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15697发布日期:2022-05-31 14:1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常常会在施工场所的周围安置警示牌,避免其他人员误入施工场所,从而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3.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建筑工程装置:
4.(1)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现有的装置在不同的环境使用需要调整安全警示装置的高度或者角度进行使用,现有的装置不便于变换角度和不便于调整高度使用;
5.(2)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在施工环境中空气中的尘土过多,安全警示装置容易堆积尘土,影响装置的正常警示效果,需要经常去擦拭,现有的装置不便于对该装置进行快速擦拭。
6.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存在不便于变换角度和不便于调整高度使用,不便于对该装置进行快速擦拭的问题。
9.(二)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1.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四角分别连接有滚轮,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顶部对称连接有支撑腿,两个所述支撑腿之间连接有支撑片,两个所述支撑腿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连接有远程信息传感器,所述远程信息传感器的一侧设置有风力传感叶片;
12.两个所述支撑腿的一侧设置有警示板,所述警示板的顶部连接有遮挡板,所述遮挡板的顶部对称连接有警示灯,所述警示板一侧壁设置有清理套筒。
13.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柱,所述旋转板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柱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旋转板的一侧壁设置有第一限位调节栓,所述旋转板的一侧壁开设有与第一限位调节栓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所述限位柱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
14.优选的,所述支撑片的一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限位调节栓,所述支撑片的一侧壁对称开设有多个与第二限位调节栓相适配的多个第二螺纹孔。
15.优选的,所述警示板的一侧壁连接有固定调节板,所述固定调节板的一侧壁对称开设有与多个第二螺纹孔相适配的第三螺纹孔,每个所述第三螺纹孔分别与第二限位调节栓相适配。
16.优选的,所述远程信息传感器的一侧壁连接有风力传感支撑柱,所述风力传感支撑柱的底部与固定板的顶部相连接,所述风力传感支撑柱的顶部套接有旋转套筒,多个所述风力传感叶片分别与旋转套筒的外表面相连接。
17.优选的,所述清理套筒两端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滑块,每个所述滑块的一端分别连接有限位固定板,每个所述滑块的底部均连接有限位套筒,所述清理套筒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轴,每个所述限位套筒分别套接在连接轴的外表面,所述清理套筒的外表面粘连有清理毛刷。
18.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滑块的一端连接有推动杆,所述警示板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滑块相适配的滑槽,每个所述限位固定板分别设置在警示板远离清理套筒的一侧壁,每个所述滑块分别与限位固定板螺纹连接。
19.(三)有益效果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
21.(1)通过旋转板、支撑板、第一限位调节栓、限位柱与支撑腿配合使用,便于对警示板进行旋转角度使用,便于警示板在不同的使用环境进行角度变换使用,通过支撑片、固定调节板和第二限位调节栓配合使用,便于对警示板进行快速高度调整使用,通过使用支撑板和滚轮,便于警示板调整位置使用,通过使用警示灯,在夜晚可以提高警示效果,通过使用风力传感叶片和远程信息传感器,便于对施工地进行风力检测,增加警示板的多功能性。
22.(2)通过清理套筒、限位套筒、连接轴、滑块、限位固定板和推动杆配合使用,可以快速对警示板进行清理,工作人员经过警示板时就可以通过移动推动杆带动清理套筒对警示板进行清理,更加便捷的对警示板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的旋转板主视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的风力传感叶片主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的支撑片主视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4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的a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的警示板主视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本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的清理套筒主视结构示意图。
30.图中:支撑腿1,支撑片2,警示板3,固定板4,风力传感叶片5,旋转套筒501,警示灯6,旋转板7,支撑板8,滚轮9,第一限位调节栓11,限位柱12,第二螺纹孔13,第二限位调节栓14,远程信息传感器15,风力传感支撑柱16,清理套筒17,限位套筒18,连接轴19,滑块20,限位固定板21,推动杆22,遮挡板23。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2.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包括支撑板8,支撑板8底部的四角分别连接有滚轮9,支撑板8的顶部设置有旋转板7,旋转板7顶部对称连接有支撑腿1,两个支撑腿1之间连接有支撑片2,两个支撑腿1的顶部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顶部连接有远程信息传感器15,远程信息传感器15的一侧设置有风力传感叶片5,滚轮9为自带有制动的万向轮;
33.两个支撑腿1的一侧设置有警示板3,警示板3的顶部连接有遮挡板23,遮挡板23的顶部对称连接有警示灯6,警示板3一侧壁设置有清理套筒17。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支撑板8的顶部连接有限位柱12,旋转板7的底部开设有与限位柱12相适配的限位槽,旋转板7的一侧壁设置有第一限位调节栓11,旋转板7的一侧壁开设有与第一限位调节栓11相适配的第一螺纹孔,限位柱12的外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路,通过使用该装置,便于在旋转板7旋转后对旋转板7进行固定。
3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支撑片2的一侧壁对称设置有第二限位调节栓14,支撑片2的一侧壁对称开设有多个与第二限位调节栓14相适配的多个第二螺纹孔13。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警示板3的一侧壁连接有固定调节板,固定调节板的一侧壁对称开设有与多个第二螺纹孔13相适配的第三螺纹孔,每个第三螺纹孔分别与第二限位调节栓14相适配,通过使用该装置,便于对警示板3进行高度调节,调节后便于对警示板3进行固定。
3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远程信息传感器15的一侧壁连接有风力传感支撑柱16,风力传感支撑柱16的底部与固定板4的顶部相连接,风力传感支撑柱16的顶部套接有旋转套筒501,多个风力传感叶片5分别与旋转套筒501的外表面相连接,通过使用该装置,使风力传感叶片5和旋转套筒501在风力传感支撑柱16进行转动使用。
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清理套筒17两端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滑块20,每个滑块20的一端分别连接有限位固定板21,每个滑块20的底部均连接有限位套筒18,清理套筒1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轴19,每个限位套筒18分别套接在连接轴19的外表面,清理套筒17的外表面粘连有清理毛刷。
3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其中一个滑块20的一端连接有推动杆22,警示板3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滑块20相适配的滑槽,每个限位固定板21分别设置在警示板3远离清理套筒17的一侧壁,每个滑块20分别与限位固定板21螺纹连接。
40.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建筑工程管理用安全警示装置时,首先通过移动滚轮9使警示板3移动到相应位置,通过调整第一限位调节栓11使旋转板7在限位柱12上变换角度,从而使警示板3变换角度使用,通过调整第二限位调节栓14使警示板3和固定调节板在支撑片2上进行上下高速调整,再通过第二限位调节栓14对警示板3进行固定,将远程信息传感器15与外部的控制器电连接,通过风力传感叶片5的转动,将转动信息通过远程信
息传感器15传递到外部的控制器,警示灯6与外部的电源电连接,通过移动推动杆22带动滑块20在警示板3上的滑槽上移动,限位固定板21在警示板3的另一侧对清理套筒17进行位置限定,通过滑块20带动清理套筒17进行移动,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41.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