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复位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9746发布日期:2022-07-12 23:4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复位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梁复位支架。


背景技术:

2.在山区复杂的地质条件下,由于地质灾害或其他原因造成桥梁下部结构损坏,从而造成墩柱沉降,引起上部结构沉降险情,使得桥梁无法再运营,急需进行桥梁抢险修复施工,同时抢险工程环境恶劣,施工工作面有限,给后续的抢险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3.目前常规的修复方法为:先行搭设钢管支架,将上部结构荷载转移至钢管支架并顶升复位,其后原位拆除重建墩柱及盖梁。使用此方法施工时,在两侧钢支撑支架搭设完毕后,墩柱盖梁与支架之间剩余工作空间十分有限,在此工作面之间进墩柱、盖梁拆除工作和新建墩柱盖梁及其不便,且施工安全风险极高。
4.因此,亟需一种桥梁复位支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复位支架,不需拆除重建墩柱和盖梁,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减少了工时,更能满足抢险施工的需要。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桥梁复位支架,包括:
8.第一承台,其设置于墩柱的底端,所述第一承台中部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承台高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承台的预设孔,所述墩柱穿过所述预设孔;
9.第一支撑架,其设置于所述第一承台上,所述墩柱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架;
10.顶升装置,所述第一支撑架的顶端均设置有所述顶升装置,所述顶升装置能够顶升t梁;
11.提升装置,其设置于所述t梁的顶端;
12.悬挂装置,包括托梁和连接件,所述托梁设置于盖梁的底端,所述连接件底端与所述托梁连接,顶端穿过所述t梁与所述提升装置连接,所述提升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托梁提升所述盖梁;
13.水平调位装置,其设置于所述托梁上,用于调整所述盖梁与所述托梁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
14.作为优选,所述提升装置包括:
15.承力主梁,其设置于所述t梁的顶端;
16.多个第一千斤顶,其间隔设置于所述承力主梁上,所述连接件的顶端与所述第一千斤顶连接,所述第一千斤顶能够顶升所述连接件。
17.作为优选,所述承力主梁包括:
18.多个横向分配梁,其沿纵桥向间隔设置;
19.多个纵向分配梁,其沿横桥向间隔设置,所述横向分配梁与所述纵向分配梁固连。
20.作为优选,所述水平调位装置包括:
21.滑板,其设置于所述盖梁与所述托梁之间;
22.牛腿,其固定于所述托梁上;
23.第二千斤顶,其底端与所述牛腿抵接,顶端能够与所述盖梁的侧面抵接。
24.作为优选,所述托梁包括:
25.多个托梁纵梁,其沿横桥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件的底端与所述托梁纵梁固连;
26.多个托梁横梁,其沿纵桥向间隔设置,所述托梁横梁与所述托梁纵梁固连。
27.作为优选,还包括架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顶端的顶升平台;
28.所述顶升装置包括:
29.多个第三千斤顶,其沿横桥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顶升平台上,用于顶升所述t梁;
30.辅助支撑组件,所述第三千斤顶与所述顶升平台之间以及所述t梁与所述顶升平台之间均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支撑架高度方向依次叠放的多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
31.作为优选,所述辅助支撑组件包括承重管、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沿所述承重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通过靠近彼此的所述上连接件和所述下连接件可拆卸连接。
32.作为优选,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多个沿所述墩柱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设于所述第一承台上,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墩柱的侧面抵接。
33.作为优选,还包括:
