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的渗排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43097发布日期:2022-08-31 10:5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城市的渗排水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水环境生态工程修复领域,e01/c100,具体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的渗排水方法。


背景技术:

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透水路面是海绵城市道路建设中的关键之一,具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续存和排通及净化雨水的优势和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3.cn214459290u公开了一种彩色透水沥青路面,有效提高路面的透水效率和透水效果,同时还能在保持路面紧密舒适的同时,起到良好的防滑作用,提高路面的安全系数;但是此技术忽略了透水沥青路面力学性能的问题。
4.cn207047637u公开了一种海绵城市陶瓷渗水砖,渗水砖通过在砖体层的底部设有至少一个拱形槽,该拱形槽与防滑底层之间形成用于收容渗水的收容腔体,并且在整个透水砖上设有多个贯穿防滑底层、砖体层以及防滑面层的渗水孔,通过渗水孔雨水可以快速的从渗水孔到渗水砖下方的土地中,若水流量较大,收容腔体具有暂时蓄水的功能,从而提高透水效果;但是忽略了所收集的雨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如总氮(tn)、总磷(tp)、固体悬浮物(ss)等如何去除这一问题,对水的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发明了一种海绵城市的渗排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渗滤地面;所述渗滤地面自下而上由地基层、碎石层、透水层、透水路面组成,所述地基层下方设置有蓄水池,蓄水池内部的水可以抽出再利用。
6.通过构建透水、滤水和蓄水的一体化系统,更好地收集并处理雨水,所构建的渗滤地面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7.所述透水路面采用沥青混合料或再生骨料透水砖,优选为再生骨料透水砖。
8.透水沥青材料在使用的过程存在遇高温和稳定性不足的问题,高温时受挤压容易形变,吸水后其粘结力和结构强度都会收到不良影响;再生骨料透水砖由混凝土实体部分骨架及一系列连通的孔隙组成,是具有透气、透水性多孔结构的混凝土,不仅可满足路用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要求,还能满足环境生态方面的透水性要求,减少路面积水,维持地下水资源平衡,使渗滤地面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和耐磨性能,另一方面,再生骨料透水砖堆砌的路面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采用再生骨料透水砖的透水路面其抗压能力为采用透水沥青材料的1.75倍,透水系数是后者的1.2倍,展现了较好的渗水和抗压性能。
9.所述再生骨料透水砖由混凝土、废旧橡胶颗粒、纤维、再生骨料及掺杂剂组成,所述掺杂剂为凝聚硅灰或高炉矿渣粉。其中混凝土和再生骨料提供透水砖的实体骨架部分,废旧橡胶颗粒是一种疏水性弹性材料,被混凝土包裹后促进再生骨料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也有助于提高混凝土强度;纤维与基体材料之间的界面黏结性强,具有弹性模量高、分散性好,握裹力好等优点,掺入混凝土中可减弱由于应力作用导致的开裂现象,增强透水砖强度;掺杂剂主要发挥粘结性能;以上物质的结合提高了透水砖的综合性能,进一步提高渗滤地面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和吸音减噪等特点。
10.按重量份计,所述再生骨料透水砖中混凝土占透水砖总重30%-55%,废旧橡胶颗粒占透水砖总重1.5%-3%,纤维占透水砖总重0.5%-2%,再生骨料占透水砖总重30%-55%,掺杂剂占透水砖总重8-12%。
11.所述废旧橡胶颗粒粒径为0.5-3mm,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其长度为40-55mm,再生骨料粒径为5-20mm。
12.三个物质的粒径及用量的多少决定了透水砖内部的孔隙率,影响透水性和力学性能,通过限定合适的用量,提高透水砖的透水性和力学强度,实现雨水的快速下渗,有效减少路面径流量。特别是当再生骨料透水砖中混凝土占透水砖总重的40%,废旧橡胶颗粒粒径为3mm,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2%,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长度为48mm,其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0.8%,再生骨料粒径为10mm,其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47.2%,掺杂剂为凝聚硅灰,其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10%时,对于再生骨料透水砖所铺设的透水路面,其抗压强度可为35mpa,透水系数为1.7mm/s,地表温度降低8℃,地面湿度增加35%,除有效收集雨水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外,还使渗滤地面保持了很好的抗压性能。
