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板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67208发布日期:2022-07-15 23:1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板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板阻尼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为了保证主体结构的安全,消能减震技术越来越多的运用在结构抗震中,由于钢材在塑性状态下有很好的滞回性能,所以通常将其用来制作各种各样的耗能装置。但是由于钢板与上下板之间为固定连接(如公告号为:cn203160448u、名称为一种波折钢板阻尼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导致钢板不能很好地发挥耗能减震能力,难以起到预期的耗能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板阻尼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传统阻尼器钢板稳定性差、耗能减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板阻尼器,包括:
5.上板,所述上板具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一凹槽;
6.下板,所述下板具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一一对应;
7.耗能钢板,所述耗能钢板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以与所述上板转动连接,所述耗能钢板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以与所述下板滑动连接。
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本阻尼器安装固定于桥梁的相应位置处,当桥梁发生晃动时,耗能钢板能够在第一凹槽内转动和/或在第二凹槽内滑动。
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原有的一体成型式阻尼器替换成通过耗能钢板在上板的转动和/或下板的往返滑动,来实现在实际随机的多维晃动作用下能够提供多向有效阻尼的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空间变形能力和稳定耗能能力;且上板与下板为分离式,便于安装,正常状态下不影响桥梁结构的正常运行。
10.进一步,所述耗能钢板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耗能部、第二耗能部和第三耗能部,所述第一耗能部上具有第一弧形面,以与所述第一凹槽转动贴合,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耗能部具有尖端朝向所述第一耗能部的锥形面,所述第三耗能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
11.进一步,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为倒t型结构,所述第三耗能部远离所述第二耗能部的一端上设有一体的凸缘,以与所述第二凹槽滑动配合。
12.进一步,所述第一凹槽上固设有第一挡块,以封堵所述第一凹槽的端部。
13.进一步,所述第一挡块将所述第一凹槽分隔成上下布置的转动区一和转动区二,所述转动区一上具有第二弧形面。
14.进一步,所述转动区二上具有向下倾斜的倾斜面。
15.进一步,所述上板上固设有若干加固块,所述加固块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一侧。
16.进一步,所述下板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适配的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
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下板上,所述第二挡块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凹槽内,并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连通的开口,以使所述耗能钢板抵接或脱离所述第二挡块。
17.进一步,所述第二挡块上固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开口上。
18.进一步,所述下板远离所述上板的一端上固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为底部敞口结构。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钢板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钢板阻尼器的侧视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钢板阻尼器的部分爆炸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上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耗能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27.1、上板;11、第一凹槽;111、转动区一;112、第二弧形面;113、转动区二;114、倾斜面;2、下板;21、第二凹槽;3、耗能钢板;31、第一耗能部;311、第一弧形面;32、第二耗能部;321、锥形面;33、第三耗能部;331、凸缘;4、第一挡块;5、加固块;6、第二挡块;61、开口;62、弹簧;7、预埋件。
28.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0.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板阻尼器,包括:
31.上板1,所述上板1具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一凹槽11;
32.下板2,所述下板2具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第二凹槽21,所述第二凹槽21与所述第一凹槽11一一对应;
33.耗能钢板3,所述耗能钢板3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凹槽11内,以与所述上板1转动连接,所述耗能钢板3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凹槽21内,以与所述下板2滑动连接。