34.第二承台,所述第一承台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承台;
35.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承台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支撑架;
36.辅助支撑平台,其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架顶端,所述辅助支撑平台顶端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支撑架高度方向依次叠放的多个所述辅助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t梁。
37.作为优选,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于第一承台下方的第一桩墩,第一桩墩的顶端与第一承台的底端固连,底端伸入地下。
3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通过设置于第一承台两侧第一支撑架上的顶升装置顶升t梁,使t梁复位;设置于t梁上的提升装置通过连接件提升托梁,托梁抬起盖梁,使盖梁以及连接于盖梁的墩柱复位到设计高度;通过水平调位装置调整盖梁与托梁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盖梁在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而将盖梁和连接于盖梁的墩柱在水平方向上复位。墩柱底端穿过承台上的预设孔,在t梁、盖梁和墩柱均复位后,将墩柱底端与第一承台浇筑为一体,即可完成桥梁的复位。利用现有的墩柱和盖梁进行复位,不需拆除重建墩柱和盖梁,节省了盖梁和墩柱的拆除费用以及后续重新浇筑墩柱和盖梁的费用,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切割拆除墩柱和盖梁时块段滑落砸到两侧支架的风险,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也避免了切割拆除墩柱和盖梁时狭窄空间不易吊装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并且减少了拆除工时以及后期浇筑墩柱和盖梁的工时,能够更好的满足抢险施工的需要。
附图说明
4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4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4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4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4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辅助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46.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四。
47.图中:
48.100、墩柱;200、t梁;300、盖梁;
49.11、第一承台;
50.12、第一支撑架;121、第一立柱;
51.13、顶升装置;131、第三千斤顶;132、辅助支撑组件;1321、承重管;1322、上连接件;1323、下连接件;
52.14、提升装置;141、承力主梁;1411、横向分配梁;1412、纵向分配梁;142、第一千斤顶;143、上锚具;144、撑脚;
53.15、悬挂装置;151、托梁;1511、托梁纵梁;1512、托梁横梁;152、连接件;153、下锚具;
54.16、水平调位装置;161、滑板;162、牛腿;163、第二千斤顶;
55.17、顶升平台;
56.18、限位装置;181、限位件;
57.19、第二承台;
58.20、第二支撑架;201、第二立柱;
59.21、辅助支撑平台;
60.22、第一桩墩;23、第二桩墩。
具体实施方式
6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6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6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65.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桥梁复位支架,包括第一承台11、第一支撑架12、顶升装置13、提升装置14、悬挂装置15和水平调位装置16。第一承台11设置于墩柱100的底端,第一承台11中部设置有沿第一承台11高度方向贯穿第一承台11的预设孔,墩柱100穿过预设孔。第一支撑架12设置于第一承台11上,墩柱100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架12。第一支撑架12的顶端均设置有顶升装置13,顶升装置13能够顶升t梁200。提升装置14设置于t梁200的顶端。悬挂装置15包括托梁151和连接件152,托梁151设置于盖梁300的底端,连接件152底端与托梁151连接,顶端穿过t梁200与提升装置14连接,提升装置14能够通过托梁151提升盖梁300。水平调位装置16设置于托梁151上,用于调整盖梁300与托梁151沿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
