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

文档序号:29603077发布日期:2022-04-09 10:4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道路工程路面铺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


背景技术:

2.沥青路面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桥面铺装、机场道面等。但是,沥青路面类似于黑体,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系数高达0.8-0.95,可吸收大量热量,尤其在夏季高温时节,沥青路面白天表面温度可达70℃左右。积聚的大量热量不易释放,路面在行车荷载等外力作用下容易发生车辙、推移、拥包、泛油等病害;路面高温持续时间长,会加速沥青材料的热老化;夜晚路面内部蓄积的大量热量缓慢释放到大气中,会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3.近年来,在全球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路面能量的收集与利用成为研究热点,交通能源融合也成为未来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利用热电材料的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可将路域环境中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若能将路面能量加以收集利用,不仅可以大大改善沥青路面在高温下的不足,还可以减弱道路用能系统对传统供能的依赖,如为传感器件、数据基站、交通标志等各类道路设施设备供电,为道路融雪化冰等服务,未来还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能量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进一步推动沥青路面智能化的发展。
4.因此,解决传统沥青路面的不足,实现交通能源的融合和沥青路面智能化是交通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热电路面,需进一步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使其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路面温度,减缓了路面高温病害,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利用温差发电技术,将沥青路面多余的热能收集并有效实现能量的绿色转化,实现沥青路面的自供能,有助于推动交通能源融合和交通智能化的进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路基,所述路基上铺设有塑料类基层,所述塑料类基层上铺设有绝热层,所述绝热层上铺设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上铺设有沥青路面面层;所述导热层的两侧分别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的两侧伸出,且所述导热层的两侧伸出部分的上端面均设置有温差发电片,两侧的所述温差发电片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降温液体槽和第二降温液体槽,所述第一降温液体槽和第二降温液体槽通过连接管连通,所述第二降温液体槽通过出水管和进水管连接有恒温循环冷却液箱。
8.进一步地,所述塑料类基层与所述绝热层之间设置有用于黏结二者的第一黏结层,所述绝热层与所述导热层之间设置有用于黏结二者的第二黏结层;所述导热层与所述沥青路面面层之间设置有用于黏结二者的第三黏结层。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黏结层、所述第二黏结层和所述第三黏结层均为环氧树脂黏结层或环氧沥青黏结层,厚度均为2~3mm。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黏结层为导热型黏结层。
11.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两侧伸出路面的长度为100~120mm,所述温差发电片沿行车方向均布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温差发电片间隔2~3mm;所述温差发电片与所述导热层通过导热硅胶粘贴;所述第一降温液体槽和第二降温液体槽与所述温差发电片通过导热硅胶粘贴。
12.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
13.进一步地,所述塑料类基层的厚度为700~800mm,所述塑料类基层包括若干塑料类基层单元,每个塑料类基层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凹槽,另一端设置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块,相邻两个塑料类基层单元的凹槽与凸块匹配卡合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绝热层选用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
15.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层采用q345d钢材料制成;所述导热层的厚度为10~15mm,若干所述导热层沿行车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所述导热层之间的间距为80~100mm。
