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消能的改进型整体式柔性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75866发布日期:2022-09-02 23:31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消能的改进型整体式柔性护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消能的改进型整体式柔性护栏。


背景技术:

2.在农村道路的建设中,通常采用柔性护栏作为防护措施,而传统柔性护栏由多根长缆绳通过穿孔,搭在间距相同的钢立柱上。由于立柱间距较大,在受碰撞时,每根缆绳的受力是相对独立的,会出现单根可能受力过大遭到破坏,而其余缆绳则受力较小等不均匀受力情况。同时,每根缆绳受碰撞情况不同,受力时的变形方向不确定,碰撞时易造成车辆翻过护栏的情况发生。
3.中国专利号cn110093883a公开了柔性护栏,包括成排设置的多根立柱,安装于所述立柱底部的底座,以及安装于所述立柱之间的筋梁组件,所述立柱的底端内部设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所述筋梁组件包括第一筋梁,所述第一筋梁依次贯穿多根所述立柱的下部;所述第一筋梁位于所述立柱内的部分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于所述立柱内的弹性体上,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于所述弹性体,所述弹性体可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施力作用下做弹性形变,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筋梁。
4.上述公开的这种柔性护栏在使用过程中,当汽车与柔性护栏发生接触时,汽车与的筋梁组件发生碰撞,而由于筋梁组件为硬性材质,在与汽车接触后,每根筋梁组件的受力是相对独立的,容易存在受力过大造成相应筋梁组件断裂的现象,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5.故需要一种可消能的改进型整体式柔性护栏,在保证低造价的前提下,提高立柱间缆绳竖向受力的整体性,降低单根缆绳破坏的风险,并满足养护随时进行拆卸更换或维修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受力均匀,便于后期维修和保养的可消能的改进型整体式柔性护栏。
7.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消能的改进型整体式柔性护栏,包括成排设置的多根立柱,以及安装于立柱不同水平高度上的多排缆索;所述缆索上设有同时与多排缆索相连的金属连接板,金属连接板架空设置于多排缆索上,且金属连接板沿多根立柱的设置方向成排设置;所述金属连接板上设有与缆索相连接的多个卡箍,多个卡箍与多排缆索一一对应;所述金属连接板上还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上设有橡胶缓冲层;所述橡胶缓冲层和金属连接板设置于缆索的相对两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与金属连接板均竖直设置,金属连接板上形成有沿金属连接板高度方向排布的多个预留孔,预留孔与卡箍一一对应,且卡箍插接于相对应的预留孔内。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箍包括相连接的箍头和接头,缆索插接于箍头内,接头插接于预留孔内,且接头上连接有螺栓,螺栓和箍头位于金属连接板的相对两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栓的长度大于预留孔的直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为s型挂钩,s型挂钩顶部挂接于金属连接板和缆索之间,s型挂钩底部与橡胶缓冲层挂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为金属绑扎带,金属绑扎带同时将橡胶缓冲层、金属连接板和缆索进行绑扎。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橡胶缓冲层为废旧轮胎。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上设有与缆索相连接的卡扣。
