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旧桥梁的拼宽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6975发布日期:2022-04-14 21:01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旧桥梁的拼宽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心板桥改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旧桥梁的拼宽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路运输事业迅猛发展,交通量爆炸性增增长,不少既有桥梁现状通行条件满足不了未来交通发展的要求,亟需进行改扩建。
3.空心板的拼宽经常采用上、下部结构均不连接的结构形式。优点在于新旧桥之间互不连接,不传递内力,能避免结构连接所产生的附加内力,缺点在于不连接无法提高旧桥承载力,拼接伸缩缝位置容易因新旧桥沉降不一致产生纵向裂缝。这种结构形式又可细分为两种,即新旧桥铺装不连接和新旧桥铺装连接。相比于新旧桥铺装不连接,铺装连接方式具有桥面平顺,无贯通缝,景观效果好等优点。缺点在于铺装结构特别容易开裂,进而雨水顺着裂缝下渗影响桥下景观和行人在桥下通行的舒适性。目前的空心板新旧桥拼宽上、下部结构均不连接的结构形式,并未完全解决拼接伸缩缝铺装容易产生纵向裂缝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之间拼接部位漏水和裂缝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新旧桥梁的拼宽结构。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新旧桥梁的拼宽结构,包括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在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之间存在拼接缝,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对拼接缝密封的密封组件以及用于防止桥面出现裂缝的桥面结构,所述桥面结构置于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的上表面,所述密封组件位于拼接缝内,且密封组件顶部凸出拼接缝,凸出部分置于桥面结构内部。
7.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桥面结构设有两层,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现浇层以及组合层,所述密封组件的凸出部分穿过现浇层,凸出部分的上表面贴合在组合层的下表面。
8.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组合层包括位于密封组件上部区域的复合材料区域以及位于复合材料区域周围的沥青区域,所述沥青区域用于连接相邻的复合材料区域,复合材料区域的上表面与沥青区域的上表面平齐。
9.按上述技术方案,在现浇层和组合层之间还设有钢板,所述钢板置于密封组件的上部,钢板的下表面与密封组件的上表面贴合。
10.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置于拼接缝两端且成对布设的角钢、置于拼接缝内部的排水槽以及位于角钢之间的防水材料,所述角钢置于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的顶部且通过螺栓固定,角钢对称布设,角钢的侧面与拼接缝的内壁面处于同一个平面;所述排水槽置于拼接缝两壁面之间,所述防水材料置于排水槽上部。
11.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排水槽采用u型槽结构,u型槽开口向上,u型槽两端与拼接缝的内壁面之间相结合。
12.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角钢的高度与现浇层的厚度相等。
13.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水材料从上向下依次采用聚氨酯胶泥和钢边橡胶止水带,聚氨酯胶泥和钢边橡胶止水带与两侧的角钢侧面均贴合。
14.按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现浇层的内部设置有网状布设的钢筋结构。
15.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复合材料采用聚乙烯醇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
16.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采用现浇层+组合层的设计,组成层包括复合材料区域和沥青区域;复合材料布置在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的拼接缝上方,由于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拉形变性能,能很好的适应新旧结构的沉降差,“硬吃”掉新旧桥沉降差产生的附加应力,有效解决拼接伸缩缝铺装容易产生纵向裂缝的问题;并且在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的拼接缝之间设有密封组件,防止雨水从拼接缝之间渗透落入到桥面下,改善桥下环境。