16.进一步地,所述温差发电片为π形结构碲化铋基热电器件;所述温差发电片的尺寸为长80mm、宽50mm、厚3~5mm。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降温液体槽和第二降温液体槽为长1000~1200mm、宽100~120mm和高80~100mm的铝制空腔水槽,若干所述第一降温液体槽和第二降温液体槽沿行车方向分别设置在路两侧。
1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出水管和进水管均为直径为3cm的铝制管。
19.进一步地,所述恒温循环冷却液箱设置的温度为25℃。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路基,路基上铺设有塑料类基层,塑料类基层上铺设有绝热层,绝热层上铺设有导热层,导热层上铺设有沥青路面面层,提出路基-塑料类基层-绝热层-导热层-沥青路面面层自下而上的沥青路面结构,结构设计合理。塑料类基层,其价格低廉,施工简便,养护维修方便。在塑料类基层上铺设绝热层,能防止路面吸收的热量继续向地面下方传导,确保能够在钢板上聚集高热量;同时能保证塑料类基层在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期间不发生不可恢复变形,从而有效保证路面结构的耐久性。在绝热层上铺设有导热层,导热系数高,同时能有效满足行车荷载对路面强度的要求。在导热层上铺设有沥青路面面层,沥青路面面层能够高效的吸收热量,且将其厚度控制在20~40mm,确保其吸收的热量能够有效的传导到导热层处,同时也能够满足道路路面的行驶要求。绝热层与沥青路面面层之间设置的导热层将热量导出至温差发电片处,温差发电片上设置的降温液体槽,降温液体槽内通入恒温循环冷却液对温差发电片进行降温形成温度差,产生温度差能,继而可转化为电能。可见,本实用新型将温差发电技术与道路工程相结合,依靠路表与路域环境持续的温度差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可有效降低路面温度,减缓路面高温病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减弱道路用能系统对传统供能的依赖,实现交通能源融合,促进交通“绿色”化、智能化的发展。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沥青路面不易释放的大量热量,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其结构简单,铺筑工艺简便,能量转换效率高,可操作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等路面结构中。另外,在路基与绝热层之间设置有塑料类基层,
代替现有大多数沥青路面中的半刚性基层,可以有效解决半刚性基层导致的反射裂缝问题,降低施工成本,节约施工时间,保证施工质量。塑料类基层由废旧塑料碎渣经处理后压实成型而制成,有效实现废物利用,绿色环保。当塑料类基层达到使用年限后,还可重新破碎、处理、压实成型,实现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加深了沥青路面“绿色”发展的内涵。
21.进一步地,塑料类基层包括若干塑料类基层单元,每个塑料类基层单元的一端设置凹槽,另一端设置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块,相邻两个塑料类基层单元的凹槽与凸块配合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能够使得塑料类基层结构更加稳定牢固,保证塑料类基层的平整度。
22.进一步地,设置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薄板绝热层,能够有效隔绝钢板接缝焊接时和沥青路面面层铺设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层向下传递,确保塑料类基层在铺设面层时不变形,保证塑料类基层在使用年限内的稳定性、耐久性。在路面使用期间,可保证在导热层上聚集大量的热量,使热端模块达到良好的热量收集效果,经济适用,节约成本。
2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将恒温循环冷却液箱里的水通入降温液体槽作为冷端,优化了冷端模块的配置,保证了冷端模块的冷却效果,有效形成温差。恒温循环水作为降温模块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降温方式,在降温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潮流。
24.进一步地,相邻两导热层之间的间距为80~100mm,既保证了导热板高效的传热效率又保证了温差发电沥青路面结构在反复的荷载作用下结构的耐久性能。
25.进一步地,所用黏结层为环氧树脂黏结层或环氧沥青黏结层,厚度均为2~3mm,能够保证钢板导热层性能,控制环氧树脂黏结层厚度能够控制环氧树脂的固化时间,减小沥青树脂的流动性,既确保了黏结性达到施工要求,又能保证工期按时完成。
26.进一步地,导热层与沥青路面面层之间设置导热型黏结层,加快了路面面层吸收的热量向钢板过渡层传递的速度,快速消除温度应力对沥青路面结构产生的影响,保证了路面结构的稳定性及耐久性。
27.进一步地,温差发电片为π形结构碲化铋基热电器件,能量转换性能良好。
28.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温差发电片间隔2~3mm,综合考虑了金属板的热胀冷缩现象与温差发电发电能力,既可以有效避免金属板热胀冷缩对温差发电片布设太密造成不良影响,又保证了温差发电的最大发电效率。
