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路缘石基础成型施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0320发布日期:2022-12-09 22:00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路缘石基础成型施工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主要涉及道路施工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路缘石基础成型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2.道路施工是指市政道路工程常用材料的质量检验、路基工程、道路基层、沥清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侧石和缘石、人行道(广场)、收水井及雨水支管、城市道路照明等工程建造维护及保养的施工,其中路缘石指的是设在路面边缘的界石,简称缘石,俗称路牙子,它是作为设置在路面边缘与其它构造带分界的条石,在路缘石制备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基础成型设备来将水泥混凝土成型。
3.在如今现有的沥青混凝土道路路缘石基础成型施工设备中,例如申请号为cn202210174292.5申请文案的技术结构中,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条形底座,条形底座上表面安装有竖直板,两个竖直板之间通过水平杆固定连接,水平杆上安装有定位机构,两个竖直板上安装有提升机构,该成型设备虽然实现了对水泥混凝土的成型,但是在路边施工的过程中,每次只能成型一块,工作效率较低,且在浇筑混凝土后需要人工脱膜,由于人为操作,在向上提拉模具的时候,作用力不一定是竖直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容易造成外观不平整或者损坏的情况,并且在沿路缘实际摆放的过程中,有些路缘为直面,有些则为曲面,该结构成型的路缘石只能线性排列,曲线排列的时候存在较大的缝隙,影响路缘石整体的美观性和完整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解决方案过于单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显著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具体地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路缘石基础成型施工设备,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路缘石基础成型施工设备,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多节成型机构,所述多节成型机构包括转轴和靠近转轴两端位置的传动齿轮,所述转轴两端与外壳体内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齿轮均啮合连接有传动齿条,每个所述传动齿条下端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滑槽,每个限位滑槽均滑动连接有柱形滑块,以及柱形滑块上的连接架,两个所述连接架之间设置有三个模具组件,所述转轴上靠近传动齿轮一侧套接有驱动把手,所述驱动把手下方设置有油压排列机构,所述外壳体外壁上表面一侧设置有多管下料机构;所述多节成型机构中的每个模具组件均包括两个侧模件,以及两个侧模件之间的四个中间模件,相邻的两个中间模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且每个侧模件均通过铰链与相邻的中间模件连接,不同所述模具组件中处于相邻位置的两个侧模件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每个所述模具组件内均设置有铁皮层,每个所述侧模件和中间模件内均活动连接有压板,每
个所述压板上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且每个侧模件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架内均设置有流道,每个第一支撑架上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轴,每个第一支撑轴两端均与外壳体内壁连接;所述油压排列机构包括连接块,连接块一侧与外壳体内壁连接,所述连接块上设置有油箱,所述油箱内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一复位弹簧上端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上端设置有承压凹槽块,承压凹槽块与驱动把手下侧位置对应,所述油箱一侧底部等间距线性设置有六个接口,每个所述接口上均设置有油料软管,每个所述油料软管远离接口一端均设置有密封筒,六个所述密封筒内均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以及每个第二复位弹簧一端的第二活塞杆,每个第二活塞杆远离第二复位弹簧一端均与侧模件外壁的侧棱位置铰接,每个所述密封筒外壁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远离密封筒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轴,每个第二支撑轴分别设置在外壳体内壁一侧的凹槽内;所述多管下料机构包括进料腔,所述进料腔外壁底部与外壳体外壁上表面连接,所述进料腔上端的开口位置设置有梯形进料斗,所述进料腔内壁一侧设置有电机和电机输出端的螺旋推送轴,所述进料腔底部的出料口位置设置有运输管道,所述运输管道上设置有六个注料软管,且每个注料软管下端均与流道上端连接。
6.进一步的,每个所述传动齿条远离传动齿轮一侧均设置有稳定架和稳定架一端的稳定滑块,每个所述稳定滑块均滑动连接有稳定滑槽,稳定滑槽设置在外壳体的内壁上。
7.进一步的,所述承压凹槽块外壁一侧的凹口内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上设置有限位插块,限位插块卡接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设置在外壳体的侧壁上,所述限位孔内活动连接有挤压块。
