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及其展开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692457发布日期:2022-12-27 19:25阅读:48来源:国知局
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及其展开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及其展开方法。


背景技术:

2.桥梁工程中多采用混凝土预制结构,预应力混凝土梁体分块预制,悬臂拼装成大跨度连续梁,梁体间采用现浇混凝土把梁块连成整体。而在现浇之前,现场施工人员需在梁体拼装后存在的缝隙下方进行横隔板钢筋焊接、模板安拆作业,操作空间有限,且为高空作业,施工难度较大,风险性高,对安全措施要求高。
3.目前主要采用吊篮进行作业,如公告号为cn110847051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t梁中梁有限空间内负弯矩施工吊篮及使用方法,其先通过折叠护栏以置入湿接缝下方,之后施工人员踩踏在吊篮平台上手动展开护栏,由于操作空间有限,且为高空作业,操作不便,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的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及其展开方法,解决了现有折叠吊篮在湿接缝下方展开过程中操作不便,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包括:第一悬梯,底端与吊篮平台的一侧铰接;第二悬梯,底端与吊篮平台远离第一悬梯一侧铰接;吊篮平台,两侧分别设置有旋转组件;旋转组件,用于与所述第一悬梯或所述第二悬梯连接;锁止组件,设置于所述吊篮平台内部,以用于限制或释放所述旋转组件的旋转能力;倾角检测模块,设置于所述吊篮平台内部并与锁止组件电连接,以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吊篮平台的顶面倾角。
6.可选地,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转轴和连接块,所述转轴与吊篮平台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外周固定地套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转轴一端用于与第一悬梯或第二悬梯固定连接。
7.可选地,所述吊篮平台内还设有旋转角度检测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旋转角度检测模块与信息处理模块电连接,以用于检测所述转轴的有效旋转角度并将该有效旋转角度发送给信息处理模块;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分别与倾角检测模块和锁止组件电连接,以用于接收所述倾角检测模块发送的平台水平到位信息,并在接收到所述平台水平到位信息后即基于旋转角度检测模块回传的转轴有效旋转角度,作出如下判定:如有效旋转角度处于预设角度值域,即向锁止组件发送限制旋转指令;或
如有效旋转角度超出预设角度值域,即向报警模块发送故障报警指令;报警模块,用于接收故障报警指令并作出报警响应。
8.可选地,所述锁止组件至少包括第二滑块及用于驱动第二滑块往复滑动的驱动单元;一个所述转轴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滑块,且所述第二滑块朝向相应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插杆,所述相应转轴的外周设置有用于与插杆插接的限位孔。
9.可选地,所述限位孔远离转轴一端与一锥形孔连通。
10.可选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滑块及用于驱动第一滑块往复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滑块夹设于相对的两第二滑块之间,且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楔形面,所述相对的两第二滑块朝向第一滑块一侧均分别开设有与第一楔形面相配合的第二楔形面。
11.可选地,所述相对的两第二滑块远离第一滑块一侧分别设置有挡板,且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的插杆贯穿相应挡板,所述插杆外周还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夹设于挡板与第二滑块之间。
12.可选地,所述第一悬梯和第二悬梯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可拆卸的防护条,以用于吊篮处于展开状态时在所述第一悬梯和第二悬梯之间形成稳固支撑。
13.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的展开方法,应用于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包括如下步骤:分别于第一悬梯顶端和第二悬梯顶端钩挂或绑扎吊绳;将处于折叠状态的吊篮穿过湿接缝后吊运至湿接缝下方;放卷第一悬梯顶端或第二悬梯顶端的吊绳以使吊篮平台翻转至水平状态;检测吊篮平台是否位于水平状态,并作如下判定:如吊篮平台处于水平状态,则所述锁止组件限制旋转组件的旋转能力;如吊篮平台未处于水平状态,则所述锁止组件释放旋转组件的旋转能力。
14.可选地,在所述锁止组件限制旋转组件的旋转能力之后,还包括:将防护条两端分别与第一悬梯和第二悬梯的侧部固定连接,以使防护条、第一悬梯及第二悬梯在吊篮平台外缘合围形成闭环安全护栏。