34.本实施例中,为了替换掉传统的一体式阻尼器,在上板1上设有第一凹槽11,在下板2上设有与第一凹槽11相对应的第二凹槽21,上板1和下板2之间通过耗能钢板3进行连接,其中,上板1和下板2安装固定在桥梁的相应位置处,且耗能钢板3的上端通过第一凹槽11与上板1转动连接,耗能钢板3的下端通过第二凹槽21与下板2滑动连接,如此,在桥梁晃动时,耗能钢板3能够在上板1上转动和/或在下板2上滑动,从而能够实现在实际随机的多维晃动作用下能够提供多向有效阻尼的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空间变形能力和稳定耗能能力,起到减震耗能的作用;再者,上板1和下板2为独立设置,以便于上板1、下板2的安装、运输。
35.所述耗能钢板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耗能部31、第二耗能部32和第三耗能部33,所述第一耗能部31上具有第一弧形面311,以与所述第一凹槽11转动贴合,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耗能部32具有尖端朝向所述第一耗能部31的锥形面321,所述第三耗能部33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凹槽21内。
36.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耗能钢板3的稳定性以及使其起到减震耗能的作用,耗能钢板3分为上下依次连接的第一耗能部31、第二耗能部32和第三耗能部33,为了使第一耗能部31能够伸入到第一凹槽11内,以便其顺利的转动,在第一耗能部31远离第二耗能部32的一端上具有第一弧形面311,该第一弧形面311与第一凹槽11能够转动贴合,使得第一耗能部31能够带着耗能钢板3整体发生一定弧度的转动,以起到减震耗能的作用(为了提高第一耗能部31的耐磨性,在第一弧形面311上可镀镍保护);另外,第二耗能部32上具有尖端朝向第一耗能部31的锥形面321,以提高耗能钢板3的整体稳定性;再者,第三耗能部33能够伸入到第二凹槽21内,以便通过第二凹槽21与下板2滑动连接;耗能钢板3的转动、滑动能够实现在多维角度晃动下提供多向有效的阻尼能力,以达到减震耗能的目的。
37.所述第二凹槽21的截面为倒t型结构,所述第三耗能部33远离所述第二耗能部32的一端上设有一体的凸缘331,以与所述第二凹槽21滑动配合。
38.本实施例中,为了对第三耗能部33进行定位、导向,第二凹槽21的截面为倒t型结构,同时在第三耗能部33远离第二耗能部32的一端上设有一体的凸缘331,该凸缘331用于伸入到第二凹槽21内,从而使得部分第三耗能部33能够位于第二凹槽21内,防止因第三耗能部33脱离第二凹槽21而使上板1与下板2产生分离,而使减震耗能失效。
39.所述第一凹槽11上固设有第一挡块4,以封堵所述第一凹槽11的端部。
40.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第一耗能部31从第一凹槽11内脱离处,在第一凹槽11上固设有第一挡块4,第一挡块4用于封堵第一凹槽11的端部,能够避免第一耗能部31在第一凹槽11内转动过程中脱离开,能够使上板1和下板2形成一个整体。
41.所述第一挡块4将所述第一凹槽11分隔成上下布置的转动区一111和转动区二113,所述转动区一111上具有第二弧形面112。
42.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耗能部31能够顺利的在第一凹槽11内自由转动,第一挡块4将第一凹槽11分隔成上下布置的转动区一111和转动区二113(当然,如图6所示,转动区一111和转动区二113的中部为连通转动,以便第一耗能部31的转动),在转动区一111上设有第二弧形面112,该第二弧形面112能够增大与第一弧形面311的间距,避免第一耗能部31在转动过程中撞击到第二弧形面112上;进一步,所述转动区二113上具有向下倾斜的倾斜面114;由于第二耗能部32具有锥形面321,为了避免第二耗能部32随第一耗能部31转动过程中撞击到第一凹槽11上,将第一凹槽11的转动区二113上设有倾斜向下的倾斜面114,如此,能够增大第一耗能部31的转动弧形。
43.所述上板1上固设有若干加固块5,所述加固块5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1的一侧。
44.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由于第一凹槽11向下凸起的设于上板1上,为了对其进行加固,在第一凹槽11的侧面上设有加固块5,该加固块5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以增加其稳定性。
45.所述下板2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第二凹槽21相适配的第二挡块6,所述第二挡块6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下板2上,所述第二挡块6的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凹槽21内,并开
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21相连通的开口61,以使所述耗能钢板3抵接或脱离所述第二挡块6。
46.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三耗能部33从第二凹槽21内滑出,而导致上板1与下板2分离的情况,在下板2上设有第二挡块6,该第二挡块6可拆卸的固定于下板2上,以便于安装,其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凹槽21内,并且开设有用于使第三耗能部33顺利往返滑动的开口61,如此,能够使得第三耗能部33顺利的在第二挡块6的开口61内以及第二凹槽21内滑动,滑动到开口61处的端部上时被阻挡,以防止其滑出第二凹槽21。
47.所述第二挡块6上固设有弹簧62,所述弹簧62位于所述开口61上。
48.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三耗能部33直接撞击第二挡块6,在第二挡块6上设有弹簧62,该弹簧62位于开口61内,使得第三耗能部33能够通过弹簧62与第二挡块6间接接触,起到减震的作用。
49.所述下板2远离所述上板1的一端上固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预埋件7,所述预埋件7为底部敞口结构。
50.本实施例中,为了将本装置安装固定于桥梁中,在下板2远离上板1的一端上设有预埋件7,该预埋件7为底部敞口结构,如此能够使得混凝土等能够灌注其内,使得能够牢牢的固定于桥梁内。
51.本实施例通过耗能钢板3将上板1与下板2进行连接,并且耗能钢板3能够在上板1上转动和/或下板2上滑动,从而能够起到多向减震耗能的目的,结构简单、便于运输。
5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