66.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通过设置于第一承台11两侧第一支撑架12上的顶升装置13顶升t梁200,使t梁200复位;在墩柱100的底端切断墩柱100,通过设置于t梁200上的提升装置14通过连接件152提升托梁151,托梁151抬起盖梁300,使盖梁300以及连接于盖梁300的墩柱100复位到设计高度,通过水平调位装置16调整盖梁300与托梁151的相对位置,从而调整盖梁300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而将盖梁300和连接于盖梁300的墩柱100在水平方向上复位。墩柱100底端穿过第一承台11上的预设孔,在t梁200、盖梁300和墩柱100均复位后,将墩柱100底端与第一承台11浇筑为一体,即可完成桥梁的复位。利用现有的墩柱100和盖梁300进行复位,不需拆除重建墩柱100和盖梁300,节省了盖梁300和墩柱100的拆除费用以及后续重新浇筑墩柱100和盖梁300的费用,降低了施工成本,避免了切割拆除墩柱100和盖梁300时块段滑落砸到两侧第一支撑架12的风险,降低了施工的安全风险,也避免了切割拆除墩柱100和盖梁300时作业空间不易吊装的问题,从而降低了施工难度。并且减少了拆除工时以及后期浇筑墩柱100和盖梁300的工时,能够更好的满足抢险施工的需要。
67.优选地,第一承台11预设孔的孔壁上沿预设孔的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预留锚筋,预留锚筋的一端伸入第一承台11并且与第一承台11的主体钢筋骨架固连,另一端伸入预设孔内。在进行桥梁复位时,切断墩柱100的根部后,在保留墩柱100主筋的基础上凿除墩柱100下端的混凝土,然后再通过提升装置14进行墩柱100的复位作业,墩柱100复位后,将墩柱100下端的主筋整理为喇叭状,使用钢筋沿纵桥向将预设孔纵桥向两端的预留锚筋两两连接在一起,然后使用钢筋沿横桥向将预设孔横桥向两端的预留锚筋两两连接在一起。连接预设孔横桥向两端预留锚筋的横桥向钢筋和连接预设孔纵桥向两端预留锚筋的纵桥向钢筋之间通过匝丝绑扎固定,横桥向钢筋与预留锚筋之间以及纵桥向钢筋与预留锚筋之间均焊接固定。墩柱100下端的主筋间隔插在横桥向钢筋和纵桥向钢筋之间的间隙,从而保证墩柱100与第一承台11浇筑为一体后墩柱100与第一承台11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68.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于第一承台11下方的第一桩墩2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桩墩22设置有四个,分为两列,每列两个,两列第一桩墩22分别设置于待复位的墩柱100的两侧,每列第一桩墩22均沿横桥向间隔设置,第一桩墩22的顶端与第一承台11固连,底端伸入地下,第一桩墩22起到支撑第一承台
11的作用,避免第一承台11下陷。
69.可选地,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提升装置14包括承力主梁141和多个第一千斤顶142。承力主梁141设置于t梁200的顶端。承力主梁141包括多个横向分配梁1411和多个纵向分配梁1412。多个横向分配梁1411沿纵桥向间隔设置。多个纵向分配梁1412沿横桥向间隔设置,横向分配梁1411与纵向分配梁1412固连。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横向分配梁1411和纵向分配梁1412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横向分配梁1411架设于t梁200上,纵向分配梁1412的两端分别架设于两个横向分配梁1411上。通过设置多个横向分配梁1411和多个纵向分配梁1412,将连接件152对第一千斤顶142的力分散于t梁200上,避免t梁200受力过于集中而发生损坏。优选地,横向分配梁1411和纵向分配梁1412均为型钢外包钢板加工而成。多个第一千斤顶142间隔设置于承力主梁141上,连接件152的顶端与第一千斤顶142连接,第一千斤顶142能够顶升连接件15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千斤顶142设置有四个,两个纵向分配梁141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千斤顶142,纵向分配梁1412上安装第一千斤顶142的位置均开设有通孔,连接件152顶端与第一千斤顶142连接,底端穿过纵向分配梁1412上的通孔与托梁151连接。优选地,连接件152为钢绞线,钢绞线结构强度大,且便于连接,第一千斤顶142为穿心式千斤顶,提升装置14还包括上锚具143和撑脚144,撑脚144设置于纵向分配梁1412的顶端,第一千斤顶142的底端通过撑脚144固定于纵向分配梁1412上,上锚具143设置于第一千斤顶142的顶端,连接件152的顶端连接于上锚具143上,第一千斤顶142配合上锚具143对连接件452进行顶升,穿心式千斤顶顶升钢绞线的工作原理为成熟的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提升装置14还包括plc液压同步顶升系统,通过plc液压同步顶升系统控制四个第一千斤顶142同步顶升连接件152,从而避免顶升过程中托梁151偏斜。
