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桥梁高墩安全施工系统。
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交通运输需求、社会运输需求也都在不断提升,国家开始大力建设高速公路网,其中桥梁建设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桥梁高墩施工是高速公路项目的技术重难点之一。桥梁高墩设计多采用具有截面面积小、截面模量大、自重轻、结构刚度和强度较好等优点的空心薄壁墩。
3.桥梁高墩施工具有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的特点,最常用的施工工艺为传统翻模。该施工工艺技术较成熟、应用较广泛,但对比其它工艺存在施工安全风险高的问题比较明显。目前,薄壁高墩传统翻模施工,主要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底层外模板拆除时无落脚点,施工安全风险大;二是内模装拆时无落脚点,施工安全风险大;三是已浇筑墩身无法及时修饰,外观质量难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桥梁高墩安全施工系统,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桥梁高墩安全施工。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6.一种桥梁高墩安全施工系统,包括:
7.内施工平台,所述内施工平台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连接杆,所述内施工平台位于两墩柱之间,两所述墩柱的内侧均设置有两组通孔,两组连接杆与两组通孔一一对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牛腿,所述内施工平台通过连接杆固定于所述牛腿上;
8.两外施工平台,两所述外施工平台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墩柱的外侧,两所述墩柱均设置有一对拉孔,所述外施工平台通过对拉杆固定于对拉孔上。
9.在上述的一种桥梁高墩安全施工系统中,所述内施工平台包括上平台和下平台,所述下平台通过吊杆固定于所述上平台的下方。
10.在上述的一种桥梁高墩安全施工系统中,所述上平台和下平台之间设置有爬梯。
11.在上述的一种桥梁高墩安全施工系统中,所述上平台的上方设置有吊耳。
12.在上述的一种桥梁高墩安全施工系统中,所述外施工平台的底部设置有三角支架,所述三角支架的一侧边固定于所述外施工平台的下方,所述三角支架的另一侧边与所述墩柱的外侧面相抵接。
13.在上述的一种桥梁高墩安全施工系统中,所述三角支架靠近所述墩柱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导向轮,所述导向轮与所述墩柱相抵接。
14.在上述的一种桥梁高墩安全施工系统中,外施工平台的上设置有平台围栏。
15.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6.本施工系统通过在两墩柱之间设置内施工平台,两墩柱的外侧各设置外施工平
台,内施工平台可以对墩柱内侧进行模板装拆作业,同时可以及时对已浇筑的墩身内侧进行养护和修饰,外侧施工平台可以对墩柱内外进行模板装拆作业,同时可以及时对已浇筑的墩身外侧进行养护和修饰,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施工系统的示意图。
18.图中,1、内施工平台;2、连接杆;3、墩柱;4、通孔;5、牛腿;6、外施工平台;7、对拉孔;8、对拉杆;9、上平台;10、下平台;11、吊杆;12、爬梯;13、吊耳;14、三角支架;15、导向轮;16、平台围栏。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0.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一组”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2.如图1所示,本安全施工系统包括内施工平台1和两外施工平台6,所述内施工平台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组连接杆2,每组连接杆2的数量为2,即四根连接杆2分别位于内施工平台1的四个角处,所述内施工平台1位于两墩柱3之间,两所述墩柱3的内侧均设置有两组通孔4,两组连接杆2与两组通孔4一一对应,所述通孔4内设置有牛腿5,所述内施工平台1通过连接杆2固定于所述牛腿5上;两所述外施工平台分别安装于两所述墩柱3的外侧,两所述墩柱3均设置有一对拉孔7,所述外施工平台通过对拉杆8固定于对拉孔7上。
23.本施工系统中,通过在两墩柱3之间设置内施工平台1,两墩柱3的外侧各设置外施工平台6,内施工平台1可以对墩柱3内侧进行模板装拆作业,同时可以及时对已浇筑的墩身内侧进行养护和修饰,外施工平台6可以对墩柱3内外进行模板装拆作业,同时可以及时对已浇筑的墩身外侧进行养护和修饰,有效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
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施工平台1包括上平台9和下平台10,所述下平台10通过吊杆11固定于所述上平台9的下方;所述上平台9和下平台10之间设置有爬梯12;所述上平台9的上方设置有吊耳13。该结构中,施工平台包括上平台9和下平台10,下平台10通过吊杆11固定于上平台9的下方,施工人员可以同时在上平台9和下平台10进行施工作业,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上平台9和下平台10之间设置有爬梯12方便施工人员移动;上平台9的上方设置有吊耳13,当需要吊装内施工平台1时,只需通过塔吊吊住吊耳13即可。
25.作为一种实施例,所述内施工平台1设置有多组伸缩导向轮15。内施工平台1设置多组伸缩导向轮15提升内平台整体稳定性。
2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施工平台6的底部设置有三角支架14,所述三角支架14的一侧边固定于所述外施工平台的下方,所述三角支架14的另一侧边与所述墩柱3的外侧面相抵接。所述三角支架14靠近所述墩柱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导向轮15,所述导向轮15与所述墩柱3相抵接。该结构中,底部设置有三角支架14,三角支架14的一侧边固定于外施工平台6的下方,三角支架14的另一侧边与墩柱3的外侧面相抵接,如此三角支架14可以对外施工平台6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三角支架14靠近所述墩柱3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导向轮15,导向轮15与所述墩柱3相抵接,当需要移动外施工平台6时,导向轮15可以有效减少外施工平台于墩柱3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外施工平台6通过葫芦爬升。
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外施工平台6的上设置有平台围栏16。该机构中,通过在外施工平台的上设置平台围栏16,保证外施工平台上的作业人员的施工安全。
28.本施工系统的工作流程如下:
29.(1)在空地上拼装好内施工平台1和外施工平台6;
30.(2)在首次浇筑翻模后,通过吊装设备把内施工平台1和外施工平台6安装在首浇段墩柱3上;
31.(3)待下一节段墩柱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内施工平台1和外施工平台6上拆除内外模板;
32.(4)下一节段墩柱3内外模板拆除上翻后,在内施工平台1和外施工平台6上对已浇墩身进行修饰;
33.(5)安装葫芦连接外施工平台6使吊挂在底层模板上;
34.(6)在内施工平台1和外施工平台6拆除外安全对拉杆,接着通过葫芦整体提升外施工平台6至下一节段墩柱3上,及时安装拉杆;
35.(7)塔吊稳定吊住内施工平台1吊耳13后,收起牛腿φ60圆钢,缓慢提升内平台至下一节段墩柱3上,重新插入牛腿φ60圆钢并固定;
36.(8)重复(3)至(7)的将内施工平台1和外施工平台6吊至空地上。
37.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