18.2、密封组件采用排水槽和防水材料,防水材料用于防止雨水从桥面渗透落入到桥面下,改善桥下环境,当防水材料失效时,排水槽作为密封的备用措施使用。
19.3、在拼接缝上方的组合层和现浇层之间设置钢板,钢板对复合材料的浇筑能起到模板作用,不需另外布置模板,优化了施工工艺,另一方面该钢板还能增强符合材料区域在接缝位置的抗弯能力,改善拼宽结构的受力性能。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实施例的放大图;
22.图中,1、旧空心板梁;2、拼宽空心板;3、拼接缝;4、现浇层;5、组合层;5-1、复合材料区域;5-2、沥青区域;6、钢筋结构;7、钢板;8、角钢;9、排水槽;10、防水材料;10-1、聚氨酯胶泥;10-2、钢边橡胶止水带。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24.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旧桥梁的拼宽结构,包括旧空心板梁1 和拼宽空心板2,在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之间存在拼接缝3。本结构还包括用对拼接缝密封的密封组件以及用于防止桥面出现裂缝的桥面结构,所述桥面结构置于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的上表面,所述密封组件位于拼接缝内,且密封组件顶部凸出拼接缝,凸出部分置于桥面结构内部。本实施方式通过在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之间设置密封组件防止雨水从拼接缝之间渗透落入到桥面下,改善桥下环境。另外,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顶部还设置有用于防止桥面出现裂缝的桥面结构;桥面结构能解决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拼装时,因沉降不一致而产生的纵向裂缝;同时具有桥面平顺、无贯通缝、景观效果好、运行维护费用低、施工工期短等优点。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桥面结构设有两层,从下往上依次包括现浇层4以及组合层5,密封组件的凸出部分穿过现浇层,凸出部分的上表面贴合在组合层的下表面。由于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之间可能出在高度差异,可以通过现浇层确保拼接缝两侧的侧壁刚度一致。在现浇层的内部还设置有网状布设的钢筋结构6,用于加强桥面的质量。组合层包括位于密封组件上部区域的复合材料区域5-1以及位于复合材料区域周围的沥青区域5-2,沥青
区域用于连接相邻的复合材料区域,复合材料区域的上表面与沥青区域的上表面平齐。沥青主要铺设在单个旧空心板梁或者拼宽空心板上,复合材料区域主要铺设在拼接缝的上部;复合材料区域采用一体件,内部无拼接或者隔断。本实施例中复合材料采用聚乙烯醇纤维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该料具有优异的抗拉形变性能,能很好的适应新旧结构的沉降差,“硬吃”掉新旧桥沉降差产生的附加应力,有效解决拼接伸缩缝铺装容易产生纵向裂缝的问题;另外还具有快速硬化的特性,施工工期短,施工后2小时可以通车。
26.在上述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现浇层和组合层之间还设有钢板7,钢板置于密封组件的上部,钢板的下表面与密封组件的上表面贴合。在铺设复合材料的过程中,该钢板能起到模板作用,不需另外布置模板,优化了施工工艺,另一方面该钢板还能增强符合材料区域在接缝位置的抗弯能力,改善拼宽结构的受力性能。
27.在上述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组件包括置于拼接缝两端且成对布设的角钢8、置于拼接缝内部的排水槽9以及位于角钢之间的防水材料10。角钢置于旧空心板梁和拼宽空心板的顶部且通过螺栓固定,角钢对称布设(角钢的直角开口方向相对布设),角钢的侧面与拼接缝的内壁面处于同一个平面(角钢的侧面相当于拼接缝向上的一个沿伸),本实施例中角钢的高度与现浇层的厚度相等。排水槽置于拼接缝两壁面之间,防水材料置于排水槽上部。排水槽与防水材料构成多道密封结构,当防水材料因外部因素失效时,雨水顺着拼接缝下落至排水槽,经过排水槽导流至合适的排水口排出,排水槽相当于一个备用的密封措施。
28.在上述的一些实施例中,排水槽采用u型槽结构,u型槽开口向上,u型槽两端与拼接缝的内壁面之间相结合。排水槽采用1.5mm不锈钢薄板排水槽。
29.在上述的一些实施例中,防水材料从上相下依次采用聚氨酯胶泥10-1和钢边橡胶止水带10-2,聚氨酯胶泥和钢边橡胶止水带与两侧的角钢侧面均贴合
30.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如下:
31.先破除旧空心板梁的边护栏、接缝处的桥面现浇层及桥面沥青铺装,再吊装预制梁厂中预制好的空心板梁,之后安装好1.5mm不锈钢薄板排水槽、角钢,并用锚固螺栓将角钢固定在新旧空心板梁顶部。布置好网状布设的钢筋结构,并浇筑桥面结构的现浇层(新铺设的现浇层与旧空心板梁的现浇层相匹配),再浇筑组合层的复合材料区域。浇筑复合材料区域前,应依次安装好钢边橡胶止水带、聚氨酯胶泥及钢板。最后浇筑桥面沥青铺装层(此处铺设的沥青是指老桥破除的沥青会比实际需要的面积大,铺的沥青用来填除本结构外多余面积部分)。
32.钢板具有如下作用:1、起到模板作用,2、防止施工时复合材料掉入拼接缝中,3、能增强复合材料在拼接缝位置的抗弯能力。
33.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