8.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把手末端套接有防滑套。
9.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把手上侧设置有点触开关按钮,且点触开关按钮与电机之间呈电性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外壁一侧设置有推动把手。
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底部的四个顶角位置均设置有万向自锁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转轴、传动齿轮、传动齿条、限位滑槽、柱形滑块和连接架,实现了使用者在将外壳体移动到路缘槽上的时候,拉动驱动把手转动,由传动齿轮带动传动齿条下移,从而达到了一次性对三个模具同时竖直放膜的模式,且由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轴和压板的作用,使得在驱动把手复位的过程中,可一次性拉动三个模具竖直上移,达到对注塑完后同时脱膜的模式,操作简单,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接触模具进行脱膜,省时省力,有效的避免了传统逐一放模和脱膜的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且由稳定架、稳定滑块和稳定滑槽的作用,使得传动齿条带动模具组件上下来回移动,更加稳定,提高了不同零件之间的配合度;(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进料腔、梯形进料斗、电机、螺旋推送轴、运输管道和注料软管,使得使用者在按下点触开关按钮后,驱动管道内水泥混凝土向流道内注料,并进入模具组件内成型,由六个注料软管同时向六个流道内注料的模式,使得注料更加均匀,大大缩短了注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在与放模和脱膜相关部件配合后,实现了设备整体对三个模具依次进行垂直放模、同时注料和垂直脱膜,三个步骤一体化的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整
体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3)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油箱、接口、油料软管、第一复位弹簧,第一活塞杆、承压凹槽块、密封筒、第二活塞杆和第二复位弹簧,使得在下模后,通过油压的形式,推动两两之间已铰接方式连接的侧模件和中间模件向路缘槽内壁一侧方向水平移动,并贴紧路缘槽侧壁,用以直代曲的方式,将较大的整个模具腔分成多个较小的模具腔,从而不仅可以适应直面路缘槽,也可以更好的适应曲面路缘槽,从而将因贴合曲面路缘槽而造成路缘石之间较大的缝隙进一步缩小,提高整体排列的美观性,降低了后期补缝施工的难度,有效的避免了因路缘石之间缝隙较大而造成的路缘石边角在经重物碾压或者撞击,容易破裂、缺边,缺角等问题。
13.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外壳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外壳体内部结构侧视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外壳体内部结构俯视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多管下料机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进料腔截面示意图;图7为图3a区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4b区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模具组件内腔局部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直面路缘槽和曲面路缘槽俯视示意图。
15.附图说明:1、外壳体;11、限位孔;12、推动把手;13、万向自锁轮;2、多节成型机构;21、转轴;22、传动齿轮;23、传动齿条;231、稳定架;232、稳定滑块;233、稳定滑槽;24、限位滑槽;241、柱形滑块;242、连接架;25、模具组件;251、侧模件;252、中间模件;253、压板;254、第一支撑架;255、铁皮层;26、第一支撑轴;27、流道;28、驱动把手;281、防滑套;29、点触开关按钮;3、油压排列机构;31、连接块;32、油箱;321、接口;322、油料软管;33、第一复位弹簧;34、第一活塞杆;35、承压凹槽块;351、限位弹簧;352、限位插块;36、挤压块;37、密封筒;371、第二活塞杆;372、第二复位弹簧;38、第二支撑架;39、第二支撑轴;4、多管下料机构;41、进料腔;42、梯形进料斗;43、电机;44、螺旋推送轴;45、运输管道;46、注料软管;5、直面路缘槽;6、曲面路缘槽。
具体实施方式
16.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
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发明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17.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1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19.