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监测交通流量的角度可调式交通指示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58285发布日期:2021-12-12 21:3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监测交通流量的角度可调式交通指示牌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指示牌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监测交通流量的角度可调式交通指示牌。


背景技术:

2.现有的交通流量信息采集部分设置于各路段两侧的信号灯杆上,用于采集交通流量信息,并将采集的交通流量信息处理为无线信号发送给交通流量信息处理中心,交通流量信息处理中心对接收的所有无线交通流量采集部分发送来的路无线信号进行处理,以获取所有路段的交通流量信息;但是遇到大面积停电的时候,现有的信号灯杆上指示牌无法使用,需要采用临时的交通监测指示牌,现有的临时的交通监测指示牌一方面角度无法调节,或者难以快速将其旋转至理想位置进行使用,并缺少支撑结构,容易出现晃动及倾倒现象。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可监测交通流量的角度可调式交通指示牌,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监测交通流量的角度可调式交通指示牌,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保证了大面积停电时交通流量信息的采集及指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监测交通流量的角度可调式交通指示牌,包括带有监测交通流量装置的指示牌主体、支撑架、底座组件及蓄电池,支撑架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组件,底座组件内部装有蓄电池,指示牌主体与蓄电池电信号连接,并且还包括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衔接杆、锥形筒、套筒、螺纹头、安装筒体和内部支杆,所述支撑架的顶端固接有安装筒体,所述安装筒体的内壁上开设有螺纹槽,且安装筒体的底面中心处与内部支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指示牌主体与衔接杆的上端连接,衔接杆的下端穿过锥形筒的上平面与套筒的上平面固定连接,衔接杆的一部分杆身和套筒位于锥形筒内部,所述锥形筒的底部平面连接有螺纹头,所述的螺纹头与安装筒体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的套筒的轴向剖面呈上窄下宽状,所述的套筒的外径尺寸与锥形筒的内径相配合,螺纹头旋进筒体的距离大于套筒在锥形筒内上下移动的距离。
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部支杆的外壁上段从上至下开有多条卡槽,套筒内安装有卡簧,套筒与所述的卡槽卡接,进一步加强了内部支杆与套筒轴向的定位,套筒相对于内部支杆能够转动。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锥形筒的内壁和套筒的外壁互相接触的地方固定粘贴有阻尼材料,提高了锥形筒和套筒的转动摩擦力。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支撑座、加强杆、方形杆、支撑块和插接杆,所述支撑座的前后左右表面上均固接有方形杆,四个所述方形杆的一端均固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内部贯穿有与其自身活动连接的插接杆,所述方形杆的上表面和支撑架之间固接有加强杆,支撑座内部装有蓄电池。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撑块均为直角梯形状。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组件可以方便使用者对指示牌主体的角度进行快速调节,大大缩短了指示牌主体角度的调节时间,同时方便将其移动至适当位置进行使用;通过支撑组件可以增加上方指示牌主体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防止其出现倾倒等问题,保障了指示牌主体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0.图1为一种可监测交通流量的角度可调式交通指示牌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一种可监测交通流量的角度可调式交通指示牌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一种可监测交通流量的角度可调式交通指示牌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3.图中:1、指示牌主体;2、调节组件;3、安装筒体;4、支撑架;5、底座组件;6、衔接杆;7、锥形筒;8、套筒;9、螺纹头;10、螺纹槽;11、内部支杆;12、支撑座;13、加强杆;14、方形杆;15、支撑块;16、插接杆,1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14.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监测交通流量的角度可调式交通指示牌,包括带有监测交通流量装置的指示牌主体1、支撑架4、底座组件5及蓄电池,支撑架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座组件5,底座组件5内部装有蓄电池,指示牌主体1与蓄电池电信号连接,并且还包括调节组件2,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衔接杆6、锥形筒7、套筒8、螺纹头9、安装筒体3和内部支杆11,所述支撑架4的顶端固接有安装筒体3,所述安装筒体3的内壁上开设有螺纹槽10,且安装筒体3的底面中心处与内部支杆11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组件2包括衔接杆6、锥形筒7、套筒8和螺纹头9,指示牌主体1与衔接杆6的上端连接,衔接杆6的下端穿过锥形筒7的上平面与套筒8的上平面固定连接,衔接杆6的一部分杆身和套筒8位于锥形筒7内部,所述锥形筒7的底部平面连接有螺纹头9,所述的螺纹头9与安装筒体3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的套筒8的轴向剖面呈上窄下宽状,所述的套筒8的外径尺寸与锥形筒的内径相配合,螺纹头9旋进筒体3的距离大于套筒8在锥形筒7内上下移动的距离。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部支杆11的外壁上段从上至下开有多条卡槽,套筒8内安装有卡簧,套筒8与所述的卡槽17卡接,进一步加强了内部支杆与套筒轴向的定位,套筒8相对于内部支杆11能够转动。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锥形筒7的内壁和套筒8的外壁互相接触的地方固定粘贴有阻尼材料,提高了锥形筒7和套筒8的转动摩擦力。通过调节组件2可以方便使用者对指示牌主体1的角度进行快速调节,大大缩短了指示牌主体1角度的调节时间。本实施例中可监测交通流量的指示牌主体包括交通信号显示单元、交通流量采集单元、主控单元及数据无线传输及接收单元,蓄电池供电为本指示牌供电。
15.在图1和图3中:支撑架4的底端还连接有底座组件5,底座组件5包括支撑座12、加强杆13、方形杆14、支撑块15和插接杆16,支撑座12的前后左右表面上均固接有方形杆14,支撑架4的底端固接在支撑座12的上表面中心处,四个方形杆14的一端均固接有支撑块15,支撑块15的内部贯穿有与其自身活动连接的插接杆16,方形杆14的上表面和支撑架4之间固接有加强杆13,支撑座12内部装有蓄电池,支撑块1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块15均为直
角梯形状,通过底座组件5可以增加上方指示牌主体1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防止其出现倾倒等问题,保障了指示牌主体1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1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交通指示牌使用时方在路口的中央或者两侧,当需要调节指示牌主体1的角度时,此时使用者一只手握住安装筒体3,另一只手握住锥形筒7并逆时针转动,此时的螺纹头9逐渐由螺纹槽10内移出,套筒8与内部支杆11相对作用力减小,此时使用者可以通过将指示牌主体1旋转至理想位置,然后再将螺纹头9逐渐旋紧至螺纹槽10内,随着螺纹头9的逐渐旋紧,此时可以带动套筒8逐渐向下移动,套筒8内部与内部支杆11相接触,反向将套筒8外壁牢牢抵紧在锥形筒7的内壁,并且依靠阻尼材料提高了锥形筒和套筒之间的转动摩擦力,此时的指示牌主体1得以固定,所以通过调节组件2可以方便使用者对指示牌主体1的角度进行快速调节,大大缩短了指示牌主体1角度的调节时间,使用者将插接杆16插在底面上,此时通过四个支撑块15以及插接杆16可以对上方的指示牌主体1起到稳固支撑的目的,而且通过加强杆13还可以增加方形杆14和支撑架4之间的连接紧固性,所以通过支撑组件5可以增加上方指示牌主体1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能,防止其出现倾倒等问题,保障了指示牌主体1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