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洒水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适用于洒水车的防堵吸水装置。
背景技术:2.水车又称为喷洒车、多功能洒水车、园林绿化洒水车、水罐车、运水车,洒水车适合于各种路面冲洗,树木、绿化带、草坪绿化,道路、厂矿企业施工建设,高空建筑冲洗,具有洒水、压尘、高、低位喷洒,农药喷洒、护栏冲洗等功能,还具有运水、排水,应急消防等功能,而在洒水车对道路洒水之前,需要使用到吸水装置将外界水池等处的水源吸到车内,以便于洒水车进行洒水工作。
3.而现有的适用于洒水车的防堵吸水装置,在用户需要将外部管道内的水源抽取到洒水车内时,由于外部水源管道大小的不确定性,导致外部水源管道在与洒水车的连接头对接时可能存在大小不合适的情况,难以实现两者在对接后的稳定性,从而使得用户在将两者进行连接时过于麻烦,影响装置的正常效果,而在用户需要将室外类似于池塘、河道等处的水源抽取到洒水车内时,由于池塘、河道中的杂质较多,抽取时杂质可能堵塞在连接头的进水口处,从而使得装置容易发生堵塞的现象,导致其不利于用户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洒水车的防堵吸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洒水车的防堵吸水装置,包括洒水车本体、存水箱和连接头,所述存水箱安装在洒水车本体的顶部,所述洒水车本体的底部右侧还固定有表面设有开关门的连接头放置箱,所述连接头通过连接软管盘踞在连接头放置箱的内部,且所述连接软管远离连接头的一端与存水箱连通,所述连接头的中间外周壁转动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的内周壁开设有u型凹槽,所述u型凹槽的内周壁啮合连接有齿轮块,所述齿轮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联动丝杆,所述联动丝杆的外周壁螺纹连接有丝杆套,所述丝杆套的外周壁铰接相连有连杆。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定位块。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所述连接软管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吸水头。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头内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的内周壁固定连接有电动马达。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动马达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齿轮的一侧底部啮合连接有从动齿环。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从动齿环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拨动环,所述拨动环位于所述吸水头的外周壁。
12.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适用于洒水车的防堵吸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改进及优点:
13.其一: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转动环,能够让用户以手动将转动环进行转动的方式,改变多组定位块的间距,以使用户在将连接头环绕于装置所需吸水的管道外周壁后,能够由定位块对此管道进行挤压,由此达到将装置与管道进行固定的效果,以便于用户在此之后使用装置将管道内的水源吸入到洒水车内,还可实现与外部不同大小管道进行对接的效果,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
14.其二: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拨动环,能够让用户以电能驱动电动马达进行运转的方式,带动拨动环进行转动,以使其能够对靠近吸水头外周壁的杂质进行拨动,以使附近的杂质无法对连接软管造成堵塞,使得装置在吸水的过程中水源流通更加顺畅。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连接头;2、连接软管;201、吸水头;3、转动环;301、u型凹槽;302、齿轮块;303、联动丝杆;304、丝杆套;305、连杆;306、定位块;4、内腔;401、电动马达;402、传动齿轮;403、从动齿环;404、拨动环;5、洒水车本体;6、存水箱;7、连接头放置箱。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适用于洒水车的防堵吸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24.如图1-图5所示,一种适用于洒水车的防堵吸水装置,包括洒水车本体5、存水箱6和连接头1,存水箱6安装在洒水车本体5的顶部,洒水车本体5的底部右侧还固定有表面设有开关门的连接头放置箱7,连接头1通过连接软管2盘踞在连接头放置箱7的内部,且连接软管2远离连接头1的一端与存水箱6连通,连接头1的中间外周壁转动连接有转动环3,转动环3的内周壁开设有u型凹槽301,u型凹槽301的内周壁啮合连接有齿轮块302,齿轮块30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联动丝杆303,联动丝杆303的外周壁螺纹连接有丝杆套304,丝杆套304的外周壁铰接相连有连杆305。
25.连杆305的端部转动连接有定位块306;
26.具体的:转动环3设置于连接头1的中间外围,并在转动环3的内周壁开设有u型凹槽301,且u型凹槽301为环形形状,然后由其与齿轮块302啮合连接,由此能够在用户手动将
转动环3进行转动后,能够以此带动齿轮块302进行转动,并由此间接地带动联动丝杆303转动,而后由于联动丝杆303的外周壁设置有丝杆套304,且丝杆套304的外周壁与连杆305铰接相连,同时,连杆305的端部在与另外一个连杆305铰接相连后,由另外一个连杆305的端部与连接头1的内周壁进行连接,并以此对另外一个连杆305的端部位置进行固定,从而能够在丝杆套304顺着联动丝杆303进行移动后,能够以此改变两个连杆305之间的交叉角度,而定位块306则正好位于两个连杆305的交叉处,进而能够以此改变定位块306与连接头1内周壁的间距,并在多组定位块306与连接头1内周壁的间距扩大后,能够缩减多组定位块306的间距,并在用户将连接头1环绕于装置所需吸水的管道外周壁后,能够由定位块306对此管道进行挤压,由此达到将装置与管道进行固定的效果,以便于用户在此之后使用装置将管道内的水源吸入到洒水车内,所以通过设置有转动环3,能够让用户以手动将转动环3进行转动的方式,改变多组定位块306的间距,以使用户在将连接头1环绕于装置所需吸水的管道外周壁后,能够由定位块306对此管道进行挤压,由此达到将装置与管道进行固定的效果,以便于用户在此之后使用装置将管道内的水源吸入到洒水车内。
27.连接头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软管2,连接软管2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吸水头201,连接头1内开设有内腔4,内腔4的内周壁固定连接有电动马达401,电动马达401的输出轴端部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402,传动齿轮402的一侧底部啮合连接有从动齿环403,从动齿环40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拨动环404,拨动环404位于吸水头201的外周壁;
28.具体的:内腔4开设于连接头1内,并在内腔4的内周壁设置有电动马达401,且电动马达401的输出轴端部与传动齿轮402相互固定,然后由传动齿轮402与其一侧底部的从动齿环403相互啮合,以此能够在用户以电能驱动电动马达401进行运转后,能够间接地带动从动齿环403进行转动,并以此带动从动齿环403底部的拨动环404旋转,而由于拨动环404正好位于吸水头201的外周壁,从而能够在用户使用装置对室外类似于池塘等水源进行吸水的过程中,能够由拨动环404将靠近吸水头201处的体积较大的杂质进行拨动,以使其无法对连接软管2造成堵塞,使得装置在吸水的过程中更加顺畅,所以通过设置有拨动环404,能够让用户以电能驱动电动马达401进行运转的方式,带动拨动环404进行转动,以使其能够对靠近吸水头201外周壁的杂质进行拨动,以使其无法对连接软管2造成堵塞,使得装置在吸水的过程中水源流通更加顺畅。
29.工作原理:在用户使用装置将外界管道的水源吸入洒水车内时,能够先让用户将装置套在管道的外周壁,而后再由用户手动将转动环3进行转动的方式,改变多组定位块306的间距,以使用户在将连接头1环绕于装置所需吸水的管道外周壁后,能够由定位块306对此管道进行挤压,由此达到将装置与管道进行固定的效果,以便于用户在此之后使用装置将管道内的水源吸入到洒水车内,同时能够让用户以电能驱动电动马达401进行运转的方式,带动拨动环404进行转动,以使其能够对靠近吸水头201外周壁的杂质进行拨动,以使附近的杂质无法对连接软管2造成堵塞,使得装置在吸水的过程中水源流通更加顺畅。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在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