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互层崩塌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87539发布日期:2022-11-30 06:51阅读:42来源:国知局
软硬互层崩塌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斜坡滚石防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软硬互层崩塌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斜坡岩性为软硬岩互层的组合结构,自下而上呈“泥岩
‑ꢀ
砂岩-泥岩”方式分布,在地质作用下泥岩更容易风化破碎从而发育空腔,而当泥岩出现空腔,上部砂岩体就容易失稳崩落。
3.目前,对于软硬互层崩塌采用的防护措施是在砂岩崩塌区域的坡下设置立桩式防护网,从而对滚石进行拦截,限制其活动距离。而现有的立桩式防护网缺乏临时补救措施,当网体因冲击力过大而损坏时,防护网便失去了对滚石的拦截作用,在网体更换或维修前无法继续保障区域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软硬互层崩塌防护结构,旨在改善现有的立桩式防护网缺乏缓冲能力,防护性能差,受到过大冲击力时易损坏,且缺乏临时补救措施的问题。
5.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6.本发明提供了软硬互层崩塌防护结构,包括地面固定机构和滚石防护机构。
7.所述地面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架和地面锚定组件,所述地面锚定组件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
8.所述滚石防护机构包括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所述第一防护网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架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网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架连接。
9.通过在第一防护网后方设置第二防护网,可对穿过第一防护网的小体积碎石进行拦截,且在第一防护网损坏时第二防护网能够起到后备拦截作用,继续保障区域安全,为第一防护网的维修和更换预留了充足时间。
10.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包括底板和侧板,所述侧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表面。
11.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架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在所述底板上表面和所述侧板侧壁底部之间,加强了侧板与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了固定架整体的抗冲击性。
1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护网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一网体,所述第一固定板底部和顶部分别与所述底板上表面和所述侧板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网体边缘与所述第一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
1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的结构大小完全相同,第一网体固定在两个第一固定板之间。
14.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体网孔直径设置在 150mm-250mm。
15.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防护网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网体和连接件,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第二网体边缘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
16.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板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结构大小完全相同,第二网体固定在两个第二固定板之间。
17.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网体网孔直径设置在 50mm-100mm,第二网体网孔直径小于第一网体的网孔直径,可对穿过第一网体的小体积碎石进行拦截。
18.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套筒、第一弹簧和滑杆,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侧板上,所述滑杆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套筒内壁连接,所述滑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使得第二固定板弹性滑动连接于侧板上,提升了第二网体的缓冲防护能力。
19.防护网在使用过程中所面对的极端情况一般分为锚定机构脱离地面和网体破裂两种情况,二者任一发生时都会使防护网失去拦截能力。其中锚定机构脱离地面主要是因为锚定牢靠性过低,在网体受到冲击时,锚定机构初始发生歪斜,随后在滚石的进一步冲击下脱离锚定孔,从而使防护网无法正面拦截滚石,导致装置失去拦截能力。
