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50740发布日期:2023-03-04 04:49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结构。


背景技术:

2.水泥混凝土面板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由于一年四季气温的变化,水泥混凝土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膨胀和收缩,导致面板变形。在自重和车轮荷载等的约束下,导致板内产生过大的应力,容易造成板的断裂,因此在路面施工时通常会设置胀缝,来消除因温度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
3.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每隔一定长度设置胀缝,胀缝两侧相邻两个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之间通过传力杆连接,其作用是增加相邻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之间的应力传递,使相邻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共同受力,传递行车荷载和防止错台,从而防止水泥混凝土路面局部受力较大造成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沉降。
4.申请号为cn201711368546.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强度气囊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构造,包括两块混凝土板,混凝土板之间有空隙形成胀缝,混凝土之间设置有多个与混凝土板长度方向平行的传力杆,在混凝土板之间的胀缝中,填塞有高强度气囊,高强度气囊上预留有与传力杆数量和高度位置匹配的孔洞以及供传力杆穿过的垂直设置的缝隙。
5.上述专利可以实现胀缝缝隙内不会落入砂石料,也不会进入雨水,因此能杜绝胀缝缝隙堵塞和雨水浸入等导致病害。但是在浇筑过程中,传力杆容易产生偏移,造成传力杆失效,无法有效传力,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
6.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传力杆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结构,设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处,所述胀缝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填缝板,所述填缝板内穿设有多个传力装置,多个所述传力装置沿所述胀缝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10.所述传力装置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传力杆和设置在两个所述传力杆之间的连接杆,每个所述传力杆的两端分别为弹性穿设端和固定端,所述弹性穿设端与所述胀缝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端固定在所述胀缝内壁上,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传力杆的固定端不同侧;
11.所述弹性穿设端涂有沥青层。
12.进一步地,还包括套筒,所述套筒套接在所述弹性穿设端,所述套筒的底部和所述
弹性穿设端设有间隙,所述间隙填充泡沫碎屑。
13.进一步地,所述填缝板的上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沿宽度方向设有多个卡槽,所述传力杆卡设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凹槽上还设有盖板。
14.进一步地,所述填缝板的上部设有填缝层,所述填缝层包括聚氨酯注浆材料层和沥青混凝土层,所述聚氨酯注浆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所述沥青混凝土层设置在所述聚氨酯注浆材料层上,且所述沥青混凝土层的上部与水泥混凝土路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15.进一步地,所述填缝板和填缝层之间设有油毡层,所述油毡层贴合所述胀缝的侧壁设置,部分折叠在所述填缝板的两侧,所述油毡层的两端延伸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上部。
16.进一步地,所述传力装置的下方设有两个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顶端设有卡合件,所述支撑部的底端设有支撑座,所述卡合件和所述支撑座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所述连接杆卡合在所述卡合件内。
17.进一步地,所述传力杆采用玻璃钢材料制作,所述套筒采用硬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9.传力装置中两个传力杆的设置,增加了受力面积,增强了传递应力的能力,提高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传力杆卡设在填缝板的卡槽内,同时连接杆卡合在卡合件内,传力装置得到支撑部的支撑,能够使传力装置更加稳定,不易发生位移,保持水平状态,能够更有效的传递应力;填缝层和油毡层的设置,能够有效杜绝胀缝缝隙堵塞和雨水浸入等导致病害,大大降低了后续路面养护费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1.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结构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的b-b的剖视图;
