在桥面径流支模装置移动到下一个施工单元a之前,通过第三固定单元5的收缩更便于“î”型上模板1脱模。
[0060]
请参阅图1、图3、图5、图7和图8,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单元3包括:n个第一固定组件31、用于连接n个第一固定组件31的联接架32、位于联接架32和桥面c之间的支撑组件33;n≥2; n个第一固定组件31沿联接架32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联接架32的长度方向与“î”型上模板1、“î”型下模板2的长度方向一致;n个第一固定组件31共同承托“î”型下模板2;第二固定单元4与至少一个第一固定组件31固定连接。
[0061]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固定单元4为带孔钢板和托顶,本公开实施例的带孔钢板位于“î”型上模板1与“î”型下模板2的顶部,并通过螺栓将“î”型上模板1与“î”型下模板2连接,其中带孔钢板的孔口位于预留径流空间的正上方,便于浇筑混凝土。
[0062]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固定单元5为n个托顶,本公开实施例的托顶固定于桥面c靠近桥梁e边缘处,另一端与上模板相连,其中托顶可以沿桥梁e横向伸缩,托顶的作用主要是稳定并调整上模板。
[0063]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组件31包括下模支板311和支撑梁312,支撑梁312沿桥梁e的宽度方向分布,支撑梁312固定于联接架32;下模支板311与“î”型下模板2连接,下模支板311承托“î”型下模板2;支撑梁312伸出桥梁e的端部且位于“î”型下模板2和“î”型上模板1的正上方,下模支板311的顶端与支撑梁312伸出桥梁e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单元4与下模支板311固定连接。
[0064]
本公开实施例的支撑梁312与联接架32通过销钉连接,销钉为t字型设计,主要用于连接支撑梁312与联接架32,使支撑梁312能够沿着一定方向转动,并在浇筑混凝土之前辅助调整模板的位置。
[0065]
本公开实施例的下模支板311和支撑梁312通过螺栓连接,螺栓为工字型设计,主要用于连接并固定装置交接处。
[0066]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下模支板311对下模的固定作用,实现临空支模,临空成型,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不需要工人高空作业,提高了施工安全系数
[0067]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公开实施例的下模支板311为“î”型,“î”型的下模支板311承托“î”型下模板2;“î”型的竖部12延伸至支撑梁312并与支撑梁312固定连接。
[0068]
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本公开实施例的下模支板311也为“î”型设计,上部承载“î”型下模板2的重量,顶部利用螺栓与第一固定组件31的支撑梁312【即第一口对口双槽钢】稳定连接,在下模支板311远离桥面c的一侧中部用工字钢通过螺栓将其斜撑固定,下模支板311的作用主要用于稳定“î”型下模板2。
[0069]
上述的第一口对口双槽钢位于桥面径流支模装置的顶部,主要起连接整个装置的作用,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口对口双槽钢横向靠近桥面c的一侧通过销钉与支撑组件33的横梁334【第二口对口双槽钢】相连,请参阅图1和图2,第一口对口双槽钢的中部被千斤顶313通过三角板与圆管314托起,请参阅图5和图6,第一口对口双槽钢横向另一侧与下模支板311的立柱3111【工字钢】通过螺栓连接。第一口对口双槽钢在工字钢与千斤顶313之间利用螺栓与l型下模支板311相连。优选第一口对扣双槽钢为10#槽钢。
[0070]
本公开实施例中下模支板311的立柱3111【工字钢】倾斜位于整个装置横向远离桥面c一端,上部通过螺栓与第一固定组件31的支撑梁312【即第一口对口双槽钢】连接,下部通过螺栓与下模支板311连接。其中支撑梁312【即第一口对口双槽钢】、工字钢与下模支板311三者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主要是为了稳定下模支板311。
[0071]
支撑组件33的横梁334【第二口对口双槽钢】的上部固定两枚活动销钉,支撑组件33的横梁334【第二口对口双槽钢】下部与2根升降柱333相连。
[0072]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固定组件31还包括千斤顶313,千斤顶313靠近径流收集装置安装;千斤顶313的顶头通过圆管314与支撑梁312固定连接,以实现千斤顶313和联接架32共同支撑支撑梁312。
[0073]
本公开实施例的千斤顶313安装在桥梁e路面的边缘,上部通过圆管314和三角板与第一口对口双槽钢相连。优选的千斤顶313为承重10吨千斤;顶优选的圆管314为8#圆管314;优选的三角板为10*10*10。
[0074]
请参阅图5和图6,本公开实施例的下模支板311包括立柱3111、上滑块3112和下滑块3113,上滑块3112和下滑块3113均套设于立柱3111,立柱3111顶端与支撑梁31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组件固定于立柱3111;“î”型下模板2的横部11与支撑梁312通过第一拉杆3114固定,“î”型下模板2的竖部12与支撑梁312通过第二拉杆3115固定;第一拉杆3114和第二拉杆3115伸长或缩短使得上滑块3112和下滑块3113沿立柱3111滑动,以实现“î”型下模板2和“î”型上模板1之间间距调节。
[007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î”型上模板1和“î”型下模板2的横向一侧均与桥梁e边缘接触;第二固定单元4平行“î”型上模板1的横部11设置,第二固定单元4的一端与“î”型上模板1的竖部12顶端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单元4的另一端与第一固定单元3的下模支板311固定连接。
[0076]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î”型上模板1通过第三固定单元5固定于桥梁e,第三固定单元5与第二固定单元4平行;第二固定单元4从“î”型上模板1的竖部12顶端向第一固定单元3延伸,第三固定单元5从“î”型上模板1的竖部12底端向桥梁e延伸。
[0077]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支撑组件33包括轮组、2m个升降柱333和m个横梁334,m≥4;轮组包括偶数个车轮331和轮架332,每个车轮331均安装于轮架332;2m个升降柱333分两组相对设置于车轮331上方,2m个升降柱333的底端均与轮架332连接,2m个升降柱333的顶端对应连接m个横梁334;联接架32固定于横梁334,轮组位于桥面c。
[0078]
本公开实施例的升降柱333位于支撑组件33的横梁334【第二口对口双槽钢】与轮架332【单槽钢】之间,主要其升降作用并调整第一固定组件31的支撑梁312【即第一口对口双槽钢】的高度,从而调节下模支板311的高度,进而使“î”型下模板2能紧贴桥梁e边缘。轮架332【单槽钢】位于升降柱333的下部,两端连接有车轮331,轮架332【单槽钢】横向靠近桥面c一端固定后锚件j。优选轮架332【单槽钢】为10#槽钢。后锚件j位于桥面径流支模装置横向靠近路面中部方向的尾部,后锚件j与轮架332【单槽钢】直接连接,主要用于平衡桥面径流支模装置悬空部分的重量。
[0079]
支撑组件33的车轮331位于升降柱333的下方,两车轮331通过轮架332【单槽钢】连接。车轮331能够通过人为自由控制其工作与静置,只能沿着桥梁e纵向运动,主要用于待径流混凝土硬化后整个装置的纵向移动。主要用于待径流混凝土硬化后整个装置的纵向移动。优选的车轮331为

30车轮331。
[0080]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第一固定单元3固定在桥面c,第二固定单元4固定在第一固定单元3,第一固定单元3固定“î”型下模板2,第二固定单元4固定“î”型上模板1,利用第一固定单元3和第二固定单元4便能实现“î”型上模板1和“î”型下模板2的固定,降低桥梁e径流施工的模板安装难度。
[0081]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公开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公开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0082]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
不背离本公开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公开。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公开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公开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83]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