实施例一,请着重参照附图1-10所示,一种沥青混凝土道路路缘石基础成型施工设备,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内设置有多节成型机构2,所述多节成型机构2包括转轴21和靠近转轴21两端位置的传动齿轮22,所述转轴21两端与外壳体1内壁转动连接,两个所述传动齿轮22均啮合连接有传动齿条23,每个所述传动齿条23下端一侧均设置有限位滑槽24,每个限位滑槽24均滑动连接有柱形滑块241,以及柱形滑块241上的连接架242,两个所述连接架242之间设置有三个模具组件25,所述转轴21上靠近传动齿轮22一侧套接有驱动把手28,所述驱动把手28下方设置有油压排列机构3,所述外壳体1外壁上表面一侧设置有多管下料机构4;所述多节成型机构2中的每个模具组件25均包括两个侧模件251,以及两个侧模件251之间的四个中间模件252,所述两个侧模件251和四个中间模件252构成模具,相邻的两个中间模件252之间通过铰链连接,且每个侧模件251均通过铰链与相邻的中间模件252连接,不同所述模具组件25中处于相邻位置的两个侧模件251之间通过铰链连接,每个所述模具组件25内均设置有铁皮层255,每个所述侧模件251和中间模件252内均活动连接有压板253,每个所述压板253上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架254,且每个侧模件251活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架254内均设置有流道27,每个第一支撑架254上端均活动连接有第一支撑轴26,每个第一支撑轴26两端均与外壳体1内壁连接;所述油压排列机构3包括连接块31,连接块31一侧与外壳体1内壁连接,所述连接块31上设置有油箱32,所述油箱32内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33和第一复位弹簧33上端的第一活塞杆34,所述第一活塞杆34上端设置有承压凹槽块35,承压凹槽块35与驱动把手28下侧位置对应,所述油箱32一侧底部等间距线性设置有六个接口321,每个所述接口321上均设置有油料软管322,每个所述油料软管322远离接口321一端均设置有密封筒37,六个所述密封筒37内均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372,以及每个第二复位弹簧372一端的第二活塞杆371,每个第二活塞杆371远离第二复位弹簧372一端均与侧模件251外壁的侧棱位置铰接,每个所述密封筒37外壁一端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架38,第二支撑架38远离密封筒37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支撑轴39,第二支撑架38和第二支撑轴39之间为阻尼关系,每个第二支撑轴39分别设置在外壳体1内壁一侧的凹槽内;所述多管下料机构4包括进料腔41,所述进料腔41外壁底部与外壳体1外壁上表面连接,所述进料腔41上端的开口位置设置有梯形进料斗42,所述进料腔41内壁一侧设置有电机43和电机43输出端的螺旋推送轴44,所述进料腔41底部的出料口位置设置有运输管道45,所述运输管道45上设置有六个注料软管46,且每个注料软管46下端均与流道27上端连接。
20.上述结构通过多节成型机构2、油压排列机构3和多管下料机构4之间的相互配合,
实现了同时对三个模具进行垂直放模、注料和垂直脱膜,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并且无需工作人员手动脱膜,省时省力,且可以根据实际路缘的情况,用以直代曲的思想,将较大的模具腔分成多个较小的模具腔,从而不仅可以适应直面路缘槽5,也可以更好的适应曲面路缘槽6,缩小成型后路缘石之间的距离,减小缝隙,提高整体排列的美观性,降低了后期填缝施工的难度,有效的避免了因路缘石之间缝隙较大而造成的路缘石边角在经重物碾压或者撞击,容易破裂、缺边,缺角等问题;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装置整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然后检查装置整体内的各个器件是否存在损坏情况,在确保无损坏后,握住推动把手12,将外壳体1推动到路缘槽位置,然后拉动驱动把手28转动,由传动齿轮22带动传动齿条23下移,从而一次性将三个模具同时竖直放入路缘槽内,随着驱动把手28的继续转动,驱动把手28下侧与承压凹槽块35接触,并推动第一活塞杆34下移,压缩第一复位弹簧33,随之油箱32内的油料从油料软管322进入密封筒37内,挤压第二活塞杆371,第二复位弹簧372伸长,随之在六个第二活塞杆371的作用下,使得每个模具中的侧模件251和中间模件252向路缘槽内壁一侧方向移动,并紧贴路缘槽内壁,不论是直面路缘槽5还是曲面路缘槽6,均可以较好的贴合,且侧模件251和中间模件252自身厚度较薄,降低了自身体积的形象,且在承压凹槽块35移动到限位孔11附近时,限位弹簧351将限位插块352卡入限位孔11内,并推动限位孔11内的挤压块36向外移动,然后按压点触开关按钮29,电机43驱动螺旋推送轴44转动,随之水泥混凝土依次通过运输管道45、注料软管46和流道27,进入三个模具腔内,然后关闭电机43,并静等五分钟,随后反转驱动把手28复位,带动三个模具上移复位,由于压板253不移动,可以看成给模具内的水泥块一个向下的推力,使得水泥块脱离模具,然后按压挤压块36,将限位插块352挤出限位孔11,随之在第一复位弹簧33和第二复位弹簧372的作用下,密封筒37和油箱32内形成负压,油料回流,使得侧模件251和中间模件252复位。
21.实施例二,请着重参照附图1和2所示,所述驱动把手28末端套接有防滑套281,通过防滑套281,实现了增大驱动把手28与人手接触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便于施力,所述驱动把手28上侧设置有点触开关按钮29,且点触开关按钮29与电机43之间呈电性连接,通过点触开关按钮29,实现了对电机43的打开和关闭的控制,所述外壳体1外壁一侧设置有推动把手12,通过推动把手12,实现了为移动外壳体1提供施力点,所述外壳体1底部的四个顶角位置均设置有万向自锁轮13,通过万向自锁轮13,实现了对设备整体的移动。
22.实施例三,请着重参照附图7和8所示,每个所述传动齿条23远离传动齿轮22一侧均设置有稳定架231和稳定架231一端的稳定滑块232,每个所述稳定滑块232均滑动连接有稳定滑槽233,稳定滑槽233设置在外壳体1的内壁上,通过稳定架231、稳定滑块232和稳定滑槽233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提高传动齿条23上下移动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传动齿条23带动的侧模件251和中间模件252移动的稳定性,所述承压凹槽块35外壁一侧的凹口内设置有处于压缩状态的限位弹簧351,所述限位弹簧351上设置有限位插块352,限位插块352卡接有限位孔11,所述限位孔11设置在外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限位孔11内活动连接有挤压块36,通过限位插块352和限位孔11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第一活塞杆34的定位,从而阻止油料回流,使得侧模件251和中间模件252紧贴路缘槽内壁,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
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