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及操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74176发布日期:2022-09-28 01:3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及操作方法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桥梁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2.挂篮是悬臂施工中的主要设备,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桁架式、斜拉式、型钢式及混合式4种。根据混凝土悬臂施工工艺要求及设计图纸对挂篮的要求,综合比较各种形式挂篮特点、重量、采用钢材类型、施工工艺等;挂篮设计原则:自重轻、结构简单、坚固稳定、前移和装拆方便、具有较强的可重复利用性,受力后变形小等特点,并且挂篮下空间充足,可提供较大施工作业面,利于钢筋模板施工操作。
3.目前,挂篮一般包括桁架系统、行走系统、底篮系统、锚固系统、底篮系统、模板系统、悬吊系统以及防护系统等;桁架系统一般包括菱形桁架以及横向平联;行走系统包括轨道、前支座、顶推装置、反扣轮、轨道压梁以及轨道垫梁;锚固系统包括后锚压梁、后锚杆和下拉油缸;底篮系统包括前下横梁、后下横梁、底篮纵梁;模板系统包括外侧模、内模、顶模以及端模;悬吊系统包括精轧钢吊杆、钢吊带、吊杆垫梁、内外滑梁和吊具;防护系统包括主桁架通道、后锚三角支撑、上下梯、上下通道、侧面修饰平台、后下横梁平台、底篮侧向通道和前下横梁平台等。
4.挂篮前移时,首先铺设前节轨道垫梁,利用顶推油缸推动轨道前移,再将底篮、外侧模内膜下放脱离混凝土底面,再移出前支座垫块,下放前支座,移出后锚杆及后下横梁箱内吊杆,再利用顶推油缸推动挂篮前移。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顶推油缸推动前支座带动挂篮前移时,需工作人员在轨道上安装固定锚杆,使顶推油缸作用在固定锚杆上,以推动前支座滑动,导致工作人员需要重复固定锚杆的安装,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6.为减轻工作人员劳动量,本技术提供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及操作方法。
7.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包括两根呈工字形的滑轨、滑动设置在滑轨上的前支座和顶推油缸,所述顶推油缸的输送轴铰接在前支座上,其特征在于:行走系统还包括安装座,所述顶推油缸设置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滑动卡接在两根滑轨之间,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面承接在滑轨上且横跨两根滑轨,所述安装板上滑动设置有抵接板,行走系统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使抵接板滑动,对滑轨进
行夹持。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挂篮行走时,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抵接板滑动至抵接在滑轨上,进而将安装板固定至上述处,进而将顶推油缸固定至上述处,再启动顶推油缸,顶推油缸的输出轴推动前支座滑移,进而带动挂篮滑移;顶推油缸的输出轴运行至最大行程后,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抵接板滑移与滑轨分离,解除抵接板对安装板滑动限制,顶推油缸输出轴在回移过程中带动安装座以及顶推油缸本体滑移至下一位置,再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抵接板滑移抵接在滑轨上,进行下一次滑移;在上述过程中,减少了工作人员反复固定顶推油缸的过程,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9.可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所在平面垂直于固定板所在平面,所述抵接板滑动设置在连接板上,所述抵接板的滑动方向垂直于连接板所在平面,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连接板上的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上螺纹连接有套筒,所述抵接板转动设置在套筒背离第一丝杠的端部,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用于驱动第一丝杠转动的第一电机。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使第一丝杠转动,第一丝杠转动带动抵接板滑移,进而对安装板进行固定或分离,操作简单便捷;进一步的,丝杠传动具有自锁的性能,便于将抵接板固定至所需处;进一步的,固定板位于安装板的两侧,使得抵接板位于滑轨的两侧,进而提高了抵接板对安装板的固定效果。
11.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机为双轴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安装板上,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滑轨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驱动件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板内的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固定板的长度方向,所述连接板内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长度方向平行于连接板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电机输出轴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驱动件还包括多个换向件,所述换向件用于传递第一电机的驱动源通过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传递至第一丝杠,并带动所述第一丝杠转动。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一电机,在换向件的作用下,第一电机驱使第一连接杆转动,第一连接杆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丝杠转动,操作简单便捷;进一步的,第一电机为双轴电机,便于驱使安装板两侧的抵接板同时滑移抵接在滑轨上,减少了外部驱动源的投入;同时,提高了对安装板的固定效果。
