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道路与桥梁工程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7216发布日期:2022-07-29 23:55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道路与桥梁工程的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与桥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道路与桥梁工程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道路与桥梁施工工程中,需要在其周围设置防护装置,以实现安全施工作业。而现有的防护装置,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遮挡作用,但是其存在隔音效果差、无碰撞缓冲等缺陷,使得装置的防护性较为薄弱;此外,现有防护装置还存在不便于装拆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道路与桥梁工程的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且对内设置有隔音结构以达到较好隔音效果,对外设置有缓冲结构以在受击后实现较好的缓冲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用于道路与桥梁工程的防护装置,包括:
6.用于与地面固定的底座;
7.设于底座上的吸音组件,所述吸音组件包括下端与底座固定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内侧固定有吸音棉板;
8.设于底座上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于所述防护板的外侧,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沿垂直防护板方向设置的多组缓冲件,每组缓冲件包括两个分设于底座两端的固定杆,两个固定杆之间连接有多条弹力带以能够形成一缓冲面,多组缓冲件的缓冲面由外向内依次缩小。
9.本技术防护装置,可以多个组合使用,单个固定时,使吸音棉朝向施工处,缓冲组件朝向外侧进行底座的固定,其中防护板和底座构成了硬支架,防护板内侧的吸音棉板可以在施工时具有较好的吸音效果,以降低施工噪音传出;防护板外的缓冲组件,设置了多组缓冲件,可以实现多层缓冲,且随着缓冲面的减小,缓冲力道会增大,力道由外向内依次增大,使得缓冲过程更加安全。
10.进一步的,每组缓冲件的两个固定杆之间从下到上依次间隔连接有多条弹力带,相邻缓冲件的弹力带错位设置,如此缓冲更加全面。
11.进一步的,为了平衡缓冲效果和拆装难易度,缓冲组件设置为以下结构,具体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两组缓冲件,两组缓冲件靠近底座同侧端的两个固定杆通过一腰型块与底座固定,所述腰型块的中部通过一螺栓或螺杆与所述底座连接,两个固定杆分设于螺栓或螺杆两侧。
12.其中一种连接方式为:可以将螺杆的下端与底座焊接固定,腰型块螺纹连接在螺杆上即实现其与底座的固定,且腰型块最好顺时针旋拧连接,以随着弹力带拉扯连接的更紧固,而固定杆下端可以与腰型块固接,也可以螺纹连接。
13.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固定杆的稳固性,在所述防护板上设有与固定杆平行的限位柱,所述腰型块上的两个固定杆通过一盖套与所述限位柱定位连接,如此设置,缓冲更稳定。
14.进一步的,所述弹力带的端部套接于固定杆上,便于拆卸更换。
15.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的外侧底部连接有固定边,所述固定边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在底座上,并同时完成底座与地面的固定,固定点少固定较快,另外腰型块置于固定边上间接与底座固定,可以在实现腰型块连接时同时实现防护板更为牢固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的底部形成有定位凸部,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定位凸部配合的定位槽,方便防护板快速定位安装。
17.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的两侧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卡槽,以用于卡住吸音棉板,方便吸音棉板快速插入安装。
18.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具有的优点是:
19.1、本技术防护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底座及其上吸音组件和缓冲组件的配合设置,可以对内实现较好吸音效果,对外实现较好碰撞缓冲效果。
20.2、通过固定座来实现固定杆与底座的可拆连接,拆装更加快速;通过盖套对固定杆上端进行限位,可以使缓冲组件的结构更加稳固。
21.3、本技术防护装置,可以以较少固定点实现缓冲组件和吸音组件与底座的稳固连接,拆装较为快速方便。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底座,2、防护板,3、吸音棉板,4、缓冲件,5、腰型块,6、螺杆,7、限位柱,8、盖套,11、定位槽,21、固定边,22、定位凸部,41、固定杆,42、弹力带。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7.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0.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该用于道路与桥梁工程的防护装置,包括:
31.用于与地面固定的底座1;
32.设于底座1上的吸音组件,所述吸音组件包括下端与底座1固定的防护板2,所述防护板2的内侧固定有吸音棉板3;
33.设于底座2上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于所述防护板2的外侧,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沿垂直防护板2方向设置的多组缓冲件4,每组缓冲件4包括两个分设于底座1两端的固定杆41,两个固定杆41之间连接有多条弹力带42以能够形成一缓冲面,多组缓冲件4的缓冲面由外向内依次缩小。
34.本技术防护装置,可以多个组合使用,单个固定时,使吸音棉板3朝向施工处,缓冲组件朝向外侧进行底座1的固定,其中防护板2和底座构成了硬支架,防护板2内侧的吸音棉板3可以在施工时具有较好的吸音效果,以降低施工噪音传出;防护板2外的缓冲组件,设置了多组缓冲件4,可以实现多层缓冲,且随着缓冲面的减小,缓冲力道会增大,力道由外向内依次增大,使得缓冲过程更加安全。
35.进一步的,缓冲件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结构:具体的每组缓冲件4的两个固定杆41之间从下到上依次间隔连接有多条弹力带42,相邻缓冲件41的弹力带42错位设置,如此缓冲更加全面。
36.进一步的,为了平衡缓冲效果和拆装难易度,缓冲组件设置为以下结构,具体的,所述缓冲组件包括两组缓冲件4,两组缓冲件4靠近底座同侧端的两个固定杆41通过一腰型块5与底座1固定,所述腰型块5的中部通过一螺栓或螺杆6与所述底座1连接,两个固定杆41分设于螺栓或螺杆两侧。其中一种连接方式为:可以将螺杆6的下端与底座1焊接固定,腰型块5螺纹连接在螺杆6上即实现其与底座1的固定,且腰型块5最好顺时针旋拧连接,以随着弹力带42拉扯连接的更紧固,而固定杆41下端可以与腰型块5固接,也可以螺纹连接。
37.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固定杆41的稳固性,在所述防护板2上设有与固定杆41平行的限位柱7,所述腰型块5上的两个固定杆41通过一盖套8与所述限位柱7定位连接,如此设置,缓冲更稳定,其中图1中,为了清楚示意上述结构,只画了一个盖套结构以对比。
38.进一步的,所述弹力带42的端部套接于固定杆41上,便于拆卸更换。
3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2的外侧底部连接有固定边21,所述固定边21通过螺栓将其
固定在底座1上,并同时完成底座1与地面的固定,固定点少固定较快,另外腰型块5置于固定边21上间接与底座1固定,可以在实现腰型块5连接时同时实现防护板2更为牢固连接。
40.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2的底部形成有定位凸部22,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定位凸部22配合的定位槽11,方便防护板2快速定位安装。
41.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板2的两侧形成有相对设置的卡槽,以用于卡住吸音棉板,方便吸音棉板快速插入安装。
42.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43.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