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基防沉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0787发布日期:2022-07-29 22:54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基防沉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路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路基防沉降装置。


背景技术:

2.路基作为道路的基础,在修建时的好坏将会影响其上方基层和面层的质量,路基若受到大量荷载或自身地质条件影响发生沉降,将会导致上方基层错台,从而使面层开裂,故在重要交通对路基处理时可配合防沉降装置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3.目前传统的路基防沉设备都是将碎石或者砂砾石等来进行填充铺设,但是这样的方式会造成压下去的路面不平整,也不容易恢复,引发事故以及实用性效果较差,同时目前现有的防沉装置大多都是独立的,单独受力时会使得桩体的路基进行下沉,承受力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路基防沉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路基防沉降装置,实现了下压之后可以快速恢复路面平整且实用性效果好,同时实现了承受力好的效果。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路基防沉降装置,包括第二承接壳体,所述第二承接壳体上端设置有防沉机构,所述第二承接壳体的一侧等距设置有若干个互助机构;
7.所述防沉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转轴均贯穿第二承接壳体和内槽的顶端两侧并与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承接壳体和内槽的顶端两侧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分别与对应位置的螺纹块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块相邻的一侧分别与第一承压座的两侧固定连接;
8.所述互助机构包括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均与卡柱卡合,所述卡柱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承接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承接壳体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双弹簧,所述双弹簧的顶端设置有压块,所述压块相邻的一侧分别与第二承压座的两侧卡合;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螺纹块转动向上升,螺纹块带动第一承压座向上升,与路面平齐进行防沉,在重力经过时,也不会下压,即使下压也会很快的上升恢复,实用性效果好,同时通过第二承接壳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一承接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卡柱,第一卡槽与卡柱卡住固定,接着在第二承压座受压时,双弹簧可以带动压块和第二承压座进行回弹,可以在受压较大的地方时,可以组合多种防沉,承受力较好。
10.进一步地,所述压块和双弹簧分别与活动槽滑动连接;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动槽207的设置,用于第二承压座205、压块206和双弹簧204进行下压和回弹的活动。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接壳体的底端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底箱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簧11的设置,在受力结束后可以加快回弹与路面平齐的效果。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接壳体和第一承接壳体的底端四角均设置有椎体;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椎体的设置,有利于驻扎于地方深处。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接壳体和第一承接壳体的外侧均设置有防摩条;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摩条的设置,防止长时间使用,第二承接壳体和第一承接壳体的磨损。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压座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分别与相邻一侧的压块卡合;
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卡槽的设置,方便第二承压座205可以进行拆卸换取方便。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压座和第二承压座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防摩板和第一防摩板,所述第二防摩板和第一防摩板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防压垫和第一防压垫;
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防摩板、第一防摩板、第二防摩板和第一防摩板的设置,防止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减少磨损力,增加使用寿命。
2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带动螺纹块转动向上升,螺纹块带动第一承压座向上升,与路面平齐进行防沉,在重力经过时,也不会下压,再通过弹簧设置的支撑增加弹力,即使下压也会很快的上升恢复,实用性效果好。
2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二承接壳体侧面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一承接壳体的侧面设置有卡柱,第一卡槽与卡柱卡住固定,接着在第二承压座受压时,双弹簧可以带动压块和第二承压座进行回弹,可以在受压较大的地方时,可以组合多种防沉,承受力较好。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路基防沉降装置的组件概括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路基防沉降装置的分离结构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路基防沉降装置的内部结构展示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路基防沉降装置的内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路基防沉降装置的正视图。
30.图例说明:
31.1、防沉机构;101、第一承压座;102、螺纹块;103、内槽;104、螺纹杆;105、电机;2、互助机构;201、第一卡槽;202、卡柱;203、第一承接壳体;204、双弹簧;205、第二承压座;206、压块;207、活动槽;3、第二承接壳体;4、第一防摩板;5、第一防压垫;6、防摩条;7、椎体;8、第二防摩板;9、第二防压垫;10、底箱;11、弹簧;12、第二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路基防沉降装置,包括第二承接壳体3,第二承接壳体3上端设置有防沉机构1,第二承接壳体3的一侧等距设置有若干个互助机构2;
34.防沉机构1包括电机105,电机105的转轴均贯穿第二承接壳体3和内槽103的顶端两侧并与螺纹杆104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杆104的另一端均与第二承接壳体3和内槽103的顶端两侧转动连接,螺纹杆104分别与对应位置的螺纹块102螺纹连接,螺纹块102相邻的一侧分别与第一承压座101的两侧固定连接,通过在电机105带动螺纹杆104转动,螺纹杆104带动螺纹块102转动向上升,螺纹块102带动第一承压座101向上升,与路面平齐进行防沉,在重力经过时,也不会下压,再通过弹簧11设置的支撑增加弹力,即使下压也会很快的上升恢复,实用性效果好;
35.互助机构2包括第一卡槽201,第一卡槽201均与卡柱202卡合,卡柱202均固定连接在第一承接壳体203的一侧,第一承接壳体203的内侧两端均设置有活动槽207,活动槽207的内部均设置有双弹簧204,双弹簧204的顶端设置有压块206,压块206相邻的一侧分别与第二承压座205的两侧卡合,通过第二承接壳体3侧面设置有第一卡槽201,第一承接壳体203的侧面设置有卡柱202,第一卡槽201与卡柱202卡住固定,接着在第二承压座205受压时,双弹簧204可以带动压块206和第二承压座205进行回弹,可以在受压较大的地方时,可以组合多种防沉,承受力较好。
36.压块206和双弹簧204分别与活动槽207滑动连接,通过活动槽207的设置,用于第二承压座205、压块206和双弹簧204进行下压和回弹的活动,第二承接壳体3的底端与弹簧11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11的另一端底箱10的顶端中部固定连接,过弹簧11的设置,在受力结束后可以加快回弹与路面平齐的效果,第二承接壳体3和第一承接壳体203的底端四角均设置有椎体7,通过椎体7的设置,有利于驻扎于地方深处,第二承接壳体3和第一承接壳体203的外侧均设置有防摩条6,通过防摩条6的设置,防止长时间使用,第二承接壳体3和第一承接壳体203的磨损,第二承压座205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卡槽12,第二卡槽12分别与相邻一侧的压块206卡合,通过第二卡槽12的设置,方便第二承压座205可以进行拆卸换取方便,第一承压座101和第二承压座205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防摩板8和第一防摩板4,第二防摩板8和第一防摩板4的顶端分别设置有第二防压垫9和第一防压垫5,通过第二防摩板8、第一防摩板4、第二防摩板8和第一防摩板4的设置,防止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减少磨损力,增加使用寿命。
37.工作原理:通过在电机105带动螺纹杆104转动,螺纹杆104带动螺纹块102转动向上升,螺纹块102带动第一承压座101向上升,与路面平齐进行防沉,在重力经过时,也不会下压,再通过弹簧11设置的支撑增加弹力,即使下压也会很快的上升恢复,实用性效果好,通过第二承接壳体3侧面设置有第一卡槽201,第一承接壳体203的侧面设置有卡柱202,第一卡槽201与卡柱202卡住固定,接着在第二承压座205受压时,双弹簧204可以带动压块206和第二承压座205进行回弹,可以在受压较大的地方时,可以组合多种防沉,承受力较好。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