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轨排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20070发布日期:2022-12-13 19:02阅读: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轨排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铁路轨道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轨排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2.火车凭借其安全性、大运载量等优点,成为交通运输工具中非常重要的一员,被广泛应用于人或货物运载的场合中。
3.随着科技的发展,火车的行驶速度已逐步提升,为适应高速铁路对轨道结构的要求,双块式无砟轨道这一结构形式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其轨道的长度一般会达到几百甚至上千公里,这就决定了双块式无砟轨道需要采用分段拼装的方式建造,然而数量巨大的分段式轨道拼接通过手动施工完成,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很大的累积误差,导致轨道铺装精度低,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当双块式无砟轨道铺装完成后,在正式投入使用前,还需要对其铺装精度进行测量以便进行校正。
4.目前针对双块式无砟轨道铺装精度的测量和校正工作仍然采用纯人工手动测量或人工与机器配合测量的方式为主,其存在测量效率低,测量精度误差较大,校正操作费时耗力等缺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双块式无砟轨道的高效建造和安全使用。
5.发明内部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轨排调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双块式无砟轨道铺装精度的测量效率低、测量精度误差大,校正费时耗力的技术问题。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8.一种动力轨排调整装置,用于对双块式无砟轨道进行测量校正,所述双块式无砟轨道包括底座板、第一轨道及第二轨道,所述底座板的一面设置所述第一轨道及所述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及所述第二轨道相对设置;所述动力轨排调整装置包括第一调整校正机构、第二调整校正机构及测量小车,所述第一轨道背向所述第二轨道的一面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轨道的横向和/或纵向位置,所述第二轨道背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轨道的横向和/或纵向位置,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与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相对设置,所述测量小车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及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当所述测量小车行驶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上时,所述测量小车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轨道及所述第二轨道的位置。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双块式无砟轨道完成铺装建造后,在所述第一轨道上连接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在所述第二轨道上连接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将所述测量小车沿所述第一轨道及所述第二轨道匀速行进,行进过程中,所述测量小车对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位置进行检测,进而得出所述第一轨道的高度、所述第二轨道的高度及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之间的间距,当检测结果与预设值存在偏差时,所述测量小车反馈信号至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及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此时,所述
第一调整校正机构及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相应驱动所述第一轨道及所述第二轨道沿横向和/或纵向调整,进而达到校正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目的,相较于现有的手工调整校正,自动化程度较高,测量和校正均通过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式进行,无需人工干预,作业效率高,测量误差小,操作省时省力,有利于实现双块式无砟轨道高效建造及安全使用。
10.进一步,所述动力轨排调整装置还包括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朝向所述第二轨道的一面,所述联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轨道朝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面。
11.更进一步,所述动力轨排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及第二转动组件,所述联动杆朝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朝向所述第二轨道的一面,所述联动杆朝向所述第二轨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轨道朝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面。
12.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包括第一调整座、第一锁紧螺杆及第一锁紧吸盘,所述第一调整座背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面螺接所述第一锁紧螺杆,所述第一锁紧螺杆朝向所述第一轨道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调整座,并连接所述第一锁紧吸盘,所述第一锁紧吸盘用于吸附固定于所述底座板上。
13.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还包括第一升降动力模组及第一驱动臂,所述第一调整座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一升降动力模组,所述第一驱动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动力模组,所述第一驱动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一升降动力模组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驱动臂的纵向位置。
14.更进一步,所述第一升降动力模组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精密丝杠组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精密丝杠组件,所述第一精密丝杠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臂,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臂沿纵向往复运动。
15.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还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上设置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驱动臂的纵向移动距离。
16.更进一步,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还包括第一水平伸缩模组,所述第一水平伸缩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动力模组与所述第一驱动臂之间,所述第一精密丝杠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水平伸缩模组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臂,所述第一水平伸缩模组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驱动臂的横向位置。
17.更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平伸缩模组包括第三电机及第三精密丝杠组件,所述第一精密丝杠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三精密丝杠组件,所述第三精密丝杠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臂,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臂沿横向往复运动。
18.再进一步,所述第一水平伸缩模组还包括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三电机上设置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驱动臂的横向移动距离。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轨排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轨排调整装置于工作状态的俯视图;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动力轨排调整装置的侧视图;