13.可选的,所述换向件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锥齿轮;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和第一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两个锥齿轮,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两个锥齿轮,所述第二连接杆和第一丝杠之间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两个锥齿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使锥齿轮转动并带动与之啮合的锥齿轮转动,以带动第一连接杆转动,第一连接杆转动带动另一侧的锥齿轮转动,并带动与之啮合的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第二连接杆转动带动另一侧的锥齿轮转动,以与之啮合的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丝杠转动,操作简单便捷;同时,上述传动结构具有结构紧凑的优点。
15.可选的,所述固定板转动设置在安装板端部,所述固定板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滑轨的长度方向,所述固定板与安装板之间留有放置锥齿轮的间隙,行走系统还包括用于转动固定板并将固定板固定至转动后任意位置的转动件;所述固定板转动至垂直于安装板所在
平面时,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连接杆上的锥齿轮相互啮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转动设置在安装板的端部,便于转动固定板与安装板位于同一平面,进而便于安装板安装在滑轨上;在转动件的作用下,便于将固定板固定所需处,进而便于安装板的安装以及便于对安装板进行固定;固定板与安装板之间留有放置锥齿轮的间隙,便于固定板转动至所需处。
17.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设置有铰接轴,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铰接轴上,所述转动件包括同轴设置在铰接轴上的蜗轮,所述安装板上转动设置有与蜗轮相互啮合的蜗杆。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蜗杆,蜗杆转动带动蜗轮转动,蜗轮转动带动铰接轴转动,铰接轴转动带动固定板转动,操作简单便捷;进一步的,蜗轮与蜗杆传动具有自锁的性能,便于固定板固定至所需处。
19.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上且背离第一电机的面上滑动设置有两个定位板,两个所述定位板位于两根滑轨之间,所述定位板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垂直于滑轨的长度方向,行走系统还包括用于驱使两个定位板朝向反方向滑动,并抵接滑轨使安装板位于两根滑轨中心的第二驱动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移至两根滑轨之间后,安装板存在偏移的可能行,导致某一侧的抵接板存在与滑轨处于分离状态;通过第二驱动件驱使两个定位板朝向反方向运动,并抵接在滑轨上,进而对安装板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安装板位于两根滑轨中心处,提高了抵接板对安装板的固定效果。
21.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安装板中心处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安装板所在平面,所述安装板上且位于第一齿轮的两侧滑动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第一齿轮相互啮合,所述定位板与齿条一一对应且设置在齿条上,两根所述齿条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滑轨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驱动件还包括传递第一电机输出轴转动源至第一齿轮,以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的传递件。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与安装板之间的锥齿轮处于相互分离状态时,启动第一电机,在传递件的作用下,第一电机驱使齿轮转动,齿轮转动带动两侧的齿条朝向反方向滑移,进而带动定位板滑移,从而对安装板的位置进行调节,操作简单便捷。
23.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的操作方法,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可选的,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及操作方法,使用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还包括;s1:首先将安装座放置在两根滑轨之间,并使安装板横跨两根滑轨,此时位于第一电机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锥齿轮处于分离状态;启动第一电机,在传递件的作用下,第一电机驱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两侧的齿条滑动抵接滑轨,使安装板位于两根滑轨中心处;s2: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进而带动固定板转动至垂直于安装板,第一电机与第一连接杆之间的锥齿轮处于啮合状态,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驱使第一丝杠转动,第一丝杠转动带动抵接板滑动抵接在滑轨上,对安装座固定;s3:启动顶推油缸,顶推油缸驱使前支座滑动,以带动挂篮前移;再启动第一电机,驱使抵接板与滑轨分离,再启动顶推油缸带动安装座前移;