13.所述透水层由混凝土和多孔透水材料组成;所述多孔透水材料为废弃木材或废弃炉渣,优选为废弃炉渣。
14.废弃木材内部充满了细胞壁和细胞腔,细胞的结构通道使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和渗透性,用作多孔透水材料时具有很好的透水性,并且对水体中的物质有一定的吸收作用,但长期浸水会影响其耐久性和抗生物败坏性能;废弃炉渣是多孔碱性物质,能用做过滤材料除去沸水中的油污或固体杂质等,对雨水进行预处理,另外主要成分为无机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耐水性,更合适用作透水层的多孔透水材料。
15.所述碎石层为水泥碎石,所述地基层由石灰、粉煤灰和土组成。
16.所述地基层中石灰、粉煤灰和土的重量比为10-15:20:60,地基层上方为均具有一定孔隙的碎石层、透水层和透水路面,通过限定地基层组分的重量比,提高地基层的物理强度,进而提升渗滤地面的抗压能力和稳定性。
17.所述蓄水池上方设置过滤层,过滤层厚度为60-100cm,所述过滤层包括沸石层、蛭石层、椰壳活性炭层和硅藻土层,所述沸石层中沸石粒径为5-10mm,蛭石层中蛭石粒径为40-80目,椰壳活性炭层中椰壳活性炭粒径为10-30目,硅藻土层中硅藻土粒径为200-300目。利用四个过滤层的层层吸附作用,有效降低了初期雨水中的ss、codcr、tn和tp含量。此点可通过实施例1和对比例3加以证实:对比例3中蓄水池上方不加过滤层,实施例1中,过滤层自上而下包括沸石层、硅藻土层、椰壳活性炭层和蛭石层,每层厚度均为15cm,沸石层中沸石粒径为5mm,蛭石层中蛭石粒径为60目,椰壳活性炭层中椰壳活性炭粒径为30目,硅藻土层中硅藻土粒径为200目时,去除了雨水中的76%的ss、87%的codcr、79.6%的tn和83%
的tp。
18.本技术中发明的一种海绵城市的渗排水方法具有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性能,并对初期雨水中的ss、codcr、tn和tp等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实现雨水快速下渗的同时,可以蓄水并对雨水进行处理,提高雨水利用率,此方法可应用于持续性降雨或干旱城市的道路铺设。
19.有益效果:
20.本技术的海绵城市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并且本技术的海绵城市路面对初期雨水中的ss、codcr、tn和tp等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同时可以实现雨水的快速下渗,有效减少路面径流量,整个监测过程中路面无积水现象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
22.实施例1:
23.一种海绵城市的渗排水方法,其中所构建的渗滤地面自下而上由地基层、碎石层、透水层、透水路面组成,所述地基层下方设置有蓄水池,蓄水池内部的水可以抽出再利用。
24.透水路面采用再生骨料透水砖,由混凝土、废旧橡胶颗粒、纤维、再生骨料及掺杂剂组成,其中混凝土占透水砖总重的40%,废旧橡胶颗粒粒径为3mm,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2%,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长度为48mm,其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0.8%,再生骨料粒径为10mm,其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47.2%,所述掺杂剂为凝聚硅灰,其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10%;再生骨料透水砖长为220mm,宽为110mm,高为70mm,铺设一层。
25.再生骨料透水砖的制备过程如下:
26.(1)将废旧橡胶颗粒、纤维、再生骨料、掺杂剂加入混凝土中混合均匀;
27.(2)将上述混合均匀的拌合料装入模具中,振动挤压成型,压力为2.5mpa,处理时间为40s;
28.(3)在(25
±
2)℃的条件下养护24h后,将透水砖放入温度(20
±
2)℃、相对湿度95%以上的标准养护箱中养护28天。
29.透水层由混凝土和废弃炉渣组成,两者重量比为1:1,透水层厚度为10cm。
30.碎石层为水泥碎石,粒径为11mm,碎石层厚度为10cm。
31.地基层由石灰、粉煤灰和土组成,石灰、粉煤灰和土的重量比为12:20:60,地基层厚度为13cm。
32.所述蓄水池上方设置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厚度为60cm,过滤层自上而下包括沸石层、硅藻土层、椰壳活性炭层和蛭石层,每层厚度均为15cm,沸石层中沸石粒径为5mm,蛭石层中蛭石粒径为60目,椰壳活性炭层中椰壳活性炭粒径为30目,硅藻土层中硅藻土粒径为200目。
33.实施例2
34.一种海绵城市的渗排水方法,其中所构建的渗滤地面自下而上由地基层、碎石层、透水层、透水路面组成,所述地基层下方设置有蓄水池,蓄水池内部的水可以抽出再利用。