29.进一步地,降温液体槽和连接管为铝制,轻量化、相对容易加工,且不易生锈,耐用性好。
30.进一步地,降温液体槽的侧表面设置有隔温板,能够隔绝沥青路面的温度传递到降温模块,保证了降温模块的温度不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进而确保能量转换模块处形成更大的温差,从而保证发电量。
31.进一步地,恒温循环冷却液箱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上都装有流量计,能有效检测并控制水流量的大小。
3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热电沥青路面结构,优化了路面及路域热量收集效果,也改善沥青路面在高温下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绿色环保的降温方式,将恒温循环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通入降温液体槽作为冷却液,优化了热电路面冷端模块的配置。本实用新型利用温差发电技术,使路面及路域的热能转化为可利用的电能,减弱了道路用能系统对传统供能的依赖,如为传感器件、数据基站、交通标志等各类道路设施设备供电,为道路融雪化冰等服务,未来还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能量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推动
交通能源融合和交通智能化的进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装置示意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路面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路基;2-塑料类基层;3-绝热层;4-导热层;5-沥青路面面层;6-温差发发电片;7-第一降温液体槽;8-第二降温液体槽;9-连接管;10-出水管;11-进水管;12-恒温循环冷却液箱;13-第一黏结层;14-第二黏结层;15-第三黏结层;16-第一流量计;17-第二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结合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一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包括路基1,路基1上铺设有塑料类基层2,塑料类基层2上铺设有绝热层3,绝热层3上铺设有导热层4,导热层4上铺设有沥青路面面层5,优选的,导热层4为钢板导热层。具体地说,塑料类基层2与绝热层3之间设置有用于黏结二者的第一黏结层13,绝热层3与导热层4之间设置用于黏结二者的第二黏结层14;导热层4与沥青路面面层5之间设置第三黏结层15,优选的,第三黏结层15为导热型黏结层。
40.导热层4的两侧分别从沥青路面面层5的两侧伸出,且导热层4的两侧伸出部分的上端面均设置有用于将温差能转化为电能的温差发电片6,两侧的温差发电片6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降温液体槽7和第二降温液体槽8,第一降温液体槽7和第二降温液体槽8通过连接管9连通,第二降温液体槽8通过出水管10和进水管11连接有恒温循环冷却液箱12。优选的,在出水管10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计16,在进水管11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17,第一流量计16和第二流量计17用于监测液体流量。
41.优选的,恒温循环冷却液箱12为恒温循环水浴箱,即第一降温液体槽7和第二降温液体槽8内通入恒温循环冷却液箱12中的水作为冷却液。
42.优选的,恒温循环冷却液箱12设置的温度为25℃。
4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塑料类基层2厚700~800mm,塑料类基层2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通用塑料包括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abs,工程塑料包括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酯或聚苯醚。塑料类基层2包括若干塑料类基层单元,
每个塑料类基层单元长度为10m,厚度为700~800mm;每个塑料类基层单元的一端设置凹槽,另一端设置与凹槽匹配的凸块,相邻两个塑料类基层单元的凹槽与凸块配合连接。
4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绝热层3选用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厚5~10mm,以20m为一个长度单元;若干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沿路面方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之间的间距为2~3mm。第一黏结层13、第二黏结层14和第三黏结层15均为环氧树脂黏结层。
4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导热层4厚10~15mm,以50m为一个长度单元,采用q345d钢材料制成,钢板过渡层在垂直于路面行车方向两侧伸出路面100~120mm。
