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0381发布日期:2022-05-11 13:43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城市的路面再也不是以前的泥路,都被水泥沥青等路面取代,而这些路面往往都是由阻水材料所铺就,因此这些路面是不透水的,在特定情况下就会给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透水混凝土属于绿色环保材料,是由骨料、水泥和水拌制而成的一种多孔混凝土,不含细骨料,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黏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具有透气、透水和质量轻的特点,能使雨水渗入地下,还原地下水,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及时补充,保持土壤湿度;可调节城市空间的温度和湿度,改善城市热循环,缓解热岛效应;下雨时防止路面积水,夜间不反光,增加路面安全性和通行舒适性。它虽然有一定的透水性,但是强度不是很大,一般为10-20mpa,目前,国内的透水性混凝土多用于人行道、自行车道等地面场所。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特点的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4.一种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底层、持力层以及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所述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为小孔隙透水层。
5.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中含有活性粉末,使得其粉体堆积紧密、合理且密实填充,形成高强度水泥基体,降低水泥浆体的孔隙率、改善透水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集料间的粘结,用在路面不但有利于水的渗透,还能有效阻挡树叶、树枝、垃圾等的堵塞,解决了自然降水而引起的内涝、水体发黑、发臭等问题;持力层可以传递上部负载,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
6.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持力层为带有预制孔洞的混凝土板。
7.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混凝土板的尺寸为800mm长
×
400mm宽
×
30mm厚。
8.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预制孔洞的直径为50mm。
9.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预制孔洞竖直开设,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预制孔洞阵列分布于所述混凝土板上。
10.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的厚度为80-100mm。
1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的抗压强度为30mpa,抗折强度为3.9mpa,透水系数为1.2mm/s。
12.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底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素土路基层和级配碎石层。
13.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级配碎石层的厚度为100mm。
14.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高强活性粉末混凝
土层中含有活性粉末,使得其粉体堆积紧密、合理且密实填充,形成高强度水泥基体,降低水泥浆体的孔隙率、改善透水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集料间的粘结,用在路面不但有利于水的渗透,还能有效阻挡树叶、树枝、垃圾等的堵塞,持力层可以传递上部负载,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带有预制孔洞的设计不但不容易发生堵塞,还有利于提高水的流速和流量,同时还降低了制作过程中的材料消耗,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节约了施工工期和人工费,并且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具有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特点。
15.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其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18.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19.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20.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底层1、持力层2以及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3,所述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为小孔隙透水层,孔隙率为11-35%。
21.所述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3按质量份数计包括:水泥1份、硅灰0.1份、水0.22份、高效减水剂0.1份、骨料7.6份。
22.本实施例的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3中含有活性粉末,使得其粉体堆积紧密、合理且密实填充,形成高强度水泥基体,降低水泥浆体的孔隙率、改善透水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集料间的粘结,用在路面不但有利于水的渗透,还能有效阻挡树叶、树枝、垃圾等的堵塞,解决了自然降水而引起的内涝、水体发黑、发臭等问题;持力层可以传递上部负载,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
23.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在20世纪90年代同法国一个实验室开发研究出的新型超高性能材料。它是在dsp(densified system containing ultra-fine particles)材料与纤维增强材料相复合的高技术混凝土。根据其组成和热处理方式的不同,这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以达到200mpa至800mpa;抗拉强度可以达到20mpa至50mpa;弹性模量为40gpa至60gpa;断裂韧性高达40000j/m2,是普通混凝土的250倍,可与金属铝媲美;氯离子渗透性是高强混凝土的1/25,抗渗透能力极强;300次快速冻融循环后,试样未受损,耐久性因子高达
100%;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抗弯强度与其自重之比接近于钢梁。rpc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可以解决目前的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抗拉强度不够高、脆性大、体积稳定性不良等缺点,同时还可以解决钢结构的投资高、防火性能差、易锈蚀等问题。
24.当透水层的空隙发生淤塞时,可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清理和疏通,恢复其透水性能,处理方法简单。
25.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持力层2为带有预制孔洞的混凝土板。主要目的是为了当边缘地带的基底层1产生孔洞时还能均匀传递上部荷载,保证结构强度。带有预制孔洞的设计不但不容易发生堵塞,还有利于提高水的流速和流量,同时还降低了制作过程中的材料消耗,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节约了施工工期和人工费,并且安全可靠,强度高于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3并且满足相关规范的使用要求。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3的厚度为80-100mm,抗压强度为30mpa,抗折强度为3.9mpa,透水系数为1.2mm/s,在实现较大的承载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地表水的渗流速度。上述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以及透水系数具体测试方法为:
27.根据db11/t 775-2010《透水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对现场搅拌的透水混凝土取样(即本实施例中的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制作三个尺寸为150mm
×
150mm
×
150mm的立方体进行力学性能(如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测试,并进行现场透水系数测试。
28.所述高效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盐或萘磺酸盐。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9.具体地,所述混凝土板的尺寸为800mm长
×
400mm宽
×
30mm厚,所述预制孔洞的直径为50mm。所述预制孔洞竖直开设,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预制孔洞阵列分布于所述混凝土板上。
30.当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3破损或者堵塞无法疏通时,通过机器切割利于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3的更换,同时该持力层2强度高,有效孔隙率高、形态特性优,使得该持力层2具有不易堵塞,排水能力强、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31.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基底层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素土路基层11和级配碎石层12。所述级配碎石层12的厚度为100mm,素土路基层11按设计标高进行铺设(可挖填)。
3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高强活性粉末混凝土层3中含有活性粉末,使得其粉体堆积紧密、合理且密实填充,形成高强度水泥基体,降低水泥浆体的孔隙率、改善透水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集料间的粘结,用在路面不但有利于水的渗透,还能有效阻挡树叶、树枝、垃圾等的堵塞,持力层可以传递上部负载,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强度;带有预制孔洞的设计不但不容易发生堵塞,还有利于提高水的流速和流量,同时还降低了制作过程中的材料消耗,施工效率大大提高,节约了施工工期和人工费,并且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度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具有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特点。
3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