70.可选地,如图1和图5所示,托梁151包括多个托梁纵梁1511和多个托梁横梁1512。托梁纵梁1511的长度方向沿纵桥向,多个托梁纵梁1511沿横桥向间隔设置,连接件152的底端与托梁纵梁1511固连。托梁横梁1512的长度方向沿横桥向,多个托梁横梁1512沿纵桥向间隔设置,托梁横梁1512与托梁纵梁1511固连。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托梁纵梁1511和托梁横梁1512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托梁纵梁1511均设置有两个墩柱100之间,其两端伸出盖梁300横桥向的两侧,两个托梁横梁1512分别位于盖梁300横桥向的两侧。悬挂装置15还包括下锚具153,下锚具153设置于托梁纵梁1511的底端,具体地,下锚具153设置有四个,四个下锚具153分别设置于两个托梁纵梁1511的两端,连接件152的底端穿过托梁纵梁1511与下锚具153固连。
71.可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提升装置14还包括上锚具143和撑脚144,悬挂装置15还包括下锚具153。第一千斤顶142的顶杆上设置有上锚具143,连接件152的顶端与上锚具143固连。连接件152的底端穿过托梁纵梁1511与下锚具153固连。纵向分配梁1412上设置有撑脚144,第一千斤顶142的底端通过撑脚144固定于纵向分配梁1412上。
72.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水平调位装置16包括滑板161、牛腿162和第二千斤顶163。滑板161设置于盖梁300与托梁151之间。具体地,托梁151的两个托梁纵梁1511与盖梁300之间均设置有滑板161,以减小盖梁300与托梁纵梁1511之间的摩擦力,在本实施例中,滑板161为四氟滑板。牛腿162固定于托梁151上。第二千斤顶163底端与牛腿162抵接,顶端能够与盖梁300的侧面抵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托梁纵梁1511的两端均设置有牛
腿162,第二千斤顶163的底端固定于牛腿162上,顶端朝向靠近盖梁300的一侧,通过第二千斤顶163驱使盖梁300相对于托梁纵梁1511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调整盖梁300在水平方向的位置,进而将盖梁300和连接于盖梁300的墩柱100在水平方向上复位。
73.可选地,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支撑架12包括多个沿横桥向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柱121。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支架还包括架设于第一支撑架12顶端的顶升平台17。顶升装置13包括多个第三千斤顶131和辅助支撑组件132。第三千斤顶131沿横桥向间隔设置于顶升平台17上,用于顶升t梁200。第三千斤顶131与顶升平台17之间以及t梁200与顶升平台17之间均设置有沿第一支撑架12高度方向依次叠放的多个辅助支撑组件132。在使用第三千斤顶131顶升t梁200时,第三千斤顶131将t梁200向上顶升一段距离,在t梁200与顶升平台17之间的空隙中填塞辅助支撑组件132以支撑t梁200,回缩第三千斤顶131的顶杆,并将第三千斤顶131从t梁200的下方取出,在原第三千斤顶131的位置填塞辅助支撑组件132,并将第三千斤顶131落于填塞的辅助支撑组件132上,以垫高第三千斤顶131,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将t梁200顶升至设定位置。
74.可选地,如图6所示,辅助支撑组件132包括承重管1321、上连接件1322和下连接件1323,上连接件1322和下连接件1323沿承重管1321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辅助支撑组件132通过靠近彼此的上连接件1322和下连接件1323可拆卸连接。从而保证相邻两个辅助支撑组件132之间连接稳固。
75.可选地,如图1、图3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支架还包括限位装置18,限位装置18包括多个沿墩柱100周向间隔设置的限位件181,限位件181固设于第一承台11上,限位件181与墩柱100的侧面抵接。保证墩柱100底端切断后墩柱100不发生位移,避免施工过程发生危险,也便于后续对墩柱100进行复位。
