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钢-混组合梁桥桥面现浇段开裂的机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34107发布日期:2022-06-25 11:54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解钢-混组合梁桥桥面现浇段开裂的机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工程和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是一种缓解桥面现浇段开裂的机构装置。


背景技术:

2.预制装配式组合梁具有整体受力经济、施工便利等突出优点,然而施工中发现组合梁混凝土桥面板现浇段往往容易出现裂缝,且较普遍为桥面板底部的横向裂缝。这一现象已在中国国内多座装配式组合梁施工过程中出现,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根据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发现现浇混凝土桥面段的水化热是导致现浇桥面开裂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预制混凝土和现浇混凝土之间的连接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解钢-混组合梁桥桥面现浇段开裂的机构装置,通过转移过多的不均匀水化热以及预应力张拉手段,可以有效换件混凝土的变形不协调造成的开裂,并可以在运营过程中通过预应力钢筋将现浇段混凝土承受的力有效转移到结构其他部分,缓解现浇段开裂。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缓解钢-混组合梁桥桥面现浇段开裂的机构装置,包括钢梁一、钢梁二、混凝土板一、混凝土板二、现浇混凝土板和用于通过冷却循环实现冷却的冷却系统,所述钢梁一和钢梁二安装在桥墩上,所述混凝土板一和混凝土板二安装在所述钢梁一和钢梁二上方,所述混凝土板一内部设置张拉管一,所述混凝土板二的内部设置张拉管二;所述现浇混凝土板通过现浇浇筑在所述混凝土板一和混凝土板二之间,所述现浇混凝土板内部设置预埋张拉管,所述预埋张拉管的两端分别与张拉管一、张拉管二连通,所述张拉管一、张拉管二分别与冷却系统连通。
6.本实用新型中,在养护冷却过程中,所述冷却系统连接所述混凝土板一、混凝土板二上的张拉管一、张拉管二,以及现浇混凝土板的预埋张拉管,实现有效冷却;保证所述现浇混凝土板养护时内部温度不过热,使内部温度趋于均匀。
7.进一步,所述混凝土板一和现浇混凝土板、混凝土板二和现浇混凝土板之间通过预应力钢筋连接,锚具设置在所述预应力钢筋的两端。
8.再进一步,采用抗剪连接件将所述混凝土板一和混凝土板二固定在所述钢梁一和钢梁二上;
9.优选的,所述张拉管一和张拉管二采用带有外螺纹的钢管,所述张拉管一和张拉管二焊接于所述混凝土板一和混凝土板二中的钢筋笼上。
10.所述现浇混凝土板内设置预埋张拉管,并在所述浇混凝土板的两端预设槽口,所述预设槽口采用槽口形式,在槽口中设置所述预埋张拉管。
11.更进一步,所述冷却系统可以是冷却水系统或油泵系统。
12.优选的,所述油泵系统包括出油箱、冷却箱、进油储存箱、出油管分配出油管、分配支出油管、进油管、分配进油管和分配支进油管,所述进油储存箱与冷却箱的进口连通,所述冷却箱的出口与出油箱连通;所述出油箱、出油管、分配出油管和分配支出油管为所述油泵系统的出油路线;所述进油储存箱、进油管、分配进油管、分配支进油管为所述油泵系统的进油路线;所述出油路线、进油路线分别与所述张拉管一、张拉管二连通。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通过转移过多的不均匀水化热以及预应力张拉手段,可以有效换件混凝土的变形不协调造成的开裂,并可以在运营过程中通过预应力钢筋将现浇段混凝土承受的力有效转移到结构其他部分,缓解现浇段开裂。
附图说明
14.图1为一种缓解钢-混组合梁桥桥面现浇段开裂的机构装置未浇筑混凝土前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一种缓解钢-混组合梁桥桥面现浇段开裂的机构装置浇筑混凝土后散热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桥面张拉机构示意图;
17.图中:11为钢梁一,12为钢梁二,21为混凝土板一,22为混凝土板二,211为张拉管一,221为张拉管二,3为现浇混凝土板,31 为预埋张拉管,32为预设槽口;4为预应力钢筋,5为油泵,51为出油箱,52为冷却箱,53为进油储存箱,511为出油管,512为分配出油管,513为分配支出油管,531为进油管,532为分配进油管,533 为分配支进油管,6为锚具。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9.参照图1~图3,一种缓解钢-混组合梁桥桥面现浇段开裂的机构装置,包括钢梁一11、钢梁二12、混凝土板一21、混凝土板二22、张拉管一211、张拉管二221、现浇混凝土板3、预埋张拉管31、预设槽口32、预应力钢筋4、冷却系统5、出油箱51、冷却箱52、进油储存箱53、出油管511、分配出油管512、分配支出油管513、进油管 531、分配进油管532、分配支进油管533和锚具6,所述钢梁一11 和钢梁二12安装在桥墩上;所述混凝土板一21和混凝土板二22安装在所述钢梁一11和钢梁二12上方,所述张拉管一211,张拉管二221,分别预制在所述混凝土板一21和混凝土板二22内部,所述预埋张拉管31预制在所述现浇混凝土板3内部;所述现浇混凝土板3通过现浇浇筑在所述混凝土板一21和混凝土板二22之间;在养护冷却过程中,所述油泵系统5连接所述混凝土板一21,混凝土板二22上的张拉管一211,张拉管二221,所述预应力钢筋4用于连接混凝土板一21,混凝土板二22和现浇混凝土板3,锚具6设置在所述预应力钢筋4的两端。
