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轨道除沙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1053发布日期:2022-12-13 22:1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轨道除沙车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轨铁路养护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轨道除沙车。


背景技术:

2.目前世界上针对铁路除沙机械研究与制造较少,国外仅有普拉塞
·
陶依尔公司生产的srm500除沙机,国内主要由铁建装备生产的gcs-80轨道除沙车。普拉塞
·
陶依尔公司的除沙车虽然可以针对有砟铁路除沙,但操作复杂、价格昂贵、不易维护。国内生产的除沙车,车架前端采用推沙犁,将积沙推至到轨道两侧,再利用车架中部的侧吸装置将积沙清理,作业程序复杂,且只可单向作业。
3.针对铁路沙害问题,我国当前采用的方式为铁路沿线生态治理与线路清沙相结合的方式。生态治理主要是针对铁路周边的沙漠地区进行生态恢复,利用网格防沙与制植被覆盖进行防沙固沙,以减少铁路沿线沙漠对铁路的影响,这种方式治理周期长,投资大,可从根本上解决铁路沙害的问题。但这种治理方式,无法解决当前铁路因沙害所产生的问题。为此,我国目前主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线路清沙,其缺点在于劳动强度大,除沙效率低,工作环境差,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急需铁路除沙车进行机械化除沙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缺陷之一,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铁路轨道除沙车。
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铁路轨道除沙车,包括:
6.除沙车车架;
7.除沙系统,安装在所述除沙车车架底部的端部;
8.吸沙工作装置,安装在所述除沙车车架底部的中部;
9.其中,所述除沙系统用于对轨道的两个轨条之间的积沙进行清理,所述吸沙工作装置用于对所述除沙系统作业残留的积沙进行二次清理。
10.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轨道除沙车,具有以下优点:
11.1、在铁路轨道除沙作业时,可快速的对淹埋在积沙里的轨道进行清理,并对作业残留的积沙进行二次清理,保证铁路列车在轨道上的正常行驶。
12.2、解决了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线路清沙,劳动强度大,除沙效率低,工作环境,铁路轨道长期受沙害造成的铁路轨道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轨道除沙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轨道除沙车的除沙系统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中:除沙装置1a、除沙装置1b、转向架2a、转向架2b、除沙车车架 3、主吸工作装
置4、发电机组5、吸沙风机6、除尘系统7、输送抛沙装置8、液压系统9、司机室10a、司机室10b。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实施例的穷举。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18.在实现本技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清理铁路轨道主要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线路清沙,劳动强度大,除沙效率低的问题。
19.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路轨道除沙车,除沙车包括除沙车车架;除沙系统,安装在除沙车车架底部的端部;吸沙工作装置,安装在除沙车车架底部的中部;其中,除沙系统用于对轨道的两个轨条之间的积沙进行清理,吸沙工作装置用于对除沙系统作业残留的积沙进行二次清理,在铁路轨道除沙的过程中可快速的对淹埋在积沙里的轨道进行双向清理,清理完后并对残留的积沙进行二次清理,保证铁路列车在轨道上的正常行驶,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线路清沙,劳动强度大,除沙效率低的问题,解决了铁路轨道长期受沙害造成的铁路轨道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轨道除沙车整体结构示意图。
21.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铁路轨道除沙车,包括:
22.除沙车车架3;
23.除沙系统,安装在除沙车车架3底部的端部;
24.吸沙工作装置4,安装在除沙车车架3底部的中部;
25.其中,除沙系统用于对轨道的两个轨条之间的积沙进行清理,吸沙工作装置用于对除沙系统作业残留的积沙进行二次清理。
26.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在除纱车车架3底部的端部安装有除沙系统,除沙车车架3的中部安装有吸沙工作装置4;当除纱车在铁路轨道的两个轨条上进行除沙作业时,除沙车架3底部端部的除沙系统将两个轨条之间的积沙进行清理,除沙车车架3底部的中部安装的吸沙工作装置4将除沙系统作业残留的积沙进行二次清理,将两个轨条上的积沙清理干净,确保了铁路列车在轨道上的正常行驶,解决了现有技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线路清沙,劳动强度大,除沙效率低,铁路轨道长期受沙害造成的铁路轨道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2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沙系统包括两个除沙装置,对称安装于除沙车车架3底部的两端,在除沙车能够双向走行且运行方向前端的除沙装置在走行时工作;与除沙装置一一对应的除沙装置控制系统,除沙装置控制系统和与之对应的除沙装置连接,以控制除沙装置;其中,吸沙工作装置4位于两个除沙装置之间,且吸沙工作装置4能够随着除沙车的双向走行双向工作。