15.一种可消能的改进型整体式柔性护栏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6.步骤a:将立柱和金属连接板在工厂进行预制,并运至现场;
17.步骤b:立柱固定,将立柱通过打桩机直接打入地面的相应位置;
18.步骤c:安装缆索,将缆索依次穿过成排设置的多根立柱同一高度上的卡扣,并根据立柱上卡扣的设置穿设多排缆索;
19.步骤d:安装卡箍,在缆索穿接于卡扣的同时,将卡箍套接于缆索上;
20.步骤e:安装金属连接板,将卡箍移动至一定位置,使多排缆索上的卡箍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将卡箍的接头插接于金属连接板的预留孔内,并将卡箍的接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21.步骤f:安装连接件,在缆索与卡箍连接处安装连接件,并在连接件上安装橡胶缓冲层。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为s型挂钩或金属绑扎带。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4.1、通过将缆索穿接于立柱和金属连接板上,使得缆索在受到外力的冲击时,缆索可进行一定滑动,从而实现缆索对冲击力的缓冲;
25.2、通过金属连接板的设置,提高立柱间缆索竖向受力的整体性,降低单根缆绳破坏的风险,变单根受力为竖向整体受力,将瞬时碰撞力由单根承载变成一个柔性受力面,从而降低局部受力强度;
26.3、通过箍头的设计,在缆索与车辆发生碰撞后,仅对整体式缆索的箍头进行拆卸更换或维修即可,降低了维修的成本及难度;
27.4、考虑增加橡胶消能材料,在节点处挂废旧轮胎,与护栏连接,不仅充分利用废品进行回收利用,同时提高了护栏的防撞整体强度,保障司乘人员在事故中的安全;
28.5、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提升柔性护栏安全性的同时,并未增加过多的工期。
附图说明
2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是s型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31.图3是金属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4是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33.图5是卡箍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34.附图标记:立柱1,橡胶缓冲层2,缆索3,卡箍4,螺栓4-1,箍头4-2,接头4-3,连接件5,金属连接板6,预留孔6-1,卡扣7。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36.如图1-5所示,一种可消能的改进型整体式柔性护栏,包括成排设置的多根立柱1,以及安装于立柱1不同水平高度上的多排缆索3;缆索3上设有同时与多排缆索3相连的金属连接板6,金属连接板6架空设置于多排缆索3上,且金属连接板6沿多根立柱1的设置方向成排设置;金属连接板6上设有与缆索3相连接的多个卡箍4,多个卡箍4与多排缆索3一一对应;金属连接板6上还设有连接件5,连接件5上设有橡胶缓冲层2;橡胶缓冲层2和金属连接板6设置于缆索3的相对两侧。
37.立柱1沿道路的长度方向进行依次排布,立柱1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具体的,当道路为直线道路时,相邻立柱1之间的间距可相对较大,当道路为弯曲路线时,相邻立柱1之间的间距可相对较小,也可根据道路的易发生危险路段和较为安全路段立柱1进行设置,在易发生危险路段的立柱1相邻之间间距较小,较为安全路段的立柱1相邻之间间距较大。
38.立柱1的高度也根据实际道路需要进行设计,相对应的,立柱1上的缆索3数量也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多排缆索3均水平设置于立柱1上,且多排缆索3之间平行设置,水平设置的缆索3和竖直设置的金属连接板6之间形成格栅结构,使得护栏整体受力均匀。
39.橡胶缓冲层2沿柔性护栏的设置方向依次排布,且相邻橡胶缓冲层2之间相接触,确保柔性护栏内侧不存在缓冲漏洞,橡胶缓冲层2的高度根据车辆高度进行设计,确保车辆在与柔性护栏发生碰撞时,车辆首先与橡胶缓冲层2发生碰撞,在橡胶缓冲层2的作用下对汽车进行缓冲。
40.由于缆索3穿接于卡箍4上,缆索3在受力情况下可产生相对滑动,从而对缆索3的受力进行缓冲,橡胶缓冲层2位于道路内侧,金属连接板6位于道路外侧。