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3.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第一调整座11第一锁紧螺杆12第一锁紧吸盘13第一升降动力模组14第一驱动臂15第一水平伸缩模组16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测量小车30联动杆40第一轨道50第二轨道60底座板70
ꢀꢀ
24.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部更加透彻全面。
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8.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动力轨排调整装置,用于对双块式无砟轨道进行测量校正,所述双块式无砟轨道包括底座板70、第一轨道50及第二轨道60,所述底座板70的一面设置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相对设置,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轨道50平行于所述第二轨道60。由于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的长度较长,因此,采用多个具有预设长度的轨道段相互拼接,形成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优选地,所述轨道段为预制混凝土轨道段。
29.所述动力轨排调整装置包括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及测量小车30,所述测量小车3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及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当所述测量小车30行驶于所述第一轨道50和所述第二轨道60上时,所述测量小车30用于测量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的位置。
30.所述测量小车30为自制的简式自助移动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测量小车30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内设置电池及行走电机,所述车架的一面转动连接行走轮组,可以理解地,所述行走轮组包括若干个第一行走轮及若干个第二行走轮,若干个所述第一行走轮与若干个所述第二行走轮相对设置,若干个所述第一行走轮与所述第一轨道50的位置对应,若干个所述第二行走轮与所述第二轨道60的位置对应。所述行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行走轮组,以使所述测量小车30沿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匀速运动。
31.所述车架内还设置里程传感器、倾角传感器、激光传感器、轨距传感器、二维码扫
描器、精密棱镜等功能组件。其中,所述激光传感器可用于自动监测支腿的位置,所述二维码扫描器用于识别轨道段的编号,以便准确记录存在位置误差的地点,以使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对所述第一轨道50进行高精度调节、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对所述第二轨道60进行高精度调节。
32.所述第一轨道50背向所述第二轨道60的一面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轨道50的横向和/或纵向位置,所述第二轨道60背向所述第一轨道50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轨道60的横向和/或纵向位置,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与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相对设置,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可调节所述第一轨道50的高度及所述第一轨道50与所述第二轨道60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可调节所述第二轨道60的高度及所述第二轨道60与所述第一轨道50之间的距离。
33.在双块式无砟轨道完成铺装建造后,在所述第一轨道50上连接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在所述第二轨道60上连接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将所述测量小车30沿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匀速行进,行进过程中,所述测量小车30对所述第一轨道50和所述第二轨道60的位置进行检测,进而得出所述第一轨道50的高度、所述第二轨道60的高度及所述第一轨道50和所述第二轨道60之间的间距,当检测结果与预设值存在偏差时,所述测量小车30反馈信号至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及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此时,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及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相应驱动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沿横向和/或纵向调整,进而达到校正所述第一轨道50和所述第二轨道60的目的,相较于现有的手工调整校正,自动化程度较高,测量和校正均通过机械化、智能化的方式进行,无需人工干预,作业效率高,测量误差小,操作省时省力,有利于实现双块式无砟轨道高效建造及安全使用。
34.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包括第一调整座11、第一锁紧螺杆12及第一锁紧吸盘13,所述第一调整座11背向所述第一轨道50的一面螺接所述第一锁紧螺杆12,所述第一锁紧螺杆12朝向所述第一轨道5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调整座11,并连接所述第一锁紧吸盘13,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调整座11背向所述第一轨道50的一面开设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贯穿所述第一调整座11,所述第一锁紧螺杆12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内。所述第一锁紧吸盘13用于吸附固定于所述底座板70上。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锁紧螺杆12背向所述第一轨道50的一端设置手拧头或自动旋转驱动气缸,通过拧动所述手拧头或启动所述自动旋转驱动气缸,可使所述第一锁紧螺杆12自所述第一调整座11向所述第一轨道50方向运动,此时,所述第一锁紧吸盘13吸附于所述底座板70上,以将所述动力轨排调整装置固定于所述底座板70上。
35.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第二调整座、第二锁紧螺杆及第二锁紧吸盘,所述第二调整座与所述第一调整座1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调整座背向所述第二轨道60的一面螺接所述第二锁紧螺杆,所述第二锁紧螺杆朝向所述第二轨道6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调整座,并连接所述第二锁紧吸盘,所述第二锁紧吸盘用于吸附固定于所述底座板70上。通过将所述第一调整座11固定于所述第一轨道50上,将所述第二调整座固定于所述第二轨道60上,可保证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与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的安装稳固,有助于保证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的位置调节精度。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螺杆12及所述第二锁
紧螺杆上设置自锁机构,通过设置所述自锁机构,可在所述第一锁紧吸盘13及所述第二锁紧吸盘吸附固定于所述底板板上后,避免因反作用力导致发生回退,进而影响测量校正的精度。
36.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还包括第一升降动力模组14及第一驱动臂15,所述第一调整座11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一升降动力模组14,所述第一驱动臂1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升降动力模组14,所述第一驱动臂1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轨道50,所述第一升降动力模组14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驱动臂15的纵向位置,即所述第一升降动力模组14通过所述第一驱动臂15调整所述第一轨道50的高度,进而使所述第一轨道50达到预设高度。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还包括第二升降动力模组及第二驱动臂,所述第二调整座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二升降动力模组,所述第二驱动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升降动力模组,所述第二驱动臂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轨道60,所述第二升降动力模组用于调整所述第二驱动臂的纵向位置,即所述第二升降动力模组通过所述第二驱动臂调整所述第二轨道60的高度,进而使所述第二轨道60达到预设高度。
