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墩养护用的爬升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21230发布日期:2022-12-02 23:0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桥墩养护用的爬升夹具。


背景技术:

2.在桥梁施工过程中,桥墩的洒水养护是不可缺少的施工工序,通过洒水既可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有效防止混凝土脱水过快影响混凝强度,又可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干缩开裂。
3.目前桥墩桥墩混凝土结构的养护方法普遍采用人工喷水养护,但随着路桥建设规模的扩大化,采用人工喷水养护方法已不能满足需求,市场上也存在一些桥墩喷淋养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人工无法近距离观察喷淋情况,导致桥墩部分出现一些遗漏喷淋养护的现象,无法有效监督,影响工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桥墩养护用的爬升夹具,有效的解决了喷淋养护不充分,影响工程质量等问题。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下之间设有多个油缸,第一框架内设有第一夹紧机构,第二框架内设有第二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结构相同,第一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导轨,第一导轨固定在第一框架内的四周,第一导轨上左右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第一导轨上前后滑动连接有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同步向第一框架中心位置靠拢或远离。
6.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夹紧机构包括第二导轨,第二导轨固定在第二框架内的四周,第二导轨上左右滑动连接有第五滑杆和第六滑杆,第二导轨上前后滑动连接有第七滑杆和第八滑杆,第五滑杆、第六滑杆、第七滑杆和第八滑杆同步向第二框架中心位置靠拢或远离。
7.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框架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滑杆前后两侧的第一丝杠,第一丝杠与第一滑杆螺纹连接,第一丝杠控制第一滑杆沿第一导轨左右滑动,第一框架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二滑杆前后两侧的第二丝杠,第二丝杠与第二滑杆螺纹连接,第二丝杠控制第二滑杆沿第一导轨左右滑动,第一框架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三滑杆左右两侧的第三丝杠,第三丝杠与第三滑杆螺纹连接,第三丝杠控制第三滑杆沿第一导轨前后方向滑动,第一框架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四滑杆左右两侧的第四丝杠,第四丝杠与第四滑杆螺纹连接,第四丝杠控制第四滑杆沿第一导轨前后方向滑动。
8.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框架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五滑杆前后两侧的第五丝杠,第五丝杠与第五滑杆螺纹连接,第五丝杠控制第五滑杆沿第二导轨左右滑动,第二框架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六滑杆前后两侧的第六丝杠,第六丝杠与第六滑杆螺纹连接,第六丝杠控制第六滑杆沿第二导轨左右滑动,第二框架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七滑杆左右两侧的第七丝
杠,第七丝杠控制第七滑杆沿第二导轨前后方向滑动,第二框架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八滑杆左右两侧的第八丝杠,第八丝杠控制第八滑杆沿第二导轨前后方向滑动。
9.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框架上安装有油泵站,油泵站经油管与油缸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的第二框架上安装有斜梯。
11.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上均固定有走台。
12.优选的,所述的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四周均安装有喷淋管。
13.本实用新型较传统设备有以下益处:1)工作人员在走台上行走,时刻观察喷淋管的喷淋情况,监督检查桥墩养护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夹具的升降速率,使桥墩喷淋养护充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又能保证工程质量;2)自动化程度高,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间歇性爬升,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实现喷淋管的间歇升降,确保桥墩的喷淋养护时间,养护全面,省时省力,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的示意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框架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9.由图1至图4给出,一种桥墩养护用的爬升夹具,包括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上下之间设有多个油缸3,第一框架1内设有第一夹紧机构,第二框架2内设有第二夹紧机构,第一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结构相同,第一夹紧机构包括第一导轨4,第一导轨4固定在第一框架1内的四周,第一导轨4上左右滑动连接有第一滑杆5和第二滑杆6,第一导轨4上前后滑动连接有第三滑杆7和第四滑杆8,第一滑杆5、第二滑杆6、第三滑杆7和第四滑杆8同步向第一框架1中心位置靠拢或远离。