20.本实用新型中,在养护冷却过程中,所述冷却系统5连接所述混凝土板一、混凝土板二上的张拉管一、张拉管二,以及现浇混凝土板的预埋张拉管,实现有效冷却;保证所述现浇混凝土板3养护时内部温度不过热,使内部温度趋于均匀。
21.所述钢梁一11和钢梁二12采用桥梁用钢材,例如q345qc。
22.进一步,采用抗剪连接件(例如栓钉)将所述混凝土板一21和混凝土板二22固定在所述钢梁一11和钢梁二12上;
23.进一步,在所述混凝土板一21和混凝土板二22预制时,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设置所述张拉管一211和张拉管二221;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板一21和混凝土板二22采用桥梁用混凝土牌号;优选的,所述张拉管一211和张拉管二221采用带有外螺纹的钢管,材料和所述混凝土板一21和混凝土板二22中的钢材相同;优选的,所述张拉管一 211和张拉管二221焊接于所述混凝土板一21和混凝土板二22中的钢筋笼上;
24.进一步,所述现浇混凝土板3内设置预埋张拉管31,并在所述浇混凝土板3的两端预设槽口32;优选的,所述预埋张拉管31优选采用高分子材料塑料管;优选的,所述预设槽口32采用槽口形式,在槽口中设置所述预埋张拉管31;优选的,所述预埋张拉管31与所述张拉管一211和张拉管二221可以对接;
25.所述预应力钢筋4设置于所述预埋张拉管31与所述张拉管一211 和张拉管二221内,采用千斤顶和所述锚具6进行张拉固定;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钢筋4优选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或者钢绞线;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钢筋4张拉强度不应超过预应力钢筋4强度的70%;
26.在所述现浇混凝土板3浇筑养护期间,所述冷却系统5与所述混凝土板一21,混凝土板二22上的张拉管一211,张拉管二221,进行物理降温,保证所述现浇混凝土板3养护时内部温度不过热,使内部温度趋于均匀;
27.更进一步,所述冷却系统可以是冷却水系统或油泵系统。
28.优选的,所述油泵系统5包括出油箱51、冷却箱52、进油储存箱 53、出油管511、分配出油管512、分配支出油管513、进油管531、分配进油管532和分配支进油管533;
29.优选的,所述出油箱51、出油管511、分配出油管512、分配支出油管513为所述油泵系统5的出油路线;
30.优选的,所述进油储存箱53、进油管531、分配进油管532、分配支进油管533为所述油泵系统5的进油路线;
31.优选的,所述出油箱51、出油管511、分配出油管512、分配支出油管513形成的所述油泵系统5出油路线和所述进油储存箱53、进油管531、分配进油管532、分配支进油管533形成的所述油泵系统5 进油路线合成水化热转移循环路线;
32.优选的,所述冷却箱52将回收较高温度的进油冷却成较低温度的出油,以此达到循环冷却所述现浇混凝土板3内部水化热的作用;优选的,所述冷却箱52将较高温度的油统一冷却至18~25℃。
33.本实施例中,现浇混凝土板3时,制作现浇混凝土板3的模板和钢筋笼并进行浇筑,在现浇混凝土板3预先设置预埋张拉管31和预设槽口32,在预设槽口32处,将预埋张拉管31和所述混凝土板一21,混凝土板二22的张拉管一211,张拉管二221进行有效连接;将油泵系统5的出油箱51,冷却箱52,进油储存箱53,出油管511,分配出油管512,分配支出油管513,进油管531,分配进油管532,分配支进油管533进行安装,并将分配支出油管513,分配支进油管533分别与所述,混凝土板二22和所述混凝土板一21上的张拉管二221和张拉管一211进行有效连接;打开油泵系统5开关,进行冷却油的循环工作,将现浇混凝土板3中的不均匀的水化热带离处现浇混凝土板 3外,保证水化热的均匀性;养护1天后拆模,并将所述预设槽口32 处采用高强混凝土或环氧砂浆密封,完成养护后,关闭油泵系统5开关,拆卸油泵系统5,抽出张拉管二221和张拉管一211以及预埋张拉管31中的油;再将所述预应力钢筋4穿入张拉管二221和张拉管一 211以及预埋张拉管31中,采用千斤顶进行张拉,并采用锚具6
进行固定。
34.本说明书的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仅作说明用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本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构思所能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