24.图3为传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26.图5为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胀缝;2填缝板;21凹槽;22卡槽;23盖板;3传力装置;31 传力杆;301弹性穿设端;302固定端;32连接杆;4沥青层;5套筒;6泡沫碎屑;7填缝层;71聚氨酯注浆材料层;72沥青混凝土层;8油毡层;9支撑部;91卡合件;92支撑杆;93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相关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结构,旨在解决由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传力杆容易发生偏移,从而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实现提高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大大降低了后续路面养护费用的效果。
30.如图1所示,本结构设于水泥混凝土路面胀缝1处,胀缝1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填缝板2,填缝板2采用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且经防腐处理。填缝板2内穿设有多个传力装置3,多个传力装置3沿胀缝1 长度方向并排设置;传力装置3平行水泥混凝土路面设置,能够在两块路面板之间传递行车荷载和防止错台,增加相邻混凝土块之间的应力传递以防止混凝土路面局部受力较大造成混凝土路面不均匀沉降,传递应力使相邻混凝土块共同受力。
31.如图3所示,传力装置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传力杆31和设置在两个传力杆31之间的连接杆32,两个传力杆31之间可设置两个连接杆32,两个连接杆32对称设置。传力杆的长度设置在400mm-500mm,连接杆的长度设置在250mm-350mm,传力装置3的受力面积增大,传递应力能力增强,提高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每个传力杆31的两端分别为弹性穿设端301和固定端302,弹性穿设端301与胀缝1内壁滑动连接,弹性穿设端301涂有沥青层4,在浇筑水泥混凝土后,沥青层4能够使弹性穿设端301和水泥混凝土分离,保证传力杆31结构变形时可以自由伸缩,固定端302固定在水泥混凝土内,同时固定端302在胀缝1内壁上固定,且相对设置的两个传力杆31的固定端302不同侧。
32.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套筒5,套筒5为圆形,套筒5的直径略大于传力杆31的直径,套筒5套接在弹性穿设端301,套筒5的底部和弹性穿设端 301设有间隙,间隙填充泡沫碎屑6,使传力杆31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套筒5 能够让弹性穿设端301和水泥混凝土分离,让传力杆31结构变形时更自由的伸缩。
3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的,填缝板2的上部设有凹槽21,凹槽21 内沿宽度方向设有多个卡槽22,传力杆31卡设在卡槽22内,凹槽21上还设有盖板23。卡槽22的宽度略大于传力杆31的直径,方便安装传力杆31的同时,保证在浇筑混凝土时不会渗漏。卡槽22和盖板23的设置能够保证传力装置3的水平状态,能够更有效的传递应力。
34.在一些实施例中,填缝板2的上部设有填缝层7,填缝层7能够填充胀缝 1,能够有效杜绝胀缝1缝隙堵塞和雨水浸入等导致损坏,大大降低了后续路面养护费用。填缝层7包括聚氨酯注浆材料层71和沥青混凝土层72,聚氨酯注浆材料层71设置在盖板23上,沥青层混凝土层72设置在聚氨酯注浆材料层71上,且沥青混凝土层72的上部与水泥混凝土路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的,填缝板2和填缝层7之间设有油毡层8,进一步有效防止渗水。油毡层8贴合胀缝1的侧壁设置,部分折叠在填缝板2 的两侧,油毡层8的两端延伸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上部。在有车辆等荷载的作用下,油毡层8起到缓冲作用,有效保护
胀缝1避免受到损坏。
3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的,传力装置3的下方设有两个支撑部9,支撑部9的顶端设有卡合件91,支撑部9的底端设有支撑座93,卡合件91 和支撑座93之间连接有支撑杆92,连接杆32卡合在卡合件91内。调整好传力装置3的位置后,可以使用螺钉(图中未示出)将支撑座93固定在地面上,保证支撑部9和传力装置3的稳定性。在浇筑施工时,能够使传力装置3不易发生倾斜,保持水平状态,能够更有效的传递应力。
37.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力杆31采用玻璃钢材料制作,玻璃钢材料的抗锈蚀性好,具有更好的耐久性,价格经济,节省施工成本。套筒5采用硬质聚氯乙烯材料制作。
38.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填缝板2垂直放置在待施工路面,将传力杆31的弹性穿设端301涂抹上沥青层4,套接好套筒5,再把传力杆31卡设在卡槽 22内,盖好盖板23,调整好传力杆31的位置,将连接杆32卡合在卡合件91 内,把支撑座93固定好,先用水泥混凝土浇筑填缝板2的一侧,再用水泥混凝土浇筑填缝板2的另一侧,待水泥混凝土凝固后,将油毡层8贴合胀缝1 的侧壁上,使油毡层8部分重叠在填缝板2的两侧,并且贴合在盖板23上,将油毡层8的两端贴合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然后浇筑沥青混凝土,使毛毡层 8固定,最后在胀缝1内先后填充聚氨酯注浆材料层71和沥青混凝土层72。
39.车轮荷载作用在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当荷载作用点靠近胀缝1时,传力装置3能够把车轮荷载的一部分传递到相邻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降低了直接承受车轮荷载作用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变形和受力,使相邻的两个水泥混凝土路面变形协调,延长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40.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