41.立柱1与金属连接板6均竖直设置,金属连接板6上形成有沿金属连接板6高度方向排布的多个预留孔6-1,预留孔6-1与卡箍4一一对应,且卡箍4插接于相对应的预留孔6-1内。
42.金属连接板6架空设置,在缆索3收到冲击时,金属连接板6可相对应的进行倾斜,从而便于缆索3的弯曲,便于缆索3的缓冲变形,预留孔6-1的数量、卡箍4的数量和缆索3的数量相一致。
43.卡箍4包括相连接的箍头4-2和接头4-3,缆索3插接于箍头4-2内,接头4-3插接于预留孔6-1内,且接头4-3上连接有螺栓4-1,螺栓4-1和箍头4-2位于金属连接板6的相对两侧。
44.箍头4-2为由钢筋组成的环形结构,当缆索3插接于箍头4-2内后,当缆索3收到外力冲击时,缆索3可沿箍头4-2的开口方向进行滑动,实现缆索3的缓冲,且箍头3尺寸大于预留孔6-1尺寸,确保卡箍4在插接于金属连接板6上时,箍头3始终位于金属连接板6的内侧。
45.螺栓4-1的长度大于预留孔6-1的直径,确保在螺栓4-1连接后,螺栓4-1始终位于金属连接板6的外侧,确保箍头3和螺栓4-1始终位于金属连接板6的两侧,实现卡箍4在金属连接板6上的稳定连接。
46.连接件5为s型挂钩,s型挂钩顶部挂接于金属连接板6和缆索3之间,s型挂钩底部与橡胶缓冲层2挂接,s型挂钩倾斜设置于金属连接板6和缆索3之间,当橡胶缓冲层2为废旧轮胎时,倾斜设置的s型挂钩底部与橡胶缓冲层2的内圈相挂接,从而在两个倾斜设置的s型挂钩的作用下,将橡胶缓冲层2进行稳定挂接。
47.连接件5为金属绑扎带,金属绑扎带同时将橡胶缓冲层2、金属连接板6和缆索3进行绑扎,同理当橡胶缓冲层2为废旧轮胎时,金属绑扎带同时对橡胶缓冲层2的两侧进行绑扎固定,将橡胶缓冲层2进行固定。
48.立柱1上设有与缆索3相连接的卡扣7,卡扣7为吊环螺钉或卡箍结构,在整体柔性护栏中,不同高度的缆索3可由同一根缆索3组成,从而使得缆索3在受力情况时,便于力的传递和缓冲,整体具有更好的机械强度。
49.一种可消能的改进型整体式柔性护栏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0.步骤a:根据现场实际需要绘制相应图纸,并根据图纸将立柱1和金属连接板6在工厂进行预制,并运至现场。
51.步骤b:立柱1固定,根据实际需要在路面预先划定相应的打入点,将立柱1通过打桩机直接打入地面的相应位置,使得立柱1沿道路的长度方向进行依次排布。
52.步骤c:安装缆索3,将缆索3依次穿过成排设置的多根立柱1同一高度上的卡扣7,并根据立柱1上卡扣7的设置穿设多排缆索3,同一根缆索3可穿设于多个立柱1上同一高度上的卡扣7,且在卡扣7的作用下对缆索3的高度进行支撑,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多排缆索3,缆索3的排数根据立柱1的高度和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53.步骤d:安装卡箍4,在缆索3穿接于卡扣7的同时,将卡箍4套接于缆索3上,卡箍4的位置可沿着缆索3的长度方向进行滑动。
54.步骤e:安装金属连接板6,将卡箍4移动至一定位置,使多排缆索3上的卡箍4位于同一竖直线上,将卡箍4的接头4-3插接于金属连接板6的预留孔6-1内,并将卡箍4的接头4-3通过螺栓4-1进行连接。
55.在金属连接板6的作用下,将金属连接板6与缆索3连接形成一体式结构,并将金属连接板6架空设置,不影响缆索3的受力变形。
56.步骤f:安装连接件5,在缆索3与卡箍4连接处安装连接件5,并在连接件5上安装橡胶缓冲层2。
57.连接件5为s型挂钩,s型挂钩顶部挂接于金属连接板6和缆索3之间,s型挂钩底部与橡胶缓冲层2挂接,s型挂钩倾斜设置于金属连接板6和缆索3之间,当橡胶缓冲层2为废旧轮胎时,倾斜设置的s型挂钩底部与橡胶缓冲层2的内圈相挂接,从而在两个倾斜设置的s型挂钩的作用下,将橡胶缓冲层2进行稳定挂接。
58.连接件5为金属绑扎带,金属绑扎带同时将橡胶缓冲层2、金属连接板6和缆索3进行绑扎,同理当橡胶缓冲层2为废旧轮胎时,金属绑扎带同时对橡胶缓冲层2的两侧进行绑扎固定,将橡胶缓冲层2进行固定。
5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
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60.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图中附图标记:立柱1,橡胶缓冲层2,缆索3,卡箍4,螺栓4-1,箍头4-2,接头4-3,连接件5,金属连接板6,预留孔6-1,卡扣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