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裂型超薄罩面铺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7396发布日期:2022-09-21 02:1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裂型超薄罩面铺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路面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裂型超薄罩面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差、不抗滑、噪音大等特点,在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的应用和研究较多。针对市政公路白改黑、混凝土桥面和隧道加铺,需要考虑标高和承载问题,综合考虑原有路面的标高和造价,直接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超薄罩面具有明显的经济性。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横向和纵向接缝,加铺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此外,在水泥混凝土表面加铺薄层,对层间处理要求也较高,防止后期服役层与层脱附和滑移。
3.目前行业上一般需要对原有混凝土路面进行铣刨拉毛,此外针对抗裂需求需要对裂缝进行切缝和灌缝,特别是切缝需要采用人工进行,施工周期长、效率低,组织难度大;此外有采用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橡胶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的方案,但是橡胶沥青碎石层厚度较厚,对于整体标高有要求的路面不太适用;针对超薄罩面的施工,为了保证与水泥混凝土层的良好粘结,在采用异步施工时需要保证层间粘结层不被施工车辆带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快速施工、抗反射裂缝、抗疲劳的水泥混凝土加铺薄层铺装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裂型超薄罩面铺装结构,包括自上而下分布的采用沥青制成的超薄罩面层、不粘轮粘层、自粘式聚酯玻纤布层、不粘轮粘层、原有混凝土层,其中沥青的油膜厚度为12um-20um,超薄罩面层的厚度为1.5cm-2.0cm。
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抗裂型超薄罩面铺装结构,所述自粘式聚酯玻纤布层铺装在水泥混凝土接缝处。
7.通过上述设置,采用自粘型聚酯玻纤布形成整体抗裂层,可以简化原有水泥混凝土的表面处理工艺,不需要对原有路面接缝进行切缝和灌缝,大大简化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
8.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抗裂型超薄罩面铺装结构,所述不粘轮粘层采用乳化沥青制成。
9.通过上述设置,乳化沥青为油性不粘轮材料,可以有效防止摊铺机在摊铺施工时车辆车轮在层间粘结层的破坏,通过不粘轮的效果保证超薄罩面层与水泥混凝土层良好的粘结。
10.采用本实用新型方案,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油性粘层材料可以有效渗透原混凝土层,增强粘结力,可以省去原路面的铣刨拉毛步骤,整体抗裂层也可以有效封水,提高上层混合料的抗水损性和耐久性。
13.2.超薄罩面层通过控制油膜厚度大于12μm以上,采用高粘沥青制备的混合料,具有优异的粘韧性和抗疲劳性能,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抵抗反射裂缝的发展。
14.整体上,本实用新型发明的一种抗裂型超薄罩面铺装结构,在混凝土层上直接加铺的薄层路面,可以兼顾路面标高、降低路面改造整体造价、提高施工效率,具有优异的抗裂性和综合性能,特别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混凝土桥面和隧道加铺等工程。
15.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6.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8.图2为自粘型聚酯玻纤布铺筑的平面示意图。
19.图中标记为:1、超薄罩面层;2、不粘轮粘层;3、自粘式聚酯玻纤布层;4、原有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21.一种抗裂型超薄罩面铺装结构,包括自上而下分布的采用沥青制成的超薄罩面层1、不粘轮粘层2、自粘式聚酯玻纤布层3、不粘轮粘层2、原有混凝土层4,其中沥青的油膜厚度为12um-20um,超薄罩面层1的厚度为1.5cm-2.0cm,自粘式聚酯玻纤布层3铺装在水泥混凝土接缝处,不粘轮粘层2采用乳化沥青制成。
22.工作原理及方法
23.实施例1
24.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裂型超薄罩面铺装结构的一种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
25.从上至下分别为超薄罩面层1、不粘轮粘层2、自粘式聚酯玻纤布层3、不粘轮粘层2、原有混凝土层4;首先对原混凝土层4的坑槽、错台进行处治,对破碎及网裂较多的混凝土板进行换板;混凝土表面清理后进行不粘轮粘层2的喷洒,喷洒量为0.5kg/m2;粘层喷洒1h左右完全破乳,即可进行接缝处的自粘型聚酯玻纤布3的铺装(如图2),聚酯布宽度为20cm、厚度为1mm,铺装后用滚筒碾压,使其与下粘层粘结;在玻纤布上进行不粘轮粘层2的喷洒,喷洒量为0.5kg/m2;粘层喷洒1h左右完全破乳,最后即可进行超薄罩面层1混合料的摊铺、碾压。超薄罩面采用gt tech-5级配,油膜厚度控制为13μm,厚度为1.5cm。
26.实施例2
27.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裂型超薄罩面铺装结构的一种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
28.从上至下分别为超薄罩面层1、不粘轮粘层2、自粘式聚酯玻纤布层3、不粘轮粘层2、原有混凝土层4。首先对原混凝土层4的坑槽、错台进行处治,对破碎及网裂较多的混凝土
板进行换板;混凝土表面清理后进行不粘轮粘层4的喷洒,喷洒量为0.4kg/m2;粘层喷洒1h左右完全破乳,即可进行接缝处的自粘型聚酯玻纤布3的铺装(如图2),聚酯布宽度为30cm、厚度为1mm,铺装后用滚筒碾压,使其与下粘层粘结;在玻纤布上进行不粘轮粘层2的喷洒,喷洒量为0.6kg/m2;粘层喷洒1h左右完全破乳,最后即可进行超薄罩面层1混合料的摊铺、碾压。超薄罩面采用sma-10级配,油膜厚度控制为12.5μm,厚度为2cm。
29.实施例3
30.本实用新型所述抗裂型超薄罩面铺装结构的一种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
31.从上至下分别为超薄罩面层1、不粘轮粘层2、自粘式聚酯玻纤布层3、不粘轮粘层2、原有混凝土层4,首先对原混凝土层4的坑槽、错台进行处治,对破碎及网裂较多的混凝土板进行换板;混凝土表面清理后进行不粘轮粘层4的喷洒,喷洒量为0.6kg/m2;粘层喷洒1h左右完全破乳,即可进行接缝处的自粘型聚酯玻纤布3的铺装(如图2),聚酯布宽度为15cm、厚度为1mm,铺装后用滚筒碾压,使其与下粘层粘结;在玻纤布上进行不粘轮粘层2的喷洒,喷洒量为0.4kg/m2;粘层喷洒1h左右完全破乳,最后即可进行超薄罩面层1混合料的摊铺、碾压。超薄罩面采用gt-8级配,油膜厚度控制为14μm,厚度为1.5cm。
3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水泥混凝土加铺超薄罩面结构,对原路面的标高影响较小、经济效益好、施工效率高。通过在双层粘层材料中设备自粘性聚酯玻纤布形成抗裂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反射裂缝,此外在超薄罩面层采用高油膜厚度制备沥青混合料,同样可以提高抗裂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该结构是一种易施工、性能好、性价比高的路面组合结构,相比常规厚度沥青路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33.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