4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沥青路面面层5的混合料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设计,使用sbs改性沥青,采用sma-13级配。
4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温差发电片6的长为80mm、宽为50mm、厚为3~5mm,沿路面行车方向间隔2~3mm粘贴,温差发电片6与导热层4通过导热硅胶粘贴。
4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一优选实施方式,第一降温液体槽7和第二降温液体槽8为长1000~1200mm、宽100~120mm和高80~100mm的铝制水槽,若干第一降温液体槽7和第二降温液体槽8沿路面方向设置在两侧。优选的,第一降温液体槽7和第二降温液体槽8的侧表面还设置有隔温板。第一降温液体槽7和第二降温液体槽8通过连接管9接通,通过出水管10和进水管11与恒温循环冷却液箱12接通。连接管9、进水管11、出水管10均为直径3cm的铝制管。
4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某一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基于冷却液循环的热电沥青路面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50.步骤一、测量放样及塑料类基层铺设
51.测量放样具体如下:根据现场施工图在路基1上放出中心线和边线,并保证路基的平整、清洁干净,并在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52.塑料类基层2的铺设具体如下:
53.1)工厂化生产塑料类基层板
54.将废弃塑料回收、破碎,在加工中心经过处理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塑料类基层板加工,其抗压强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55.2)塑料类基层的运送与铺装
56.塑料类基层板加工成型后,将其装入运送车辆运送到施工现场,采用修路车直接铺装,使用不锈钢螺钉将每一块塑料类基层板的四个角固定在路基1上。
57.3)塑料类基层的碾压
58.塑料类基层板体铺装完成后,采用钢轮压路机在塑料类基层2上碾压3~5遍。
59.4)塑料类基层的灌缝
60.采用灌封胶浇灌每块塑料类基层板体之间的缝隙,浇灌完后马上清理塑料类基层2表面,保证塑料类基层2干净、整洁。
61.步骤二、黏结材料工艺准备、涂覆黏结层
62.黏结材料工艺准备具体如下:所需黏结材料有环氧树脂、脱色沥青、稳定剂、固化剂、增韧剂、流平剂、促进剂、相容剂;由专用车辆将原材料运送到指定材料成型工作站,在工作站按照设计配比配制环氧树脂和沥青树脂;在施工现场配备刷胶辊及刷胶滚刷若干;
63.涂覆环氧树脂黏结层具体如下:
64.1)计算环氧树脂用量
65.环氧树脂黏结层的涂覆须控制厚度为2~3mm,计算整幅路面每10m刚性基层表面环氧树脂用量,以10m为一个单元涂覆;
66.2)涂覆环氧树脂
67.在常温下用刷胶滚刷将配制的环氧树脂涂覆于干燥清洁的刚性基层表面,须用刷胶刷先对工作台面涂刷3~4遍,之后采用刷胶辊涂刷2~3遍,保证环氧树脂涂覆的均匀性,刷胶的时间间隔视适时环境而定,具体参考环氧树脂材料使用说明;
68.步骤三、铺设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绝热层
69.1)预制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
70.按照设计图纸在指定预制中心预制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隔热层厚5~10mm,在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隔热层上撒布粒径为2.36~4.75mm的细集料。
71.2)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的运送与装配
72.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预制成型后,将其装入运送车辆运送到施工现场,采用修路车分幅装配,装配须在步骤二黏结层黏结料固化前完成。
73.3)灌缝
74.待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装配完成后采用灌封胶浇灌每块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之间的缝隙,浇灌完后马上清理玻璃纤维增加聚合物板表面,保证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表面干净、整洁。
75.步骤四、涂覆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与钢板过渡层黏结层
76.1)计算环氧树脂用量
77.环氧树脂黏结层的涂覆须控制厚度为2~3mm,计算整幅路面每10m刚性基层表面环氧树脂用量,以10m为一个单元涂覆;
78.2)涂覆环氧树脂
79.在常温下用刷胶滚刷将配制的环氧树脂涂覆于干燥清洁的刚性基层表面,须用刷胶刷先对工作台面涂刷3~4遍,之后采用刷胶辊涂刷2~3遍,保证环氧树脂涂覆的均匀性,刷胶的时间间隔视适时环境而定,具体参考环氧树脂材料使用说明;
80.步骤五、铺设钢板导热层
81.1)钢板的运送与装配
82.采用修路车运载和安装钢板,分幅安装,与玻璃纤维增加聚合物薄板表面形成错缝,安装须在步骤四黏结层黏结料固化前完成。
83.2)焊接
84.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钢板之间的缝隙。
85.步骤六、涂覆钢板导热层与沥青路面面层间的黏结层