s4:再启动第一电机驱使抵接板滑动抵接在滑轨上,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挂篮前移。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挂篮行走时,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抵接板滑动至抵接在滑轨上,进而将安装板固定至上述处,进而将顶推油缸固定至上述处,再启动顶推油缸,顶推油缸的输出轴推动前支座滑移,进而带动挂篮滑移;顶推油缸的输出轴运行至最大行程后,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抵接板滑移与滑轨分离,解除抵接板对安装板滑动限制,顶推油缸输出轴在回移过程中带动安装座以及顶推油缸本体滑移至下一位置,再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抵接板滑移抵接在滑轨上,进行下一次滑移;在上述过程中,减少了工作人员反复固定顶推油缸的过程,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中滑轨与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中滑轨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滑轨;2、前支座;3、顶推油缸;4、安装座;5、安装板;6、抵接板;7、固定板;8、连接板;9、第一丝杠;10、套筒;11、第一电机;12、滑槽;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5、锥齿轮;17、延长板;18、蜗轮;19、蜗杆;20、定位板;21、第一齿轮;22、齿条;23、第一斜齿轮;24、第三连接轴;25、第二斜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参照图1和图2,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包括两根呈工字形的滑轨1、滑动设置在滑轨1上的前支座2和顶推油缸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两根滑轨1的长度方向相互平行,且两根滑轨1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前支座2滑动卡接在滑轨1上,顶推油缸3的输送轴铰接在前支座2上;结合图3,行走系统还包括安装座4,顶推油缸3设置安装座4上,安装座4滑动卡接在两根滑轨1之间,安装座4上固定设置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底面承接在滑轨1上且横跨两根滑轨1,安装板5上滑动设置有抵接板6,进一步的,滑轨1的侧板位于抵接板6与安装板5之间,行走系统还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用于驱使抵接板6滑动,对滑轨1进行夹持。
29.驱使挂篮滑动时,首先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抵接板6滑移,抵接板6滑移抵接在工字钢上,并且在安装板5的作用下,对滑轨1进行夹持,进而将顶推油缸3固定在上述处;再启动顶推油缸3,顶推油缸3的输出轴驱使前支座2滑移,进而带动挂篮滑移。
30.参照图3和图4,为提高抵接板6对顶推油缸3的固定效果,安装板5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上固定设置有连接板8,连接板8所在平面垂直于固定板7所在平面,抵接板6滑动设置在连接板8上,抵接板6的滑动方向垂直于连接板8所在平面;安装板5的两侧均
设置有抵接板6,对滑轨1夹持后,提高了抵接板6对顶推油缸3的固定效果,进而便于挂篮行走。
31.参照图3和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连接板8上的第一丝杠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丝杠9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连接板8所在平面,第一丝杠9上螺纹连接有套筒10,套筒10同轴设置在第一丝杠9上,抵接板6转动设置在套筒10背离第一丝杠9的端部,第一驱动件包括用于驱动第一丝杠9转动的第一电机11;启动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驱使第一丝杠9转动,第一丝杠9转动带动套筒10滑移,套筒10滑移带动抵接板6滑移抵接在滑轨1上,操作简单便捷;进一步的,第一丝杠9的一端位于连接板8内,连接板8上开设有供套筒10滑动的滑槽12,进一步,滑槽12的截面呈矩形,同时,套筒10的截面呈矩形,以便于第一丝杠9转动带都动套筒10滑移。
32.参照图3和图4,为便于驱使安装板5两侧的抵接板6同时滑移抵接在滑轨1上,第一电机11为双轴电机,第一电机11固定设置在安装板5上,第一电机11输出轴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滑轨1的长度方向,第一驱动件还包括转动设置在固定板7内的第一连接杆13,第一连接杆13的长度方向以及转动轴线平行于固定板7的长度方向;连接板8内转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4长度方向以及转动轴线平行于连接板8的长度方向,第二连接杆1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电机11输出轴的长度方向;参照图3和图4,第一驱动件还包括多个换向件,换向件用于传递第一电机11的驱动源通过第一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4传递至第一丝杠9,并带动第一丝杠9转动,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换向件包括两个相互啮合的锥齿轮15;第一电机11输出轴和第一连接杆13之间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两个锥齿轮15,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之间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两个锥齿轮15,第二连接杆14和第一丝杠9之间设置有相互啮合的两个锥齿轮1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电机11输出轴上的锥齿轮15为一号齿轮,第一连接杆13上与一号齿轮啮合的为二号齿轮,第一连接杆13背离二号齿轮的为三号齿轮,第二连接杆14上与三号锥齿轮15啮合的为四号齿轮,第二连接杆14背离四号齿轮的为五号齿轮,第一丝杠9上与五号齿轮啮合的为六号齿轮;进一步的,上述结构以两根滑轨1之间的中心线对称设置。