37.具体地,所述第一升降动力模组14包括第一电机及第一精密丝杠组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精密丝杠组件,所述第一精密丝杠组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臂15,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臂15沿纵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电机向所述第一精密丝杠组件输出旋转动力,所述第一精密丝杠组件将旋转力转换为直线动力,即可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臂15沿垂向往复运动,进而调节所述第一轨道50的高度。所述第一升降动力模组14的驱动方式和结构较为简单,移动精度较高,可控性较佳。
38.所述第二升降动力模组包括第二电机及第二精密丝杠组件,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精密丝杠组件,所述第二精密丝杠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臂,以使所述第二驱动臂沿纵向往复运动。优选地,所述第一精密丝杠组件及所述第二精密丝杠组件具备自锁功能,有助于保证所述第一轨道50和所述第二轨道60调整后停止在当前高度,避免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因重力发生过量位移,影响调节精度。
3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及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还包括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电机及所述第二电机上均设置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驱动臂15及所述第二驱动臂的纵向移动距离,进而保证对所述第一轨道50的高度及所述第二轨道60的高度的高精度调节。优选地,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为激光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
40.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还包括第一水平伸缩模组16,所述第一水平伸缩模组16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动力模组14与所述第一驱动臂15之间,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精密丝杠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水平伸缩模组16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臂15,所述第一水平伸缩模组16用于调整所述第一驱动臂15的横向位置,即所述第一水平伸缩模组16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轨道50与所述第二轨道60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所述第一水平伸缩模组16包括第三电机及第三精密丝杠组件,所述第一精密丝杠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三精密丝杠组件,所述第三精密丝杠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臂15,以使所述第一驱动臂15沿横向往复运动。
41.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精密丝杠组件驱动所述第三电机沿纵向升降,进而使所述第三电机通过所述第三精密丝杠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臂15沿垂向升
降,对所述第一轨道50的高度进行调节,优选地,所述第一精密丝杠组件包括第一丝杠及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丝杠,所述第一丝杠外套接所述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三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块上。当完成所述第一轨道50的高度调节后,所述第三电机向所述第三精密丝杠组件输出旋转动力,所述第三精密丝杠组件将旋转动力转换为直线动力,即可带动所述第一驱动臂15沿横向往复运动,所述第一驱动臂15带动所述第一轨道50于水平方向横向位移,进而实现所述第一轨道50与所述第二轨道60之间的距离调节,即实现所述第一轨道50与所述第二轨道60之间的轨距调节。
42.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还包括第二水平伸缩模组,所述第二水平伸缩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动力模组与所述第二驱动臂之间,所述第二水平伸缩模组用于调整所述第二驱动臂的横向位置,即所述第二水平伸缩模组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轨道60与所述第一轨道50之间的距离。具体地,所述第二水平伸缩模组包括第四电机及第四精密丝杠组件,所述第二精密丝杠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四精密丝杠组件,所述第四精密丝杠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臂,以使所述第二驱动臂沿横向往复运动。
43.优选地,所述第三精密丝杠组件与所述第四精密丝杠组件具备自锁功能。所述第一水平伸缩模组16及所述第二水平伸缩模组还包括第二位置传感器,可以理解地,所述第三电机及所述第四电机上均设置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驱动臂15及所述第二驱动臂的横向移动距离,进而保证对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之间的轨距的高精度调节。优选地,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为激光传感器或红外传感器。
44.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轨排调整装置还包括联动杆40,所述联动杆4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轨道50朝向所述第二轨道60的一面,所述联动杆4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轨道60朝向所述第一轨道50的一面,通过所述联动杆40,可将所述第一轨道50和所述第二轨道60连为一体,保证所述第一轨道50与所述第二轨道60的整体性以及位置调节时的一致性和联动性。
45.优选地,所述联动杆40具备自适应伸缩变形功能,当所述第一轨道50与所述第二轨道60之间的轨距偏大或偏小时,单独或者同时控制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和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驱动所述第一轨道50和所述第二轨道60相向靠近或相背远离移动时,所述联动杆40的长度可适应调节轨距的变化,避免所述联动杆40对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产生移动干涉。
46.具体地,所述联动杆40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及弹簧,所述第二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轨道60朝向所述第一轨道50的一面,所述第二杆的另一端内凹形成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底部连接所述弹簧,所述第一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轨道50朝向所述第二轨道60的一面,所述第一杆的另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二杆的所述滑动槽内,并连接所述弹簧背向所述滑动槽的底部的一端。在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进行调整时,所述第一杆与所述第二杆通过所述弹簧相对移动,实现所述联动杆40的自适应伸缩变形功能。
47.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调整校正机构10调节所述第一轨道50的高度和/或所述第二调整校正机构20调节所述第二轨道60的高度时,为避免所述联动杆40对所述第一轨道50及所述第二轨道60的纵向调节产生移动干涉,所述动力轨排调整装置还包括第一转动组件及第二转动组件,所述联动杆40朝向所述第一轨道5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连
接所述第一轨道50朝向所述第二轨道60的一面,所述联动杆40朝向所述第二轨道60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轨道60朝向所述第一轨道50的一面,即所述第一杆朝向所述第一轨道5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转动组件,所述第二杆朝向所述第二轨道6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及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为铰链或合页。当所述第一轨道50沿纵向升降时,所述第一转动组件为所述第一轨道50提供转动自由度,当所述第二轨道60沿纵向升降时,所述第二转动组件为所述第二轨道60提供转动自由度。
4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4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