86.1)计算环氧沥青用量
87.步骤五之后1~2小时内涂覆环氧沥青黏结层,控制环氧沥青黏结层为2~3mm,计算整幅路面每10m钢板上铺设的环氧沥青用量,以10m为一个单元涂覆;
88.2)涂覆环氧沥青
89.在常温下用刷胶滚刷将配制的环氧沥青涂覆于钢板表面,须用刷胶刷先对工作台面涂刷2~3遍,之后采用刷胶辊涂刷1~2遍,保证环氧沥青涂覆的均匀性,环氧沥青的涂覆时间间隔视适时环境而定,具体参考环氧沥青使用说明;
90.步骤七、铺筑沥青混合料面层
91.1)配合比设计
92.沥青面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沥青混合料面层厚20~40mm,采用sma-13级配的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93.2)拌和与运输
94.沥青混合料面层混合料的拌和采用沥青拌合站集中制备后用车辆运送到施工现场,沥青面层混合料的运输条件与普通道路沥青混合料相同;
95.3)摊铺与压实
96.摊铺时控制混合料离第一边线20~30mm,然后采用钢筒式压路机碾压2遍,接着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3遍,最后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3遍;
97.步骤八、黏接温差发电片
98.1)黏贴面处理
99.沥青混合料面层碾压成型4~5小时后进行温差发电片的黏接;先采用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清洗各导热板伸出沥青混合料面层到路侧的100~120mm部分,之后采用棉纱布擦拭导热板表面;
100.2)黏接
101.黏贴面处理20~30分钟后采用导热硅胶黏接温差发电片热端表面于导热板表面,导热板表面和温差发电片热端表面均涂抹导热硅胶,并刮平;
102.步骤九、黏接降温水槽
103.1)黏贴面处理
104.黏接温差发电片后24~48小时内进行降温水槽的黏接,降温模块为铝制水槽,在水槽底面拉毛设槽增加粗糙度,先用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清洗底表面,之后采用棉纱布擦拭各水槽底表面;
105.2)黏接
106.黏贴面处理20~30分钟后采用导热硅胶黏接槽状铝制水槽底表面于温差发电片冷端表面,均涂抹导热硅胶并刮平;
107.步骤十、补修温差发电沥青路面降温水槽与沥青混合料面层缝隙、覆盖隔温层
108.1)缝隙处理
109.黏接温差发电沥青路面降温模块后24~48小时内进行补修温差发电沥青路面降温水槽与沥青混合料面层之间的缝隙,在温差发电沥青路面降温水槽侧表面贴一层2~3mm隔温保温板;
110.2)灌缝
111.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人工填补温差发电沥青路面降温模块与沥青混合料面层缝隙,对于填补的缝隙采用小型钢轮压路机静压3~5遍;
112.步骤十一、连接水槽与恒温循环水浴箱
113.1)安装水槽间的连接管
114.将铝制连接管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侧水槽预留的管孔上,形成如图1所示的连通路。管口与管孔连接处用防水胶密封做防水处理。
115.2)安装水槽与恒温循环水浴箱制间的出水管、进水管
116.将出水管安装在恒温循环水浴箱预留的出水孔和近侧水槽预留的管孔之间,将进水管安装在恒温循环水浴箱预留的进水孔和近侧水槽预留的管孔之间。管口与管孔连接处用防水胶密封做防水处理。
117.3)安装流量计
118.在出水管、进水管上均安装一个流量计,以监控水流量。
119.下面结合具体参数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120.实施例一:
121.首先根据现场施工图在路基上放出路面结构中线和第一边线,并沿第一边线外100mm处放出第二边线,沿路中心每隔1000mm测一高程,标高和路拱横坡每隔15000mm设一中心桩;然后以装配式abs板做路面基层,abs基层板加工成型后,将其装入运送车辆运送到施工现场,采用修路车直接铺装,使用不锈钢螺钉将每一块abs基层板的四个角固定在路基1上,铺装完成后,采用钢轮压路机在塑料类基层2上碾压3~5遍,采用灌封胶浇灌每块abs板体之间的缝隙,浇灌完后马上清理塑料类基层2表面,保证塑料类基层2干净、整洁;接着进行环氧树脂和环氧沥青的制备;制备完成后进行环氧树脂黏结层的涂覆,计算环氧树脂用量,控制环氧树脂涂覆厚度为2mm,先用刷胶刷对工作台面涂刷3遍,接着采用刷胶辊涂刷2遍,每遍间隔时间为20分钟;环氧树脂涂覆30分钟后铺筑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板厚为5mm,在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隔热层上撒布粒径为2.36~4.75mm的细集料,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预制成型后,将其装入运送车辆运送到施工现场,采用修路车分幅装配,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外边缘与路面第一边线平齐,并预留两块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缝隙为2mm,装配完成后采用灌封胶进行灌缝,并将表面清理干净;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铺筑1小时后涂覆环氧树脂黏结层,计算环氧树脂用量,控制环氧树脂涂覆厚度为2mm,先用刷胶刷对工作台面涂刷3遍,之后采用刷胶辊涂刷2遍,每遍间隔时间为20分钟;环氧树脂涂覆30分钟后铺设钢板导热层,采用修路车运载和安装钢板,分幅安装,与玻璃纤维增加聚合物薄板表面形成错缝,