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沟塘软土地基的换填垫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0621发布日期:2022-10-29 01:30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沟塘软土地基的换填垫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路基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沟塘软土地基的换填垫层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国际道路界有一个倍受关注的名词-重交通,它是指道路通车后累计当量标准轴次大大超过一般水平,路面性能衰减超常规发展的现象,我们称之为重载交通。在发达国家,重载交通主要体现为货运向集装箱、大型化、多轴化方向发展;在我国,重载交通则通常以车辆的超限超载为特点,主要指道路上车辆轴重超过了道路所规定限值,对路面的一次性破坏较为严重。这里所说的重载交通和现行路面设计规范中的重交通概念不同,后者是按交通分级来定的,主要依据为使用初期设计车道每日通过的标准轴载作用次数,指的是使用初期设计车道每日通过的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大于1500次。重载路面研究主要是针对重载交通而言的。由于客车及中小型货车对路面不造成太大的危害,我们所指的重载交通主要是指大中型货车。
3.随着公路运输量的增加,世界各国轴载质量的限值和汽车总质量限值都有所提高,国际运输联合会于70年代将单轴双轮的轴载质量限值从10kn提高到13kn;双联轴载质量限值提高到21kn;列车总质量提高到45kn。我国交通部2000年2月所颁布的《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也对车辆轴载质量有所新的规定:“单轴单轮组载质量6kn;单轴双轮组载质量10kn;双联轴双轮组载质量18kn。”4.由于车辆的普遍超载和重载化,所修建路面的过早损坏也变的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对于软土地基,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已完成自重团结的吹填土等地基处理以及暗塘、暗沟等浅层处理和低洼区域的填筑,或者沟塘处于路基范围内时,更容易发生路面病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沟塘软土地基的换填垫层结构,解决了以上所述的因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不足而导致路面病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沟塘软土地基的换填垫层结构,包括:从清除沟塘积水及淤泥质土后的基底,由下而上依次分层碾压密实的回填土层、钢塑土工格栅及路面,所述回填土层的顶面延伸至所述沟塘的路床顶面或沟塘水面。
7.优选地,所述路面上设有植草护坡带。
8.优选地,所述回填土层的宽度大于钢塑土工格栅及路面的宽度。
9.优选地,所述沟塘的水深范围为1~2m,淤泥深范围为1.5m~3m。
10.优选地,所述回填土层的厚度范围在0.5m~3m之间。
11.优选地,所述回填土采用的材料属性包括强度高、压缩性低且没有侵蚀性。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沟塘软土地基的换填垫层结构,包括:从清
除沟塘积水及淤泥质土后的基底,由下而上依次分层碾压密实的回填土层、钢塑土工格栅及路面,所述回填土层的顶面延伸至所述沟塘的路床顶面或沟塘水面。该方案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为后续市政发展建设留有更安全优质的施工余地,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性。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减少了征地拆迁成本,降低了工程造价。达到了节能环保经济的目的。
13.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沟塘软土地基的换填垫层结构图。
16.附图标记说明:沟塘1,植草护坡带2,基底3,淤泥层顶4,路床顶面5,钢塑土工格栅6,路面7。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18.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1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沟塘软土地基的换填垫层结构,包括:从清除沟塘1积水及淤泥质土后的基底3,由下而上依次分层碾压密实的回填土层、钢塑土工格栅6及路面7,所述回填土层的顶面延伸至所述沟塘1的路床顶面5或沟塘1水面。该方案提高了路基的稳定性,为后续市政发展建设留有更安全优质的施工余地,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性。在保证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减少了征地拆迁成本,降低了工程造价。达到了节能环保经济的目的。
21.其中,从基底3到淤泥顶层4的淤泥都要清除,然后回填土。
22.该方案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不适用于垫层下地基持力层土的压缩模量低于2.5mpa的地基,处理深度不小于0.5m且不超过3m。
2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当沟塘1处于路基范围内时,应对路基范围内全部沟塘1先抽干积水,再将路基范围内淤泥质土全部清除,最后采用满足路基回填要求的路基土分层碾压密实至路床顶面5标高。
24.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当沟塘1小部分面积处于路基填筑高度和长度先筑土围堰堤,再抽干路基与围堰堤之间的积水,采用毛渣回填至地下水位以上或出鱼塘水面,然后再回填符合要求路基土分层碾压至路床顶面5标高。
25.优选的方案,所述路面7上设有植草护坡带2。植草护坡带2起到固定回填土的作用,进一步稳固路基。
26.优选的方案,回填土层的宽度大于钢塑土工格栅6及路面7的宽度。更宽的回填土层,防止路面7漂移失去支撑,还可以防止旁边水土流失而造成路面7失去支撑。
27.优选的方案,所述沟塘1的水深范围为1~2m,淤泥深范围为1.5m~3m。根据规范要求城市道路容许最大工后沉降为:一般路段《300mm;有覆土的箱形通道即涵洞《200mm;桥头及无覆土箱形通道即涵洞《100mm。本次软基处理设计针对上述沟塘1的道路建设范围内,大面积鱼塘和农田问题,所得到的路基处理方案,解决施工工期和后期路堤沉降问题,节约工程造价,缩短道路建设周期。
28.优选的方案,回填土层的厚度范围在0.5m~3m之间。先将基础底面以下约定范围内的软弱土挖去,然后回填强度高,压缩性交底,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的方法进行回填。
29.优选的方案,所述回填土采用的材料属性包括强度高、压缩性低且没有侵蚀性。一般采用碎石垫层。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