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支撑领域,特别是涉及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
背景技术:2.我们国家是一个多山、多丘陵的地势不平整的国家,很多地方需要修建具有坡度的桥梁,在桥梁结构中,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的重要部件,桥梁支座必须具有足够的承载力以保证安全可靠的将支座垂直反力和水平反力传递给下部结构;
3.现有的桥梁支座,在对支撑板的夹角进行调节时较为繁琐,不方便操作人员在遇到不同的坡度的桥梁时进行支撑,进而降低了该装置支撑的稳定性;因此,需要一种设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通过设置底座、支撑板、一号升降机构、二号升降机构、驱动机构、连接耳和驱动机构等结构,能够灵活的对支撑板的倾角进行调节,能够实现装置在不同坡度桥梁上的应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包括底座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朝向底座的一侧壁的两侧对称连接有连接耳,所述底座上朝向支撑板的一侧壁上与连接耳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连接有一号升降机构和二号升降机构,所述一号升降机构和二号升降机构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耳活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分别与一号升降机构和二号升降机构连接。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主要包括一号支架,所述一号支架与底座之间连接有一号螺杆,所述一号螺杆上连接有一号螺母座,所述一号螺母座上连接有一号支撑臂,所述一号支撑臂与相对应的连接耳活动连接;另一所述驱动机构主要包括二号支架,所述二号支架与底座之间连接有二号螺杆,所述二号螺杆上连接有二号螺母座,所述二号螺母座上连接有二号支撑臂,所述二号支撑臂与相对应的连接耳活动连接;所述一号升降机构的高度低于二号升降机构的高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支架朝向一号螺杆的一侧壁上开设有沿一号螺杆轴线方向的导向槽,所述一号螺母座朝向导向槽的一侧壁上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导向槽相互配合,所述二号支架朝向二号螺杆的一侧壁上也开设有沿二号螺杆轴线方向的导向槽,所述二号螺母座朝向导向槽的一侧壁上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导向槽相互配合。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机构主要包括转盘,所述转盘与底座之间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分别与一号螺杆和二号螺杆之间连接有皮带轮装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螺杆和二号螺杆上的皮带轮装置均与同一个转轴连接,且一号螺杆与二号螺杆的螺纹为相反方向设计。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支架、一号支撑臂、二号支架和二
号支撑臂的截面形状均为l形。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底座、支撑板、一号升降机构、二号升降机构、驱动机构、连接耳和驱动机构等结构,能够灵活的对支撑板的倾角进行调节,能够实现装置在不同坡度桥梁上的应用。
13.2、通过设置转盘、转轴、皮带轮装置和一号螺杆与二号螺杆反螺纹设计等结构,实现了一号螺杆和二号螺杆的联动,灵活的对一号支撑臂和二号支撑臂进行高度差的调节。
14.3、通过设置导向杆和导向槽等结构,实现了对一号螺母座和二号螺母座的平稳移动,进一步提高了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底座;2、支撑板;3、一号升降机构;4、二号升降机构;5、连接耳;6、一号支架;7、导向槽;8、导向杆;9、二号支架;10、一号支撑臂;11、转轴;12、转盘;13、一号螺杆;14、一号螺母座;15、二号螺杆;16、二号螺母座;17、二号支撑臂;18、皮带轮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1.实施例: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适应桥梁坡度的桥梁支座,包括底座1和支撑板2,支撑板2朝向底座1的一侧壁的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耳 5,底座1上朝向支撑板2的一侧壁上与连接耳5相对应的位置分别连接有一号升降机构3和二号升降机构4,一号升降机构3和二号升降机构4分别与相对应的连接耳5转动连接,底座1上连接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分别与一号升降机构3和二号升降机构4连接;
23.在使用时,首先启动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分别带动一号升降机构3和二号升降机构4移动,使得与一号升降机构3和二号升降机构4所连接有支撑板2的两侧产生高度差,以此来调节支撑板2的倾角,上述结构的设计,能够灵活的对支撑板2的倾角进行调节,能够实现装置在不同坡度桥梁上的应用。
24.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主要包括一号支架6,一号支架6与底座1之间转动连接有一号螺杆13,一号螺杆13上螺纹连接有一号螺母座14,一号螺母座14上固定连接有一号支撑臂10,一号支撑臂10与相对应的连接耳5 转动连接;另一驱动机构主要包括二号支架
9,二号支架9与底座1之间转动连接有二号螺杆15,二号螺杆15上螺纹连接有二号螺母座16,二号螺母座 16上固定连接有二号支撑臂17,二号支撑臂17与相对应的连接耳5活动连接;一号升降机构3的高度低于二号升降机构4的高度;
25.在使用时,利用一号螺杆13驱动一号螺母座14和利用二号螺杆15驱动二号螺母座16的方式,来分别调节一号支撑臂10和二号支撑臂17的高度,此种方式,能够实现对一号支撑臂10和二号支撑臂17的稳定控制,提升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26.在其他实施例中,一号支架6朝向一号螺杆13的一侧壁上开设有沿一号螺杆13轴线方向的导向槽7,一号螺母座14朝向导向槽7的一侧壁上连接有导向杆8,导向杆8与导向槽7相互配合,二号支架9朝向二号螺杆15的一侧壁上也开设有沿二号螺杆15轴线方向的导向槽7,二号螺母座16朝向导向槽7的一侧壁上连接有导向杆8,导向杆8与导向槽7相互配合。
27.在使用时,在一号螺母座14和二号螺母座16移动的过程中,利用导向杆8和导向槽7的配合,实现了对一号螺母座14和二号螺母座16的平稳移动,进一步提高了装置使用的稳定性。
28.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机构主要包括转盘12,转盘12与底座1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分别与一号螺杆13和二号螺杆15之间固定连接有皮带轮装置18;在使用时,转动转盘12,转盘12的转动带动转轴11进行转动,转轴11通过皮带轮装置18的传递带动相对应的一号螺杆13和二号螺杆15 进行转动,上述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29.在其他实施例中,一号螺杆13和二号螺杆15上的皮带轮装置18均与同一个转轴11连接,且一号螺杆13与二号螺杆15的螺纹为相反方向设计;在使用时,只需转动一个转轴11,转轴11通过同轴连接的两个皮带轮装置18 同时带动一号螺杆13和二号螺杆15,上述结构的设计实现了一号螺杆13和二号螺杆15的联动,灵活的对一号支撑臂10和二号支撑臂17进行高度差的调节。
30.在其他实施例中,一号支架6、一号支撑臂10、二号支架9和二号支撑臂17的截面形状均为l形;在使用时,一号支架6和二号支架9l形结构的设计方便对一号螺杆13和二号螺杆15进行安装,一号支撑臂10和二号支撑臂17的l形结构设计能够避免与相对应的一号支架6和二号支架9之间产生干涉。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