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139265发布日期:2022-05-21 03:33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挂篮拆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


背景技术:

2.因连续梁跨中水域不允许搭设栈桥,且该水域不允许船只进入,挂篮不具备后退条件,中跨挂篮无法按常规方法拆除。现有技术下,未见一种操作过程简单,并且拆除效果较好的挂篮拆除方法。
3.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的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利用电葫芦和绳索,先将挂篮部件移至最后节段梁体侧部,再将挂篮部件移至最后节段梁体的顶面,实现了对挂篮的拆除。
5.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拆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挂篮施工最后节段梁体时,在所述最后节段梁体的翼缘板端部内设置预埋件;(s2)放松挂篮主桁与外导梁、所述挂篮主桁与下横梁间的吊带,使侧模、所述下横梁下放,其中,所述侧模包括第一侧模和第二侧模;对所述挂篮主桁进行接长,并在接长的挂篮主桁两端分别安装第一电葫芦和第二电葫芦,所述第一电葫芦和所述第二电葫芦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绳索和第二绳索;在所述最后节段梁体的翼缘板端部安装第一转向装置和第二转向装置且所述第一转向装置和所述第二转向装置均同所述预埋件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装置和所述第二转向装置分别正对于所述第一电葫芦和所述第二电葫芦;在所述最后节段梁体底部两侧分别安装第一定滑轮装置和第二定滑轮装置;(s3)在拆除所述第一侧模时,使所述第一绳索经所述第一转向装置同所述第一侧模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绳索依次经所述第二转向装置、所述第二定滑轮装置同所述第一侧模另一端连接,并且拆除所述挂篮主桁与所述外导梁间的吊带以及所述外导梁;所述第一绳索在所述第一电葫芦的驱动下为所述第一侧模提供牵引力,以使所述第一侧模移动,所述第二绳索在所述第二电葫芦的驱动下为所述第一侧模提供后拽力,以使所述第一侧模保持姿态稳定;待所述第一侧模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时,解除所述第二绳索与所述第一侧模间的连接,所述第一电葫芦牵引所述第一侧模向上移动;将所述第一侧模移至所述最后节段梁体顶面;(s4)按照步骤s3拆除所述第二侧模;(s5)使所述第一绳索和所述第二绳索分别经所述第一转向装置和所述第二转向装置同所述下横梁的两端连接,并且拆除所述挂篮主桁与所述下横梁间的吊带;所述第一绳索在所述第一电葫芦的驱动下为所述下横梁提供牵引力,以使所述下横梁移动,所述第
二绳索在所述第二电葫芦的驱动下为所述下横梁提供后拽力,以使所述下横梁保持姿态稳定;待所述下横梁处于自然下垂状态,解除所述第二绳索与所述下横梁间的连接,所述第一电葫芦牵引所述下横梁向上移动;将所述下横梁移至所述最后节段梁体顶面。
6.所述第一转向装置和所述第二转向装置均包括两槽钢以及安装在两所述槽钢间的定滑轮,所述槽钢同所述最后节段梁体的翼缘板端部内的预埋件连接,所述槽钢内设有加劲板。
7.在步骤s3中:当所述第一侧模整体移动至所述最后节段梁体的顶面上方时,在所述第一侧模上连接一拉绳,通过拉动所述拉绳将所述第一侧模移至所述最后节段梁体的顶面,并利用桥面运输机械将所述第一侧模运离施工区域。
8.在步骤s5中:当所述下横梁顶部移动至所述最后节段梁体的顶面上方时,将所述第二绳索同所述下横梁顶部连接,所述第二绳索在所述第二电葫芦的驱动下为所述下横梁提供牵引力,以使所述下横梁移动,所述第一绳索在所述第一电葫芦的驱动下为所述下横梁提供后拽力,以使所述下横梁保持姿态稳定,并且在所述下横梁上连接一顶推件,通过顶推所述顶推件使所述下横梁与所述最后节段梁体间不接触,直至所述下横梁移至所述最后节段梁体的顶面。