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包括第一悬梯、第二悬梯和吊篮平台;其中,第一悬梯底端与第二悬梯底端分别与吊篮平台相对的两侧通过旋转组件铰接;所述吊篮平台内部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或释放所述旋转组件旋转能力的锁止组件以及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吊篮平台的顶面倾角的倾角检测模块。本吊篮初始处于折叠状态且锁止组件不限制旋转组件的旋转能力,使用时先分别于第一悬梯顶端和第二悬梯顶端钩挂或绑扎吊绳,通过调整吊绳长度以使吊篮悬挂时保持折叠状态,之后将处于折叠状态的吊篮穿过湿接缝后吊运至湿接缝下方,最后通过放卷其中一个悬梯的吊绳以使吊篮平台翻转至水平状态,具体由倾角检测模块来确定,锁止组件即限制旋转组件的旋转能力。通过在吊运过程中完成该折叠安全吊篮的展开,操作方便,且施工人员无需在湿接缝下方操作,减少了在高空进行吊篮展开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7.图1为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处于展开状态时平台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3为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处于展开状态时平台内部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处于展开状态时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处于折叠状态时平台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处于折叠状态时平台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悬梯、2-第二悬梯、3-吊篮平台、4-挂钩、5-防护条、6-旋转组件、7-锁止组件;61-转轴、62-连接块、63-限位孔、64-锥形孔、71-第一滑块、72-第二滑块、73-插杆、74-电机、75-丝杆、76-挡板、7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9.请参阅图1和图5,本发明提供的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包括第一悬梯1、第二悬梯2和吊篮平台3。其中,第一悬梯1底端与第二悬梯2底端分别与吊篮平台3相对的两侧通过旋转组件6铰接,以使得所述第一悬梯1和所述第二悬梯2底部能够通过旋转组件6转动而实现折叠;所述吊篮平台3内部还设置有用于限制或释放所述旋转组件6旋转能力的锁止组件7,以及用于实时检测所述吊篮平台3顶面倾角的倾角检测模块。一个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悬梯1包括两根第一立杆和多根平行设置在两第一立杆之间的横杆,所述第二悬梯2包括两根第二立杆和多根平行设置在两第二立杆之间的横杆,且所述立杆顶端均设有挂钩4。本吊篮初始处于折叠状态且锁止组件7不限制旋转组件6的旋转能力,使用时先分别于第一悬梯1顶端和第二悬梯2顶端钩挂或绑扎吊绳,通过调整吊绳长度以使吊篮悬挂时保持折叠状态,此时吊篮平台3处于竖直状态,之后将处于折叠状态的吊篮穿过湿接缝吊运至湿接缝下方,最后通过放卷其中一个悬梯的吊绳以使吊篮平台3翻转至水平状态,具体由倾角检测模块如倾角传感器来确定,锁止组件7即限制旋转组件6的旋转能力,由于整个吊篮一直处于悬空状态,受重力影响未放卷吊绳的另一悬梯在吊篮平台3翻转时处于相对竖直状态。通过在吊运过程中完成该折叠安全吊篮的展开,操作方便,且施工人员无需在湿接缝下方操作,减少了在高空进行吊篮展开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
20.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倾角检测模块与锁止组件7电连接,且倾角检测模块与锁止组件7需在吊绳钩挂吊篮后再通电启用,即当吊篮需要展开时倾角检测模块
与锁止组件7开始启用,并采用如下控制方法:当倾角检测模块检测到吊篮平台3处于水平状态且持续预设时间(如持续1秒)后即向锁止组件7发送限制旋转指令,此时启动锁止组件7锁死转轴61的旋转能力,即可稳定地维持吊篮的展开状态。设定延时时间以防止吊篮平台3在翻转过程中受不均衡外力(如风力)影响偶然进入水平状态而导致误判,基于前文所述的吊篮展开原理,当吊篮平台3处于水平时,整个吊篮即处于展开状态,两悬梯分别与吊篮平台3垂直。进一步地,所述倾角检测模块和锁止组件7还分别与手动控制器电连接,手动控制器用于手动控制锁止组件7限制或释放旋转组件6的旋转能力,且手动控制器的控制优先级高于倾角检测模块发送的限制旋转指令,此设定用于倾角检测模块故障和/或吊篮由展开状态向折叠状态切换时使用。
21.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2-3,所述旋转组件6包括转轴61和连接块62,所述转轴61与吊篮平台3内部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1的外周固定地套设有连接块62,具体与悬梯的立柱一一对应,所述连接块62远离转轴61一端用于与第一悬梯1或第二悬梯2固定连接。优选地,可通过角度限位组件来限制转轴61的旋转角度范围,如仅且只能旋转0-90度,以方便本吊篮的折叠与展开。