20.所述的第二夹紧机构包括第二导轨9,第二导轨9固定在第二框架2内的四周,第二导轨9上左右滑动连接有第五滑杆10和第六滑杆11,第二导轨9上前后滑动连接有第七滑杆12和第八滑杆13,第五滑杆10、第六滑杆11、第七滑杆12和第八滑杆13同步向第二框架2中心位置靠拢或远离。
21.所述的第一框架1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一滑杆5前后两侧的第一丝杠14,第一丝杠14与第一滑杆5螺纹连接,第一丝杠14控制第一滑杆5沿第一导轨4左右滑动,第一框架1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二滑杆6前后两侧的第二丝杠15,第二丝杠15与第二滑杆6螺纹连接,第二丝杠15控制第二滑杆6沿第一导轨4左右滑动,第一框架1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三滑杆7左右两侧的第三丝杠16,第三丝杠16与第三滑杆7螺纹连接,第三丝杠16控制第三滑杆7沿第一导轨4前后方向滑动,第一框架1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四滑杆8左右两侧的第四丝杠17,第四丝杠17与第四滑杆8螺纹连接,第四丝杠17控制第四滑杆8沿第一导轨4前后方向滑动。
22.所述的第二框架2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五滑杆10前后两侧的第五丝杠18,第五丝杠18与第五滑杆10螺纹连接,第五丝杠18控制第五滑杆10沿第二导轨9左右滑动,第二框架
2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六滑杆11前后两侧的第六丝杠19,第六丝杠19与第六滑杆11螺纹连接,第六丝杠19控制第六滑杆11沿第二导轨9左右滑动,第二框架2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七滑杆12左右两侧的第七丝杠20,第七丝杠20控制第七滑杆12沿第二导轨9前后方向滑动,第二框架2内转动连接有位于第八滑杆13左右两侧的第八丝杠21,第八丝杠21控制第八滑杆13沿第二导轨9前后方向滑动。
23.所述的第一框架1上安装有油泵站22,油泵站22经油管与油缸3连接。
24.为了方便人员在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之间走动,所述的第二框架2上安装有斜梯23。
25.为了方便人员在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上走动,所述的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上均固定有走台。
26.为了实现桥墩四周的喷淋养护,所述的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四周均安装有喷淋管24。
2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需要解释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以主视图为基准的,该装置的固定连接方式均采用螺栓固定,当桥墩需要喷淋养护时,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打开,桥墩位于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内部,再通过螺栓预紧将该装置装配完整,第一框架1位于第二框架2的下方,第一丝杠14、第二丝杠15、第三丝杠16和第四丝杠17均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第一框架1固定连接,启动第一电机,第一丝杠14带动第一滑杆5沿第一导轨4向桥墩靠拢,第二丝杠15带动第二滑杆6沿第一导轨4向桥墩靠拢,第三丝杠16带动第三滑杆7沿第一导轨4向桥墩靠拢,第四丝杠17带动第四滑杆8沿第一导轨4向桥墩靠拢,第一滑杆5、第二滑杆6、第三滑杆7和第四滑杆8均同时夹紧桥墩,第一滑杆5、第二滑杆6、第三滑杆7和第四滑杆8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增加了与桥墩面的摩擦力,第一滑杆5、第二滑杆6、第三滑杆7和第四滑杆8之间的交叉处均设有第一滑动连接件,第一滑动连接件保证了第一滑杆5、第二滑杆6、第三滑杆7和第四滑杆8整体滑动的稳定性,夹紧效果更佳,进而提高了第一框架1的稳定性,喷淋管24开始喷淋桥墩面,工作人员在第一框架1的走台上走动,观察桥墩喷淋养护情况,走台的外侧设有栏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28.喷淋一段时间后,工作人员沿斜梯23向上至第二框架2的走台上,启动液压缸,液压缸控制第二框架2向上运动至合适位置,液压缸停止运动,第五丝杠18、第六丝杠19、第七丝杠20和第八丝杠21均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第二框架2固定连接,启动第二电机,第五丝杠18带动第五滑杆10沿第二导轨9向桥墩靠拢,第六丝杠19带动第六滑杆11沿第二导轨9向桥墩靠拢,第七丝杠20带动第七滑杆12沿第二导轨9向桥墩靠拢,第八丝杠21带动第八滑杆13沿第二导轨9向桥墩靠拢,第五滑杆10、第六滑杆11、第七滑杆12和第八滑杆13均同时夹紧桥墩,第五滑杆10、第六滑杆11、第七滑杆12和第八滑杆13的横截面为正方形,增加了与桥墩面的摩擦力,第五滑杆10、第六滑杆11、第七滑杆12和第八滑杆13之间的交叉处设有第二滑动连接块,第二滑动连接块保证了第五滑杆10、第六滑杆11、第七滑杆12和第八滑杆13整体的稳定性,夹紧效果好,安全性高,第二框架2的喷淋管24开始工作,工作人员检查第二框架2上桥墩的喷淋养护情况;
29.之后,第一框架1的第一滑杆5、第二滑杆6、第三滑杆7和第四滑杆8同时与桥墩脱离,启动液压缸,液压缸带动第一框架1整体向上运动至合适的位置,之后第一框架1开始与
桥墩固定,第二框架2与桥墩松开,液压缸带动第二框架2向上运动,因此,整个流程:第一框架1固定在桥墩上

第二框架2与桥墩脱离

油缸3控制第二框架2向上运动至合适位置

第二框架2固定在桥墩上

第一框架1与桥墩脱离

油缸3控制第一框架1向上运动至合适的位置

第一框架1固定在桥墩上

第二框架2与桥墩脱离,依次循环,第一框架1和第二框架2间歇性爬升,实现自动喷淋养护桥墩,操作简单,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
30.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