9.本发明的优点是:操作步骤简单,并且实现了对挂篮的拆除。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步骤s1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步骤s2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步骤s3的示意图(一);图4为本发明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步骤s3的示意图(二);图5为本发明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步骤s3的示意图(三);图6为本发明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步骤s5的示意图(一);图7为本发明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步骤s3的示意图(二);图8为本发明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步骤s3的示意图(三);图9为本发明第一转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9所示,图中标记1-16分别表示为: 挂篮主桁1、外导梁2、下横梁3、第一侧模4、第二侧模5、第一电葫芦6、第二电葫芦7、第一绳索8、第二绳索9、第一转向装置10、第二转向装置11、第一定滑轮装置12、第二定滑轮装置13、槽钢14、定滑轮15、加劲板16。
12.实施例:如图1-9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荡移式挂篮拆除方法,用于沉井底部封底混凝土层的施工,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如图1所示,在挂篮施工最后节段梁体时,在最后节段梁体的翼缘板端部内设
置预埋件。
13.(s2)如图2所示,放松挂篮主桁1与外导梁2、挂篮主桁1与下横梁3间的吊带,使侧模、下横梁3下放,侧模同外导梁2连接,故在下放外导梁2时,可实现对侧模的下放,其中,侧模包括第一侧模4和第二侧模5。对挂篮主桁1进行接长,并在接长的挂篮主桁1两端分别安装第一电葫芦6和第二电葫芦7,第一电葫芦6和第二电葫芦7上分别连接有第一绳索8和第二绳索9。在最后节段梁体的翼缘板端部安装第一转向装置10和第二转向装置11,并且第一转向装置10和第二转向装置分别正对于第一电葫芦6和第二电葫芦7,其中,如图9所示,第一转向装置10和第二转向装置11均包括两个槽钢14以及安装在两个槽钢14间的定滑轮15,第一转向装置10和第二转向装置11上的定滑轮15分别用于缠绕第一绳索8和第二绳索9,两个槽钢14均同最后节段梁体的翼缘板端部内的预埋件连接,槽钢14内设有加劲板16,用于加固转向装置,此外,在挂篮结构荡移结束后,可拆除第一转向装置10和第二转向装置11,恢复最后节段梁体的原貌。在最后节段梁体底部两侧分别安装第一定滑轮装置12和第二定滑轮装置13,第一定滑轮装置12和第二定滑轮装置13上的定滑轮分别用于缠绕第一绳索8和第二绳索9。
14.(s3)如图3-5所示,在拆除第一侧模4时,使第一绳索8经第一转向装置10(的定滑轮15)同第一侧模4一端连接,第二绳索9依次经第二转向装置11(的定滑轮15)、第二定滑轮装置13(的定滑轮)同第一侧模4另一端连接,并且拆除挂篮主桁1与外导梁2间的吊带以及外导梁2。第一绳索8在第一电葫芦6的驱动下为第一侧模4提供牵引力,以使第一侧模4移动,第二绳索9在第二电葫芦7的驱动下为第一侧模4提供后拽力,以使第一侧模4保持姿态稳定。待第一侧模4处于自然下垂状态时,解除第二绳索9与第一侧模4间的连接,第一电葫芦6牵引第一侧模4向上移动,由于第一转向装置10具有一定长度,可以避免第一绳索8在荡移时,对最后节段梁体的翼缘板造成损伤。当第一侧模4整体移动至最后节段梁体的顶面上方时,在第一侧模1上连接一根拉绳,通过拉动拉绳将第一侧模1移至最后节段梁体的顶面,并利用桥面运输机械将第一侧模4运离施工区域。
15.(s4)按照步骤s3拆除第二侧模5,由于第二侧模5的拆除过程和第一侧模4的拆除过程一样,故在此不作赘述。此外,将内模倒换到下横梁3上,可按拆除第一侧模4的方式对内模和底模也进行拆除。
16.(s5)如图6-8所示,使第一绳索8和第二绳索9分别经第一转向装置10和第二转向装置11同下横梁3的两端连接,并且拆除挂篮主桁1与下横梁3间的吊带。第一绳索8在第一电葫芦6的驱动下为下横梁3提供牵引力,以使下横梁3移动,第二绳索9在第二电葫芦7的驱动下为下横梁3提供后拽力,以使下横梁3保持姿态稳定。待下横梁3处于自然下垂状态,解除第二绳索9与下横梁3间的连接,第一电葫芦6牵引下横梁3向上移动。当下横梁3顶部移动至最后节段梁体的顶面上方时,将第二绳索9同下横梁3顶部连接,第二绳索9在第二电葫芦7的驱动下为下横梁3提供牵引力,以使下横梁3移动,第一绳索8在第一电葫芦6的驱动下为下横梁3提供后拽力,以使下横梁3保持姿态稳定,并且在下横梁3上连接一个顶推件,通过顶推顶推件使下横梁3与最后节段梁体间不接触,直至下横梁3移至最后节段梁体的顶面。
17.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