22.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篮平台3内还设有旋转角度检测模块(图中未示),以用于检测所述转轴61的有效旋转角度,具体是记录吊篮完成一次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这一过程中转轴61的同旋向有效旋转角度,即重复旋转不记录。基于前文所述的吊篮展开原理,悬梯需有效旋转90度方可使吊篮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如因外力(如大风)因素导致吊篮平台3提前进入水平状态或因倾角检测模块故障而错误地发送限制旋转指令,由于悬梯实际旋转角度不足,锁止组件7将执行错误指令而导致限制失败或引发其他问题。由此,优选地,所述倾角检测模块和旋转角度检测模块分别与吊篮平台3内置的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倾角检测模块检测到吊篮平台3翻转至水平状态且持续预设时间如持续1秒后即向处理器(可设置于吊篮内)发送平台水平到位信息,处理器即基于旋转角度检测模块回传的转轴61有效旋转角度判定:如旋转角度检测模块回传的转轴61有效旋转角度介于85-92度之间,即向锁止组件7发送限制旋转指令;如旋转角度检测模块回传的转轴61有效旋转角度小于85度,则向设置于吊篮上的报警模块发送故障报警指令,以提醒现场技术人员倾角检测模块和旋转角度检测模块中至少一个发生故障,需检修或手动控制锁止组件7动作,从而实现故障自检。显然,为减少成本和故障自检程序的开发难度,旋转角度检测模块的安装数量可适当减少,即仅在其中一个转轴61处设置旋转角度检测模块,其余转轴61不设置。
23.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2-8,所述锁止组件7至少包括第二滑块72及用于驱动第二滑块72往复滑动的驱动单元;一个所述转轴61对应设置有一个第二滑块72,且所述第二滑块72朝向相应转轴61的一端设置有插杆73,所述相应转轴61的外周设置有用于与插杆73插接的限位孔63,当插杆73插入限位孔63时,锁止组件7即限制了转轴61的旋转自由度,即限制了旋转组件6的旋转能力。优选地,请参阅图7,所述限位孔63远离转轴61一端与一锥形孔64连通,一方面,借助锥形孔64的锥面引导插杆73插入,另一方面,当转轴61的有效旋转角度接近90度时,插杆73插入过程中其端部与锥形孔64锥面接触,其进给力可辅助转轴61旋转至90度。显然,为保证转轴61的力学性能,限位孔63也可不直接开设在转轴61外壁,可在转轴61外周固定地套设一传力块(图中未示),并在传力块上开设所述限
位孔63及锥形孔64。
24.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4和8,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滑块71及用于驱动第一滑块71往复滑动的驱动机构,如采用丝杆电机作为驱动机构,使丝杆贯穿第一滑块71并与第一滑块7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滑块71夹设于相对的两第二滑块72之间,且所述第一滑块71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楔形面,所述相对的两第二滑块72朝向第一滑块71一侧均分别开设有与第一楔形面相配合的第二楔形面。一个实施例,第一楔形面与第二楔形面互嵌式滑动连接,以保证第一滑块71复位时带动第二滑块72复位,具体可参阅公开号为cn21093814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使用到的交叉导轨实现互嵌式滑动连接。另一个实施例,参阅图7,所述相对的两第二滑块72远离第一滑块71一侧分别设置有挡板76,且所述第二滑块72上设置的插杆73贯穿相应挡板76,所述插杆73外周还套设有弹簧77,所述弹簧77夹设于挡板76与第二滑块72之间,通过设置复位弹簧77以在第一滑块71复位时,第二滑块72在弹性力作用下随之复位。
25.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请参阅图1,所述第一悬梯1和第二悬梯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可拆卸的防护条5,如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以用于吊篮处于展开状态时在所述第一悬梯1和第二悬梯2之间形成稳固支撑。其中,防护条5的结构形式也可参阅公开号为cn20992378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的支撑机构。
26.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湿接缝折叠安全吊篮的展开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别于第一悬梯1顶端和第二悬梯2顶端钩挂或绑扎吊绳;其中,吊篮初始处于折叠状态且锁止组件7不限制旋转组件6的旋转能力,通过调整两悬梯的吊绳长度以使吊篮悬挂时保持折叠状态,此时吊篮平台3保持相对竖直;将处于折叠状态的吊篮穿过湿接缝后吊运至湿接缝下方;放卷第一悬梯1顶端或第二悬梯2顶端的吊绳以使吊篮平台3翻转至水平状态;检测吊篮平台3是否位于水平状态,并作如下判定:如吊篮平台3处于水平状态,则所述锁止组件7限制旋转组件6的旋转能力;其中,在所述锁止组件7限制旋转组件6的旋转能力之后,还包括:将防护条5两端分别与第一悬梯1和第二悬梯2侧部固定连接,以使防护条5、第一悬梯1及第二悬梯2在吊篮平台3外缘合围形成闭环安全护栏;如吊篮平台3未处于水平状态,则所述锁止组件7释放旋转组件6的旋转能力,即不限制旋转组件6的旋转。
27.优选地,在所述锁止组件7执行限制旋转组件6的旋转能力之前,还可通过以下方法二次确认吊篮平台3处于水平状态,即:检测旋转组件6中转轴61的有效旋转角度,如有效旋转角度处于预设角度值域,则吊篮平台3确实处于水平状态,锁止组件7即执行限制旋转组件6的旋转能力。
2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