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钢板之间的缝隙;接着在1小时内涂覆环氧沥青黏结层,控制环氧沥青涂覆厚度为2mm,先用刷胶刷对工作台面涂刷2遍,之后采用刷胶辊涂刷1遍,每遍间隔时间为20分钟;然后进行沥青混合料面层铺筑,控制面层厚度40mm,采用sma-13级配,摊铺时控制混合料边缘离第一边线20mm,采先用钢筒式压路机碾压2遍,然后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3遍,最后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3遍;铺筑沥青混合料面层4小时后黏接温差发电片,先采用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清洗钢板伸出沥青混合料面层到路侧的100~120mm部分,之后采用棉纱布擦拭钢板表面,20分钟后用导热硅胶黏接温差发电片热端于钢板表面;24小时进行降温水槽的黏接,在铝制水槽底面拉毛设槽增加粗糙度,先用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清洗底表面,之后采用棉纱布擦拭水槽底表面,25分钟后采用导热硅胶黏接槽状铝制水槽底表面温差发电片冷端表面,均涂抹导热硅胶并刮平;24小时修补铝制水槽与沥青混合料面层之间的缝隙,在降温水槽侧表面贴一层2mm隔温保温板,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人工填补温差发电沥青路面降温模块与沥青混合料面层缝隙,对于填补的缝隙采用小型钢轮压路机静压3~5遍;接下来安装水槽间的连接管、水槽与恒温循环水浴箱间的出水管、进水管,
管口与管孔连接处均用防水胶密封做防水处理,再在出水管、进水管上均安装一个流量计。最后对温差发电沥青路面进行交工验收,整个铺筑过程结束,开放交通。
122.实施例二:
123.首先根据现场施工图在路基上放出路面结构中线和第一边线,并沿第一边线外120mm处放出第二边线,沿路中心每隔1000mm测一高程,标高和路拱横坡每隔15000mm设一中心桩;然后以装配式聚酰胺板做路面基层,聚酰胺基层板加工成型后,将其装入运送车辆运送到施工现场,采用修路车直接铺装,使用不锈钢螺钉将每一块聚酰胺基层板的四个角固定在路基1上,铺装完成后,采用钢轮压路机在塑料类基层2上碾压3~5遍,采用灌封胶浇灌每块板体之间的缝隙,浇灌完后马上清理塑料类基层2表面,保证塑料类基层2干净、整洁;接着进行环氧树脂和环氧沥青的制备;制备完成后进行环氧树脂黏结层的涂覆,计算环氧树脂用量,控制环氧树脂涂覆厚度为2mm,先用刷胶刷对工作台面涂刷3遍,接着采用刷胶辊涂刷2遍,每遍间隔时间为20分钟;环氧树脂涂覆30分钟后铺筑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板厚为5mm,在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隔热层上撒布粒径为2.36~4.75mm的细集料,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预制成型后,将其装入运送车辆运送到施工现场,采用修路车分幅装配,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外边缘与路面第一边线平齐,并预留两块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缝隙为2mm,装配完成后采用灌封胶进行灌缝,并将表面清理干净;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板铺筑1小时后涂覆环氧树脂黏结层,计算环氧树脂用量,控制环氧树脂涂覆厚度为2mm,先用刷胶刷对工作台面涂刷3遍,之后采用刷胶辊涂刷2遍,每遍间隔时间为20分钟;环氧树脂涂覆30分钟后铺设钢板导热层,采用修路车运载和安装钢板,分幅安装,与玻璃纤维增加聚合物薄板表面形成错缝,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钢板之间的缝隙;接着在1小时内涂覆环氧沥青黏结层,控制环氧沥青涂覆厚度为2mm,先用刷胶刷对工作台面涂刷2遍,之后采用刷胶辊涂刷1遍,每遍间隔时间为20分钟;然后进行沥青混合料面层铺筑,控制面层厚度40mm,采用sma-13级配,摊铺时控制混合料边缘离第一边线20mm,采先用钢筒式压路机碾压2遍,然后采用胶轮压路机碾压3遍,最后采用振动压路机静压3遍;铺筑沥青混合料面层4小时后黏接温差发电片,先采用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清洗钢板伸出沥青混合料面层到路侧的100~120mm部分,之后采用棉纱布擦拭钢板表面,20分钟后用导热硅胶黏接温差发电片热端于钢板表面;24小时进行降温水槽的黏接,在铝制水槽底面拉毛设槽增加粗糙度,先用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清洗底表面,之后采用棉纱布擦拭水槽底表面,25分钟后采用导热硅胶黏接槽状铝制水槽底表面温差发电片冷端表面,均涂抹导热硅胶并刮平;24小时修补铝制水槽与沥青混合料面层之间的缝隙,在降温水槽侧表面贴一层2mm隔温保温板,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人工填补温差发电沥青路面降温模块与沥青混合料面层缝隙,对于填补的缝隙采用小型钢轮压路机静压3~5遍;接下来安装水槽间的连接管、水槽与恒温循环水浴箱间的出水管、进水管,管口与管孔连接处均用防水胶密封做防水处理,再在出水管、进水管上均安装一个流量计。最后对温差发电沥青路面进行交工验收,整个铺筑过程结束,开放交通。
12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
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