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路基过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7133发布日期:2023-02-28 21:51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路基过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路基过渡结构。


背景技术:

2.一般的,公路桥梁与路基过渡结构一般仅在桥头设置桥头搭板,减缓因路基与桥头沉降差造成的桥头跳车,但是经过近几十年的应用验证发现,由于路基沉降过大,通常会发生板底脱空,桥头搭板路基侧与桥台沉降差过大,造成严重桥头跳车,甚至桥头搭板断裂、翘板的现象发生,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甚至影响行车安全。尤其在黄河冲积平原地区的路基,经过十几、二十几年后路基仍然在沉降,甚至部分地基在不断沉降,造成路基与桥台沉降差持续增长。
3.现有技术一般是在发生沉降部位注浆,减小路基沉降速度,或者铣刨原有路面结构后再进行路面结构铺筑,顺延纵线坡度,但由于沉降的不断发生,注浆和路面结构重新铺装的效果较差,且养护维修后的良好应用时间较短,需要进行经常性养护维修,费时费力,增加养护成本。
4.因此,现有技术既不能有效降低路基与桥头的沉降差,也不能有效将桥头与路基的沉降差进行均匀分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桥头跳车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路基过渡结构。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路基过渡结构,其结构包括桥台和路基,以及桥头搭板、路面沥青结构层、回填压实区、悬浮板、沉板,
7.路基自下至上由回填压实区、路面基层、路面沥青结构层构成,回填压实区作为路基的主体层,其上层铺设路面基层和路面沥青结构层;
8.桥台和路基的过渡连接处的顶部表面铺设有一桥头搭板;
9.桥头搭板的一端搭接在桥台的下沉边缘上,另一端搭接在路面基层上,桥头搭板的上表面与桥台顶面以及路面沥青结构层顶面相齐平;
10.在路基的回填压实区内预埋有悬浮板,悬浮板设置有n块,n取n》2的自然数;
11.沉板埋设在回填压实区最底层;
12.桥头搭板、从第1块到第n块的悬浮板、以及沉板依次从桥台顶端向回填压实区底层方向呈阶梯状逐级斜向下下沉布置;
13.桥头搭板、从第1块到第n块的悬浮板、以及沉板,其中处于上下相临的两个板块于竖直方向上的投影于阶梯延伸方向重合各板块长度的1/3~1/2板块长度。
14.桥头搭板、悬浮板、沉板在阶梯延伸方向上长度相同;
15.桥头搭板、悬浮板、沉板的宽度大于路面底基层的宽度。
16.桥头搭板、悬浮板、沉板,各板块沿纵线倾斜角度与路基纵线线型纵坡相同。
17.桥头搭板、悬浮板、沉板均采用双层钢筋网片混凝土板。
18.桥头搭板、悬浮板、沉板的长度为5~15m,厚度20~30cm,宽度根据路面设计宽度较路面底基层宽20~50cm。
19.桥头搭板、悬浮板、沉板的混凝土强度c30~c50,采用板顶和板底双层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2~3cm,钢筋网片钢筋直径10~20mm,钢筋间距10~20cm。
20.路面基层的厚度小于桥头搭板到相临的第1块悬浮板之间的跨度。
21.相临的桥头搭板与悬浮板之间、相临的悬浮板与悬浮板之间、相临的悬浮板与沉板之间的回填压实区的厚度在0.5~1m之间。
22.路面沥青结构层的厚度与桥头搭板的厚度相当。
23.路基与桥台的沉降差延长至10~50m范围。
2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路基过渡结构,为了提高公路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从根本上解决桥头跳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以将沉降差均匀分散于一定路基长度范围为原则,在距桥台一定距离内搭接增设悬浮板和沉板,可以有效分散沉降差。
26.本实用新型采用多层悬浮板搭接埋设于路基中,可以有效将路基与桥台的沉降差均匀分散于一定长度路基内,减小由于沉降差造成的路基与桥台间的高差突变,有效缓解桥头跳车现象,增加道路行车舒适性,延长桥头养护时间,降低养护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7.本实用新型将路基与桥台的沉降差由原来传统分布在桥头5~10m范围延长至10~50m范围,在沉降差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分布范围的延长,使沉降过渡更为平缓,减小调头跳车的感觉,提高行车舒适性。
28.桥头搭板与悬浮板和沉板在路基土中通过一定厚度路基土搭接,由沉板支撑最下层悬浮板,多层悬浮板由下向上相互支撑,最上层悬浮板支撑桥头搭板。由于这种相互支撑作用,使路基的沉降进一步降低,使得桥台与路基的沉降差进一步减小,同时延缓路基沉降的速度,减小甚至杜绝桥头跳车现象,延长过渡段维修保养的时间,降低维修保养费用,增加行车舒适性。
2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路基过渡结构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易于维护,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30.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32.1、桥台,
33.2、桥头搭板,3、悬浮板,4、沉板,
34.5、路面沥青结构层,6、路面基层,7、回填压实区,
35.8、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路基过渡结构作以下详细说明。
37.实施例一:
3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路基过渡结构,包括桥头搭板、回填压实区、悬浮板1~悬浮板n,沉板。
39.桥头搭板、悬浮板、沉板结构尺寸、配筋方式、混凝土强度均相同。
40.作为优选,桥头搭板、悬浮板、沉板长度为8~12m,厚度25~30cm,宽度根据路面设计宽度较路面底基层宽30~50cm。
41.作为优选,桥头搭板、悬浮板、沉板混凝土强度c30~c40,采用板顶和板底双层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保护层厚度2~3cm,钢筋网片钢筋直径10~16mm,钢筋间距10~15cm。
42.作为优选,桥头搭板一端搭接于桥台,另一端搭接于路面下基层上,悬浮板与桥头搭板之间、悬浮板与悬浮板之间、悬浮板与沉板之间填充回填压实区材料厚度0.5~0.8m,沿纵线方向搭接1/3板长度,沿纵线方向倾斜角度与路线纵线坡度相同。
43.实施例二:
4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桥头跳车的桥台-路基过渡结构由自下而上依次铺设沉板、回填压实区路基土、3层悬浮板、回填压实区路基土、桥头搭板构成。
45.(1)桥头搭板、悬浮板、沉板
46.沉板厚度25cm,宽度15.8m、长度8m,采用c30水泥混凝土,双层钢筋网片,钢筋网片采用10mm光圆钢筋,纵向和横向间距10cm绑扎,下层钢筋网片距混凝土底面2cm,上层钢筋网片距混凝土顶面2cm,两层钢筋网片之间采用钢筋绑扎支撑,支撑点间距为50cm。桥头搭板、悬浮板、沉板在长度延伸方向上相互搭接3m。
47.(2)路基土
48.路基土中采用三层悬浮板,桥头搭板、悬浮板和沉板间路基土厚度80cm,压实度98%。其它过渡段区域路基土压实度均达98%以上。
49.对比沉降实验观测:
50.未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桥头与路基沉降差达13.2cm,沉降差最大值在桥头搭板与路基土接触一端,沉降坡度达1.65%,具有明显桥头跳车现象;
51.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桥头与路基沉降差只有5.7cm,沉降差最大值沉板远离桥头的端部位置,沉降坡度只有0.17%,行车较为平稳,无桥头跳车现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