20.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地面锚定组件包括第一锚定件和第二锚定件,所述第一锚定件包括锚杆、第一阻力杆、第一固定框、第一滑块、第一固定杆和插杆,所述锚杆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锚杆侧部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阻力杆铰接在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一固定框固定在所述锚杆内腔侧壁,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框上,所述第一固定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阻力杆和所述第一滑块铰接,所述插杆滑动连接于所述锚杆内腔,所述第二锚定件包括第二阻力杆、第二固定框、第二滑块、第二固定杆、第一拉绳和第二弹簧,所述插杆侧部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二阻力杆铰接在所述第三开口内,所述第二固定框固定在所述插杆内腔侧壁,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框上,所述第二固定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阻力杆和所述第二滑块铰接,所述第二滑块上表面通过所述第一拉绳与所述第一网体和所述第二网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块下表面和所述插杆内腔底部固定连接。
21.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二锚定件将第一防护网的形变正比例转化为锚杆的锚定强度,形变越大,锚定越牢靠,并通过第二弹簧赋予了第一防护网一定程度上的缓冲防护能力,配合第一锚定件有效提升了地面固定机构整体的锚定牢靠性与抗冲击能力,能够防止地面固定机构在网体受到滚石冲击时脱离地面,确保了装置对滚石的正常拦截。
2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拉绳包括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所述第一连接绳底端固定在所述第二滑块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绳顶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绳与所述第一网体和所述第二网体固定连接。
2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插杆内供所述第一连接绳穿行的通道顶端和底端均设置为倒圆角,降低了第一连接绳滑动时的摩擦阻力,减少了第一连接绳的使用磨损。
24.网体破裂是因为滚石冲击力度超出网体防护能力的上限而造成的。现有的防护网一般都是单独使用,当防护网硬性防护能力高但缓冲防护能力低时,网体初期防护能力较强,可承受的直接冲击力高,能够快速拦截滚石,但每次撞击都会大幅降低网体编织绳的耐久度,导致网体使用寿命短,防护能力下降速度快;当防护网的缓冲防护能力强而硬性防护
能力过低时,网体受到冲击形变程度较大,此时可承受的直接冲击力低,如果不能及时清理掉拦截的滚石使网体复原,当再次被滚石冲击时网体极易破裂。
25.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滚石防护机构还包括第三防护网,所述第三防护网包括第三网体、第二拉绳、第一滑轮、加强环、第三拉绳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三网体边缘通过所述第二拉绳与所述第一网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二拉绳绕设在所述第一滑轮上,所述加强环穿行设置在所述第三网体上,所述加强环包括外管、内管和第三弹簧,所述内管滑动设置在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端部通过所述第三弹簧与所述外管内腔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三拉绳与所述第三网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上,所述第三拉绳绕设在所述第二滑轮上。
2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二拉绳和第一滑轮将第一防护网的形变正比例转化为第三网体的张紧强度,形变越大,张紧强度越高,并通过加强环赋予了第三网体一定程度上的缓冲防护能力和抗冲击能力,间接限制了第三网体和第一防护网的形变程度,延长了第三网体和第一防护网使用寿命,通过第三拉绳和第二滑轮将第三网体的形变正比例转化为第二网体的位移量,配合第一防护网和第三网体大大提升了装置的抗冲击能力,通过第三防护网将第一防护网和第二防护网联动到一起,实现了装置硬性防护能力与缓冲防护能力的综合提升,在提升防护强度的同时延长了网体的使用寿命。
27.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网体网孔直径设置在 100mm-150mm,第三网体网孔直径小于第一网体网孔直径,能够弥补第一网体网孔处的抗冲击能力,配合第一网体增强了装置的整体防护强度。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9.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软硬互层崩塌防护结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地面固定机构和滚石防护机构的立体图;
31.图3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地面锚定组件的立体图;
32.图4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图3的a处放大图;
33.图5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图3的b处立体图;
34.图6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图3的c处放大图;
35.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件的立体图;
36.图8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图1的d处放大图;
37.图9为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加强环的立体剖面图。
38.图中:100-地面固定机构;110-固定架;111-底板;112-侧板;113-加强筋;120-地面锚定组件;121-第一锚定件;1211
‑ꢀ
锚杆;1212-第一阻力杆;1213-第一固定框;1214-第一滑块; 1215-第一固定杆;1216-插杆;1217-第一开口;1218-第二开口; 1219-第三开口;122-第二锚定件;1221-第二阻力杆;1222-第二固定框;1223-第二滑块;1224-第二固定杆;1225-第一拉绳; 12251-第一连接绳;12252-第二连接绳;1226-第二弹簧;200