76.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支架还包括第二承台19、第二支撑架20和辅助支撑平台21。第一承台1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承台19。第二承台19上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架20。辅助支撑平台21架设于第二支撑架20顶端,辅助支撑平台21顶端设置有沿第二支撑架20高度方向依次叠放的多个垫板,用于支撑t梁200。通过第二支撑架20辅助支撑t梁200,避免t梁200因受力集中而出现损坏。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架20设置有十个第二立柱201,分为两组,每组有五个第二立柱201,每组的五个第二立柱201沿横桥向间隔设置。第二承台19包括两个第二横梁和五个第二纵梁,每组立柱的顶端均设置有一个第二横梁,第二纵梁搭设于两个第二横梁上,沿纵桥向相邻的两个立柱顶部搭设一个第二纵梁。相邻两个第二立柱201之间、相邻的两个第一立柱121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二立柱201和第一立柱121之间均设置有连接杆,将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20连接为一体,以挺高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20的稳定性。
77.可选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支架还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桩墩23,第二桩墩23设置于第二承台19的下方,第二桩墩23的顶端与第二承台19固连,底端伸入地下,第二桩墩23起到支撑第二承台19的作用,避免第二承台19下陷。在地质松软的区域,可通过在第二承台19下方设置第二桩墩23作为临时支撑来避免第二承台19下陷。
78.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桥梁复位方法,采用上述的桥梁复位支架对待修复的桥梁进行复位,本实施例提供的桥梁复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79.s1:如图1所示,搭设桥梁复位支架,包括如下步骤:
80.s11:浇筑第一承台11,第一承台11中部设置有沿承台高度方向贯穿承台的预设孔,待修复的墩柱100穿过预设孔;
81.s12:在第一承台11的两侧分别浇筑一个第二承台19;
82.s13:在第一承台11上搭建第一支撑架12,在第一支撑12架顶部搭顶升平台17,在顶升平台17上架设第三千斤顶131和辅助支撑组件132;在第二承台19上搭建第二支撑架20,在第二支撑架20顶端搭设辅助支撑平台21,并在辅助支撑平台21行设置辅助支撑组件132;在t梁200上安装提升装置14;在两个第一支撑架12之间安装脚手架图未示,并在脚手架上搭设拼装平台图未示,在拼装平台上安装托梁151,在t梁200上打孔,将托梁151通过连接件152与提升装置14连接;在第一承台11上安装限位装置18;
83.s2:启动顶升装置13,顶升t梁200,直至t梁200复位,具体地,先通过第三千斤顶131将t梁200向上顶升一段距离,在t梁200与顶升平台17之间的空隙中填塞辅助支撑组件132以支撑t梁200,回缩第三千斤顶131的顶杆,并将第三千斤顶131从t梁200的下方取出,在原第三千斤顶131的位置填塞辅助支撑组件132,并将第三千斤顶131落于填塞的辅助支撑组件132上,以垫第三千斤顶131,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将t梁200顶升至设定位置,在顶升t梁200的过程中通过在第二支撑架20顶端的辅助支撑平台21上填塞辅助支撑组件132支撑t梁200,以起到辅助支撑t梁200的作用,避免t梁200因受力集中而出现损坏;
84.s3:启动提升装置14提升连接件152,使托梁151与盖梁300的底端抵接并对盖梁300施加提升力,保证托梁151对盖梁300的提升力能够承担盖梁300全部自重和墩柱100部分自重;
85.s4:在墩柱100根部切断墩柱100,并在保留墩柱100主筋的基础上凿除墩柱100下端的混凝土,解除第一承台11上的限位装置18,使墩柱100和盖梁300在自重的作用下保持垂直;
86.s5:启动提升装置14提升连接件152,将盖梁300和墩柱100在高度指标上复位;
87.s6:使用水平调位装置16将盖梁300和墩柱100在水平位置指标上复位,具体地,在拼装平台上人工使用第三千斤顶131缓慢顶移盖梁300,盖梁300通过滑板161相对于托梁151的两个托梁纵梁1511滑动,直至盖梁300和连接于盖梁300的墩柱100在水平位置指标上复位;
88.s7:整理墩柱100下端的钢筋,将墩柱100位于第一承台11预设孔内的部分与第一承台11浇筑为一体;
89.s8:待新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开启提升装置14缓慢下放连接件152,使第一承台11和墩柱100受力增大,连接件152受力减小,直至盖梁300自重和墩柱100自重完全由第一承台11承担;
90.s9:拆除桥梁复位支架。
9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