28.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除沙系统包括除沙装置1a和除沙装置1b,对称安装在除沙车车架3底部的两端,在除纱车双向运行时通过控制与除沙装置1a和1b对应的除沙控制系统实现除纱车的双向清理积沙;吸沙工作装置4位于两个除沙装置1a和1b之间,跟随除纱车的双向运行进行双向积沙清理工作,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具体需求灵活调整
除沙车运行方向,灵活方便地完成除沙工作。
2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沙装置包括轨上除沙组件,用于将轨道的轨条上的积沙清扫到轨道的两个轨条之间;扣件清扫组件,用于将轨道的扣件上的积沙清扫到轨道的两个轨条之间;轨下除沙组件,用于收集轨道的两个轨条之间的积沙;自动抛沙组件,用于将所述轨下除沙组件收集的积沙抛到轨道之外。
3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两个除沙装置1a和1b均包括轨上除沙组件、扣件清扫组件、轨下除沙组件以及自动抛沙组件;在除沙车进行双向清理积沙作业时两个除沙装置1a和1b上的除沙组件用于将轨道的轨条上的积沙清扫到轨道的两个轨条之间;两个扣件清扫组件用于将轨道的扣件上的积沙清扫到轨道的两个轨条之间;两个轨下除沙组件用于收集轨道的两个轨条之间的积沙;两个自动抛沙组件用于将所述轨下除沙组件收集的积沙抛到轨道之外,实现清沙一体化作业,提升除沙效率。
3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纱车还包括吸沙风机6和与之连接的除尘系统7,固定在除沙车车架3之上,除尘系统7与吸沙工作装置4连接;吸沙风机6用于通过吸沙工作装置4将残留的积沙收集到除尘系统7的积沙仓内;
32.输送抛沙装置8,安装在除沙车车架3底部的中部,且与除沙车车架3之上的除尘系统7的积沙仓连接,输送抛沙装置8用于承载积沙仓内的积沙并将积沙抛到轨道之外。
33.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沙车包括吸沙风机6和与之连接的除尘系统7,吸沙风机6和除尘系统7固定在除沙车车架3之上,除尘系统7与吸沙工作装置 4连接,当除沙装置1a和除沙装置1b上的两个扣件清扫组件将积沙清理至两个轨条之间时,吸沙风机6用于通过吸沙工作装置4将残留的积沙收集到除尘系统7的积沙仓内。输送抛沙装置8安装在除纱车车架3底部的中部,残留的积沙通过吸沙风机6收集到积沙仓内后由输送抛沙装置8将积沙抛送到轨道之外以便积沙仓循环使用。
34.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纱车还包括前端司机室10a和尾端司机室10b,分别安装在除沙车车架3顶部的前端和尾端;其中,两个除沙装置控制系统分别固定在前端司机室10a和尾端司机室10b内。
3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纱车车架3顶部的前端和尾端分别安装有前端司机室10a和尾端司机室10b,除沙装置1a和除沙装置1b的控制系统分别安装在前端司机室10a和尾端司机室10b内,便于工作人员对除沙作业操控。
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纱车还包括发电机组5,固定在除沙车车架3顶部且位于前端司机室10a之后的位置;其中,吸沙风机6和除尘系统7自前端司机室10a到后端司机室10b的方向固定在发电机组5之后。
37.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纱车还包括发电机组5,发电机组5固定在除纱车车架3的顶部且位于前端司机室10a之后的位置,吸沙风机6和除尘系统7 自前端司机室10a到后端司机室10b的方向固定在发电机组5之后,发电机组5用于为除纱车提供作业动力。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纱车还包括液压系统9,固定除沙车车架3的顶部,且位于除尘系统7和尾端司机室10b之间。
39.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纱车还包括液压系统9,固定除沙车车架3的顶部,且位于除尘系统7和尾端司机室10b之间。液压系统9为为集方向、压力、速度、比例控制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系统,其中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泵站机组、应急液压泵机组等。
4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纱车还包括两个转向架,分别安装在除沙车车架3 底部的两端,且靠近除沙装置的内侧。除沙车车架3的前端和后端各自固定有车钩。
4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除纱车还包括转向架2a和转向架2b,转向架2a和转向架2b分别安装在除沙车车架3底部的两端,且靠近除沙装置的内侧,转向架2a和转向架2b用于支撑除纱车和除纱车沿铁路钢轨上的走行。除沙车车架3的前端和后端各自固定有车钩,车钩用于与其它铁路车辆连挂运行。
4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铁路轨道,铁路轨道是采用上述除纱车进行除沙的。
43.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44.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