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心和用于制造用于岔心的翼轨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921364发布日期:2023-11-04 05:1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岔心(10),所述岔心包括:翼轨(16,18),所述翼轨至少具有路轨头部(62,64)和路轨桥接部(66,68);以及可运动地布置在所述翼轨之间的岔心尖部(12),其中,在所述岔心尖部和所述翼轨之间的车轮转移区域在所述岔心尖部的区域中伸延,其特征在于,所述翼轨(16,18)可脱离地相互连接,每个翼轨(16,18)与所述岔心尖部(12)分开地具有至少在所述车轮转移区域的长度上延伸的翼轨区段(20,22)或由至少在所述车轮转移区域的长度上延伸的翼轨区段(20,22)组成,所述翼轨区段由经锻造的块体制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岔心,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翼轨区段(20,22)的纵向轴线伸延的横截面中的面惯性矩(ix、iy)至少在所述岔心尖部(12)在所述翼轨区段(20,22)处的贴靠面的区域中是相同或基本上相同的,彼此相差最大±20%、尤其是最大±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岔心,其特征在于,相应于在翼轨区段(20,22)的一区域中的材料质量,所述材料质量在所述区域中通过从所述翼轨区段的基本几何结构的几何结构变化而得到,在几何结构变化的区域中相应的材料质量被去除或保留,以用于实现相同或基本上相同的面惯性矩。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岔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岔心尖部(12)的尖部区域在所述翼轨区段(20,22)处的贴靠面是在所述翼轨区段的侧面(60)中的相对于所述翼轨区段的行驶棱边凹入地伸延的区域(80)的一区段、如铣入部,其中,优选相应于在所述翼轨区段(20,22)的尤其是背离岔心尖部的一侧上的为了形成凹入的区域(80)而去除的材料的质量,在所述翼轨区段处保留更多材料。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岔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岔心尖部(12)的行驶棱边走向以间距e从起作用的岔心尖部(112)出发过渡到通过区段(20,22)的行驶棱边预设的基本走向中,其中,80mm≤e≤150mm。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岔心,所述岔心带有从所述翼轨(16、18)出发的防抬起结构,所述岔心尖部(12)的最前面的区域(104)可调节地布置在所述防抬起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抬起结构一体式地由块体加工出。

7.根据至少权利要求6所述的岔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抬起结构一体式地构造在第一定距块(108)中,通过所述第一定距块,所述翼轨区段(20,22)彼此间支撑和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岔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距块(108)与所述翼轨区段(20,22)一体式地由所述块体加工出,所述第一定距块分别具有留空部(106),其中,在翼轨区段已组装的情况下,所述留空部过渡到彼此中以用于构造敞开的腔室,所述岔心尖部(12)的最前面的区域(104)可调节地布置在所述腔室中。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岔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岔心尖部(12)具有尤其是立方体形的基体(54),所述基体带有从该基体出发的在截面方面为三角形的尖体(56),并且基体的宽度b为b≥60mm,尤其是b≥70mm,优选75mm≤b≤85mm。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岔心,所述岔心带有至少一个存在于所述翼轨(16、18)的桥接部(66、68)中的用于杆元件(100、102)、如锁闭杆或测试杆的穿通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翼轨区段(20,22)的桥接部(66、68)至少在穿通开口(96、98)的区域中具有厚度d,其中,d≥30mm,尤其是d≥40mm,特别优选地40mm≤d≤6 0mm,完全特别优选地45mm≤d≤50mm。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岔心,其特征在于,在岔心尖部(12)和翼轨区段(20,22)之间的过渡区域中,在其中通过切削加工所述块体加工出高出部。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岔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翼轨区段(20,22)在所述岔心尖部(12)之外通过与所述翼轨一体式地由所述块体加工出的第二定距块(32、34)彼此间支撑。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所述的岔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翼轨区段(20,22)由所述块体中如此加工出,使得翼轨区段的几何结构偏离其基本几何结构的区域、如高出部或相对于行驶棱边(85)凹入的区域(80),与由于几何结构走向变化而得到的材料质量相对应地,在翼轨区段中的相邻区域中的材料质量被去除或附加于基本几何结构得到保留。

14.用于制造用于带有可运动的岔心尖部(12)的岔心(10)的翼轨(16、18)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翼轨(16、18)的至少一个区段(20,22)由经锻造的钢块体通过切削加工制造,其中,在岔心尖部(12)贴靠在翼轨区段(20,22)处所在的区域中一体式加工出车轮运行面的高出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岔心尖部(12)的防抬起结构与翼轨区段(20,22)一体式地由块体加工出。

16.根据至少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翼轨区段(20,22)的在岔心尖部侧伸延的侧面(58、60)中,由块体加工出相对于行驶棱边(85)的基本走向凹入的带有用于岔心尖部(12、112)的贴靠面的区域(80)。

17.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此由块体加工出翼轨区段(20,22),使得翼轨区段的几何结构偏离其基本几何结构的区域、如高出部或相对于行驶棱边(85)凹入的区域(80)、与由于几何结构走向变化而得到的材料质量相对应地,在翼轨区段中的相邻区域中的材料质量被去除或附加于基本几何结构得到保留,从而使翼轨区段的惯性矩保持不变或基本上保持不变。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至少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如此由块体加工出翼轨区段(20,22),使得在垂直于翼轨区段的纵向轴线伸延的横截面中的面惯性矩至少在岔心尖部(12)在翼轨区段处的贴靠面的区域中是相同的或基本上相同的,彼此相差最大±20%,尤其是最大±10%。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岔心(10)和用于制造这种岔心的方法,所述岔心包括:翼轨(16,18),所述翼轨至少分别具有路轨头部(62,64)和路轨桥接部(66,68);以及可运动地布置在翼轨之间的岔心尖部(12),其中,在岔心尖部和翼轨之间的车轮转移区域在岔心尖部的区域中伸延,岔心尖部贴靠在该翼轨处。每个翼轨(16,18)与岔心尖部(12)分开地具有至少在车轮转移区域的长度上延伸的区段(20,22),所述区段由经锻造的块体制造。

技术研发人员:M·施莫克,S·施迈德斯,J·罗尔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奥钢联道岔技术德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