‑ꢀ
滚石防护
机构;210-第一防护网;211-第一固定板;212-第一网体;220-第二防护网;221-第二固定板;222-第二网体;223
‑ꢀ
连接件;2231-套筒;2232-第一弹簧;2233-滑杆;230-第三防护网;231-第三网体;232-第二拉绳;233-第一滑轮;234-加强环;2341-外管;2342-内管;2343-第三弹簧;235-第三拉绳; 236-第二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39.为使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6.实施例
47.请参阅图1-图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软硬互层崩塌防护结构包括地面固定
机构100和滚石防护机构200,滚石防护机构200设置在地面固定机构100上,地面固定机构100 用于将滚石防护机构200固定到地面上,滚石防护机构200用于对滚石进行拦截。
48.请参阅图2,所述地面固定机构100包括固定架110和地面锚定组件120,所述固定架110包括底板111和侧板112,所述侧板112固定在所述底板111上表面,所述固定架110还包括加强筋113,所述加强筋113固定在所述底板111上表面和所述侧板112侧壁底部之间,加强了侧板112与底板111之间的连接强度,提升了固定架110整体的抗冲击性,所述地面锚定组件120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架110上,用于将固定架110 牢靠固定到地面。
49.防护网在使用过程中所面对的极端情况一般分为锚定机构脱离地面和网体破裂两种情况,二者任一发生时都会使防护网失去拦截能力。其中锚定机构脱离地面主要是因为锚定牢靠性过低,在网体受到冲击时,锚定机构初始发生歪斜,随后在滚石的进一步冲击下脱离锚定孔,从而使防护网无法正面拦截滚石,导致装置失去拦截能力。
50.请参阅图3和图4,所述地面锚定组件120包括第一锚定件121和第二锚定件122,所述第一锚定件121包括锚杆1211、第一阻力杆1212、第一固定框1213、第一滑块1214、第一固定杆1215和插杆1216,所述锚杆1211固定在所述底板111上,锚杆1211底端设置为倒锥形,减小了底部受力面积,方便锚入地下,所述锚杆1211侧部开设有第一开口1217和第二开口1218,所述第一阻力杆1212铰接在所述第一开口1217内,所述第一固定框1213固定在所述锚杆1211内腔侧壁,所述第一滑块1214 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框1213上,所述第一固定杆1215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阻力杆1212和所述第一滑块1214铰接,所述插杆1216滑动连接于所述锚杆1211内腔;安装时,先将固定架110放到安装点,使锚杆1211穿过底板111上的安装孔,将锚杆1211锚入地面,通过锁紧件将锚杆1211与底板111连接到一起,再把插杆1216滑入锚杆1211内,插杆1216在下滑过程中会带动第一滑块1214下移,进而通过第一固定杆1215 带动第一阻力杆1212转动至倾斜状态,为锚杆1211的上移提供了极大阻力,然后通过锁紧件将插杆1216与锚杆1211连接到一起即完成固定架110的安装固定。
51.请参阅图3、图5和图6,所述第二锚定件122包括第二阻力杆1221、第二固定框1222、第二滑块1223、第二固定杆1224、第一拉绳1225和第二弹簧1226,所述插杆1216侧部开设有第三开口1219,所述第二阻力杆1221铰接在所述第三开口1219 内,所述第二固定框1222固定在所述插杆1216内腔侧壁,所述第二滑块1223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框1222上,所述第二固定杆1224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阻力杆1221和所述第二滑块1223铰接,所述第二滑块1223上表面通过所述第一拉绳 1225与所述第一网体212和所述第二网体22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226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滑块1223下表面和所述插杆1216内腔底部固定连接;当滚石撞击到第一防护网210或第二防护网220时,网体的变形会通过第一拉绳1225带动第二滑块1223上移,进而通过第二固定杆1224带动第二阻力杆1221 转动至倾斜状态,进一步增强了锚杆1211上移的阻力,设置第二滑块1223下表面通过第二弹簧1226与插杆1216内腔底部连接,赋予了网体一定程度上的缓冲防护能力。
52.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二锚定件122将第一防护网210的形变正比例转化为锚杆1211的锚定强度,形变越大,锚定越牢靠,并通过第二弹簧1226赋予了第一防护网210一定程度上的缓冲防护能力,配合第一锚定件121有效提升了地面固定机构 100整体的锚定牢靠性与抗冲击能力,能够防止地面固定机构 100在网体受到滚石冲击时脱离地面,确保了装置对滚石的正常拦截。
53.需要具体说明的是,第一拉绳1225包括第一连接绳12251 和第二连接绳12252,第一连接绳12251底端固定在第二滑块 1223上表面,第一连接绳12251顶端通过第二连接绳12252与第一网体212和第二网体222固定连接,插杆1216内供第一连接绳12251穿行的通道顶端和底端均设置为倒圆角,降低了第一连接绳滑动时的摩擦阻力,减少了第一连接绳的使用磨损。
54.现有的立桩式防护网缺乏临时补救措施,当网体因冲击力过大而损坏时,防护网便失去了对滚石的拦截作用,在网体更换或维修前无法继续保障区域安全。
55.请参阅图2和图7,所述滚石防护机构200包括第一防护网210和第二防护网220,所述第一防护网210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架110连接,所述第一防护网210包括第一固定板 211和第一网体212,所述第一固定板211底部和顶部分别与所述底板111上表面和所述侧板112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网体212边缘与所述第一固定板21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11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211的结构大小完全相同,第一网体212固定在两个第一固定板211之间,所述第一固定板211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板211 的结构大小完全相同,第一网体212固定在两个第一固定板211 