35.透水路面采用再生骨料透水砖,由混凝土、废旧橡胶颗粒、纤维、再生骨料及掺杂
剂组成,其中混凝土占透水砖总重的30.5%,废旧橡胶颗粒粒径为3mm,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3%,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长度为48mm,其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1.5%,再生骨料粒径为10mm,其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55%,所述掺杂剂为凝聚硅灰,其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10%;再生骨料透水砖长为220mm,宽为110mm,高为70mm,铺设一层。
36.再生骨料透水砖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
37.透水层由混凝土和废弃木材组成,两者重量比为1:1,透水层厚度为10cm。
38.碎石层为水泥碎石,粒径为11mm,碎石层厚度为10cm。
39.地基层由石灰、粉煤灰和土组成,石灰、粉煤灰和土的重量比为15:20:60,地基层厚度为13cm。
40.所述蓄水池上方设置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厚度为60cm,过滤层自上而下包括沸石层、硅藻土层、椰壳活性炭层和蛭石层,每层厚度均为15cm,沸石层中沸石粒径为5mm,蛭石层中蛭石粒径为60目,椰壳活性炭层中椰壳活性炭粒径为30目,硅藻土层中硅藻土粒径为200目。
41.实施例3
42.一种海绵城市的渗排水方法,其中所构建的渗滤地面自下而上由地基层、碎石层、透水层、透水路面组成,所述地基层下方设置有蓄水池,蓄水池内部的水可以抽出再利用。
43.透水路面采用再生骨料透水砖,由混凝土、废旧橡胶颗粒、纤维、再生骨料及掺杂剂组成,其中混凝土占透水砖总重的55%,废旧橡胶颗粒粒径为3mm,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2%,纤维为聚丙烯腈纤维,长度为48mm,其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0.8%,再生骨料粒径为10mm,其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32.2%,所述掺杂剂为凝聚硅灰,其用量占透水砖总重的10%;再生骨料透水砖长为220mm,宽为110mm,高为70mm,铺设一层。
44.再生骨料透水砖的制备过程同实施例1。
45.透水层由混凝土和废弃炉渣组成,两者重量比为1:1,透水层厚度为10cm。
46.碎石层为水泥碎石,粒径为11mm,碎石层厚度为10cm。
47.地基层由石灰、粉煤灰和土组成,石灰、粉煤灰和土的重量比为12:20:60,地基层厚度为13cm。
48.所述蓄水池上方设置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厚度为60cm,过滤层自上而下包括沸石层、硅藻土层、椰壳活性炭层和蛭石层,每层厚度均为25cm,沸石层中沸石粒径为10mm,蛭石层中蛭石粒径为40目,椰壳活性炭层中椰壳活性炭粒径为15目,硅藻土层中硅藻土粒径为200目。
49.对比例1:
50.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透水路面采用透水沥青混合涂料代替再生骨料透水砖,透水沥青混合涂料铺设厚度为70mm。
51.对比例2:
52.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透水砖中不添加纤维。
53.对比例3:
54.与实施例1区别在于蓄水池上方不设置过滤层。
55.原材料信息:
56.聚丙烯腈纤维:延伸率≥15%,购自天怡工程纤维;凝聚硅灰购自郑州吉兴微硅
粉;再生骨料购自廊坊辉日新型建材,lc-5.0型;椰壳活性炭购自安徽兴恒环保科技。
57.性能测试方法
58.1.抗压强度试验:使用tya-2000a压力试验机,试验方法按照gb/t 50081-2019《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执行,透水路面抗压测试结果见表2。
59.2.透水系数试验:根据cjj/t 135-2009《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附录a规定进行,透水路面透水系数测试结果见表2。
60.3.路面温湿度检测仪:路格l93温湿度检测仪,计算地表和空气的温湿度差值,测试结果见表1。
61.4.蓄水池中雨水的tn和tp含量测试:分别按照gb 11894-89和gb 11893-89规定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
62.5.ss含量测试:过滤后105℃烘干2h称重,测试结果见表1。
63.6.cod测试:禾工科仪ct-1plus多功能全自动电位滴定仪,测试结果见表1。
64.根据三个实施例选取3个试验路段铺设生态型路面模型,对铺设路面模型进行连续监测(2019.6月-2019.8月),在降雨15min后,取实施例蓄水池内的雨水和现有道路雨水进行污染物监测。
65.性能测试结果:
66.表1
[0067][0068]
表2
[006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