33.启动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驱动一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转动带动二号齿轮转动,二号齿轮带动三号齿轮转动,三号齿轮带动四号齿轮转动,四号齿轮带动五号齿轮转动,五号齿轮带动六号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丝杠9转动,操作简单便捷;进一步的,第一电机11带动安装板5两侧的抵接板6滑动抵接在滑轨1上。
34.参照图3、图4和图5,为便于安装座4以及安装板5安装在两根滑轨1之间,固定板7转动设置在安装板5端部,固定板7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滑轨1的长度方向,进一步的,安装板5上转动设置有铰接轴,固定板7上固定设置有延长板17,延长板17固定连接在铰接轴上,固定板7与安装板5之间留有放置锥齿轮15的间隙,行走系统还包括用于转动固定板7并将固定板7固定至转动后任意位置的转动件;固定板7转动至垂直于安装板5所在平面时,第一电机11输出轴与第一连接杆13上的锥齿轮15相互啮合,转动件包括同轴设置在铰接轴上的蜗轮18,安装板5上转动设置有与蜗轮18相互啮合的蜗杆19;安装座4以及安装板5安装时,转动蜗杆19,蜗杆19转动带动蜗轮18转动,蜗轮18转动带动铰接轴转动,进而带动固定板7转动,使得固定板7远离安装板5,进而便于安装座4以及安装板5安装至两根滑轨1之间;同时,固定板7转动至与安装板5垂直时,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相互啮合,便于第一电机11驱使抵
接板6滑动对滑轨1进行夹持。
35.参照图3和图4,安装板5以及安装座4放置在滑轨1上时,存在安装板5位置偏移的可能性,为便于调整安装板5的位置,使得安装板5沿滑轨1长度方向的轴线于两根滑轨1之间的轴线同轴,安装板5上且背离第一电机11的面上滑动设置有两个定位板20,两个定位板20位于两根滑轨1之间,定位板20的滑动方向垂直于垂直于滑轨1的长度方向,行走系统还包括用于驱使两个定位板20朝向反方向滑动,并抵接滑轨1使安装板5位于两根滑轨1中心的第二驱动件;参照图3和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包括转动设置在安装板5中心处的第一齿轮21,第一齿轮21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安装板5所在平面,安装板5上且位于第一齿轮21的两侧滑动设置有齿条22,齿条22与第一齿轮21相互啮合,定位板20与齿条22一一对应且设置在齿条22上,两根齿条22相互平行且垂直于滑轨1的长度方向,第二驱动件还包括传递第一电机11输出轴转动源至第一齿轮21,以带动第一齿轮21转动的传递件;参照图3和图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传递件包括设置在第一电机11上输出轴上的第一斜齿轮23,安装板5上转动设置有第三连接轴24,第三连接轴2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桥面,齿轮同轴设置在第三连接轴24上,第三连接轴24上设置有与第一斜齿轮23啮合的第二斜齿轮25;安装板5与固定板7处于非垂直状态时,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启动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驱动第一斜齿轮23转动,第一斜齿轮23转动带动第二斜齿轮25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接轴24转动,第三连接轴24转动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齿条22滑移,从而带动两个定位板20反向滑移抵接在滑轨1上,对安装板5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安装板5位于两根滑轨1的轴线处,以便于抵接板6对滑轨1进行夹持固定。
3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挂篮前,首先将安装板5和安装座4安装至两根滑轨1之间,首先启动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驱动第一斜齿轮23转动,第一斜齿轮23转动带动第二斜齿轮25转动,进而带动第三连接轴24转动,第三连接轴24转动带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齿条22滑移,从而带动两个定位板20反向滑移抵接在滑轨1上,对安装板5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安装板5位于两根滑轨1的轴线处;此时,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处于分离状态随后转动蜗杆19,蜗杆19转动带动蜗轮18转动,蜗轮18转动带动铰接轴转动,进而带动固定板7转动,使得固定板7与安装板5相互垂直;此时,一号齿轮与二号齿轮处于相互啮合状态;再启动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驱动一号齿轮转动,一号齿轮转动带动二号齿轮转动,二号齿轮带动三号齿轮转动,三号齿轮带动四号齿轮转动,四号齿轮带动五号齿轮转动,五号齿轮带动六号齿轮转动,进而带动第一丝杠9转动,第一丝杠9转动带动抵接板6滑移抵接在滑轨1上,在安装板5的辅助作用下,将安装板5以及安装座4固定至上述处;随后启动顶推油缸3,以驱使前支座2滑移,进而带动挂篮滑移至所需处。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的操作方法,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的操作方法使用桥梁悬臂施工挂篮行走系统,还包括;s1:首先将安装座4放置在两根滑轨1之间,并使安装板5横跨两根滑轨1,此时位于第一电机11与第一连接杆13之间的锥齿轮15处于分离状态;启动第一电机11,在传递件的作用下,第一电机11驱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两侧的齿条22滑动抵接滑轨1,使安装板5位于
两根滑轨1中心处;s2:转动蜗杆19带动蜗轮18转动,进而带动固定板7转动至垂直于安装板5,第一电机11与第一连接杆13之间的锥齿轮15处于啮合状态,启动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驱使第一丝杠9转动,第一丝杠9转动带动抵接板6滑动抵接在滑轨1上,对安装座4固定;s3:启动顶推油缸3,顶推油缸3驱使前支座2滑动,以带动挂篮前移;再启动第一电机11,驱使抵接板6与滑轨1分离,再启动顶推油缸3带动安装座4前移;s4:再启动第一电机11驱使抵接板6滑动抵接在滑轨1上,重复上述步骤,完成挂篮前移。
3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