之间,所述第一网体212网孔直径设置在150mm-250mm,所述第二防护网220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架110连接,所述第二防护网220包括第二固定板221、第二网体222和连接件 223,所述第二固定板221一侧通过所述连接件223与所述侧板 112连接,所述第二网体222边缘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221至少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板221结构大小完全相同,第二网体222固定在两个第二固定板221之间,所述第二网体222网孔直径设置在50mm-100mm,第二网体222网孔直径小于第一网体212的网孔直径,可对穿过第一网体212的小体积碎石进行拦截;通过在第一网体212 后方设置第二网体222,既可对穿过第一网体212的小体积碎石进行拦截,且在第一网体212损坏时能够起到后备拦截作用,继续保障区域安全,为第一网体212的维修和更换预留了充足时间。
56.需要具体说明的是,所述连接件223包括套筒2231、第一弹簧2232和滑杆2233,所述套筒2231固定在所述侧板112上,所述滑杆2233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弹簧2232与所述套筒2231 内壁连接,所述滑杆223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21一侧固定连接,使得第二固定板221弹性滑动连接于侧板112上,提升了第二防护网220整体的缓冲防护能力,也可在清理滚石后使第二网体222自动复位。
57.网体破裂是因为滚石冲击力度超出网体防护能力的上限而造成的。现有的防护网一般都是单独使用,当防护网硬性防护能力高但缓冲防护能力低时,网体初期防护能力较强,可承受的直接冲击力高,能够快速拦截滚石,但每次撞击都会大幅降低网体编织绳的耐久度,导致网体使用寿命短,防护能力下降速度快;当防护网的缓冲防护能力强而硬性防护能力过低时,网体受到冲击形变程度较大,此时可承受的直接冲击力低,如果不能及时清理掉拦截的滚石使网体复原,当再次被滚石冲击时网体极易破裂。
58.请参阅图2、图8和图9,所述滚石防护机构200还包括第三防护网230,所述第三防护网230包括第三网体231、第二拉绳232、第一滑轮233、加强环234、第三拉绳235和第二滑轮 236,所述第三网体231边缘通过所述第二拉绳232与所述第一网体2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轮233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 211上,所述第二拉绳232绕设在所述第一滑轮233上,所述加强环234穿行设置在所述第三网体231上,所述加强环234 包括外管2341、内管2342和
第三弹簧2343,所述内管2342 滑动设置在所述外管2341内,所述内管2342端部通过所述第三弹簧2343与所述外管2341内腔端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 221通过所述第三拉绳235与所述第三网体2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轮236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11上,所述第三拉绳 235绕设在所述第二滑轮236上;当第一防护网210受冲击变形时,第三网体231会在第二拉绳232和第一滑轮233的作用下张紧,配合第一防护网210对滚石进行拦截,设置在第三网体231上的加强环234既可通过自身的弹性展开为第三网体 231提供缓冲能力,又可将第三网体231的形变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进一步增强第三网体231的抗冲击能力,从而防止了第三网体231的损毁,延长了使用寿命,而当第三网体231受冲击变形时,第二网体222会在第三拉绳235和第二滑轮236的作用下朝第三网体231移动,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拦截能力。
59.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二拉绳232和第一滑轮233将第一防护网210的形变正比例转化为第三网体231的张紧强度,形变越大,张紧强度越高,并通过加强环234赋予了第三网体231 一定程度上的缓冲防护能力和抗冲击能力,间接限制了第三网体231和第一防护网210的形变程度,延长了第三网体231和第一防护网210使用寿命,通过第三拉绳235和第二滑轮236 将第三网体231的形变正比例转化为第二网体222的位移量,配合第一防护网210和第三网体231大大提升了装置的抗冲击能力,通过第三防护网230将第一防护网210和第二防护网220 联动到一起,实现了装置硬性防护能力与缓冲防护能力的综合提升,在提升防护强度的同时延长了网体的使用寿命。
60.需要具体说明的是,所述第三网体231网孔直径设置在 100mm-150mm,第三网体231网孔直径小于第一网体212网孔直径,能够弥补第一网体212网孔处的抗冲击能力,配合第一网体212增强了装置的整体防护强度。
61.具体的,该软硬互层崩塌防护结构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先将固定架110放到安装点,使锚杆1211穿过底板111上的安装孔,将锚杆1211锚入地面,通过锁紧件将锚杆1211与底板 111连接到一起,再把插杆1216滑入锚杆1211内,插杆1216 在下滑过程中会带动第一滑块1214下移,进而通过第一固定杆 1215带动第一阻力杆1212转动至倾斜状态,为锚杆1211的上移提供了极大阻力,然后通过锁紧件将插杆1216与锚杆1211 连接到一起即完成固定架110的安装固定,当第一网体212受冲击变形时,第三网体231会在第二拉绳232和第一滑轮233 的作用下张紧,配合第一网体212对滚石进行拦截,设置在第三网体231上的加强环234既可通过自身的弹性展开为第三网体231提供缓冲能力,又可将第三网体231的形变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而当第三网体231受冲击变形时,第二网体222会在第三拉绳235和第二滑轮236的作用下朝第三网体231移动,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拦截能力。
6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
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6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